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优秀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灯光》优秀教学设计(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灯光》优秀教学设计 篇1
一、师范写课题,读题
二、对比感受灯光,导入学文
灯光,司空见惯,普普通通,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都不怎么注意它,而有一个名叫王愿坚的作家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他就是《灯光》这一课的作者(板书)。王愿坚对灯光有怎样特殊的感受呢?看到课文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灯光的别样感受
1、指名读。
2、这里讲的是作者在哪里感受灯光?(天安门广场,板书: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夜晚的灯光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第一幅插图(广场夜景图)。
4、假如你在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到这样的灯景,你有何感受?(课文最后一节有一个词写了这灯景,就是——璀璨)也许你会赞美灯火的辉煌,也许你会感叹灯光的华丽,也许你会被璀璨的华灯所吸引,所陶醉,但你绝不会有作者的那种感受——读读第一节第二句。看看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
5、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心头的光明感、温暖感缘自何景?因何而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愿坚笔下的灯景——谁再来读读这第二句?(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广场上的灯并不多呀!再读读。)而且,这千万盏灯并不刺眼,并不炫目,而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一起读读,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能不能读得再轻柔些,把那种宁静和美读出来?——对,就是这种情景,它让人心头感到……。这种心头的光明和温暖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幸福、美好)
6、正是因为能找到这种幸福感、美好感,所以,作者说 “我爱到……”读。
四、了解故事,理清脉络
1、王愿坚之所以对灯光有这种别样的感受,是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你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这个故事吗?
想起
回忆
2、请说说你这样划分的根据。(点出前后两个过渡句)
3、结合板书梳理课文脉络:现今 很久以前 现今(照应开头)
五、感悟三处“多好啊”,体会英语对灯光的向往
1、那么,是什么让作者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故事呢?
2、“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分别是在赞叹什么?请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3、交流感悟
(1)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正是因为作者在战争年代听到过这句话,所以当他解放后在广场散步时一听到这句话就不由地想起那个故事来,是吗?)
(2)看第一次,谁读读?是讲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也许他是在赞叹什么?
(3)那么,第二次又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生答)谁读读你画下的语句。(点大屏幕)——他是在赞叹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而赞叹?——学到这儿有问题吗?(郝副营长为什么会对插图中的电灯光那么神往?)——你知道他们那个时代用什么照明吗?——所以,当他……时,他就被……的插图深深地吸引住了,连烟也忘记点了,而在借着微弱的火柴光出神地看起图来(出示插图),读读相应的话。
(4)那么,第三次呢?出现在哪一段?(投影第7自然段)谁读读有关的话?这次赞美的是哪里的灯光?(用这一段后面的一词概括——“憧憬里”)当时的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让我们来读读写他陷入憧憬时的语言和神态——“听读……”读。他对灯光是多么向往,多么痴迷啊,——“听说……”再说。“一按……就亮了”,已经就够赞叹的了,可对灯光充满神往的他却要反复地说“很亮很亮”,再读。从他的反复强调里你体会到什么呢?——引读:“他又划着了……”——再深情一点——“赶明了胜利了……”读。师情景式地补读完这节最后一句。
六、读故事的后续部分,感悟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1、后来,郝副营长过上了他向往的充满神奇灯光的美好生活吗?发生了什么事呢?
2、自由读8~11节,说说他是怎么牺牲的,找到写他牺牲那一刻的情景的句子读读。(点大屏幕)感悟英雄形象。
(1)“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怎样的时刻?哪里写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读读。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在这……”读。原来,刚才在“黑暗里出现的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的火光,就是——郝副营长点燃那本书发生的火光。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然口的我军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一片喊杀声。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当时我军部队只有一个团哪,却消灭了——一个整编师!真可谓是——大获全胜。
(3)这一仗的胜利是怎么来的?谁的功劳最大?是他在部队出现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当时,他可以不挺身而出吗?(完全可以)那样,他就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因为,当时他还年轻哪,还只有——22岁,他多想过——“多好啊”的生活。可是,如果那样,后果就会很严重,后续部队就——找不到突破口,就会总被堵在——敌军围墙外面,而已冲进去的突击连很快就会——被敌军剿灭。整个战斗就会——失败。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们的郝副营长没有多想,没有多考虑自己,而——“划着了……指了路”。可是——“火光……打中了。”
(4)看插图,这是一个多么高大的形象啊,你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感人精神?(英勇献身、大公无私舍、小我保大我……)。
(5)面对战友的壮举,作者无限感慨,他在第11小节写道——读大屏幕:“这位……见一见电灯”。这不仅是对英雄壮举的感慨,还是对战友的沉痛怀念。——范读后引读。这何止是一句感慨,它还是送给这位英雄的最美的诗句和最深情的赞歌——范读后引读。他曾经是哪么地向往电灯,那么渴求能在电灯光底下学习、生活,可是在战斗中,这位年轻的战友——读“这位年轻的战友……电灯。”
3、理解灯光深意
这灯光啊,在郝副营长和“我”的眼里,有怎样特别的意义啊?(成了美好的东西,誓死追求的东西,是他们深深向往的、憧憬的东西,是他们的向往,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梦,这灯光里闪耀着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七、回读1、12段
1、正是有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有了这次亲身经历,作者才会深深地怀念这位亲爱的战友——引读最后一自然段,带着深切的怀念之情,范读后再引读。
2、正是有了这位战友可歌可泣的事迹,有了这次难以忘怀的经历,作者才会对灯光有那样特别的感受——读第一节。(对灯光深意的理解也可放到这个环节)。
八、联系生活、自由表达
学了这个故事,面对英雄的英魂,联系今天充满灯光的生活,你有什么话要说?
九、(机动)积累精彩句段,留住英烈形象
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英烈,记住他的音容美貌——找、诵描写郝副营长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
《灯光》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灯光》是一篇凝聚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文章。该文通过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提醒我们要建设好前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创建的伟大祖国。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懂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说说看了这些灯光,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1)这句话是谁说的?(2)他在说——多好啊?(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7、学习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8、看郝副营长看书插图,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郝副营长的爱学习精神。
9、学习第三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郝副营长还憧憬什么?出示人民痛苦的生活、背井离乡的情景,让学生体会现在幸福的生活,再次朗读“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10、同桌、分角色读“我”和郝副营长的对话。(5-7自然段)
四、走进营长,体会献身精神
1、默读8-11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批注。
2、全班交流汇报,谈感受。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找出“千钧一发”的时刻指那个时刻,找出相关的语句。
3、补充句子拓展,感受生死攸关、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
4、再次朗诵第10自然段,感受郝副营长的不怕牺牲。
5、的确,对于一个打过血多胜仗的战斗英雄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他为什么还要这么做?用书中的句子回答。
6、这样意味伟大的战斗英雄,他的战友怎么会忘记!齐读11自然段。
五、拓展话题,读写结合
1、同学们,像郝副营长这样,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壮烈牺牲的英雄还有很多。你还知道谁,把他的名字填进去,再读一读。谁来读?(出示补充的句子)
2、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天安门的灯光是对先烈最好的怀念。
3、师对照板书总结全文,说说你对“灯光”有什么新的认识,再次读课题。
4、拓展: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以“灯光”为话题写一写,把你内心涌动的情感化为文字表现出来,可以是一首小诗,也可以是一段话…
板书设计: 灯光
赞叹勾起回忆
羡慕在灯光下学习
憧憬幸福生活
怀念伟大战友
——多好啊!
教学反思:
相比于昨天的精读,今天的这篇略读课文,《灯光》篇幅短,读懂内容没太大难度。沿着继续放手,基于问题,互相学习的思路展开学习。
扣课题,展开多层学习。一层是导入的质疑,一层是线索的小结,一层是拟题的启发。做得比较充分的是拎住线索,进行互助学习,默读找灯光,交流说灯光,串联悟灯光。
扣写法,展开互文阅读。学生的学习模仿能力强,在梳理结构的基础上第二轮质疑,显然指向写法的问题多起来了,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人物描写展开联想这种写法怎么关注?教师则引导与上节课写法进行比较,继续组织互助学习,经过同桌互相补充,基本都能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继续比较发现,都是回忆录,都是倒叙,都采用前后照应,都采取第一人称来写,会比较发现,迁移自主阅读。
扣细节,展开品读感悟。一味注重写法,课堂会显得理性有余,为了更好感悟人物形象,聚焦郝副营长英勇献身的段落,指导换成第二人称读,更好地抒发情感,体会人物舍己为人,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扣迁移,展开读写结合。关注一首小诗,用笔赞颂这种崇高精神;迁移一种写法,回忆性文章,前后照应是最经常使用的方法;推荐几本书籍,推荐展开课外书屋了解与阅读。
《灯光》优秀教学设计 篇3
一、师范写课题,读题
二、对比感受灯光,导入学文
灯光,司空见惯,普普通通,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都不怎么注意它,而有一个名叫王愿坚的作家却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他就是《灯光》这一课的作者(板书)。王愿坚对灯光有怎样特殊的感受呢?看到课文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灯光的别样感受
1、指名读。
2、这里讲的是作者在哪里感受灯光?(天安门广场,板书: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夜晚的灯光到底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第一幅插图(广场夜景图)。
4、假如你在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到这样的灯景,你有何感受?(课文最后一节有一个词写了这灯景,就是——璀璨)也许你会赞美灯火的辉煌,也许你会感叹灯光的华丽,也许你会被璀璨的华灯所吸引,所陶醉,但你绝不会有作者的那种感受——读读第一节第二句。看看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
5、作者有什么别样的感受?(感到光明、感到温暖)这心头的光明感、温暖感缘自何景?因何而生?——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王愿坚笔下的灯景——谁再来读读这第二句?(听了你的朗读,我感觉广场上的灯并不多呀!再读读。)而且,这千万盏灯并不刺眼,并不炫目,而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雄伟建筑。”一起读读,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能不能读得再轻柔些,把那种宁静和美读出来?——对,就是这种情景,它让人心头感到……。这种心头的光明和温暖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幸福、美好)
6、正是因为能找到这种幸福感、美好感,所以,作者说 “我爱到……”读。
四、了解故事,理清脉络
1、王愿坚之所以对灯光有这种别样的感受,是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你们预习了课文,知道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这个故事吗?
想起
回忆
2、请说说你这样划分的根据。(点出前后两个过渡句)
3、结合板书梳理课文脉络:现今 很久以前 现今(照应开头)
五、感悟三处“多好啊”,体会英语对灯光的向往
1、那么,是什么让作者会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的故事呢?
2、“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分别是在赞叹什么?请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3、交流感悟
(1)在文中出现过几次?分别出现在什么时期?(正是因为作者在战争年代听到过这句话,所以当他解放后在广场散步时一听到这句话就不由地想起那个故事来,是吗?)
(2)看第一次,谁读读?是讲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也许他是在赞叹什么?
(3)那么,第二次又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生答)谁读读你画下的语句。(点大屏幕)——他是在赞叹什么?或者说为什么而赞叹?——学到这儿有问题吗?(郝副营长为什么会对插图中的电灯光那么神往?)——你知道他们那个时代用什么照明吗?——所以,当他……时,他就被……的插图深深地吸引住了,连烟也忘记点了,而在借着微弱的火柴光出神地看起图来(出示插图),读读相应的话。
(4)那么,第三次呢?出现在哪一段?(投影第7自然段)谁读读有关的话?这次赞美的是哪里的灯光?(用这一段后面的一词概括——“憧憬里”)当时的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让我们来读读写他陷入憧憬时的语言和神态——“听读……”读。他对灯光是多么向往,多么痴迷啊,——“听说……”再说。“一按……就亮了”,已经就够赞叹的了,可对灯光充满神往的他却要反复地说“很亮很亮”,再读。从他的反复强调里你体会到什么呢?——引读:“他又划着了……”——再深情一点——“赶明了胜利了……”读。师情景式地补读完这节最后一句。
六、读故事的后续部分,感悟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1、后来,郝副营长过上了他向往的充满神奇灯光的美好生活吗?发生了什么事呢?
2、自由读8~11节,说说他是怎么牺牲的,找到写他牺牲那一刻的情景的句子读读。(点大屏幕)感悟英雄形象。
(1)“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怎样的时刻?哪里写了当时情况的危急?读读。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在这……”读。原来,刚才在“黑暗里出现的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的火光,就是——郝副营长点燃那本书发生的火光。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然口的我军部队来说——已经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响起一片喊杀声。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当时我军部队只有一个团哪,却消灭了——一个整编师!真可谓是——大获全胜。
(3)这一仗的胜利是怎么来的?谁的功劳最大?是他在部队出现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当时,他可以不挺身而出吗?(完全可以)那样,他就能——保全自己的生命。因为,当时他还年轻哪,还只有——22岁,他多想过——“多好啊”的生活。可是,如果那样,后果就会很严重,后续部队就——找不到突破口,就会总被堵在——敌军围墙外面,而已冲进去的突击连很快就会——被敌军剿灭。整个战斗就会——失败。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我们的郝副营长没有多想,没有多考虑自己,而——“划着了……指了路”。可是——“火光……打中了。”
(4)看插图,这是一个多么高大的形象啊,你从他身上看到了一种怎样的感人精神?(英勇献身、大公无私舍、小我保大我……)。
(5)面对战友的壮举,作者无限感慨,他在第11小节写道——读大屏幕:“这位……见一见电灯”。这不仅是对英雄壮举的感慨,还是对战友的沉痛怀念。——范读后引读。这何止是一句感慨,它还是送给这位英雄的最美的诗句和最深情的赞歌——范读后引读。他曾经是哪么地向往电灯,那么渴求能在电灯光底下学习、生活,可是在战斗中,这位年轻的战友——读“这位年轻的战友……电灯。”
3、理解灯光深意
这灯光啊,在郝副营长和“我”的眼里,有怎样特别的意义啊?(成了美好的东西,誓死追求的东西,是他们深深向往的、憧憬的东西,是他们的向往,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梦,这灯光里闪耀着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
七、回读1、12段
1、正是有了这个感人的故事,有了这次亲身经历,作者才会深深地怀念这位亲爱的战友——引读最后一自然段,带着深切的怀念之情,范读后再引读。
2、正是有了这位战友可歌可泣的事迹,有了这次难以忘怀的经历,作者才会对灯光有那样特别的感受——读第一节。(对灯光深意的理解也可放到这个环节)。
八、联系生活、自由表达
学了这个故事,面对英雄的英魂,联系今天充满灯光的生活,你有什么话要说?
九、(机动)积累精彩句段,留住英烈形象
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英烈,记住他的音容美貌——找、诵描写郝副营长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
《灯光》优秀教学设计 篇4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多好啊”在文本中多次出现,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回报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3、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解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节日里灯光璀璨的景象。
2、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灯光后有什么感想。
3、教师导语引入课文:是啊,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灯光,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我们已经离不开灯光。但在六十多年前,有人却连电灯都没见过。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共同正音。
三、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理清第二段的叙述顺序
五、初步感受人物品质
1、学习金钥匙。
2、借鉴金钥匙中的读书方法,再读全文,划出印象深刻的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提纲契领,抓住重点
(一)学习1-7自然段
1、是什么引起作者的回忆?
2、“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3、仔细阅读1-7,思考:三次“多次啊”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当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意图:抓住“多好啊”这句话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
4、交流反馈。
5、教师介绍背景,重点理解郝副营长说的话,体会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6、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二)精读8-11自然段,体味真情
1、郝副营长实现自己的理想了吗?快速默读8-11,哪一节直接告诉了我们?
2、指导读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质疑:是啊,郝副营长牺牲了,他没能见到电灯。作为他的战友,“我”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3、再读8-11,思考:郝副营长是怎么牺牲的?他牺牲前发生了什么事?
4、指名回答。
5、师生合作,分别以作者和郝副营长的身份反复朗读。
【意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一环节充分的、多种形式的阅读能帮助学习理解课文,感受郝副营长无私奉献勇于献身这一崇高的人性美。】
7、指导看图,激发情感。
图上郝副营长正高举着那本燃烧的书。那火光虽然微弱,当在那一刻,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也照亮了他人生最辉煌的一刻。
8、激情朗读10-11自然段:让我们全体起立,以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回顾英雄的壮举。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这是课文第几次提到天安门广场的华灯?
3、它与开头是什么关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点明中心)
4、男女分读首尾两段。
5、因为看见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听到一句熟悉的“多好啊”,作者就想到了曾说过同样的话,渴望见到电灯,对未来无限憧憬的郝副营长。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师小结,激情升华主题。
师:今天的电灯已不仅仅是照明,他装点我们的城市,美化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在灯下学习、工作、漫步时,又怎能不想起郝副营长?再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想起郝副营长,我就想起无数像他那样的革命先烈。你又想到了谁呢?说说你所知道的“郝副营长”?
2、正是因为无数个像郝副营长那样有名或无名的先烈 ,他们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交流颁奖词。
师:忘不了黑夜里跳动的那一星火光,它让胜利的号角吹响在敌人的阵地。沉沉黑夜挡不住你对幸福的渴望,你深情地点燃无限美好的梦想,照亮了今天光明灿烂的生活。火光中,你毅然挺立的身影光芒四射,如同一盏明灯,你的精神温暖着每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意图:通过说、写练习,直接与作品对话,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引导学生观察社会、思考人生,进一步为文中人格魅力所感染,教育学生珍惜幸福生活,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
板书设计
赞美生活
灯光→多好啊
憧憬未来
珍惜幸福生活
《灯光》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灯光》优秀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灯光》优秀教学设计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