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全神贯注》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了解罗丹
同学们平时都积累了不少的名人名言,谁能来说几句?(指名说)
老师这里也有一句名人名言。
1、出示:对于我们的眼睛,这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斯蒂芬·茨威格
(1)齐读。这两句话一句是罗丹说的,一句是说罗丹的,你们了解罗丹吗?去看看资料袋的内容,说说自己都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说说自己获得的信息。
2、你们可都会学习啊。其实,罗丹自己就是一个对艺术创作全神贯注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创作作品中的罗丹。(板书:全神贯注,提醒“贯”的笔顺。)请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板课题:谁能说说怎样叫“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
1、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全神贯注地学习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生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说的时候用上“全神贯注”这个词语。
3、指名两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课文中又指的是谁在全神贯地干什么?谁能把这个词扩充为一句话?)“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正在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
这不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嘛.同学们,你们发现了没有?扩充题目也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三)研读课文
1、“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看法或理解。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学生读出来。)
3、研读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精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其中的一些句子。
句一: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的挥动……
(1)大家自己读一读。
(2)想想: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在干什么呢?
(3)想象一下:他会跟谁说话呢?说什么悄悄话、争吵些什么呢?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出罗丹当时的样子?你来试试。
谁来当当罗丹。(一生边读,另一生边演。)
(6)多么全神贯注的罗丹啊!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7)师引读:一刻钟过去了,只见罗丹……他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半小时过去了,只见罗丹……他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五十分钟过去了,只见罗丹……他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8)听着你们的.朗读,仿佛见到了当时的情形,这时候,罗丹想到旁边的茨威格了吗?罗丹这个时候已经——
句二: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2)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样子,请你找出来。
(3)什么是“醉”?你能用带有“醉”字的词来形容罗丹的工作状态么?(沉醉、陶醉、醉心于……如痴如醉)
什么是“痴”?
(4)像喝醉了酒一样,痴痴地,这就是“如醉如痴”(板书:如醉如痴)。罗丹修改自己的作品已经如醉如痴了,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5)是啊,(补充说话)这个时候,他忘记了 ,忘记了 ,忘记了 ,好像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了,只剩下 。
(6)就让我们再如痴如醉地读一读吧。
句三: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1)“猛然”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速度很快,好像一下子醒来似的)“哎哟”应该是怎样发出的?日常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读。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罗丹啊?
3、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罗丹的精益求精
(1)这座让罗丹如痴如醉地修改的塑像在修改前到底怎么样?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找到一个词语来说一说。
(2)既是一件杰作,罗丹为什么还说有毛病,还要修改?
(3)从这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精益求精)
(4)罗丹,仅仅对这件作品这么全神贯注,精益求精吗?(不是的)
是呀,对一件作品,罗丹是这么全神贯注,精益求精的。
对五件作品,罗丹还是这么全神贯注,精益求精的。
对50件作品,罗丹仍然这么全神贯注,精益求精的。
对每一件作品,罗丹仍然这么全神贯注,精益求精的。
4、体会茨威格的话
(1)是啊,正是因为罗丹对自己的每件创作都精益求精,永不满足,全神贯注,所以,茨威格被罗丹遗忘,他不仅没有责怪,反而更加理解罗丹、敬重罗丹、钦佩罗丹,他觉得自己从罗丹身上学到了很多。
(2)(出示:“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齐读这段话。
(3)茨威格到底学到了什么?你又学到了什么?请写下来吧!并签上你的大名。(这是你的名言,请署名)
(4)茨威格说得多好啊!我真想把它作为一句名言积累下来(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茨威格),通过学习课文,我自己也写了一句属于我自己的名言:(出示: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就一定能成功。——叶海奴)请大家一起读读茨威格和叶老师的名言。
请大家也试着写一写自己通过学习课文获得的感受,那也可以成为你自己的名言呢!
四、收集资料,课外延伸
1、收集罗丹的故事或作品资料与同学们分享。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2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
授课人:梁晓婵
教具: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意思,学习罗丹做事专心致志、全神投入的精神
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条理。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词。
3、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给文章划分结构段。
教学重点、难点:读懂每个自然段,以自然段为依据,划分结构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让你们看几幅图片(出示罗丹作品图片《思想者》、《沉思》和《行走的人》,其中一件作品市场拍卖价100万美元左右。)这些图片都是什么来的?(雕塑)那么大家知道这些价格不菲的雕塑是谁的作品吗?没错,它们就是罗丹的作品。那么大家了解认识罗丹吗?(课件出示罗丹的有关资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罗丹的课文——《全神贯注》。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解释“全神贯注”一词。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围绕“全神贯注”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时,由于全神贯注地雕塑作品,却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情。)
2.顺便解释“雕塑”、“奥地利”、“挚友”:
(“雕塑”,造型艺术,用泥土、石膏、竹木、玉石、金属等材料雕刻或雕塑艺术形象。“奥地利”,奥地利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首都是维也纳。“挚友”,“挚”,诚恳; 指亲密的朋友。)
三、学习生字词
1、再听课文录音,把本课的生字词圈画出来。(课件出示生字词)
2、解释生字词,并尝试用生字词组词。
3、老师带读生字词,学生跟读
4、注意下面这几个字的读音:
“挚”是翘舌音,“醉”是平舌音。
“雕塑”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ǘ”。
“不禁”的“禁”要读成“jīn”,不要读成“禁止”的“jìn”。
“径(jìng)自”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不要误读成“jīng”的音。
“悄悄地站在一边”和“悄悄话”中的第二个“悄”应读儿化音。
“叽哩(li)咕噜”,这里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哩”应读成轻声。
5、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结构:
“诞生”的“诞”的中间是“廴”,不要写成“辶”。
“罗丹”的“丹”,不要和“舟”相混。
“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激烈”、“激动”的“激”和“邀请”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
四、按自然段默读,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讨论划分结构段。要求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和概括性词语或句子。
1、概括各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参观工作室时,发现作品还有毛病,要立刻修改。
第2自然段: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作品。
第3自然段:罗丹工作完,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第4自然段:罗丹发现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里了。
第5自然段:茨威格对这件事感受很深。
2、划分结构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大段(第1自然段):讲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里做客并参观他的工作室。
第二大段(第2自然段):讲罗丹怎样修改女像。
第三大段(第3、4自然段): 讲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
第四大段(第5自然段):讲茨威格的感受。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全神贯注》这篇课文的结构,还学习了本课的6个生字词,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重点预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真心专注、投入的精神。
2、学习作者抓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茨威格说的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全神贯注》这篇课文,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了什么吗?(学生回忆)那么罗丹究竟是怎么全神贯注地工作的呢?作者又是怎么描写这些细节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一篇课文。
二、讲读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罗丹邀请茨威格到他家去作客,并带他参观他的作品,茨威格拍手叫好,罗丹却发现了问题。)
2、茨威格是怎样评价这件雕塑的?
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杰作”说明了什么?(说明罗丹雕塑的技艺高深)
“又”说明了什么?(说明罗丹不断地创作作品)
可是罗丹觉得怎么样?(罗丹觉得还有毛病,表示需要修改)
3、结合句子的内容看看,“端详”一词写成“看”可以不可以?为什么?“皱着眉头”表示了什么?
(“端详”写成“看”不可以。因为“端详”是仔细看的意思;“看”只是看,没有“仔细”的内容。如果用了“看”,罗丹创作态度上的认真,就表现得不够充分了。 “皱着眉头”,表示事情难办,得想个办法解决。俗话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明罗丹工作态度是严肃的,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是严格的。)
三、阅读分析第二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想象罗丹的心理活动。
(课件出示句子)
(1)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
罗丹在跟谁说悄悄话?(自言自语);
他一会儿上前是为了 寻找细微的毛病 ,一会儿后退是为了 观察整体 ,嘴里还 叽里咕噜的 。
(2)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异样”的眼光是指不同寻常的眼光,这是通过描写罗丹的神态,反映他想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激烈的争吵”是有可能指方案又感到不成熟,可用可不用,还在推敲之中呢。
你从他异样的目光里看到了什么?(有了新的构思,却有犹豫不决)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踩得吱吱响”,“不停地挥动”是通过写脚的动作的重量大,手的动作的连续不断,说明罗丹在紧张忙碌地修改塑像)
(4)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
(说明罗丹工作起来时完全忘记了时间)
(5)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完全消失了。
喝醉了酒是什么样?根据生活中见过的说一说。“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一种是神态不清,有失常态,这里不指这种。还有一种是蒙头大睡,好像不醒人事似的。正像课文中讲的:整个世界好像已经消失了。课文用喝醉了酒,处于沉迷状态,比喻罗丹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作品的工作中,其他什么也不管不顾了。这是“全神贯注”的最高状态。)
(6)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罗丹的女像的毛病,只是左肩偏了一点儿,脸上可能还有一点儿不满意的地方,修改共用了多长时间?(大约一个小时。)
课文为什么要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呢?是不是太啰嗦了?索性直接写“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不好吗?为什么?大家想一想,再回答。
(课文从“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写到“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时间由短到长,步步加深,给人的感觉是时间过得太慢了、太长了。作品那么一点儿毛病,竟用了那么长时间。这就从侧面突出了罗丹“全神贯注”、认真工作的忘我精神。)
表演一下“痴痴的地微笑”。 从罗丹的这个表情,他对这个塑像感到“满意”了。想象一下罗丹这时的心情。(高兴)带着高兴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四、阅读分析第三、第四自然段: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想一下这两段写了一件什么趣事?
(写罗丹忘了茨威格的存在,差点就把茨威格锁在里面了。)
2、茨威格见罗丹工作完了,“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这句话的“径自”和“随手”是什么意思?表明罗丹的什么?
(“径自”是表示罗丹修改完作品,自己直接拉上屋门离去,没绕道,也没看一下周围。“随手”是指罗丹走出屋门顺手就要锁门。这两个词放在句子里,说明罗丹还没有从刚才埋头工作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这充分证明,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已经到了如醉如痴、全身心投入的程度了。)
3、结合上下文,想一想第四段中的“莫名其妙”是什么意思?
(表明罗丹工作完了,竟不顾友人的存在,径自走出门去,准备上锁,这件事太奇怪了,使得茨威格不明白事情的奥妙和真相。)
4、当茨威格叫住罗丹的时候,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唉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从这几句话里的“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的“猛然”和“简直把你忘了”的“简直”两个词语,你体会出什么问题来?
(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身边虽然站着朋友,实际上在罗丹的.心目中,朋友根本不存在了。现在修改结束了,突然想起请来做客的朋友还在跟前。)
5、分角色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五、阅读分析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这一段话。
2、这段的第一句话“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这里的“感触”是什么
意思?
(“感触”即是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这里指茨威格接触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这一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思想情绪。)
3、读一读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想一想,说一说,有什么含义?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和教育?
(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是: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含义:这句话是说,那天下午在罗丹的工作室学到的比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不是指学到的知识或能力怎样多,而是指学到罗丹对艺术创作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有了这种态度和精神,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创作更好的艺术作品。总之,强调这一天下午的收获是非同寻常的精神财富。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把《全神贯注》这篇课文全部学完了,希望同学们回去以后要好好体会和学习罗丹那种全神贯注的精神,学会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像罗丹在他的工作室修改他的作品女像那样,认认真真地去做,全神贯注地去做,那样我们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七、布置作业:
1、做课后练习第3第4题。
2、用“莫名其妙”和“感触”两个词各造一个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全神贯注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茨:杰作、又 一会儿…… 径自、随手、上锁
一会儿…… 猛然想起 感触很深
罗:毛病、修改
叽里咕噜 把你忘记 一切、值得、做好
异样的光 抱歉
似乎争吵
吱吱响、不停挥动
醉、痴
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蒂、茨、咕、吵、痴、径”,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并积累“全神贯注、挚友、端详、痴痴、径自”等词语。
2、学习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3、学习并背诵第2节,体会作者是如何刻画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的。
4、懂得要做好一件事,就必须全神贯注。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品读描写人物言行的语言,体会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
2、学习罗丹认真工作的品质,懂得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全神贯注。
教学媒体相应的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围绕课题质疑。
1、板书课题:《32、全神贯注》,指导并复习“贯”的笔画。
2、指名读课题,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积累近义词: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3、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谁全神贯注?全神贯注做什么?怎样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围绕这三个问题,请你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问题:谁全神贯注?(板书:罗丹)
课件出示罗丹头像,简介罗丹。(法国雕塑家。14岁起学画,后学雕塑。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手法塑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闻名于世的《思想者》、《雨果》、《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是他的杰作。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3、文中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是罗丹的挚友。(指导读好外国人名。理解“挚友”)
4、继续交流问题:那么课文主要写罗丹全神贯注做什么呢?
交流并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罗丹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5、出示句子: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一点,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指导朗读句子,并结合词句活动室练习1理解“端详”的意思。
(三)重点学习第2节,进一步体会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
1、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地工作的?请你仔细默读第2节,找找有关句子和词语。
2、交流句子并抓住关键词体会:
(1)出示句子: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出异样的光,又似乎跟谁在激烈地争吵。
◆指导朗读句子,体会“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的情景,感受罗丹的专注。(板书:一会儿一会儿)
◆理解“叽哩咕噜”,结合词句活动室练习2,体会“好像、似乎”用词的准确性。(板书:好像似乎)
◆再读句子,想象说话: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忽然他的眼睛闪出异样的光,又似乎跟谁在激烈地争吵:“。”
(2)出示句子: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吱吱响”、“不停地挥动”看出罗丹工作时忘我的状态。
◆指导读句,想象说话:
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3)出示句子: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越来越激动。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从“一刻钟、半小时、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这些描写时间的词语中进一步体会罗丹的全神贯注。指导读好这些表示时间的词。(板书:一刻钟、半小时、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抓住描写罗丹动作、神态的词,“痴痴地微笑、轻轻地吁了口气”,进行反复地朗读、体会罗丹工作时“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的如痴如醉的境界。(板书:如痴如醉)
3、师生配合朗读第2节,注意读好文中的关键词。
(四)学习第3、4、节。
1、师引读第3节,理解“径自”,联系上下文再次感受“整个世界对罗丹来说已经消失了”,体会他全神贯注的程度。
2、分角色朗读第4节,抓住提示语,读好人物的语气。
(五)学习第5节,总结全文。
1、过渡:面对工作如此全神贯注的罗丹,他的挚友茨威格非但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受到了深深的触动,他后来回忆说——(生齐读最后一句)
2、师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32全神贯注
一会儿一会儿
罗丹好像似乎如痴如醉
一刻钟半小时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本课小结《全神贯注》这篇略读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中,完全忘记了客人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出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围绕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有针对性地组织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题,然后以问题引着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能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根据生动形象的文字描绘,在头脑中唤起与词语相关联的表象,并按照作者的描述进行表象组合,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体验,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做既可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文本中“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这些在说什么,笑什么,似乎“无”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有”,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进行大胆的想象。让学生感悟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
通过对这些动词的深入理解和对句子的有感情的朗读,再次读名言,领悟到罗丹能全神贯注地工作一个小时,就是因为他认为女像值得修改,并且一定要改好。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例:越干越有劲
越来越激动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意思。
2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3 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教学难、重点:
1 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
2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认识课文中的人物
1 导入课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则名言,谁来读读。出示茨威格的话:“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目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你们知道这则名言的出处吗?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名言选自课文《全神贯注》,茨威格是看到罗丹全神贯注工作后才发出的感慨。)
2 板书课题“全神贯注”,引导学生反复读一读,理解课题,范写“贯”字。
3 你对罗丹有哪些了解呢?(板书:罗丹)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罗丹的图文资料(部分资料选入教师课件)。
4 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确,读通顺。(2)用“全神贯注”说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桌互查生字词。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小结并介绍依据课题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重点学习第二段。体验“全神贯注”
1 课文哪一段最能表现罗丹工作全神贯注呢?(第二段)
2 默读第二段,选择你认为最能体现罗丹全神贯注的一句话找出来,练习有感情地读。教师相机指导。
结合插图。重点理解“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并谈一谈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体验?(板书:醉)
3 你发现作者是通过描写罗丹的哪些方面把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样子写具体的?(描写动作和神态)
4 通过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你能否想象出罗丹的语言或心理活动,小组交流。
(教师逐句读,学生汇报。)
5 让学生放声练习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6 男女生赛读。
教师小结:我们读课文,不仅要理解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了解文字背后的意思。
[设计意图:第二段之所以写得好,在于它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和神态,但对罗丹的语言或心理活动未加描写,这一空白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利用文本语言的空白点,引领学生驾想象之舟,神游于文本之海,倾吐感情。为此,教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中想、读中悟,悟后说、说后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罗丹的全神贯注,而且还学到了阅读方法,进行了语言训练。]
三、略读三、四自然段,理解“全神贯注”
1 默读三、四自然段,思考:从哪里可体会到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已经消失了。学习小组交流(径自、猛然想起、忘记)
2 组长汇报。(板书:忘)
3 让各学习小组分角色朗读。
四、再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精益求精”
1 这一尊让罗丹如痴如醉修改的`女像,在茨威格看来是非常完美无缺的,看一看第一段中两个人对塑像的评价有什么不同呢?
2 辨“仪态端庄”、“端详”中“端”的不同意思。
3 有感情地读罗丹的话。
4 罗丹的全神贯注让茨威格不仅没有责怪罗丹,反而深有感触。再次出示茨威格说的话,齐读,加深理解。
五、写名言
1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谈一谈。
2 茨威格的话成了一句名言,你能否将你的感受也写成名言呢?
3 同学之间交流名言。
六、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 将自己写的名言做成标签,送给你的好朋友。
2 把课文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3 排练课本剧。
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节课里,由于巧设了语言训练,并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品读重点词句,想象罗丹所思所想,谈谈自己全神贯注做事的心得,写写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学生逐渐走进课文内容,走进罗丹的内心世界。从课堂上学生响亮的回答,有感情的朗读,有个性的解读,我们知道他们已经感受到这种精神,理解了全神贯注的内涵。领悟文本,获取知识,提升境界,体现了语文课堂的真正语文味。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3、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罗丹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作风和全神贯注的精神。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思想者》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用一两句话描绘一下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指名两名学生说说。)
2、指名两个学生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图上人物的动作、神态。
3、老师介绍这幅图: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的作品《思想者》,罗丹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其中《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巴尔扎克》等人物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这座《思想者》就塑造了一个正在全神贯注思考的思想者的形象。
4、其实,罗丹自己就是一个对艺术创作全神贯注的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他(板书:全神贯注,提醒“贯”的笔顺。),请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全神贯注地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注意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学生交流: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说的时候用上“全神贯注”这个词语。
3、指名两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三)研读课文
1、“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看法或理解。
2、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学生读出来。)
3、研读重点句子,体会人物精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细细品味这些句子。
句一: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1)大家自己读一读。
(2)想想: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在干什么呢?
(3)想象一下:他会跟谁说话呢?说什么、吵什么呢?
(4)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出罗丹当时的样子?
(6)教师范读。
(7)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
(8)听着你们的朗读,仿佛见到了当时的情形,这时候,罗丹想到旁边的茨威格了吗?罗丹这个时候已经——
句二: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一起读读这个句子。
(2)这个句子中有两个字最能反映罗丹“全神贯注”的样子,请你找出来。
(3)什么是“醉”?什么是“痴”?
(4)老师查了查字典,在字典里,“痴”有这几种意思(出示“痴”的解释),请大家看看,在课文中“痴”字应选择哪一个?为什么?
(5)像喝醉了酒一样,痴痴地,这就是“如醉如痴”(板书:如醉如痴)。罗丹修改自己的作品已经如醉如痴了,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6)是啊,(补充说话)这个时候,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好像整个世界都已经消失了,只剩下。
(7)就让我们再如痴如醉地读一读吧。
句三: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1)“径自”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
(2)(出示原句和改句)老师把“径自”和“随手”两个词去掉了,看看这样好不好?为什么?
3、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罗丹的精益求精
(1)这座让罗丹如痴如醉地修改的塑像在修改前到底怎么样?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第一段,找到一个词语来说一说。
(2)既是一件杰作,罗
(2)(出示:“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齐读这段话。
(3)茨威格到底学到了什么?
(4)茨威格说得多好啊!我真想把它作为一句名言积累下来(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茨威格),通过学习课文,我自己也写了一句属于我自己的名言:(出示:一丝不苟,全神贯注,就一定能成功。——尹红艳)请大家一起读读茨威格和尹老师的.名言。
请大家也试着写一写自己通过学习课文获得的感受,那也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
从罗丹的动作、神态等方面入手,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预习作业是:写一写自己或别人在生活中全神贯注做某事的经历。如果写自己,写清楚当时的感受;如果写别人,写清楚他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课上交流。
2、得出自己对“全神贯注”的理解,板书课题。
二、走近罗丹。(重点)
1、读课文,感受罗丹的全神贯注,画出有关句子。
2、交流:
(1)有感情朗读,读出罗丹的全神贯注来。
罗丹的全神贯注主要体现在第二自然段,读时抓住描写他的神态、动作的词句来品味。
另外,罗丹径自关门离去也能体现出他的全神贯注。
(2)预设学生提问:
此时的罗丹已经异于常人,你怎样看待这如痴如醉?
方法:联系生活(如预习作业)说一说。
联系读过的有关故事,如《王羲之吃墨》《牛顿煮怀表》《法布尔成“小偷”》等谈一谈。
(3)在此基础上,理解有关句子,更深入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
三、感悟茨威格的话。
1、出示茨威格的话: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2、谈感受。
3、出示后人对罗丹的评价:
罗丹是一位毕生用思想、用感情去创作的伟大的雕塑家。
四、作业:
预习下一课《鱼游到了纸上》,说说青年是怎样全神贯注画鱼的。
困惑:
1、罗丹投入地工作和“怠慢”客人的问题。
2、我们该怎样看待生活中这些因全神贯注而有些“异常”的人。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篇6
课前积累:
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孩子们都特别注重积累,考考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你们积累了哪些描写人物做事专心的四字词语呢?
真是英雄之见略同,老师积累的词语有些和你们一样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课前积累:
一心一意 屏息凝神 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目不转睛
目不斜视 苦思冥想 全心全意 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的道理。
2、通过阅读课文,认识文本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方法“观察+联想”,并拓展练笔,实践运用。
【重点难点】
认识并强化文本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方法“观察+联想”,拓展练笔,实践运用。
【教学准备】
搜集罗丹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人物
同学们,我们来看两段资料。
(出示第一段文字资料)请大家快速默读,资料中的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他5岁上学,开始成绩中上,后来成绩越来越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讥笑,有时还被罚站,9岁被迫转学,他没有考上大学。
谁来交流?(指名学生交流)
(出示第二段文字资料)继续看第二段资料,其中的主人公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他是法国最著名的雕塑家,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雕塑神态生动,内涵丰富,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哪位同学来说?(指名回答)
如果老师告诉你,这两段话的主人公是同一个人,你相信吗?
事实不容更改,这两段话介绍的的确实是同一个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人公——罗丹。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1页,默读资料袋。
罗丹家境贫穷,自幼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的大力支持下,父亲不得不同意将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学习期间,他常常去卢浮宫临摹大师的名画,可苦于买不起油画颜料,只好改到了雕塑班,后来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那么罗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罗丹的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一起走近罗丹,感受他的全神贯注。
板书课题——全神贯注。(提醒神是示字旁,贯的笔顺)
二、初读感知,检测预习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测词语
第一组:吱吱响 叽哩咕噜
这些都是模仿声音的词语,叫拟声词,谁还能说出两个拟声词?
第二组:邀请 挚友 上锁 诞生 塑像 痴痴地笑 仪态端庄 莫名其妙
自由练读、齐读、开火车读
理解“挚友”,什么样的朋友叫挚友呢?(关系很好的朋友)谁还能给“挚”组词?
3、概括内容
读过课文,大家知道文章的主人公分别是——罗丹和斯蒂芬·茨威格。(练读斯蒂芬·茨威格的名字)
你能围绕课题,用上这两个主人公的名字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有时候,围绕课题扩展开来也是概括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
三、研读课文学习表达
(一)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接下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些段落是写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的见闻?哪些段落又是写茨威格的感受呢?
(二)批注品悟研读写法
文章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谁呢?——罗丹,我们知道写人的文章一般是通过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呢?(出示: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描写)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呢?请大家默读1——4自然段,找出描写罗丹的句子,想想属于什么描写,并批注从中你体会到了罗丹的什么特点?
1、学生默读批注。
2、交流反馈。
学生汇报:
预设一: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生谈体会,(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结合学生的回答,老师适时点评:你从中体会到罗丹的精益求精,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含义,你真会读书!
会阅读的孩子还会留意文中的两个省略号,你又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呢?(罗丹正在观察、思考)
预设二: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
(这是对罗丹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要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自己的意见,从中体会到罗丹的全神贯注,忘我工作,至少提问3名学生,并相机板书:动作神态)
指名读:同学们,文字是有画面感的,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把我们也带到罗丹的工作室去亲眼目睹他修改女像的全神贯注。
齐读: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再次感受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忘我专注。
(出示红黑字体相间的本段内容)
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上的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回答,答不出时老师再引导)
老师: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黑色的内容写的是观察到的,红色的内容写的是联想到的,如果把联想到的内容去掉,(出示没有联想的文段)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回答)
写好动作、神态的方法有很多,在观察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联想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板书:观察+联想)
像这种写法在第31课《鱼游到了纸上》也出现了:
(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你们能不能找出描写聋哑青年画画的句子中,哪些是作者观察到的?哪些是他的'联想呢?
要想把人物的动作、神态写得更加生动具体,我们就可以用观察加联想的方法,我们试着练习一下吧!
只见他双手捧书,目光深深地被书中的文字吸引着,( ),忽然眉头紧锁,( ),两颗泪珠悄悄地从他的腮边滑落,( )。
预设三:在第三第四自然段,同样有对罗丹的描写
直接出示:
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我们来读一读,你想说什么?
3、感悟升华
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让我们了解了一个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罗丹。也正因为罗丹对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工作的全神贯注,才使得在一旁亲眼目睹并感受了一下午的茨威格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生齐读)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同学们,读着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谁来帮他解答?
据说茨威格在当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作家,他认为没有几个人值得他学习了,但他看了罗丹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之后,很惭愧。回去之后,发奋写作,后来成为世界最著名的传记作家。因为这个下午使得茨威格懂得:
生齐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罗丹能够成为著名的雕塑家,是因为他深深懂得:
生齐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你们看——(出示罗丹的雕塑作品)
罗丹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他——(老师指课题)全神贯注。全神贯注是我们做好每一件事的重要因素,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
齐读: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这节课大家忘我地学习,也忘记了时间,用行动对“全神贯注”做了最美的诠释,为你们点一个大大的赞。下课!
板书:
30全神贯注
见闻 || 感受
动作、神态:观察+联想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