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变化的量》教案

2025/08/20教案

此篇文章《变化的量》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变化的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变量的概念,认识生活中存在许多相关联的量,这些量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现实世界中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变量的概念,认识生活中相关联的变量。

教学难点:

把握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或图片等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气温变化、购物结算、身高体重变化等,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这些变化中涉及了哪些量?这些量是如何变化的?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

二、新课讲解

理解变量概念

(1)通过实例说明: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化,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也在变化。这些会变化的量,我们称为变量。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变量。

认识相关联的变量

(1)通过实例讲解:如购物时,单价和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总价的改变;身高的改变会引起体重的改变等。这些例子说明,一些量的改变会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变,这些量是相互关联的。

(2)引导学生讨论并找出生活中其他相关联的变量。

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1)通过表格、图像等形式展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讲解如何根据表格和图像分析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

分组讨论并分享生活中的变量及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强调变量的概念及变量之间的关联。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发现更多变化的量及它们之间的规律。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一些变量的变化情况,撰写观察报告。

六、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学生在理解变量概念、分析变量关系等方面的表现,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变化的量》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变化的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变化的量》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并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探索,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交流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伊始,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汇报并借助手势说明自己在成长过程中身高的变化情况,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年龄和身高这两个变量。

2.在观察中捕捉数学信息。

教学中,遵循主体性原则,结合教材具体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空间,使学生不但经历从情境图中找到互相依存的两个变量,并真实感受到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的过程,而且在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在思考中进一步丰富对函数的感受。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表格、图象等深入分析情境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互相依存的两个变量存在的普遍性,体会到变量与变量之间互相依存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调查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体重的变化情况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激趣。

谁能借助手势形象地说明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身高变化情况?(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

2.导入新课。

在青少年时期,我们每个人的身高和体重都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年龄、身高、体重这些变化的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亲身经历的身高的变化引入,通过语言描述和手势,让学生在初步认识生活中存在着变化的量的同时,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探究新知

1.观察、感知变量。

(1)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淘气和笑笑分别用表格和图表示了妙想6岁前的体重变化情况。

年龄

出生时

2岁

4岁

6岁

体重/kg

3.5

14.0

18.0

21.0

教师提问:

①观察上面的表格和图,想一想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②说一说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学生互相交流、汇报后教师总结:妙想6岁前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③体重会一直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吗?

教师小结:体重和年龄是一组互相依存的量。但体重的增长是由人的生长规律决定的,现在我们还不能把这种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因为我们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2)观察图象,感知变量。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变化的量》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引入变量的概念

师:老师买了10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个吃了4个,还剩?个吃了7个,还剩?个

问:在老师刚才叙述的吃苹果这件事中有几个量?其中哪些量是变化的?怎样变化?

(有三个量;吃的个数与剩下的个数是变化的;一个增加,一个减少。)

师: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可以看出,这两个量是互相依赖的变量,也可以说是相关联的量。

二、新授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看书P18。

1. 看第一个例子,说说这个统计表的内容是什么?

(是小明体重变化的情况)

问:表中的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年龄在变,体重也在发生变化:年龄增加,体重也在增加。

问:我们能不能用一个图象来表示这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呢?用一个什么图表示合适呢?(折线统计图)

2. 看第二个例子。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这就是反映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图象。请你认真观察图象,图象中反映了哪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时间、体温)

指导学生读懂图意:

(1) 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400C)最低是多少?(350C)

(2) 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4时到16时)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0时到4时,16时到24时)

师:骆驼的体温是随时间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3) 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师:次日8时指第2天8时,与第一天8时相比,增加了24小时,应是图中的32时。

3. 看第三个例子。是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的近似关系。

问:你认为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呢?

h=t7+3

三、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例子。

如:一天的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汽车行使的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等。

问: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只要合理,老师就要给予肯定。)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其中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我们就称这两个量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变化的量》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目标,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预习书18页内容,尝试回答书上的问题

2、找一找其中的变量,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有怎样的关系?

3、仔细看书,看看哪些关系能够用式子表示?

二、课堂展示

活动一:观察并回答。

1、下表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

观察表中所反映的内容,搞清楚表中所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观察后请回答。

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3、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小结: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6岁和6---10岁是体重的增长高峰。说明这两个阶段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

4、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体重和年龄是一组相关联的量。体重的增长是随着人的生长规律而确定的。

1、教育学生要合理饮食,适当控制自己的体重。

活动二: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观察书上统计图:

1、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

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同桌两人观察并思考,得出结论后,记录在书上,然后再在全班汇报说明。

3、一天中,骆驼的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4、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5、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6、 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变化的规律吗?

活动三:某地的一位学生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有如下的近似关系。

1、 蟋蟀1分叫的次数除以7再加3,所得的结果与当时的气温值差不多。

2、 如果用 t 表示蟋蟀每分叫的次数,你能用公式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请你写出这个关系式,全班展示,交流。

3、你还发现生活中有哪两个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四人小组交流你收集到的信息,选派代表请举例说明

4、 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三、反馈与检测

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

路程 正方形周长

边长 购卖数量

总价 行驶时间

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

(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

3、小明到商店买练习簿,每本单价2元,购买的总数x(本)与总金额y(元)的关系式,可以表示为: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研究的两个量都是相关联的。它们之间在变化的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下一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具有相关联的两个量,在变化时有相同的变化特征,这样的知识在数学上的应用。

《变化的量》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十二册1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用表格、图像、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互相关联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互相关联的变量。

教学难点:

辨别哪些相关联的量可以用字母表示,怎么样表示?哪些不能。

教学过程:

一、体会什么是变量

师:在生活中,很多事物在发生变化。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等都在变化,象这样的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

二、创设情境,感受生活中互相关联的变量。

师:往往一些量的改变会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变,比如:身高的改变会引起体重的改变;购物时,单价或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总价的改变;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变化的量”

1、小明体重变化情况

(1)说说表中出现了哪些量?它们是怎么样变化的?说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今后他的年龄和体重还可能怎么样变化?

小结:人的年龄和体重是互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2、骆驼的体温变化

(1)出示骆驼体温变化统计图,先观察认识统计图中反应出哪些信息。

(2)依次回答书中的三个问题。(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小结:请说说骆驼的体温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3、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

(1)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2)这两个量的关系跟前两种情况比有什么不同?

(3)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吗?前两个例子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吗?

(4)小结:用语言表达圆的直径与周长之间的关系。

二、巩固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象这样互相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量总是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你们还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教师就应肯定)

师将学生举的一些例子板书在黑板上进行比较:在这几组互相关联的量中,哪些量可以用含有字母的等式来表示?

三、练习

请说说哪两个变量是互相关联的?在互相关联的两个量中,哪些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

(1)人的身高与体重 (2)人的长相与身高 (3)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4)人的身高与跳绳的速度(5)每袋米重50千课题:变化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