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中班自理活动教案

2025/10/09教案

此篇文章中班自理活动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班自理活动教案 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小的时候吃饭是需要大人喂的,随着幼儿慢慢地长大,会自己吃饭了,但是幼儿自己吃饭也会出现很多相应的问题,如不会拿勺子、把饭弄得到处都是。因此我们在这里设计这一健康活动。

活动目标

1、愿意跟着老师一起尝试用小勺自己吃饭。

2、体验活动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吃饭方法。

难点:让幼儿用正确的吃饭方法,喂动物宝宝。

活动准备

1、小勺若干、动物头像若干。

2、幼儿每人一个饭碗。

活动过程

过程一:故事导入

1、教师给幼儿讲故事《能干的乐乐》。

2、教师提问:故事中讲了什么内容?

幼儿讨论后回答。(要求幼儿知道故事讲的是一个能干的孩子)

过程二:比一比

1、教师要幼儿说说会自己吃饭吗?自己吃饭的时候有什么小动作吗?

幼儿自由回答。(一般幼儿都回答能自己吃饭)

2、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个勺子、一个碗,要求表演自己是怎么吃饭的'。

幼儿各自“吃饭”,“吃饭”表演的时候,教师提醒幼儿要会自己拿勺子吃饭,吃饭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

3、教师要幼儿分组表演自己吃饭,看谁做得最好,谁就是班上的“乐乐”。

4、活动完成后,评选出班上的“乐乐”,可以评选多个。

过程三:喂宝宝吃饭

1、教师提问:动物宝宝会自己吃饭吗?引导宝宝学学做做自己吃饭的动作。

2、操作活动:喂动物宝宝吃饭

①、有好多动物宝宝还不会自己吃饭,可是它们的肚子好饿哦,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喂动物宝宝吃饭)

②、请个别幼儿尝试学学喂食的动作。

③、教师鼓励幼儿用小勺喂动物宝宝吃饭。

过程四:经验总结

1、教师要幼儿小组交流自己吃饭的经验。

2、教师小结本活动,表扬鼓励幼儿。

教学反思

本活动适合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进行。在表演自己吃饭的时候,教师应在旁指导告诉幼儿怎样正确吃饭。并教育幼儿珍惜粮食,使孩子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中班自理活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在听听、念念、做做的过程中,了解穿衣服的基本方法。

2、尝试用正确的方法穿衣服,有一定的自我服务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熟悉儿歌,了解穿衣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正确的方法穿衣服

教学准备:

1、幼儿已掌握领子、袖子、拉链等各部分的名称。

2、每位幼儿都穿均前襟对开、有拉链有领子的衣服,事先请大班的两个孩子幼儿作好准备

3、穿衣的步骤图片4张(分别为儿歌中穿衣服的4个动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发兴趣

1、观看大班和小班幼儿穿衣比赛

师:今天请来了大班的小朋友,他要和我们小

班的弟弟妹妹进行穿衣服的比赛,我们小朋友来当裁判员,看看谁得第一名

2、讨论:为什么他穿衣服的动作这么快?(方法不一样)

3、请大班的幼儿再次演示,边穿衣服边念儿歌

师:我们请大班的姐姐再给我们表演一遍(边穿边念)原来他是按照儿歌里的顺序穿衣服的,所以这么快。

二、感受交流

1、集体欣赏儿歌(出示图片)

师:刚刚姐姐穿衣服的时候还配上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名字叫《穿衣服》那我们再来听听《穿衣服》的儿歌是怎么样的?

2、变念儿歌变根据儿歌内容出现相应的.图片(出示图片: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3、讨论交流

师:一共有几张图片呢?那我们一张一张看,到底怎么穿呢?谢老师也想学,你们一起帮我看看到底怎样穿衣服?

4、重点交流:

(1)第一张图片捉领子,师:怎么捉领子,领子朝上,两只小手抓住领子,我们一起来捉领子

(2)第二张图片盖房子,师:盖房子,怎么盖呢?盖那里?(肩膀上),我来试试翻个跟头盖在头上,就像盖房子一样

(3)第三张图片小老鼠出洞子,师:小老鼠在哪儿呢?(小朋友的小手就是小老鼠)手伸进袖洞,这个动作象什么呀?(小手象小老鼠,袖洞象老鼠洞)

(4)第三张图片吱扭吱扭上房子,师:怎么上呢?(让小嘴巴闭紧,鼻子往下拉;做朋友,抱一抱,抱得紧紧的,就做了好朋友,这样就吱扭吱扭上房子)

5、鼓励幼儿根据图片内容一起变做动作边念儿歌(重复几次)

三、游戏体验

1、鼓励幼儿看步骤边念儿歌边穿衣服,比比谁穿的又快又好

重点引导

2、个别指导 教师及时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孩子

四、延伸活动

午睡起床幼儿穿衣服时引导他们要按照儿歌里的穿衣顺序进行

教学评析:

教学方法使用得当,将枯燥的穿衣方法通过儿歌的形式,借助穿衣的四个步骤图片,将孩子推在前面,通过图片引导幼儿自主发现穿衣的方法,教师形象化地语言激起幼儿主动学习穿衣服的欲望,如“拉拉链”这一步的儿歌“吱扭吱扭上房子”拉拉链是四个步骤中最难的,幼儿很难掌握这个动作,通过形象化的语言使幼儿积极尝试拉拉链的动作,如“耳朵竖起嘴巴闭紧,听见了没有?”幼儿边说边积极尝试拉拉链的动作。幼儿在边念儿歌边操作,了解了穿衣服的正确方法,每个小朋友都积极尝试,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穿衣的积极性。

中班自理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应该学会独自一人睡觉。

2、能够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发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3、培养独立能力和勇敢的品德。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本。红色笔人手一支。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乖乖睡觉〉〉。

二、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1、乖乖原来是怎样睡觉的?她这样哭闹对吗?为什么?

2、小结:幼儿长大了,应该自己睡觉,只有胆小、不懂事的孩子才会要妈妈陪,这样会影响妈妈做事,和大人睡觉,空气不好。

3、熊宝宝是怎样睡觉的`?这样好吗?为什么?

4、后来,乖乖怎样对熊妈妈说的?

5、通过提问要让幼儿知道向熊宝宝学习,要独自一人睡觉。

三、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独自睡觉的好处。

1、你在家里独自一人睡觉吗?你独自一人睡觉感觉好吗?你喜欢一人睡觉吗?为什么?

2、讨论:一个人睡觉好,还是和爸爸妈妈一起睡觉好?

四、阅读幼儿用书〈〈我会自己睡觉〉〉。

1、说说图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睡觉的?为什么?

2、请给会一个人睡觉的小朋友送上一朵红花。

五、评红花活动。

给独自睡觉的幼儿发红花给予表扬。鼓励其他幼儿回家学习一个人睡觉。做个懂事、勇敢的好孩子。

中班自理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让幼儿知道玩哪些东西会有危险。

2、培养幼儿的初步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电风扇、电熨斗、小刀片、香水图片、自制挂图

2、配套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出示电风扇、电熨斗、小刀片、香水图片

1、让幼儿说出图片的名称

2、让幼儿简单地说出它们的用途。

二、引语:

小朋友们刚才说的很好,图片上的这些东西能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天热了帮我们解热,衣服皱了,电熨斗帮我们烫平衣服,我们还可以用小刀削水果,往身上撒香水。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这些东西,可是,如果小朋友把这些东西当玩具,就很危险了。

三、指导幼儿看图:

1、图上有几个男孩,他们各自在干什么?

2、图上有几个女孩,他们各自在干什么?

四、引导幼儿想想,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五、教师告述幼儿:

1、把手伸进转动的电扇里会伤害到手指,会受伤。

2、玩小刀会割破小手,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3、玩通电的电熨斗会烫坏衣物,甚至会伤害自己或者引起火灾。

4、对眼睛喷香水会弄伤眼睛。

活动反思:

通过这类活动能够培养幼儿对物品作用的熟悉,也能够让幼儿在看图和听老师讲解的途中学习到危险的概念,懂得什么东西能够玩什么东西不能玩。在幼儿安全教育中必不可少。但是在此类教学活动中,并不能把所有的危险和有危险的物品都让孩子们掌握,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思想上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中班自理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养成饭前、便后、手脏时洗手的习惯。

2、了解洗手的常用工具。

3、初步掌握正确的洗手步骤。

活动准备

《洗手步骤》课件、水龙头图片、肥皂或洗手液、毛巾。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伸出双手)师:“请大家想一想,手脏了怎么办呢?”

教师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平常是怎么洗手的,并简单演示。

二、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1、了解洗手用具。

师:小朋友们,我们会用什么东西洗手?(肥皂、洗手液、毛巾、干净水等)

教师念儿歌,并加上相应动作,请幼儿模仿。

2、了解洗手步骤。

教师播放课件《洗手步骤》,让幼儿了解洗手的步骤。

教师请幼儿一起按照课件图示步骤进行洗手动作的学习。

请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

三、体验活动:洗洗手。

教师带领幼儿到洗手处,请一名幼儿按照教师刚才的方法试一试,请其他幼儿来做小裁判,看他做得对不对。

幼儿分组进行洗手体验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四、活动总结。

师:“小朋友们,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要洗手吗?我们在饭前、便后、手脏时都要洗手,这样还可以防止传染病呢。所以,我们以后要用正确的洗手方法,将我们的小手洗得干干净净。”

活动应变

导入部分也可以用故事导入,故事内容主要是主人公因为没洗干净手就吃东西,导致肚子疼,引出洗手的重要性,导入活动。

活动延伸

学习洗脸、拧毛巾等方法,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区角活动

娃娃家:投放肥皂、水盆、毛巾等物品,让幼儿练习洗手的正确步骤。

环境创设

将正确的洗手方式图片贴在洗手池旁,提示幼儿按照正确的'方式洗手。

家园同步

请幼儿回去观察自己家人的洗手方式,提醒家人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随机教育

日常生活中,提醒幼儿饭前便后洗手并坚持使用正确的方法。

附录:洗手的步骤

第一步: 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 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 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第四步: 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五步: 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 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七步: 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中班自理活动教案 篇6

设计意图

为了不让地球的最后一滴眼泪流干,本次活动也要让幼儿们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用水要从娃娃做起。

活动目标

1、知道水和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完整的表达观点

2、掌握基本常见节约用水方法。

3、知道水资源的宝贵,萌发珍惜、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使幼儿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结合自己已有经验和本次活动内容,掌握节约用水方法

活动准备

干枯的小盆栽、脏了的小手帕、黑墨水、图片若干(干枯的水井、干裂的土地、空的水桶)、录音(小水滴的诉说)、儿歌(节约用水我知道)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幼儿思考,激起幼儿的兴趣

(1)①教师提问:大家观察一下窗台上的这盆小花,不知道它为什么今年没有开出漂亮的花朵,大家说说它怎么了?

(幼儿答:它的土太干,需要浇水、它该施肥了、它要晒太阳等)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对,(摸摸土)它已经几个月没有喝水啦,其实它不开花的原因就是缺水了。

②教师提问:老师口袋里的手帕沾上了脏东西,怎么才可以变回原来的干净手帕?

(幼儿答:有水洗、抖一抖、换块新的)

教师:大家说的都没错,我想我们要是用水洗就可以使它快速的变干净呢。

③教师提问:老师的在早上写字的时候不小心把墨水洒到手上了,手变的脏兮兮的,我该怎么办才能把手变干净啊?

(幼儿答:去洗手、拿毛巾擦一擦等)

教师:是啊,手脏了我们首先就是要用水洗干净。那么小朋友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用水的啊?(幼儿答:做饭、洗脸、洗衣服、养鱼等)

(2)引出问题

教师延伸举例说明生活中其他用水的地方,随后老师带领幼儿们到洗手间去找水,却发现水龙头里无法出水。(教师在活动前将水阀门关闭)

2、活动展开

(1)一起找原因

①教师:这可怎么办啊,没有了水,小花很难再开花,脏脏的手帕和老师的手都没有办法变干净了。

②幼儿问:为什么会没有了水啊?

教师:因为不知道是谁忘记关好水龙头,小水滴就那样一滴一滴的流光了!小水滴们非常伤心,它们给我们留下一段录音,我们听听它们说了什么?

③播放录音:(我们好伤心啊,每天都给人类提供这水资源,可是人们没有好好的

珍惜我们,反而让我们一滴一滴白白流走,我们等真正的`流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你们再也找不到我们了。)

④教师:我们要留住小水滴们,我们该怎么办才使他们不再伤心?

幼儿答:要珍惜它,不浪费它,要多次循环使用它、要拧紧水龙头。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幼儿交流讨论(没有水喝,不能洗澡、游泳等。)

教师:是的,水资源的缺乏不仅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很不方便,同时在偏远地区因为缺水那里的地都是甘洌的,水井也干枯了,粮食也无法生长。(依次播放准备的图片)

(2)一起想办法

教师:我们知道了水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想想我们要怎么办才可以让水在我们生活中绵延不断?

幼儿答:要更加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教师:怎样节约呢?

幼儿:自主回答(幼儿一边说老师一边贴示图片,延伸展示幼儿没有想到的方法。)教师:小水滴们一定听到了我们大家的方法,他们又很开心的回来了,所以这一

次我们不能再让小水滴们伤心了。老师(打开阀门)带领幼儿完成浇花,洗手帕,洗手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水的神奇以及重新得到水的喜悦。

3、活动结束

(1)带领幼儿回顾节约用水的方法,老师播放并带领幼儿一起唱“节约用水我知道”的儿歌,让幼儿更加巩固本次活动内容。

(2)向小水滴送上祝福语。

4、活动延伸

(1)幼儿回家后将今天学习到的节约用水方法向爸爸妈妈分享,并了解中国最著名的河流名称。

(2)并绘制一幅小水滴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图片,下次活动进行讲述展示。

活动总结

通过现实场景的虚拟演绎,可以使幼儿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进行解释与解决,同时教师通过情景问答导入,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一定的问题代入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思路培养了幼儿的思维力、通过教师延伸指导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常识。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发散多样回答的鼓励与引导,无需要求幼儿给出唯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