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2025/08/21教案

此篇文章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老课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课堂效果非常好。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段视频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一条条五颜六色的鱼在眼前游动起来,将他们带入一个奇异的海底世界。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浏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但是,本节课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课堂效率低。一节课,着重处理了“鱼”这一段,学生能够背诵,能够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写法,但课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岛的富饶不仅仅体现在“鱼”的`身上。所以,留给学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时间还是显得少了。

2.由于这篇课文的篇幅较长,学生的预习不够充分,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只有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

3.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经常被当成一种形式,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4、虽然平时非常注重学生自信的培养,但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够自信,不敢或者说不愿谈自己的看法,总是缩头缩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并且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还学生们一个鲜活的课堂。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2

上了《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和值得深思的地方。先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刺激物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上课开始,我就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西沙群岛的风光片,并配以课文的范读,让学生对本文的故事情节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这样,既为全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我问学生: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这既是对学生了解情况的反馈,又自然的补充了课题,找出了文中的两个中心词“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自然的引出课文第一段。

二、整体朗读,感知大意

在这个环节中我把词语按照它们课文中的位置分成四块内容,检查了词语的朗读情况后,然后让学生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分,答案在课文中找,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反馈时学生就较为容易的找到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理清了课文的条理。

三、深入研读3、4两段

本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学习3、4两段,所以我就对学生说:“这节课就让我们潜入神秘的海底,去感悟西沙群岛的富饶。说说你在海底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读文后找出: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师:再去读读你看到的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它的特点吗?

这一板块通过学生的不同形式的读,来表达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四、写字

课上好了,反思了很久,觉得自己在板块的设计上应该是比较清楚的,一开始揭题都比较自然,当学生讲到鱼的时候,这个环节就出问题了,学生课文读得不多,不熟练,所以他们还停留在读课文的基础上,所以要让他们忙着概括、提炼、感悟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听课的老师将近他们的一半,别说他们紧张,我也紧张,一紧张就想不出什么好词了。再来说说我这个执教者吧。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我的身上,我只是注重大板块的设计,而缺少深入地思考,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停留在表面。当学生说道鱼很多的时候,我应该让他们找到相应的句子、词语读读,还可以顺势让他们找到其他也是描写鱼多的句子,这样学生了解的更清楚了,课文讲得也更透彻。课文中有一个重点句“难怪人们要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个句子我没有讲清楚,学生在我讲之前是一头雾水,我讲了之后估计也是半知不解。其实课中多处细节问题都没处理好,一声叹息,只悔课文解读粗!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3

教学时,我选择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写鱼多的一个句群作为突破口。在学生明确了这个句群的总——分——总关系之后,即将学生的思维导向“总——分——总”段式这一知识的关键处——分述部分: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分述部分,想一想:分述部分是怎样写出鱼多的?

生:写鱼的各种样子。

师:写出了西沙群岛一带海里所有鱼的样子吗?

生:不是。只是举了一些例子。

师:说说理由。

生:因为它是说“有的……有的……”什么样的鱼怎么样,什么样的.鱼怎样。

师:很好!老师为你高兴。你发现了一种分述方法:举例分述法。举例可以用“有的……有的……”句式,也可以具体说几个事物。

“总——分——总”]段式的知识点,应该包括“总——分——总”关系和分述方法两部分。教学中,后者往往被忽视。这位教师对教材和大纲领悟较深,抓住其间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不少总分关系的课文和段落,它们的分述部分,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分述的呢?请同学们来回忆、分析、总结一直。不清楚的可以相互提醒,也可以问老师。

(师出示已学课文中的句群)

生:《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举例分述。

生:《一定要争气》是分时间分述。

生:《赵州桥》是分几部分分述。

这个环节很有“瞻前”意识。在前册教材中,学生已在不少课文中接触过“总——分——总”关系的段落,但却对分述方法认识模糊。此时,学生惊奇地发现这么多分述方法,是由于教师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转向“探索——转化——创造”,从而激励学生自由探索,乐中求知。

师: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两个填空。第二题需发挥想象后再描述。

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有(),有(),()鸟(),()鸟。

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清晨(),黄昏(),到了晚上()。

这种练习设计,是“顾后”的表现。既让学生获得知识马上运用,进行强化,又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既发展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又激活了学生写作的欲望。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4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很优美的写景文章。我在教学中用一“读”字贯穿自己整个课堂,让学生通过读能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炼和优美,从而感受西沙群岛的美。本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优美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升华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特点是首尾呼应,全文的结构“总——分——总”是学生学习写法的最佳课文。

我在修辞方法上作了一些点拨。因为修辞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没有思想情感,就无法体会出语言的优美。比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这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展示出了珊瑚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这一句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海参蠕动慢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一句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海里鱼多的特点。学生要理解句子中所含修辞的作用应该不是很难,但要求自己能写上这样的一段话,就有点难度了。特别是夸张句有点难度,今后还要加强练习,为习作打下基础。

写作法是我在本课中必须落实的重要环节,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训练。文中写海底的鱼,先总述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再分别叙述鱼的样子,最后又总结鱼多。在了解了课文写作方法后,接着出示习作训练题目让学生学着文章结构去写一段话,开始学生说的话都很笼统,不够具体。通过引导,学会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写出来的内容就好多了,学生完成还不错。相信这一单元的作文,学生会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的。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通用5篇)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通用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语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 篇5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她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文本语言优美,流畅。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形式,首尾照应,条理清晰,是很好的教学范例。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设计学案时,我就本照着这个思路,想立足于思,于活,力求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讨论理解课文时,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贯穿始终,让师生在与文本,在生生,在师生的对话中,碰撞摩擦,逐渐开出智慧之花,最终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导入之后,我就让学生展示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和图片,这不单单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宽知识面,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到了利用网络学习的甜头。培养了网络学习的能力。

识字的环节,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联系上下文,辨析字音、字义。并要求组词,联句,体现了中低年级的教学特点。让学生明白了字词句的学习方法,课堂的语文味浓厚。让单调的识字环节,变得富有灵动性,充满美感。

本课的学案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读的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小组推荐读,比赛读,单独读,挑战读,配乐范读等,学生在读后,给予了及时的点评,这里点评者,主要是学生,老师负责纠正学生在点评时个别不当的词句,以及点评不到的地方的补充。读的好的给小组加分,点评精彩的也给小组加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孩子们读的太好了,我一次次被他们充满激情的精彩朗读感动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精彩花絮不断出现。

经过反复诵读,学生基本把握了课文内容,此时,我提出了第三个重要的学习目标:读了课文,你对西沙群岛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此时提出这个问题,已是水到渠成,学生很快地回答道:美丽、富饶。我及时的表扬他们,并指出,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就是本文的中心句,请小组合作讨论:围绕这个中心句,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你最欣赏哪些段落?为什么?问题一出来,小组讨论再次掀起高潮。在展示回答的过程中,答案逐渐被完善,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

最后,我让学生模仿本文,围绕中心句,“公园里的.花真美啊“写一段话。从学生那洋溢着会心的微笑的脸上,我知道,他们掌握了这种方法。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

公园里的花可真美啊!你看那花,各种颜色都有,黄色月季花像小太阳。红色的玫瑰像害羞的小姑娘。白色的茶花像花仙子。还有一大片紫色的小花挤在一起,像天上掉下的一片紫色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