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2025/10/09教案

此篇文章《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篇1

教学本组课文我按如下步骤进行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2.组内进行朗读,各组推荐最佳选手进行比赛。

3.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怎样刻画人物呢?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如《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吝啬鬼的典型。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这篇短文采用的是内心自白法。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这种写法最能清楚表明人物的心迹。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句心理描写。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

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采用用如下步骤:回顾交流,即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最后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同是写人,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相机开展课外读写实践。本文三个片段的人物描写都非常的精彩,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各个片段描写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学生经过查找资料在预习的时候对三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引导,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篇2

在教授《人物描写一组》这一课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文本分析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重要性。本课通过几个经典片段,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世界,是对学生进行细致观察与深度描写能力培养的绝佳教材。以下是我的几点教学反思: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开课之初,我尝试通过角色扮演或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与情境,这种互动式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我发现,当学生们能够“走进”文本,他们对人物的理解更为深刻,描述也更加生动。

细节分析,引导观察:人物描写的精髓在于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微之处刻画人物,比如一个眼神、一次微笑背后的情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学生们学会了从细微处见真章,这对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大有裨益。

比较阅读,深化理解:将文中不同人物的描写片段进行对比阅读,是本次教学的一个亮点。这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还促进了他们思考为什么作者会采用不同的手法来描绘不同的人物。这样的比较分析,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也加深了他们对文本深层意义的理解。

写作实践,学以致用:理论知识最终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因此,课程结束前,我安排了一次小练笔,要求学生选择身边的一位人物进行描写,鼓励他们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技巧,尽量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这次练习不仅检验了学习成果,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反思与改进:虽然教学活动总体上收到了积极反馈,但我意识到在时间分配上还需优化,以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特别是写作实践环节应给予更多的时间和指导。此外,未来可以引入更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材料和经典文学作品,以丰富教学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不仅是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更是对他们观察能力、同理心及审美情趣的综合训练。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反思,我相信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生命力。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篇3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我们五位老师不断钻研教材后,认真地进行了教学设计,实践时感觉良好。

首先,出示《儒林外史》中描写严监生的一段话,让学生自己阅读。读完后,我问:“通过阅读这段文字,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获得的信息非常多,为学习课文和课后拓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抓住了课堂的生成点。初读课文后,我问学生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围绕该问题,一生说:“读了短文后,我认识了一个勤俭节约的严监生。”我随机把“勤俭节约”写在黑板上,又问:“还有谁认识了怎样的一个严监生?”一生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这哪是勤俭节约,一个十足的守财奴。”我说:“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守财奴?”“就是爱财胜过生命呗!”该生很自信地回答。“就是很吝啬。”又一生补充。这时许多同学纷纷点头。于是,我也把吝啬写在黑板上,说:“那么严监生到底是节约还是吝啬?接下来我们再细细地读读课文,请你找出有关句子加以解释,行吗?”

再次,引导学生抓住严监生的神态、动作揣测其心理活动。文中描写严监生,只有神态与动作,所以,要真正感受严监生的吝啬,必须细读文本,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走进他的内心。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去思考:“那是怎样的摇头?”体会严监生的失望。“面对大侄子、二侄子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怎样?”体会严监生的心急火燎。“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体会严监生的`绝望。“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最后,进行课外拓展,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学完课文后,我摘自了原文本的一段材料加以补充,让严监生这一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更加鲜明。

1、平日里,他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肉店里买四个钱的哄哄他就是了。

2、他这样拼命地节制一切费用,终于营养不良而染了疾。即使生病以后,仍旧每晚算帐,直算到三更,病得吃不下饭,还要在家前屋后走走,看守他的财产,卧床不起了,还一心想着田上要收早稻,打发了管庄的仆人下乡去,又不放心,心里只是急躁。

3、病入膏肓时,竟也舍不得银子吃人参。让学生读了这些补充资料后,我又问学生:“上课伊始,我们对严监生的情况有了了解,再看看平时生活中的他和临死前的他,你又想说什么?”通过拓展资料的学习,学生一致认为严监生是一个爱财如命的十分吝啬的守财奴,还感悟出生活中比金钱重要的东西多的是,不要把金钱看得太重了。

虽然,课文只有区区三百来字,课堂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但是学生的收获颇多。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篇4

学习《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任务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本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篇,怎样开好这个头为后面的学习作下铺垫呢?我认真阅读了这篇短短三百多个字的文章,觉得没有什么难度,学生一读就明白,但如何让他们体会并学会作家的描写方法呢?

一次课间看男孩子们玩耍,我突然有了灵感,对,就让孩子们把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演出来。 上课时,我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感知形象后,要学生再认真地读课文,把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明白,然后找两位同学,试着把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演出来。其他同学当导演,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准确地把两个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摔跤的经过都表演出来了。“演员”演戏,“导演”说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且,在评价的同时,学生不仅抓住了任务的动作,还从动作中感受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表演完后,我适时对课文内容(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要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搬不动他)进行了拓展:让学生把推、拉、拽、顶放大,想象画面,小嘎子是怎么推、拉、拽、顶的,把他的神态、动作描写下来。因为学生对课文已经非常熟悉,对作家的写作方法也有所感悟,所以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也能突出细节描写,为本组习作作了较充分的准备。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篇5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对3个片段的阅读,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二是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我觉得做的最成功的是:小组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教学时,我采用先自主学习,后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按座位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自主学习三个人物描写。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请第一组同学重点分析“小嘎子”形象;第二组重点分析“严监生”形象;第三组同学重点分析“王熙凤”形象,自主学习完后,请各组学生上黑板板书“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他写得不完整之处本组成员可以上来补充,词语不要重复,看哪组分析得最全面,这时每组不甘落后,几乎每位同学都想到黑板上来写上几笔。第一轮学习任务是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时黑板上出现这样的内容:小嘎子灵活机智自以为是颇有心计顽皮好斗;严监生爱财如命吝啬爱惜东西节约守财奴刻薄;王熙凤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做事招摇爱打扮伶牙俐齿。

2、加强朗读训练,让每组同学在课文中找出从那些地方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找出语句描写来读一读。如果你读的部分和你分析的人物特点有不相符之处,就会让小组失分。通过学生读课文中相关语句,加恭恭敬敬A以分析,小嘎子的“好斗”没得到认同,严监生的“爱惜东西、节约”没得到认同,王熙凤的特点概括的.最恰当,没有争议。最后第三小组获胜。这次合作,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人物特点分析到位,尤其是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还是颇有难度,但通过合作与竞争,恰恰是分析得最到位最透彻的。

在与大家的交流中,我感到自己在语文教学上还应该从细处,从深度上下功夫。比如,随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逐渐提高,应该学会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辨析多音字的读音。比如“叉”这个字一共有四个读音,在本文中,这个字在同一句话中出现两次,两次的读音却不一样。此外在交流完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后,我想和学生一起总结描写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总结完之后顺势组织一个习作,让学生挑选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抓住他的性格特点进行片断描写,最后让大家来猜猜他写的是谁。但是由于我没有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所以最后学生最精彩的写作没有呈现出来。

从这节课中,我发现了自己以后在备课时,要多点考虑到容量和时间的问题,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和碰撞,以产生新的学习知识。总之,一次上课,一次收获相信在不断的磨炼中,我也会不断进步起来。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 篇6

《人物描写一组》是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根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紧扣这一目标。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收获与思考:

一.要注意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和以往其他单元的精读课文的区别。例如,学习生字时候,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课前自学,课堂采用检查的方式,或者是针对作业中错误,有目的地指导个别难写的生字。

二.关注表达特点。本课我始终围绕一个重点“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体会表达效果。”两课的设计,不管学生自学,还是老师引导学习,我都抓住一个问题“片段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影响?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人物的特点的?”这样的设计简洁干净。

三.有“带”有“放”。本篇课文是由三个不同的.片段组成的。教学时如果每个片段都细致的讲,学生势必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我重点引导学习“摔跤”这一片段,后两个片段则采用导学单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再汇报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四.初试身手,尝试运用。第二课时学完课文后,我先让学生尝试用学过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完成得不错,针对问题,我则在本单元后面的教学中会关注到。所以我认为,并不一定等到课文都学完,在写作文。在学习每一课,都可以设计小练笔,让学生大量的练习。

自身觉得不足之处有,在教学中忽视了教材所配的插图。像第三幅插图,画的是严监生临死的场景,两根伸出的手指,睁得滴溜圆的眼睛,形象地表现了严监生的状态,这些插图是有助于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严监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该合理的运用插图,就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