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的读后感
此篇文章《窗边的小豆豆》的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窗边的小豆豆》的读后感 篇1
读完《窗边的小豆豆》,感触颇深。它令人激动,让人神思遐想,仿佛走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可谓是一个教育的神话。它又使人陷入了沉思中,复杂的心又掺着些许的感悟,有了努力的方向。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一本自传体小说。书中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经历。作者因淘气被学校退学后,来到了巴学园。在巴学园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辉煌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黑柳彻子本人因为这部作品被认为“再也没有比她更了解孩子的了”,被任命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童年意味着快乐,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应把快乐还给孩子,把孩子从单纯的知识学习中解放出来。毫无疑问,学校是培养和教化人的场所。惟其如此,学校应该对所有学生都肩负起责任,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这样,对个性极强的孩子,就应采取独特的教育方法,这里书中的学校——“巴学园”已经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对于勒令退学的小豆豆,巴学园敞开了大门,不仅愉快地接纳了她,而且还给她和同伴足够的快乐。在巴学园里,没有固定的课程表,每一节课都是按孩子们的喜好而决定上什么;孩子们可以在大厅的地上画画,可以光着身子在泳池里游泳,可以带着毛毯来大厅露营,可以爬上自己的小树。这些快乐的事情是兴趣的营养剂,使小豆豆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学会了怎样待人,怎样做人。
在被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所感动之后,我不禁和自己对照起来:其中的一些做法和理念却是对我大有启发。
一、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从给学生一些耐心,让他们在课堂上时时都有会心的微笑;精心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让他们从内心真正地接受我的学科。
二、走近学生的心里,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去洞察孩子的心理,拥有一颗童心,去和孩子们交朋友,像小林校长那样,成为一个孩子中间的'大人,成人中间的孩子。
三、因材施教,教育无痕。
真正成功的教育是不需太多的说服和道理的,是不留痕迹。在巴学园里,每个孩子,老师都会说出不同的语言:对于淘气的小豆豆,老师们没有告诉她你不应该如何如何……,而是说:“你是个好孩子!”
我想,小林先生带给我们的启示又何止是这些呢?决定再仔细研读一遍《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站在小林先生的肩上去理解我们的教育,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教育的启示的
《窗边的小豆豆》的读后感 篇2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名叫《窗边小豆豆》的书。它的作者是日本大名鼎鼎的作家黑柳砌子。这本书记录了她上小学时候的真实情景。
作者因为淘气,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被退学了。妈妈没有因为此事而发火,只是四处奔波寻找新的学校。同时也没有告诉她退学的真实情况。因为她知道即使现在对她说了,她也不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如果把退学的真实情况告诉她,从此就会留下自卑的情结。那就不好了,等她长大再告诉她把。”妈妈心里想:你看,作者多幸福啊!有一位如此疼爱她的好妈妈。
读这本,我几乎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常常一有空就去看,一看就会被书里的故事深深的吸引住,不能自拔。
有一次我拿着这本书去上厕所,不知不觉就看上瘾了。一个人在那里呆呆地看了半个多小时的书。就连妈妈叫我都不知道。结果妈妈发火了,直接打开门闯了进来。吓了我一跳,急忙问她干什么。“你呀你!一进去就大半天,叫你也不回答,我以为你掉厕所里去了呢!我能不着急吗!”当她看见我手中的书,似乎又明白了什么。就跟我说在厕所里你也能看的'津津有味,真是个小“书虫”。“赶紧出来洗洗手吃饭了。”我做了鬼脸向她吐了吐舌头满不在乎的说:"妈您先吃,我再看一会再吃。”说完就走了出来,径直朝卧室走去。妈妈连连摇头说:“我看你是看书是走火入魔了。”我甜甜地笑了。
还有一次,爸爸妈妈因为工厂检修都上白班。临走前给我准备了午餐钱放在桌子上,并千叮万嘱叫我中午饭自己解决。我点头答应。就我一个人在家,无聊极了。在家里到处游荡。猛然看见《窗边小豆豆》安静的躺在床上,眼睛豁然一亮:昨天那一章节还没看完呢。拿起书我又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等到爸爸下班回到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一回家爸爸就问我中午饭吃了没有。我说吃了,早吃了。爸爸再一次问我吃了没有。这时我才意识到真的没吃———肚子饿的咕咕叫。"没吃吧,肯定又是看书忘了吧!“ "老爸,您咋知道的?” "你自己看看桌子上是什么?“原来爸爸留给我的钱纹丝不动地放在桌子上。我傻傻地笑了。
我喜欢书,因为它带给我快乐及知识。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位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一盏指路明灯。我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喜欢它。
《窗边的小豆豆》的读后感 篇3
我的妈妈是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经常会听到“这个学生不听话”,“那个学生太调皮”,亦或“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之类的抱怨;而在学校我更是会经常看到老师们为了学生而叹气、摇头甚至无奈的表情。因此我也对老师口中所谓的“差生”有了根深蒂固的厌恶之感,总认为他们一无是处,是班级里的“害群之马”。但一本《窗边的小豆豆》让我对他们的看法有了彻底的改观。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主人公小豆豆就是作者自己,因淘气被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母亲和小林校长的爱护与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从此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现在这位作者是日本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这部作品里的小林宗作校长无疑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他是值得赞颂的。
巴学园是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教室是一个个废弃不用的电车车厢;那位“头发稀疏、牙齿脱落”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看似平常,想法却怪得惊人。他规定一个班的孩子不能超过三十个。还注重全面地培养孩子,聘用老师也不用一定的学历,而只要学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可用的知识,就可以成为巴学院的老师;巴学园的`午餐是“海的味道”、“山的味道”,让人难以抗拒;巴学园的教学方法是,每天孩子们都可以从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会觉得非常开心;下午大家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夜晚还会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边弹音乐边跳韵律操……试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用这样特别的教学方法来教学,还有哪个孩子会不愿意学习呢!
就是在这样一所与众不同的学校里塑造了一群群善良、优秀的孩子们,而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创办这所学校的小林宗作校长。没有他,何来巴学园这所学校?没有他,何来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没有他,又有谁能把作者培养成这么优秀的人才!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学校,哪一所不是建造的像皇宫那么漂亮,哪一所的设备不是一应俱全,哪一所的老师不是个个是精英。可像小林宗作校长这样真正能懂我们孩子的老师却屈指可数。
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作者在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更是在提倡和介绍一种教育制度。教育制度健全了,教学方法对了,我想就可能不会再有老师眼中所谓的“差生”了。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教学模式又岂是一些普通教师可以改变得了的。我突然开始羡慕小豆豆了,真想变成小豆豆,那样我也可以去那既美丽又让人自由轻松的巴学园了。我更希望以后的学校都能向巴学园这样的学校发展,以后孩子都能在巴学园这样的学校里自由轻松的学习。我期待着那天的到来。
《窗边的小豆豆》的读后感 篇4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呵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这本书给全世界万千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当然包括我在内。
众所周知,在进巴学园之前,小豆豆的确是一个有些“怪怪”的孩子,她的所做所为确确实实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是当小豆豆的妈妈带着她来到巴学园时,一切出人意料。小林校长和善地引导小豆豆说话,在小豆豆的话匣子打开之后,他很有耐心地、专注地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并收下了这个让人有些头痛的学生,使得小豆豆的内心悄悄地发生了改变,她打心里喜欢上了小林先生和巴学园。之后每当校长看到小豆豆的时候,总是会寻找机会很自然地说出“真是个好孩子”,这短短的一句话发掘出了小豆豆内心深处善良的本质,让小豆豆时常以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巴学园是人人心中的一片乐土,这里不但没有歧视,没有嘲笑,只有平等与宽容,连四周环境也是与众不同。校门远看就是一棵大树,而教室和图书室更绝,是用六辆报废的电车代替的。吃饭也别具一格,首先为了孩子的营养,校长想出了让学生带“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并及时检查,发现有学生未带齐的,就让校长夫人亲自下厨添加,保证了孩子的营养,又让孩子养成了不挑食的习惯。《饭前歌》让学生在歌唱中喜欢上吃饭,并能够记住节奏好好咀嚼,消化。
《窗边的小豆豆》这部作品能够打动人心,除了展现了一个学习乐园“巴学园”之外,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表现了人性中最纯净的东西。看着小豆豆的行为,听着校长先生的话,我们的心会安静下来。每一个父母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不管他是健全的还是有残疾的,都希望孩子能健康的成长,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健康。而小豆豆无疑是幸运的,她有一对最好的父母,她遇见了影响她一生的最好的老师。她就像一株普通的小苗,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茁壮的成长着。是小林先生给了她最适宜的土壤。
无论是谁,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读了这本小说后,我想生活中的我一定能得到父母、老师细心地呵护,对学习抱有积极的态度,能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样快乐地长大。
《窗边的小豆豆》的读后感 篇5
童年生活永远是最美好、最纯真的时候,是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在黑柳彻子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一位与众不同的校长,一个充满着神秘气息的学校,组成了一个让人乐在其中的童年故事《窗边的小豆豆》。
在短暂的寒假中,我又一次读完了这本书。这篇小说讲了:小豆豆,一个天真烂漫,不懂得什么是规矩、我行我素的一个小女孩,一年级就被学校因淘气而退学,也许本来注定了到哪都让人无计可施的她,却幸运地在到处都充满新鲜事物的巴学园里逐渐走上了正轨。小豆豆在小林宗的校长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熏陶下,每天品尝着“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在“电车教室”里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学习,并时常体验着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虽然经历过伤心与难过,但一直都在慢慢地成长。
起初,我并没有觉得这本书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细细体味之后,我不仅看到了小豆豆那颗好奇天真的心,而且在每一件奇妙事情的背后,都可以看到小林校长那用心良苦的教育,虽看似令人费解,但确实无处不在从孩子的角度来寻找最好的处理方法。面对孩子们那些天真无邪的想法时,他从没有严厉的批评与理论,反而想尽方法让孩子去身临其境,在兴趣中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小林先生用他全部的精力,用心地建造了巴学园这个愉快而又神圣的地方,那里没有歧视与嘲笑,没有国界与贫贱,所有人都团结互助,热爱这所特别的学校。当小豆豆提出为何不为学校写一首校歌时,他照做了,但却令孩子们失望了,因为它简单到只有“巴学园”这一句歌词,可是它却实实在在地把校长对巴学园和对孩子们的爱深切地表达出来,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
有人说,童年生活中的一个人、一句话、一段经历都可能会影响人的一生。我想是的,若不是小林校长那一句“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黑柳彻子,也许没有小豆豆在巴学院那段美好的时光,就没有她辉煌的一生。因此,在书中每一字每一句无不透露出作者对已故校长的感谢与怀念。在小豆豆充实的校园生活的背后,也同时弥漫着战争的烟火,它永远被人们所痛恨,那样一座学习的乐园竟最终消失在炮弹的硝烟中。
虽然在生活中我无法寻找到那所我向往的巴学园,但巴学园的精神却能让我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中摸索到快乐的学习方法。小豆豆已经长大,而我和小豆豆一同在巴学园中领悟到的,也会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