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骑白马的苍耳》教案

2025/09/12教案

此篇文章《骑白马的苍耳》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骑白马的苍耳》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的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和小组内的同伴协作分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操作卡片,各种长刺的、长有羽毛的、长钩的、长翅膀的、色彩鲜艳的种子植物图片若干。

2.DVD:种子的传播。

活动过程:

1. 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的观察兴趣。

观察种子的图片,听故事,提问这些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提问:你看到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有长刺的、长有羽毛的、长钩的、长翅膀的、色彩鲜艳的种子……)

设置悬念,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小苍耳也迫不及待地骑上了“白马”,这是怎么回事呢?

欣赏故事《骑“白马”的苍耳》。

2. 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提问:为什么这些种子要长有羽毛、倒钩呢?(幼儿自由讲述已有经验,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是与它的传播、繁殖密切相关的。)

那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呢?(自由讲述)

观看DVD,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风传播、动物和人传播、水传播、粪便传播、弹射传播。

3. 能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传播方式的分类。

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是以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呢?请你和同组的小朋友将它们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给图片分类,进一步感知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集体交流分类过程。

活动建议:

1.在散步及户外活动时,可寻找种子,根据它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讨论、探索其传播方式。

2.在区域中及时更新图片,引起幼儿更大的兴趣,日常活动中可欣赏散文《顶棉筐的小姑娘》。

活动评价:

能根据种子的外部形态判断其传播方式。

附故事:骑“白马”的苍耳(张秋生)

刺猬先生像一位管理户籍的警察。

他每天夹着个小本,调查着这块草地上小花小草的来历。

他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撑着小伞,由风婆婆送来的;

他知道,凤仙花的妈妈了不起,结的果实像个小炸弹,太阳一晒,果皮爆裂了,会把种子像子弹一样射出去,射得老远老远的。

至于那棵小樱桃树,就更有趣了。那是一只贪嘴的小鸟,吞下了樱桃,然后把樱桃核和鸟粪一起拉了出来,掉在草地上,樱桃树苗就这样长出来了。

近来,他发现,草地上悄没声儿地长出了两棵苍耳,在苍耳的绿枝上,还结出了好多带刺刺的小苍耳子。小刺猬感到很奇怪:

“小苍耳,你们的模样挺像我呢!你们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小苍耳们看看刺猬也都乐了,他们是挺像的。

正巧这时一只小白兔跑过,他向小刺猬问好,并请他有空来做客。

当小白兔离开时,小刺猬发现,有三个小苍耳子,已经把自己的小刺钩在小白兔的毛上了,并快乐地唱起了歌:

“小苍耳,骑‘白马’,

没腿也能跑天下,

告别妈妈和故乡,快到远处去安家……”

小刺猬乐了,他终于懂得了――苍耳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活动反思: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骑白马的苍耳》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认知:在感情朗读中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树、苍耳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

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增强语文能力。

三、教学难点

感受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教法

谈话法、讨论法、合作交流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3分钟)

1、和学生进行交流;

2、看一看:请学生欣赏(伴着音乐的一段动画);

3、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4、教师导语:小朋友说得真不错,老师看见了一只小白兔像一匹白色的马,在树丛中跑来跑去,几颗苍耳骑在白马的身上跟着奔跑,这就是骑白马的苍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骑白马的苍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感知课文大意(读了课文,你明白了些什么?可以说给同学老师听一听);

(三)细读课文,重点分析(20分钟)

1、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真能干,明白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分小组学习,完成小组作业。

出示课件:

(1)读自己喜欢植物的相关段落;

(2)说说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小宝宝的;

(3)相一想,小宝宝会到什么地方去?

2、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学习,相互学习。

(四)表演儿歌,表达乐趣(5分钟)。

1、读一读: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唱一唱: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给儿歌加上旋律唱一唱。

3、演一演:用肢体语言抒发自己对儿歌的感受。

(五)拓展延伸,感受大自然的美(7分钟)

1、相互交流,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有序方法;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

《骑白马的苍耳》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苍耳是如何传达种子的。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同学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苍耳是如何传达种子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趣味猜猜猜:(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同学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同学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

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达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动物王国里的刺猬先生正在做这个调查,它都有哪些收获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小刺猬的收获都在课文里写着呢!请小朋友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戴小红帽的字婴幼儿,看看谁读得最流利。

2大家读得真投入呀。我相信,你们一定又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吧!谁愿意将自身认识的新朋友 介绍给全班同学呢

同学介绍自身认识的字,教师出示相应的字的卡片。

3强调生字读音,并读一读。

这些新朋友的名字哪个容易念错,细心的小朋友来给大家提个醒。(“苍”、“警”、“英”、“凤”是后鼻音,“查”、“炸”是翘舌音。)现在请小朋友们大声地叫一叫这些新朋友的名儿,让它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4给生字组词。

你能给这些生字婴幼儿找到小伙伴吗(同学自由发言,给生字组词。)教师随机写下词语,让同学一起读读。

5现在字婴幼儿已经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了,你能读通顺课文吗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同学自由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读了几遍课文后,细心的小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课文有一个奇怪的课名“骑‘白马’的苍耳”。(板书:骑“白马”的苍耳)“苍”上面是“艹”,下面是“仓”字,这是一个形声字。小朋友们,你见过苍耳吗了解它吗(有了解苍耳的同学可让他先介绍一下,教师再作补充。)教师出示苍耳的图片:苍耳的样子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 cm,直径04~07 cm。外表黄棕色或黄绿色,全身有钩刺。

这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苍耳,但课文中的苍耳却会骑白马,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一)学习第5~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5~10自然段。

小朋友们,苍耳骑白马的秘密是被谁发现的呢(小刺猬)

小刺猬可真能干,可它今天不能来到我们中间,它想邀请在座的小朋友做它的小助手,将它调查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介绍,你们愿意吗

2了解苍耳怎样骑白马。

小朋友们,小刺猬观察到苍耳是怎样骑白马的呢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

(小刺猬发现,有三颗小苍耳籽,已经把自身的小刺钩在小兔的毛上了,并快乐地唱起了歌:小苍耳,骑“白马”,没腿也能走天下。告别妈妈和故乡,快到远处去安家……)

引导同学朗读勾出的语句,让生边读边体会。

提问: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预设:同学可能会知道小兔就是苍耳的“白马”;苍耳通过自身的小刺可以挂在小兔的毛上。)

教师在同学提问的基础上可归纳出几个问题:

(1)小苍耳为什么要将自身钩在小白兔身上,这有什么作用呢(通过这个问题,同学可了解到苍耳钩在小兔身上,是为了让小兔将自身带到其他地方去生根发芽。)

(2)为什么没腿也能走天下呢(通过这一个问题,让同学体会到,苍耳不只仅是可以钩在小白兔的身上,还可以钩在其他动物的皮毛上或是人的衣物上。它和着在动物或人的身体上四处移动,从而传达种子。)

(3)苍耳籽为什么会快乐地唱起了歌(通过这一个问题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到,小苍耳觉得自身长大了,能随动物或人四海为家,到四处去扎根生长,从而感到高兴。)

现在就让小朋友们跟随小苍耳,快乐地唱唱这首歌,可带上自身的动作。(扮演读儿歌。)

3小结。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自由谈。)

(二)学习其他几种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

刺猬先生每天忙个不停,它还有哪些收获呢请小助手们给介绍一下。

1同学介绍蒲公英的种子的传达方法,教师随机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让同学从图中体会到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可随风飞到各处。在体会之后,指名同学读第2自然段,并谈谈可怎样读。

2同学介绍凤仙花时,出示凤仙花果子爆裂的动画,让生充沛体会到太阳的作用。随后让生在读中去体会太阳的作用。

3介绍樱桃的种子的传达方法,让生读出其中的趣味。

4小苍耳有自身的歌啦,可蒲公英、凤仙花、樱桃却没有。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帮它们编一编吧!

(三)总结。

1小朋友们,刺猬先生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植物妈妈送婴幼儿的方法呢这些方法是怎样的呢

(生根据提示填空:蒲公英妈妈的婴幼儿是靠送来的,凤仙花妈妈的婴幼儿是靠射出去的,樱桃妈妈的婴幼儿是靠送出的,苍耳妈妈的婴幼儿是靠送出的。)

2从各位妈妈送婴幼儿的不同方法中,你看出了什么(它们送婴幼儿的方法都不同;送婴幼儿的方法很有趣;这些植物妈妈都很会动脑筋……)

四、自主活动,知识扩展

刺猬先生看见邀请的小助手这么能干,心里很高兴。可它还不知道其他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怎么办呢现在就请各位小助手再帮帮它,在课后通过观察植物、查阅书本、上网查询等方法为小刺猬调查一下其他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我们看看哪些小朋友是最称职的小助手。

五、课堂小结,激发想象

结语: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小朋友,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骑白马的苍耳》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骑白马的苍耳》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骑白马的苍耳》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苍耳是如何传达种子的。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同学了解蒲公英、凤仙花、樱桃、苍耳是如何传达种子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趣味猜猜猜:(伴着音乐出示一张张美丽的植物图片,让同学猜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引发同学对植物的兴趣和热爱。)

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达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动物王国里的刺猬先生正在做这个调查,它都有哪些收获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小刺猬的收获都在课文里写着呢!请小朋友们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戴小红帽的字婴幼儿,看看谁读得最流利。

2大家读得真投入呀。我相信,你们一定又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吧!谁愿意将自身认识的新朋友 介绍给全班同学呢

同学介绍自身认识的字,教师出示相应的字的卡片。

3强调生字读音,并读一读。

这些新朋友的名字哪个容易念错,细心的小朋友来给大家提个醒。(“苍”、“警”、“英”、“凤”是后鼻音,“查”、“炸”是翘舌音。)现在请小朋友们大声地叫一叫这些新朋友的名儿,让它们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4给生字组词。

你能给这些生字婴幼儿找到小伙伴吗(同学自由发言,给生字组词。)教师随机写下词语,让同学一起读读。

5现在字婴幼儿已经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了,你能读通顺课文吗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同学自由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读了几遍课文后,细心的小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课文有一个奇怪的课名“骑‘白马’的苍耳”。(板书:骑“白马”的苍耳)“苍”上面是“艹”,下面是“仓”字,这是一个形声字。小朋友们,你见过苍耳吗了解它吗(有了解苍耳的同学可让他先介绍一下,教师再作补充。)教师出示苍耳的图片:苍耳的样子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 cm,直径04~07 cm。外表黄棕色或黄绿色,全身有钩刺。

这是我们生活中见到的苍耳,但课文中的苍耳却会骑白马,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一)学习第5~10自然段。

1自由读第5~10自然段。

小朋友们,苍耳骑白马的秘密是被谁发现的呢(小刺猬)

小刺猬可真能干,可它今天不能来到我们中间,它想邀请在座的小朋友做它的小助手,将它调查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介绍,你们愿意吗

2了解苍耳怎样骑白马。

小朋友们,小刺猬观察到苍耳是怎样骑白马的呢你能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吗

(小刺猬发现,有三颗小苍耳籽,已经把自身的`小刺钩在小兔的毛上了,并快乐地唱起了歌:小苍耳,骑“白马”,没腿也能走天下。告别妈妈和故乡,快到远处去安家……)

引导同学朗读勾出的语句,让生边读边体会。

提问: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预设:同学可能会知道小兔就是苍耳的“白马”;苍耳通过自身的小刺可以挂在小兔的毛上。)

教师在同学提问的基础上可归纳出几个问题:

(1)小苍耳为什么要将自身钩在小白兔身上,这有什么作用呢(通过这个问题,同学可了解到苍耳钩在小兔身上,是为了让小兔将自身带到其他地方去生根发芽。)

(2)为什么没腿也能走天下呢(通过这一个问题,让同学体会到,苍耳不只仅是可以钩在小白兔的身上,还可以钩在其他动物的皮毛上或是人的衣物上。它和着在动物或人的身体上四处移动,从而传达种子。)

(3)苍耳籽为什么会快乐地唱起了歌(通过这一个问题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到,小苍耳觉得自身长大了,能随动物或人四海为家,到四处去扎根生长,从而感到高兴。)

现在就让小朋友们跟随小苍耳,快乐地唱唱这首歌,可带上自身的动作。(扮演读儿歌。)

3小结。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生自由谈。)

(二)学习其他几种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

刺猬先生每天忙个不停,它还有哪些收获呢请小助手们给介绍一下。

1同学介绍蒲公英的种子的传达方法,教师随机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让同学从图中体会到蒲公英的种子很轻,可随风飞到各处。在体会之后,指名同学读第2自然段,并谈谈可怎样读。

2同学介绍凤仙花时,出示凤仙花果子爆裂的动画,让生充沛体会到太阳的作用。随后让生在读中去体会太阳的作用。

3介绍樱桃的种子的传达方法,让生读出其中的趣味。

4小苍耳有自身的歌啦,可蒲公英、凤仙花、樱桃却没有。怎么办让我们一起来帮它们编一编吧!

(三)总结。

1小朋友们,刺猬先生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植物妈妈送婴幼儿的方法呢这些方法是怎样的呢

(生根据提示填空:蒲公英妈妈的婴幼儿是靠送来的,凤仙花妈妈的婴幼儿是靠射出去的,樱桃妈妈的婴幼儿是靠送出的,苍耳妈妈的婴幼儿是靠送出的。)

2从各位妈妈送婴幼儿的不同方法中,你看出了什么(它们送婴幼儿的方法都不同;送婴幼儿的方法很有趣;这些植物妈妈都很会动脑筋……)

四、自主活动,知识扩展

刺猬先生看见邀请的小助手这么能干,心里很高兴。可它还不知道其他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怎么办呢现在就请各位小助手再帮帮它,在课后通过观察植物、查阅书本、上网查询等方法为小刺猬调查一下其他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我们看看哪些小朋友是最称职的小助手。

五、课堂小结,激发想象

结语: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达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小朋友,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骑白马的苍耳》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的方式,知道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2.能和小组内的同伴协作分类。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操作卡片,各种长刺的、长有羽毛的、长钩的、长翅膀的、色彩鲜艳的种子植物图片若干。

2.DVD:种子的传播。

活动过程:

1. 引发幼儿对种子外部形态的观察兴趣。 观察种子的图片,听故事,提问这些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提问:你看到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有长刺的、长有羽毛的、长钩的、长翅膀的、色彩鲜艳的种子……)

设置悬念,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小苍耳也迫不及待地骑上了“白马”,这是怎么回事呢?

欣赏故事《骑“白马”的苍耳》。

2. 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

提问:为什么这些种子要长有羽毛、倒钩呢?(幼儿自由讲述已有经验,了解种子的外部形态是与它的传播、繁殖密切相关的。)

那种子是怎样传播的呢?(自由讲述)

观看DVD,了解几种常见的种子传播方式:风传播、动物和人传播、水传播、粪便传播、弹射传播。

3. 能根据种子的外形特征进行传播方式的分类。

这些图片上的植物是以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呢?请你和同组的小朋友将它们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给图片分类,进一步感知种子的外部形态与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

集体交流分类过程:

建议:

1.在散步及户外活动时,可寻找种子,根据它的外部形态特征观察讨论、探索其传播方式。

2.在区域中及时更新图片,引起幼儿更大的兴趣,日常活动中可欣赏散文《顶棉筐的小姑娘》。

评价:

能根据种子的外部形态判断其传播方式。

活动结束

附故事:骑“白马”的苍耳

刺猬先生像一位管理户籍的警察。 他每天夹着个小本,调查着这块草地上小花小草的来历。 他知道,蒲公英的种子,是撑着小伞,由风婆婆送来的; 他知道,凤仙花的妈妈了不起,结的果实像个小炸*,太阳一晒,果皮爆裂了,会把种子像子弹一样射出去,射得老远老远的。 至于那棵小樱桃树,就更有趣了。那是一只贪嘴的小鸟,吞下了樱桃,然后把樱桃核和鸟粪一起拉了出来,掉在草地上,樱桃树苗就这样长出来了。 近来,他发现,草地上悄没声儿地长出了两棵苍耳,在苍耳的绿枝上,还结出了好多带刺刺的小苍耳子。小刺猬感到很奇怪: “小苍耳,你们的模样挺像我呢!你们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小苍耳们看看刺猬也都乐了,他们是挺像的。 正巧这时一只小白兔跑过,他向小刺猬问好,并请他有空来做客。 当小白兔离开时,小刺猬发现,有三个小苍耳子,已经把自己的小刺钩在小白兔的毛上了,并快乐地唱起了歌: “小苍耳,骑‘白马’, 没腿也能跑天下, 告别妈妈和故乡,快到远处去安家……” 小刺猬乐了,他终于懂得了——苍耳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骑“白马”的苍耳

教学反思:

注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针对课文结构特点,在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完苍耳的传播方式之后,通过小组学习,体会归纳蒲公英、凤仙花、樱桃的传播方法。我认为最大的遗憾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安排得不够充足,没有很好地引导孩子用一个词简练总结出各种植物的传播方法。本课教学环节设计有点多,所以处理得不够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