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

2025/10/01教案

此篇文章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4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引发学生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并从自身做起,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保护家乡的环境。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

1、了解土壤能为人类做什么。

2、认识植被遭破坏后对土壤蓄水能力的损害。

3、研究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4、指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土壤。

【学情分析】

这一课指导三年级的学生讨论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知道植物能保护土壤,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土壤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怎样保护土壤,增强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非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性。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2、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3、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一份努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提出保护家乡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议。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泥土、草皮、水壶等。

学生准备:查找相关的课外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经常会出现暴风劲吹、飞沙走石、昏天黑地的景象。这种景象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会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鄂尔多斯沙尘暴视频,同学们,看完视频,你们想说点什么?

2、是的,沙尘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师: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板书课题:保护土壤)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土壤对人类的贡献。

(1)地球是我们人类以及动植物共同的家园,那么想一想,地球上的土壤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图片)描述生活中土壤对人类、动物、植物的贡献。

(3)师:大地就像一位母亲,孕育着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因为有了它,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关注土壤现实状况,引发问题,引导思考。

(1)出示课本插图,思考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土壤资源正遭到破坏,导致土壤流失、土壤退化等。而土壤流失还会加剧水资源的流失,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土地荒芜、环境恶化。

3、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1)提出问题。师: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学生猜想假设,并说明猜测根据。

(3)制订水土流失实验方案。

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各小组互相补充。

(4)教师总结完善实验方法。(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对比实验要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要保证其他外部条件。相同条件:盒子的倾斜角度相同,铺的土厚度相同,水量相同;不同条件:一块没有植被覆盖、一块有植被覆盖。)

(5)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交流。

(7)总结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鄂尔多斯出现风沙的原因(出示鄂尔多斯沙漠化情况的`图片)。

(8)小结:荒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或退化的地理过程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性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播放视频,了解沙尘暴的危害)

三、交流探讨,保护土壤

1、师:土壤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可我们人类的一些活动往往会伤害道它。

2、提问:老师让你们回去调查研究,人类的这些活动对保护土壤是好还是不好,为什么?你们都完成任务了吗?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四、做保护土壤的小卫士

1、师:如果我们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地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那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3、师:同学们,保护土壤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参加蚂蚁森林的公益行动,通过步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出示图片)师:这就是老师通过低碳出行换来的小树——沙柳,沙柳生长迅速,枝叶茂密,根系繁大,固沙保土力强,利用价值高,是中国沙荒地区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

4、师:同学们,那你想为土壤做些什么?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请将你想说的、想做的,用文字或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贴在黑板上汇报。

5、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黑板上的土壤绿了起来。

五、全课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只要我们保护土壤,沙漠也会变成绿洲。希望同学们尽自己的一份力来保护土壤,人人争做环保的小卫士。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4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引发学生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并从自身做起,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保护家乡的环境。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

1、了解土壤能为人类做什么。

2、认识植被遭破坏后对土壤蓄水能力的损害。

3、研究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4、指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土壤。

【学情分析】

这一课指导三年级的学生讨论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知道植物能保护土壤,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土壤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怎样保护土壤,增强学生保护土壤的意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非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性。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2、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3、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一份努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提出保护家乡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议。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泥土、草皮、水壶等。

学生准备:查找相关的课外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经常会出现暴风劲吹、飞沙走石、昏天黑地的景象。这种景象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会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鄂尔多斯沙尘暴视频,同学们,看完视频,你们想说点什么?

2、是的,沙尘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师: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板书课题:保护土壤)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土壤对人类的贡献。

(1)地球是我们人类以及动植物共同的家园,那么想一想,地球上的土壤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图片)描述生活中土壤对人类、动物、植物的贡献。

(3)师:大地就像一位母亲,孕育着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因为有了它,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2、关注土壤现实状况,引发问题,引导思考。

(1)出示课本插图,思考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土壤资源正遭到破坏,导致土壤流失、土壤退化等。而土壤流失还会加剧水资源的流失,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土地荒芜、环境恶化。

3、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1)提出问题。师: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今天,土壤正在受到流失和沙化的威胁,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学生猜想假设,并说明猜测根据。

(3)制订水土流失实验方案。

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汇报交流实验方案,各小组互相补充。

(4)教师总结完善实验方法。(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对比实验要保证实验的科学性,要保证其他外部条件。相同条件:盒子的倾斜角度相同,铺的土厚度相同,水量相同;不同条件:一块没有植被覆盖、一块有植被覆盖。)

(5)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6)展示交流。

(7)总结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鄂尔多斯出现风沙的原因(出示鄂尔多斯沙漠化情况的图片)。

(8)小结:荒漠化是生态环境恶化或退化的地理过程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性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播放视频,了解沙尘暴的危害)

三、交流探讨,保护土壤

1、师:土壤无私地为我们奉献着一切,可我们人类的一些活动往往会伤害道它。

2、提问:老师让你们回去调查研究,人类的这些活动对保护土壤是好还是不好,为什么?你们都完成任务了吗?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结合图片汇报:修筑梯田

砍伐森林

轮作或休耕

开窑烧砖

抛撒垃圾

喷洒农药

四、做保护土壤的小卫士

1、师:如果我们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将不会有土壤,那我们将没有地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那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3、师:同学们,保护土壤可以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参加蚂蚁森林的公益行动,通过步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网络购票等行为,就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可以用来在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

(出示图片)师:这就是老师通过低碳出行换来的小树——沙柳,沙柳生长迅速,枝叶茂密,根系繁大,固沙保土力强,利用价值高,是中国沙荒地区造林面积最大的树种之一。

4、师:同学们,那你想为土壤做些什么?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请将你想说的、想做的,用文字或者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贴在黑板上汇报。

5、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黑板上的土壤绿了起来。

五、全课总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只要我们保护土壤,沙漠也会变成绿洲。希望同学们尽自己的一份力来保护土壤,人人争做环保的小卫士。

【板书设计】

7、保护土壤

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

做水土流失实验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保护土壤的方法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 篇3

课型:

欣赏与实验活动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了解黄河的水为什么是黄色的以及土壤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

2、学会并掌握如何利用植被保护土壤。

3、学生能够提出一些保护土壤的具体建议。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观察、实验及合作探究等方式,知道土壤受到破坏后的危害并能提出保护土壤的具体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学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大自然的态度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3、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习重点:

1、土壤受到破坏后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能提出保护土壤的具体建议。

学习难点:

1、能提出保护环境和土壤的具体建议。

2、能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和土壤,能及时制止别人破坏环境和土壤的行为。

课前准备:

土壤受到破坏的图片资料、环保题材的宣传图片、音像资料,实验用的仪器设备等。

学具准备:画纸、画笔及各种可利用材料。

学习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师生共同欣赏一组雄伟、咆哮的黄河图片

2、探讨交流:教师提问:欣赏完图片后你们有什么感受?谁知道黄河的水为什么是黄色的呢?

3、学生探讨后并回答。

4、教师总结,引出新课题——土壤的保护

二、知识新授

1、课堂演示实验:教师通过实验说明草对土壤保护的重要作用。

(1)、实验准备:喷壶、水、脸盆、种有草的纸盒和装着土的纸盒等。

(2)、实验过程:略

(3)、探讨交流:每个纸盒里的土壤发生了什么变化?

(4)、记录实验结果

(5)、结论:植树种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2、欣赏讨论: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森林被砍伐后的景象图片。

(2)、讨论:森林被砍伐后,暴雨或洪水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3)、结论:暴雨或洪水会把土壤冲走,造成水土流失。

三、课堂实践、作环保小勇士

1、分组讨论: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土壤受到破坏的情况?

2、学生交流并回答

3、提出保护土壤和环境的具体建议。

4、学生动手制作保护土壤和环境的标牌,老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总结

1、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标牌展示给全班学生。

2、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交流给出鼓励性评价。

3、教师总结:从同学们刚才的作品展示中,我能感到同学们对我们的家园充满了忧虑。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里的一切原本美丽和谐,可是这个家园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我们都清楚的认识到了: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它是不能克隆的。所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应善待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高素质的环保小卫士吧!

五、课外延伸

放学后,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调查我们周围土地、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并按要求填写好调查记录表。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 篇4

本课概述:

本课引导学生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现象,并分析黄河水中携带大量泥沙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情感态度目标:

(1)愿意了解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3)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3、STSE目标:

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环境、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教学重点:

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组实验用具: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草皮,水、自制喷壶、砖块、2个大的托盘、脸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诗歌:

师: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你的心情舒畅悠然;无数绿野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细心赏千遍:远山花开彩蝶飞,鸟声唧唧遍传神。感谢肥厚的土壤承载着生命和希望!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壤保护方面的话题吧!

2、引导学生看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相。要求: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和自己对黄河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

学生通过看可能会发现黄河的水很黄,黄河的两岸植物稀少,土地几乎是裸露的,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等。由此还可能提出:a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b黄河水中大量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c黄河的上游——黄土高原为什么沟壑纵横?d黄河的两岸为什么少树木?等等问题。

如果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产生困难,就让小组先讨论一下看到的景象,在尝试提出问题。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 篇5

本课概述

本课引导学生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现象,并分析黄河水中携带大量泥沙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1)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情感态度目标:

(1)愿意了解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3)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3、STSE目标: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环境、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教学重点:

1、利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界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组实验用具: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草皮,水、自制喷壶、砖块、2个大的托盘、脸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诗歌:

师: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你的心情舒畅悠然;无数绿野让大地充满勃勃生机!细心赏千遍:远山花开彩蝶飞,鸟声唧唧遍传神。感谢肥厚的土壤承载着生命和希望!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壤保护方面的话题吧!

2、引导学生看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相。要求: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和自己对黄河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

学生通过看可能会发现黄河的水很黄,黄河的两岸植物稀少,土地几乎是裸露的,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等。由此还可能提出:

a、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

b、黄河水中大量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

c、黄河的上游——黄土高原为什么沟壑纵横?

d、黄河的两岸为什么少树木?……等等问题。

如果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产生困难,就让小组先讨论一下看到的景象,在尝试提出问题。

三年级《土壤的保护》教案 篇6

课型:

欣赏与实验活动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了解黄河的水为什么是黄色的以及土壤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

2、学会并掌握如何利用植被保护土壤。

3、学生能够提出一些保护土壤的具体建议。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观察、实验及合作探究等方式,知道土壤受到破坏后的危害并能提出保护土壤的具体建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学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2、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大自然的态度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3、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学习重点:

1、土壤受到破坏后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能提出保护土壤的具体建议。

学习难点:

1、能提出保护环境和土壤的具体建议。

2、能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和土壤,能及时制止别人破坏环境和土壤的行为。

课前准备:

土壤受到破坏的图片资料、环保题材的宣传图片、音像资料,实验用的仪器设备等。

学具准备:画纸、画笔及各种可利用材料。

学习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师生共同欣赏一组雄伟、咆哮的黄河图片

2、探讨交流:教师提问:欣赏完图片后你们有什么感受?谁知道黄河的水为什么是黄色的呢?

3、学生探讨后并回答。

4、教师总结,引出新课题——土壤的保护

二、知识新授

1、课堂演示实验:教师通过实验说明草对土壤保护的重要作用。

(1)、实验准备:喷壶、水、脸盆、种有草的纸盒和装着土的纸盒等。

(2)、实验过程:略

(3)、探讨交流:每个纸盒里的土壤发生了什么变化?

(4)、记录实验结果

(5)、结论:植树种草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2、欣赏讨论:

(1)、师生共同欣赏一组森林被砍伐后的景象图片。

(2)、讨论:森林被砍伐后,暴雨或洪水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3)、结论:暴雨或洪水会把土壤冲走,造成水土流失。

三、课堂实践、作环保小勇士

1、分组讨论: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土壤受到破坏的情况?

2、学生交流并回答

3、提出保护土壤和环境的具体建议。

4、学生动手制作保护土壤和环境的.标牌,老师巡视指导。

四、评价总结

1、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标牌展示给全班学生。

2、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交流给出鼓励性评价。

3、教师总结:从同学们刚才的作品展示中,我能感到同学们对我们的家园充满了忧虑。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里的一切原本美丽和谐,可是这个家园正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我们都清楚的认识到了: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它是不能克隆的。所以,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应善待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们成为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高素质的环保小卫士吧!

五、课外延伸

放学后,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调查我们周围土地、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并按要求填写好调查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