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南旧事》有感
此篇文章读《城南旧事》有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1
《城南旧事》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主人公就是作者林海音。它记录了林海音小时候丰富多彩的故事。它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在北京发生的事。许多事她都不理解大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再加上她老是问一些天真的问题,更体现了童年的趣味。
在故事中,不管是人,还是物都和林海音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了她心中永远不会忘记的朋友。童年是快乐的,甜蜜的。林海音小时候虽然过的不是很好,有点苦,但是童年却是丰富多彩的。她童年中的故事不仅使她很难忘,甚至我看完了书,也是很难忘掉的。因为她童年拥有的快乐和我们不同,和我们的生活时代也不同。
在书中,林海音最初在惠安馆认识了疯女人——秀贞。她是因为失去了孩子而疯了的。当我看到林海音的朋友——妞儿是小桂子的时候,我就开始激动了,因为小桂子就是秀贞的孩子。再当还我看到她们母女重逢的时候,我差点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再往下看,她们母女俩想要去找妞儿的爸爸要走时,林海音恋恋不舍的追着,结果下雨了,早前的小病又厉害了,林海音发起了高烧,昏迷了十天,终于醒了,但是她却忘记了一些事情。这一章的最后,林海音他们一家搬到了新帘子胡同,她还要准备上学了。
过了许久,当我看完这本书准备合上的时候,我发现,我已经长大了,我的童年就要结束了。虽然我的童年没有林海音的童年那么有趣,但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爱我的童年。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2
我又一次翻开了这本《城南旧事》,虽然它的扉页已微微泛黄,但细细品味其中,仍能感到一个纯洁可爱的英子跃然纸上,仍看见眼前这条胡同的古老和神秘……
《城南旧事》讲述了一位名叫英子的六岁小女孩,在北京的胡同里经历的许许多多的事,并逐渐成长的故事。其中,最令我难忘的还是《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故事。故事讲述了英子在参加完毕业典礼后,看见爸爸的花儿落了,自己慈爱的父亲也去世了,于是,她俨然成为了家中的小大人,再也不会是孩子了。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童年的磨砺,使这个曾经无知的小女孩,渐渐地成为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懂事并且坚强的孩子了。而我们,在感慨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呢?我们,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幸福的家庭,可是,我们从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不明白人世间的苦难,悲欢离合。不完美的生活,造就了千千万万性格不同的人,但他们即便是如此,也逐渐学会了如何顽强地生活,如何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塑造了宋妈,妞儿、秀贞等人物,用童年的幼稚眼光去看待这个丑恶的世界。这个世界上,并没有真正所谓美好的事物。在英子的描绘中,有迫于生活的重压,不得不去做小偷的人,也有与孩子生离死别,却无处倾诉的人;更有苦苦等待曾经爱情给予她的承诺,却患得相思病,与女儿被火车轧死的人……作者不仅仅要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悲惨、复杂。也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有苦难,有艰辛,却也有快乐,有美好。你永远不能预料它的出现,却可以去直面它、战胜它,或是回味它……
掩上书本,我的思潮起伏,我眼前又出现了那一条古老而神秘的胡同,一直蔓延到天边……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3
读《城南旧事》,我有难以形容的愉悦之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人事景物,让二十一世纪的花季少女动情共鸣,在于纯朴真诚的语言把我和英子的情感联通,让我体会到了祖国语言的魅力。
林海音以平淡的文字、真实的情感叙述了英子从女孩变成少女的成长历程。通过英子幼稚的双眼,以一种天真、一种自然,描写了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道尽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英子眼中三十年代的北京南城风光,也恰切的融入字里行间,给我们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书中有淡淡的忧伤,浓浓的诗意,仿佛品着陈年普尔,淡淡的苦味中却有余香在舌尖缭绕,让人回味无穷。
全书六个章节,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余韵。我最喜欢《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一章。英子的爸爸很喜欢花。花儿已经落了,父亲也因身体不好住院了,英子在这时忽然长大了,明白自己是个小大人儿了。她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书中最后两句话是: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结尾,有对童年逝去的感叹,也有对未来的彷徨与企盼。中华语言的韵味尽在其中。
朴实超越华丽。平实的语言,优雅的情调,仿若小夜曲,轻轻扣动人心。字里行间的余韵,犹如流动的诗意,让人陶醉,让人忘了自己……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4
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这本书主要记述了作者林海音自己小时候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看完《城南旧事》,主人公林海音在北京城南发生的那些童年趣事都一幕幕地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近了书中,那些画面就像细流渗进了我的脑海:骆驼队、惠安馆、草垛子、驴打滚儿、胡同的井......尤其是那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斜着嘴笑的兰姨娘,最后因为肺病去世的爸爸......都令小英子和我怀念不已、回味不已。
俗话说得好,“再透明的心灵也看不清这个纷杂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正如英子所说的,“我分不出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与坏人。”是啊,在英子眼里,人太多了,她根本分不清好人与坏人......看着林海音的童年经历,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我那有趣的童年经历......
记得我5岁那时,我在家里看电视,我仔细地听,突然,一阵熟悉而又优美的歌曲渗入我的耳朵里,我心想:咦?这不是妈妈最爱听的歌--《花样年华》吗?可惜,妈妈不在家,不然,妈妈就可以听了,对了,我可以把这首歌留下来呀!于是我把电视机关了。晚上,妈妈终于回来了,我高兴得赶紧把妈妈拉到电视机前,可是电视机里的歌却已经没了,最后,我才知道,原来电视机里的歌是留不住的呀!
我断断续续地读完了《城南旧事》,一幕幕,也断断续续......
读《城南旧事》有感 篇5
读完[城南旧事],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讲述了作者林海音从五岁到十三岁的童年故事。
英子五岁时,结识了所谓的“疯子”秀贞和妞儿,她发明秀贞并不是疯子,只是因为丢失了孩子,失去了丈夫,心里有极大的痛苦无法与人沟通而感到难过,从此一蹶不振,被人称为疯子。妞儿是一个得不到温暖的孤儿,后父后母对她很不好,经常把她打得皮开肉绽,最终,细心的英子发明妞儿脖子上的胎记很像秀贞所描述的,于是怀疑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果然如此,历经磨难的母女最终团聚了,秀贞带着女儿踏上了寻夫之路。
妞儿离开了英子。渐渐地,英子上学了,在英子眼里,人太多,很难分清好人和坏人,英子和一个小偷的接触中,知道小偷是因为供弟弟上学才迫不得已去偷东西,结果,还是被警察抓住了,看到这儿,我也和英子有同感,不仅不恨这个“小偷”,反而很同情他。
过了几年,兰姨娘被丈夫赶出家门后,住在英子家里,爸爸对兰姨娘产生了好感,却被头脑聪慧的小英子发明了,于是英子制造了好多机会,把兰姨娘和逃难的德先书搓成一对儿。
可怜的保姆宋妈为养家糊口,抛下自己的孩子,忠心耿耿的照顾英子一家,辛辛劳苦挣来的钱却被她的丈夫用去赌博,并且还把自己的女儿卖掉,还死了儿子,两个孩子都离她而去,宋妈是多么难过呀,我真痛恨她的丈夫,太没良心了。在英子十三岁那年,爸爸因为得重病死了,‘妈妈’的负担就加重了,英子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她逐渐担任起了很多父亲的‘责任’。
每个人的童年都惟独一次,过去了就不会在回来了,看着这淡淡的文字,每一个故事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作家林海音将儿时的记忆写得如此细腻具体,也唤醒了我太多的童年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