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摆的研究》说课稿

2025/08/23教案

此篇文章《摆的研究》说课稿(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摆的研究》说课稿 篇1

我是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的一课《摆的研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这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摆的研究》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的一课。这课是在学生学习《机械摆钟》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本课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在玩摆的过程中猜测出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几个因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渴望。第二部分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改变摆的重量,摆绳的长短等几个因素,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这部分也是教学的重点。第三部分是在学生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与摆锤的重量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根据这一课教学内容的安排和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认知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通过改变摆锤的重量、摆线的长短等因素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意识到精确的测量结果是需要反复测量,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验证态度。

3、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4、通过自己的实验,初步了解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摆线、螺丝帽,铁架台,记录单,计时秒表。

【教法、学法】

1、 教法:我将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本课的特点,我将采用实验法、对比法、演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果。

2、 学法:与教学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总结出科学知识。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教学内容,并用课件展示一些摆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激发学生探究意愿。

二、实验过程:

1、 课件出示摆:先让学生认识摆锤、摆绳和摆幅度,并说明摆摆动来回为一次。接着引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你认为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2、 根据学生提出的假设,让学生说说探究方案及注意事项,我再加以补充说明,使学生意识到在实验中会控制无关因素,从而保证所要研究的问题客观、公正。

3、 开始实验验证:(明确本课的测量方法是测量20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活动一、我采用“扶”的教学原则来指导和帮助学生研究摆锤重量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1、首先提出问题:①猜想——摆锤的重量与摆的快慢有关系吗?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②教师明确什么不变?什么改变?示范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实验。

③指导学生更换摆锤进行研究并做好相关记录。

2、其次实验和记录过程。

在这个实验中,要控制的因素是摆长和摆幅的不变。为了减少误差可以用三角尺把摆的幅度定在30度。在同样的时间内,只要把摆锤增加到原来的两倍,三倍。并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加上在表中求平均值,以便实验结束三张表在一起总结。

3、汇报和分析数据。

我会引导学生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说说对这个结果进行分析后,对影响摆的摆动次数的因素有什么推测,逐渐培养学生科学验证的品质。

活动二、在学生有基础上,这一环节中我采用“引”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已动手做实验来研究摆长与摆的快慢的关系。

1、 首先提出问题:①摆长与摆的快慢有没有关系呢?

这里让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可以提示让学生进行实验验证,接着让学生动手实验。

2、学生实验和记录过程,教师巡视指导。

在实验中,教师可以适当放手。只要做简单的提示,这样,突出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性的地位。也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精神。

3、汇报和分析数据;

问: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结论?你是怎么知道的?

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的推测。接着展示学生的记录表,让学生总结出: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的越快。

活动三、研究摆幅与摆的快慢的关系,这一活动中我采用“放”的教学原则定点让学生放手实验,最后小组汇报、小结。

1、实验注意:①首先保持摆线、摆锤的不变,可以改变什么?引导学生改变摆幅进行实验。

②在实验中可以提醒学生用身边随手可拿的三角尺来改变摆幅。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只选择30度、45度、60度的角来实验。

③教师注意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做好个别辅导与订正。

④分析数据:从数据中得到了什么结论?你是怎么知道的?

⑤汇报结果。

三、全课总结。

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是关于摆的快慢与摆重,摆长,摆幅之间的关系。

把三组实验放在一起,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摆的速度比较快?什么情况下摆的速度比较慢?摆的快慢与摆锤与摆绳与摆幅的关系?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思考。接着我再出示课件:让学生从数据中我们得出了结论:

摆的快慢与摆锤无关、与摆幅无关,只与摆绳有关,且摆线越长,摆的越慢,摆线越短,摆的越快。

四、课后作业。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处处需要科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回家做一个一分钟摆60次摆。

《摆的研究》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好。

我是旬阳县城关小学科学教师-----李洁。今天我带来的这节研讨课是《摆的研究》。

这是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第六课。本单元前五课是了解认识一些计时工具,并道他们的一些发展史,后3课则是研究制作具体的计时工具,而“摆的研究”则是后面这一部分的起始课或基础课,是为后面的制作打基础的。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了摆的等时性的基础上对影响摆的慢的因素展开探究。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想法,认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摆绳的长短。体会实验反复性的意义,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二年多的科学课的学习,科学素养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要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本课从“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获得方法、培养态度”入手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越快。

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研究改变摆绳的长短和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测量的结果需要反复的验证

认识到在实验中细心观察会发现新的问题。

【教学重点】实验研究改变摆绳的长短和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速度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设计研究方案。

本课的教学过程以探究活动为主,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和合作者,通过“测量”这种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观察、记录、分析的方法探究学习,主动发现科学规律。

新课标要求,小学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入手,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因此,本课的导入就直接从日常生活中与摆相关的事物入手,带领学生对摆的各部分名称及摆的操作进行回顾,并设置挑战任务,复习数摆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扫清了障碍。同时,数摆的`数据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直接导入本课的第一个活动。

本课的第一个活动是设计实验、探究影响摆快慢的因素。这个活动分五步进行。首先是教师采集记录数据,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合理的猜测,并引导学生聚焦问题。第二步,各组选择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交流,在这个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变量的控制,渗透控制变量的意义。教师在这里起到“扶、引”的作用。第三步,教师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运用测量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课本上的记录表是用“一倍、二倍、三倍重”来表示摆锤的轻重变化,用“原来绳长和两倍绳长”来表示摆绳的变化。因为在这里只要摆锤轻重和摆绳的长短变化明显,就能说明问题,所以我把它改成较轻、较重和较短、较长。虽然没有课本上的记录表严谨,但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操作更加简便。不会影响实验结论,但却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在设计方案和实验验证的环节,让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和实验,使学生真正经历探究的过程,防止任务过多,实验只是热热闹闹走过场。第四步各小组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第五步对比各小组的结论,归纳小结。这是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体现了新课标中“最大化的将探究活动呈现在课程内容中”的精神。

第二个活动是讨论两个摆绳长短一样,但摆锤的长短不同的摆摆动快慢情况,通过实验观察,再次激发学生的内心矛盾,引发学生新的质疑和继续探究的兴趣,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后,同时也是为下一课《做一个钟摆》作准备的。

本课的最后,以学生交流收获的方式总结本课内容。联系生活,解决问题。并用名人的话激励学生,向学生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以上是我基于自己对教材的浅薄理解做出的教学设计,请各位专家和同仁指导!

课后反思:

科学课与自然课的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科学课要体现科学的本质。科学,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更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过程”,才能还科学本质以真面目。也是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方向,是所有实践于科学教育一线教师的共识。在以控制变量实验为主要方法的科学课中,只有做到实验的精确性,才能保证结论的科学性。那么,于细节中如何浸透实验的精确性,是决定教师是否引导学生经历“科学的过程”的重要因素。摆的研究将重点定位于对实验精确性的控制和把握,并倾力于教学实践,就是对这种教育理念的一种诠释和表达。

该课精巧的细节设计、独到的教学理念和师生之间民主的沟通交流,毋庸置疑已得到广泛认可。我想:“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对教育观念和实践形态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过程。现阶段,我们需要追求变革的深刻性和精致程度。”对于小学科学课,只有在教学细节加以关注,才能使教学走向深刻,走向精致,真正使平时的课堂教学成为学生通往良好科学素养的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摆的研究》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科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摆的研究》。从以下几方面说说自己本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只了解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运动是摆动,如:钟摆、秋千、摇篮、吊床、拳击沙袋------“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但他们不知道摆动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道理。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但如何控制好实验过程中变量与保持不变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数据,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

二 、基于我对教材、学生的了解与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自己的实验,能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预测。初步了解影响摆摆动的因素是摆长。

2、过程与方法:经历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的摆长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需要反复的测量记录才行。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圆满的完成本次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在本节课中我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本课特点,主要采用对比实验法,通过真实可靠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较容易分析、总结出科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小组间的相互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总结出科学知识。

四、教具使用:铁架台、长短不同的线绳、小螺帽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我手心里握着一个简易的摆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问学生: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单摆

2、教师:关于单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

3、目标确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把课题板书完整)指明复述。

(二)、目标教学(探究新知)

1、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

(3)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教师同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

(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记时员,操作摆的人员,记数员,记录员,汇报员。)

(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5)学生汇报。

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基本上都不同,那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有慢?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猜测,在猜测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受认知水平或表达能力的限制,可能说一些较笼统的话,教师在指导时则要将假设具体化。这一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向规范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学生讨论,作出猜测。

(3)学生猜测,归结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有关。(板书)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教师: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实验1: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

实验2:改变摆的角度大小实验。

实验3:改变摆绳长短的实验。

设计意图:从实验的准备到进行,到实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引导学生经历“选择研究对象---设计完善实验---合作实验验证---分析数据---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获得快乐,这正是我们科学教学的实质所在。

(三)、目标练习

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我家有一个摆钟,可与标准时间相比,总慢几分钟,你能否帮助修理修理,使它走时准确呢?

生:把摆长调短些。

2,前几天,我邻居为自己的小女儿做了个秋千,可她小女儿因为坐上秋千时秋千摆的太快而吓得大哭,你能帮忙改进一下这个秋千吗?

生:把秋千两边的绳子加长!

这一环节与开课的引入环节前呼后应。是在学生探究出科学规律之后,让学生运用规律去解决生活中关于摆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好科学,就能时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四)、目标检测

1,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 )、与摆锤的轻重( )、与摆线的长短( )。摆线越长,摆速( );摆线越短,摆速( )。

(五)、 全课总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活动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发现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总结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总结出一个什么科学结论?(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系。)再一次强调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重点。其实,不论多么高深的科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会探究科学,运用科学,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老师这有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放学后自己试验,看有什么新发现。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让学生的科学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摆长不是摆线的长度

《摆的研究》说课稿 篇4

《摆的研究》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摆的研究》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摆的研究》说课稿 篇5

勉县逸夫小学 吴 菲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单三元《时间的测量》的第六课时《摆的研究》。

这课是在学生研究了《机械摆钟》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其实已对影响摆每分钟摆多少次的因素有自己的初步认识,但有不少学生认为摆的快慢是与摆的重量及摆角的大小有关系。本课我将带领学生就摆的快慢与什么因数即摆的重量、摆绳的长短等因数展开探究。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想法,认识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摆绳的长短。体会实验反复性的意义,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 ;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单摆装置一个(铁架台、带挂钩棉线、铜棒组装而成)、大小相同螺帽各三个、记录本。

教师材料:学生材料一套、不同的单摆两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课前写好课题:摆的研究)

1、师:(师出示上节课的三个单摆)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摆”,这是我们用过的其中三个摆,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摆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等时性)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2、现在,老师心里有个疑问:虽然我们认识的摆具有等时性,可摆和摆之间,它们的快慢都一样吗?(板书:快慢)

二、用摆做实验:(23分钟)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摆绳长度、摆锤轻重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课前演示的实验。)

师:这些只是我们现在的猜测,还得找证据证明。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实验教学。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10分钟 )

a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讨论:

为了证明摆锤的轻重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可以

怎样来操作?(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1)改变的是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尽量保持不变?(2)是不是做一次就可以了呢?)

b、出示记录表。师述: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颗螺帽,我们就以15秒为时间界限,分别测三次,看看最后能发现什么?准备好了吗?静悄悄的开始,比比哪组效率高!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10分钟)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讨论:

为了证明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又可以怎样来操作?(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1)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b、师述:大家看记录表,我给大家准备了一根2倍长的绳子,3倍的那一栏把它划掉。

c、学生实验、记录。(师巡视指导)

d、数据反馈、汇报小结。(展示两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7分钟)

1、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能回答作业本最下面的问题了吗?

我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 摆绳长度 )有关。

2、请大家把课本打开,翻到P61,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你觉得它们摆的快慢会怎样?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分别记30秒2次。)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四、小结

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

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摆的研究》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科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摆的研究》。从以下几方面说说自己本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只了解生活中有些物体的运动是摆动,如:钟摆、秋千、摇篮、吊床、拳击沙袋——“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但他们不知道摆动这种现象背后所隐藏的科学道理。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出来。但如何控制好实验过程中变量与保持不变的量,如何收集有效的数据,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些困难的。

二 、基于我对教材、学生的了解与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通过自己的实验,能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预测。初步了解影响摆摆动的因素是摆长。

2、过程与方法:经历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摆的摆长对摆动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活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得到,需要反复的测量记录才行。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圆满的完成本次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在本节课中我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综合本课特点,主要采用对比实验法,通过真实可靠的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较容易分析、总结出科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小组间的相互合作,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情感。

2、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互相合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所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总结出科学知识。

四、教具使用:

铁架台、长短不同的线绳、小螺帽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我手心里握着一个简易的摆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问学生: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单摆

2、教师:关于单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

3、目标确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把课题板书完整)指明复述。

(二)、目标教学(探究新知)

1、让学生学会测定15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

(3)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15秒内摆动的次数。教师同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

(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记时员,操作摆的人员,记数员,记录员,汇报员。)

(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5)学生汇报。

2、发现问题,作出假设。

(1)谈话:同学们,你们汇报的实验结果,各组的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基本上都不同,那为什么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会有快有慢?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设计意图】这个过程引导学生大胆提出猜测,在猜测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受认知水平或表达能力的限制,可能说一些较笼统的话,教师在指导时则要将假设具体化。这一个过程看似简单,其实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向规范的一个重要环节。

(2)学生讨论,作出猜测。

(3)学生猜测,归结为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摆锤的轻重、摆线的长短有关。(板书)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教师: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实验1: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

实验2:改变摆的角度大小实验。

实验3:改变摆绳长短的实验。

设计意图:从实验的准备到进行,到实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引导学生经历“选择研究对象---设计完善实验---合作实验验证---分析数据---汇报交流---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获得快乐,这正是我们科学教学的实质所在。

(三)、目标练习

结合生活实际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我家有一个摆钟,可与标准时间相比,总慢几分钟,你能否帮助修理修理,使它走时准确呢?

生:把摆长调短些。

2、前几天,我邻居为自己的小女儿做了个秋千,可她小女儿因为坐上秋千时秋千摆的太快而吓得大哭,你能帮忙改进一下这个秋千吗?

生:把秋千两边的绳子加长!

这一环节与开课的引入环节前呼后应。是在学生探究出科学规律之后,让学生运用规律去解决生活中关于摆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好科学,就能时时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四)、目标检测

1、摆的快慢与摆角的大小( )、与摆锤的轻重( )、与摆线的长短( )。摆线越长,摆速( );摆线越短,摆速( )。

(五)、 全课总结:

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进行探究活动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学习过程:发现问题——进行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总结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总结出一个什么科学结论?(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系。)再一次强调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重点。其实,不论多么高深的科学知识,都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会探究科学,运用科学,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美好。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老师这有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摆动的快慢会一样吗?放学后自己试验,看有什么新发现。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让学生的科学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摆长不是摆线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