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散步教学设计

2025/10/15教案

此篇文章散步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散步教学设计 篇1

散步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散步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步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四、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一)学生自己 轻声朗读,思考回答下边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

( )的家庭

( )的我 ( )的母亲

( )的妻子 ( )的儿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个苹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给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家庭。当然,如此温馨家庭,是数不胜数,人们常说,家是爱的港湾,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蕴含着亲情的琼浆,即使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全体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内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读准下列字音:熬 (ǎo )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或理解的角度,请你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A(亲情)B三代C温馨的家庭 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以下举学生部分发言)

喜欢文中“我”,因为他有责任感,孝敬老人……

喜欢文中的“母亲”, 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她深爱孙子,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

喜欢文中“‘我’的儿子”他聪明,可爱,听话……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师生评价。

4请复述课文内容。

三、品读文段,美点寻踪。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句段,并从思想内容、文章的自身语言和结构特色等方面说说美在哪。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评价。

2、提示:写人的写景的句段,可从用词或修辞去欣赏。示范:a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开头有诗意的镜头。B“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地新绿随意的铺着”

3、美点寻踪: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说说为何喜欢?

4、学生发言,然后师生评价。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尊老爱幼美好家庭,,结尾点明题旨。句式整齐、对称)

例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孩子的活泼、可爱,聪明)

四、问题探究:

1、当散步发生分歧时我是怎样处理的?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委屈孩子决定走大路,儿子小我可以背他,母亲老小路不好走。)2、 “我”本来决定走小路,后来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应该爱是母亲的决定,我尊重母亲。这个决定更完美,这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3、文章结尾作者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题目《散步》是从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从另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展开想象 体验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七、比较阅读,学法实践。

要求:读课后“‘研讨与练习三’”短文:《三代》,试着实践学法:

(1)重拟标题;

1、让学生自读、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后加以点评、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 ①交叉路口 ②一家人 ③感人的画面 ④责任 ⑤背影 ⑥ 爱……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略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品读文句,美点寻踪: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回答::

“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先生”。画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现出 那“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我们采用先“阅读感知内容,再品读寻踪美点”的方法学习这两篇文章,这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按这方法去学习美文。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我 妻子

母 亲

儿 子

教学反思:

因为本文短小,设计教案之时,按照我们读文的思路,采用问答形式, 由“感知”而至“品味”,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文的基本方法,同时我结合课后的短文《三代》设计了“课堂迁移”,让学生“现蒸热卖” 学以致用。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课上只作点拨、指导。在设计问题时我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课上引导多读文段,尽可能使他们从文中找到答案。结果学生讨论发言较积极,课堂气氛还比较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就是“品读文段,美点寻踪”之时,可能由于平时认真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不很多,加上平时的训练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和回答的能力,所以发言的常是那部分爱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今后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班上的大多数人,尽力做到既备课又备人,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能力的训练。

散步教学设计 篇3

【课文说明】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作者莫怀戚,是一篇文质兼美、歌颂亲情的散文,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亲情——其中包括长辈对儿孙的体恤,子女对长辈的敬爱。亲情是人世间最永恒、最美好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课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叙身边事,诉心中情,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思索,领悟课文中浓浓的亲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着重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探究文章和交流感受,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

深入领悟课文中的语句和片段所体现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点拨法、品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让爱住我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搀扶着家人,一起走近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认识亲情:

1、听课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找生概括文章内容。

师:课文已经听完了,下面谁来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在一个春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起出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终我同意跟随母亲走大路,而母亲却按照孙子的意思走小路,这一家人非常的和谐。

师:谁能概括的在简练一些?

生:我们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和谐。

生:幸福。

生:温馨……

三、品读课文,享受亲情:

1、学生自读课文。

师:现在让我们也融入到这个和美的家庭,随着舒缓的音乐,放声读起来。并画出你认为文中比较美的句子来。

2、小组内进行“美点寻踪”。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画了很多优美的语句,我们给你们所画的起一个名字,就叫“美点寻踪”。什么是“美点寻踪”呢?

师: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美的角度:人物形象美;精神美;修辞美;句式美;用词精当美;景物美;文章结构美;句子含义深刻美……(出示幻灯片)现在就请四人小组谈论一下你们小组所找到的美点,并说一说美的角度?

生:文章第四段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的句子很美。

师:那么还有其它景物描写吗?

生:文章第七段写母亲看到小路的远处的景物。

师:那我们给它归纳成为四个字:美在景物。请其他小组再来找一找其他方面的美点。

生: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生: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我的儿子虽然很小,然而很胖。

生:我们把它归纳为句子美。

师:其实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你能一一找到吗?我们给这样的句子起个名字,你们觉得应该叫什么?对,就叫对称句,它的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

生:老师我还认为这一家人很美。

师:我们应该把它概括为美在温馨的一家,你们认为呢?

四、研讨课文,拥抱亲情:

1、合作探究:在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的权利最大?

师:课文中美的地方很多,但是在这样美的环境下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生:发生了分歧。

师: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的最好,谁的权利最大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生:我认为文章中的我的权力最大,因为一家人都听我的。

生:我认为我的母亲的权力最大,因为儿子听从母亲的话要走大路。

生:我认为我的儿子的权力最大,因为最终我们一家人走了小路。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我也认为我的儿子的权力大。

生:我认为在这个家庭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分权利的大小。

师:是这样的,这一种循环关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条亲情链,他始终是链在一起的,

确确实实一个家庭不存在着权力的大小,他们的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于是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

2、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学生质疑。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我们心中涌动的这份深情齐读最后一段。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生: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就是整个世界。”

师:谁能替他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我的母亲是抚养我的人,我的儿子是我要抚养的人,母亲和儿子同样重要,所以说,他们两个就是整个世界。

师: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更突出了一个“孝”字,表现了一家的和谐。

3、深化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是家的一份子,也是世界的一份子,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我们要尊老爱幼。

生:我们要关心、理解父母,要孝敬父母。

师:文章体现了尊老爱幼这样一个主题。

4、归纳写作手法。

师: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

见大”,也可以叫“小中见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运用到这样的写作手法。

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老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实孝顺父母是古来有之的,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英国的学者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读最后一句时充满了自豪感,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

五、拓展延伸,感悟亲情:

1、观看幻灯片,谈感受:

师:其实当我们慢慢的闭上眼睛的时候,头脑中肯定会闪现过很多很多感人的画面――到底是谁在日落昏黄的时候倚在窗口焦急的盼我们归家呢?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声的叮咛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并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我们应该多陪陪父母,多帮父母干一些及所能及的活,为父母分忧。

生:我们应该听父母的话,在家里尊敬他们,孝敬他们。

生: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最亲的人,我们应该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

2、教师小结:

师: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都不要忘记你的父母。生活中亲情的体现,并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憾地,而是点点滴滴,如春雨悄悄滋润我们的生命。

师:爱是责任,亲情是忍让与付出。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同学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1、比较阅读《三代》;2、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写在贺卡上,把这份厚重的、特殊的礼物送给你的父母。

七、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师:亲爱的同学们:尊老爱幼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

横批:相亲相爱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师: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希望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最

后请同学们和我共唱一首《相亲相爱》。

【板书】

散步莫怀戚

散步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自读课,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含意深刻句子的理解,赏析一家四口各成员的性格特点,从中体会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以及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课上积极营造一种美(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语言美)的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文章的主旨美。注重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有两处关键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中的深长意味,借鉴“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情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难点:

1、文章“以小见大”的语言特点。初步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对于这篇文字浅显却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要选择的切入点比较多,可从标题来切入;可从“分歧”来切入;可从人物性格特点来切入;可从人物关系处理来切入;可从初春景物描写来切入;可从全文结句来切入;可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

我这次选择了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基本思路是:以情感表达的探究理解分析带动文章语言的品析,以文章语言的品析带动主旨的领悟。这个基本的学习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根据学情来灵活处理。

2、确定恰当的深化点。

结合对最后一段这一组特写镜头的分析、品读,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内在含义,从而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七、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制作配套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请。

九、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蕴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优美的语言。

2能恰当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亲情。

教学重点:

能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深入体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学会揣摩,品味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初步感知,扫清障碍,积累词语。

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初探主题。

分析研讨,重点赏析,激活思维。

对比阅读,联系生活,培养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进入《散步》一文,你将会对“幸福”有更加真切的体会,会对“生命”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让我们用心去感悟它。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这篇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互相解答)

信服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

配乐朗读,品味美的意境。

3互相交流。

三整体感知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各抒己见。

明确;亲情。关爱老人,尊老爱幼等等

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读句子,体会一家人的和睦与关爱。)

2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觉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吗?

学生评论: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可爱聪明的小孙子,还有贤惠懂事的儿媳妇,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老人,你觉得他们幸福吗?

——幸福。他们子女事业有成,孝敬老人......——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无人照顾,甚至有的被当成累赘;或者有的虽然儿女在身边,但却不能体谅老人内心的孤独......

你的爷爷奶奶幸福吗?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以准备为他们作些什么?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分析研讨,重点赏析。

1,课文结尾说:“好象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如何理解这句话?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作为中年人“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儿子(既要尊老又要爱幼)。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2本文是一篇散文,除了感人外,语言也很优美,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小组交流,说说它美在何处?

例:儿子说:“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

小结:这篇文章有三处美,语言美

景色美

情景美

五迁移。

1读课后《三代》一文,比较一下,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孝顺第一

《三代》: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少。

2“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被人忽略了,你觉得是否有必要提倡“尊老爱幼”?

———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3,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将它发扬下去,爱小家,更爱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圆。听歌曲《我爱我家》。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亲情”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联系社会与生活我们也懂得了许多。请大家谈一谈学习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课文的写法,主题等各方面去说)

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同学们,你准备对他们说些什么?

散步教学设计 篇6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二、“三读”课文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理解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是叙事散文,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并出示幻灯片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框架。

可指名回答。如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学生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3)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奥妙在哪?

(引导学生扣住“尊老爱幼”“责任感”)

(4)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

①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②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

进行赏析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

赏析: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

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三、教师小结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有感而发,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让互敬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亲相爱

横批:和谐一家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板书设计: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路线的分歧走小路(母亲)

分歧的解决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