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此篇文章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玩棒的过程种尝试用“三角撑”的方法架起筷子。
2、初步引导幼儿用统计的方法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
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筷子若干、台布5块。
2、统计表5张。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筷子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筷子,看谁玩的方法多,方法好。
(幼儿自由玩筷子,教师参与)
2、提问:刚才你是怎样玩筷子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儿讲述)
二、想办法把筷子竖起来,并记录(统计表附后)
1、导语:小朋友玩筷子的方法可真多,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东西帮助,筷子能够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
那你们就去试一试,然后把你尝试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
2、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
3、分组汇报。
导语:你们让筷子站起来了吗?用了几根筷子?
三、再次尝试,启发幼儿用“三角撑”方法架起筷子。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三根筷子互搭竖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撑物,把筷子竖起来。
师:请你们试着用三根筷子架起来的方法,让它们站起来,并把这次的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
2、幼儿操作,教师参与。
四、展示记录表,讨论活动结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组记录表,幼儿分组汇报。
2、小结,引出其生活用途。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竖立现象,在操作尝试过程当中寻找物体站立起来的方法。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操作的结果,并大胆地用语言交流表达。
活动准备:
积木、鸡蛋、纸、本子、手套、剪刀、鸡毛、橡皮泥、铅笔、小衣服、吹气玩具等等。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些什么?带幼儿一边看一边说说有些什么?。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东西它们都怎样?,他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让它们站起来。
幼儿尝试操作。
2、小朋友发现有许多东西都站起来了,有的`还站不起来,请小朋友再来帮帮忙,让那些站起来的东西神气的站到桌子上,不能留在地上。
幼儿再次操作
师:看看有没有漏掉。
3、这些东西真有趣,有的能站起来,有的不能站起来,谁知道为什么?。
地上这些不能站起来的东西真的也好想站起来,请小朋友找一样东西帮帮它,让它也神气地站到桌子上去。
幼儿再次探索操作。
提问:你帮来谁?是怎样让它站起来的?。
请幼儿相互讲讲,还可以去讲给客人老师听。
再请个别幼儿讲述。
4、刚才,我们让许多许多东西站起来了,现在有一样东西也想请小朋友帮忙,你们看是什么?
老师出示吸管,请幼儿来帮帮忙也让它站起来并把它记录下来有几种方法记几种方法,方法越多越好。
幼儿操作。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小朋友真聪明帮了这么多的东西站起来,我们再去看看我们的周围有没有东西也想站起来。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孩子在不断操作中,发现、总结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活动,逐步养成相互协作、商量的习惯,增进孩子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物品:书、纸、瓶、吸管、积木、玩具、果冻壳、夹子、一次性杯子、沙子、橡皮泥等。
2、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玩物品,区分哪些物品可以站起来。
(1)、师:我们桌子上都放了些什么东西?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幼儿自由玩)
(2)、师:看一看它们都能不能竖起来呢?试一试,哪些东西可以竖起来?(幼儿试一试)
(3)、师:你们将桌子上的东西都竖起来了吗?为什么桌子上有的东西可以竖起来,有的'却不能呢?
(4)、幼儿将可以竖的与不能竖的分类。
2、幼儿再次玩物品,想办法借助其他材料让物体站起来。
(1)、师:剩下来的这些东西都不能竖起来,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它们竖起来呢?
(2)、出示盒子、瓶盖、沙子、毛巾、书等材料。
师:“有些东西虽然自己不能竖起来,但可以借助其他的东西来帮忙,大家试试看。”
(3)、幼儿选材料帮忙将物体竖起来。
(4)、幼儿操作完毕,自由入座,交流自己的方法。
师:“你想什么办法,让什么东西竖起来了?
(5)、教师小结。
3、幼儿自由分组,合作想多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进行记录。
(1)、师:我这里有许多吸管,要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想各种办法让吸管竖起来,并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幼儿操作并记录。
(3)、师:你想了什么办法?怎样记录的?
4、出示笔筒、文件架、滑板车,拓展幼儿思维。
(1)、师:它们有什么用呢?滑板车玩了以后不想玩了,把它放在那儿会怎样?怎样让它不倒?
(2)、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让东西竖起来的物品?
活动反思:
在这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享受探究的过程,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索让纸片站立的多种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2、愿意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纸片人手一张,操作材料:玩具、夹子、橡皮泥、易拉罐等,薄图书若干
活动指导:
一、出示纸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纸片)它可以用来干什么?(画画、折纸、写字……)刚才小朋友都说得非常好。可今天的纸宝宝、很不开心。为什么呢?听!哎,我呀每天都是躺在桌上,真没劲,要是也能站起来,那该多好呀!小朋友你们帮我想想有什么办法吧?
二、借助辅助材料让幼儿探索纸片站立的方法。
(一)介绍辅助材料。
(二)提出操作要求:
1、要认真操作,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看纸片在谁的帮助下可以站起来。
2、操作完要将不用的材料放回盘子中。
3、将自己的操作结果和旁边小朋友交流。
(三)讨论:你用什么材料帮助纸片站起来。
(四)小结:在材料的帮助下让纸片靠着易拉罐,夹子夹着纸片,橡皮泥块粘着纸片,通过这些办法都能让纸片站起来。
三、不借助材料让幼儿再次探索纸片站起来的方法。
(一)提问:不在材料的帮助下纸片也能站起来吗?
(二)讨论:你有什么办法让纸片自己站起来?
(三)幼儿操作,并引导幼儿之间交流操作结果
(四)小结:通过折的办法改变纸张自身的形状,也能让纸张站起来。
四、利用能站立的纸片拓展到生活中。
(一)猜想:书本能放在站立的纸片上吗?
(二)幼儿操作
“在站立的`纸片上你放了几本书?”
(三)小结:
纸片有一定的承受力,它能承受较轻的物品,较重的物品放在纸片上就会掉下来。那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不一样的材料,小朋友们可以去找找有哪些东西也可以放在站立的纸片上。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幼儿乐意探索、寻求蛋宝宝站起来的多种方法。
2、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意见。
3、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个熟鸡蛋、各种物品:沙包、米、泥、瓶盖、小杯子、布等。
活动过程:
一、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听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2、师(以蛋宝宝的口吻):小朋友真快乐,我也想站起来和小朋友一起玩,小朋友能帮助我吗?
二、幼儿探索活动
1、第一次探索活动
⑴让幼儿交流为什么蛋宝宝站不起来?
⑵迁移生活经验,说出哪些物体也是圆的。
2、第二次探索活动
⑴幼儿探索,借助各种物品使蛋宝宝站起来。
⑵幼儿相互交流操作结果,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游戏活动:孵小鸡。
师生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幼儿边模仿鸡走边念儿歌:"鸡妈妈真能干,会捉虫、能下蛋,孵养小鸡带着玩。"鸡妈妈边绕圈边走边问:"小鸡小鸡多大啦?"小鸡回答:"长出脑袋和嘴巴。"最后小鸡说:"翅膀出来了,我能出来找虫吃啦!"鸡妈妈带着小鸡一起出去找虫吃。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的.语言角中,投入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鸡成长的过程
中班科学活动站起来教案 篇6
教案目的:
1、大胆探索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2、交流探索结果,增强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案准备:
1、能“站住”的和不能“站住”的物品多种,如:盒子、瓶、笔、纸、直尺、羽毛、书、水彩笔、积木、牙签、吸管(粗、细)等,每组一份。
2、辅助站立的物品,如:插塑积木、橡皮泥、米、沙子、胶带、剪刀、皮筋等。
3、音乐磁带、录音机。
4、记录表人手一张。
教案流程:
一、观察活动材料,引起幼儿兴趣。
1、根据生活经验来说说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
2、实际操作,区分哪些东西能站住,哪些东西不能站住?
3、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一站就站住了,而有的.东西不容易站住呢?
二、尝试用多种方法让不能站住的物体站起来。
1、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那些不能站住的东西站住呢?
2、幼儿尝试操作,并进行记录。
3、陈列展览,相互交流。
三、在没有辅助物的帮助下,尝试让纸站起来。
1、要使纸站起来有多少种办法呢?
2、引导幼儿尝试用自己的办法使纸站住,并进行记录。
3、陈列展览,相互交流。
总结:今天小朋友想到里许多好办法让不能站的物体站起来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物体也想站起来的,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找一找,想个办法帮帮它,好吗?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