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4》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识字4》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识字4》教学设计 篇1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词,读准字音。
2、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3、熟读词串。
二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看图识字、识词的能力。
三 教学难点:
借助图片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
四 教具准备:
图片,词语卡片,投影仪,自制课件。
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词语,以开火车的形式抽读词语卡片。
ɡuān chá cǎi jí kūn chónɡ tián yě shù lín huā cónɡ
观 察 采 集 昆 虫 田 野 树 林 花 丛
tánɡ lánɡ mǎ yǐ xī shuài hú dié tiān niú qīnɡ tínɡ
螳 螂 蚂 蚁 蟋 蟀 蝴 蝶 天 牛 蜻 蜓
1、学生按顺序读,老师指正。
2、打乱顺序让学生比赛读。
(二)图文结合,诵读韵文。
1、投影出示韵文,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形成积累。
(1)4人小组互读,并推选一名读得好的同学在班级里交流。
(2)让学生们朋友与朋友之间开火车读韵文。
(3)学生看图,一边读韵文一边想像画面。
(4)让会背的学生站起来背诵韵文。
2、指导学生用上本课的词语说一句话。
例: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1)( )是小鸟的家。
(2)夏天的夜晚,( )在(田野)里唱歌。
(3)一群( )正在搬粮食。
(4)( )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5)小朋友们细心地( )地上的(蚂蚁)。
《识字4》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生字。
2、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初步理解成语的意思,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教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识字
1、(课件出示:多幅成语图)你知道这些画的`都是那些故事吗?
2、(课件出示:图加成语)自己练读,点齐读。
3、简介:成语特点
4、(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识字4
二、检查预习,初读识字
1、同座互相检查读文。
2、看书开火车检查读正确流利。
3、(课件出示全文)去拼音读,自己练读,检查读。
4、指名汇报预习成语的意思。
5、自己练习积累记忆成语,检查记忆情况。
三、检查识字
1、(课件出示隐藏生字)开火车指名点读,比赛读。
2、指名给生字组词。
(课中操)
四、拓展成语、积累识字
1、除了这课中的成语,你还知道那些成语故事?指名讲,读成语。
2、(课件出示拓展成语)自己读,指名连线,记忆积累,(出示卡片)检查积累情况。
五、指导写字
指导正确书写。
六、总结,作业
1、总结激趣推荐:还有更多的成语故事你想知道吗?
2、作业:
办一张成语识字剪贴报。
【板书设计】 识字4
(生字)
(学生贴成语)
《识字4》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绿线内的字,认识几个偏旁。
2、初步了解一些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其他字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诵读谜语,理解谜语,体验猜字谜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几个偏旁。,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汉字的组成知识。
教、学具:转盘、生字卡片
预习要求:1、读一读书上的内容,说说自己的发现。
2、自己试着做一个转盘。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4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字,认识3个偏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春节联欢晚会上,你们看到那精彩的魔术表演,喜欢吗?
今天老师也给你们表演一个节目.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
(出示字盘,演示字盘)睁大眼睛看一看,让我们请出今天的主角是谁?读一读。
看清楚,现在我请一个人帮我转一转,你们看有什么变化?(一学生转转盘)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驰 地 他 池
二、借助字盘,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1、“也”变出的字你们认识吗?翻开书,找找答案吧!
边读边想一想,这几个字的读音有什么特点呢?
2、总结初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3、这些字真顽皮,你们看,他们又躲到词语里去了,读一读,再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找朋友?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驰 奔驰地 田地
他 你我他 池 池塘
4、游戏:转转转
例如:小小转盘转呀转
转呀转,转呀转,
转来了三点水,
摇身一变成了“池”,
池池池,“池塘”的“池”。
学生拿自己的转盘做游戏,边转边说,对自己说,对小伙伴说。还可以再说说组成的新字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讨论:组成的新词跟“也”的偏旁有什么关系呢?
5、你们怎样记得这些字呢?
小结:我们可以借助偏旁,了解形声字形旁的`意义。
三、认识偏旁,学习写字。
1、“驰地他池”的偏旁分别是什么呢?
认识偏旁,再次了解字的组成知识。
2、认识新的偏旁:
马字旁大字头提土旁
并比较它们在写法上与“马、大、土”的区别。
3、写字。
(1)出示生字: 驰 奔
池 塘
(2)生字开花
(3)记忆字型
(4)范写,临写。
四、课后作业。
继续玩一玩转盘,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字可以这样玩?再动手做一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5个生字,继续认识3个偏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游戏:转转盘
小小转盘转呀转
转呀转,转呀转,
转来个(),
摇身一变成了(),
()。
二、诵读谜语,理解字谜。
1、认识谜语,导入新课。
举例,认识谜面、谜底。
如:二十四口人站在北门口。(打一字)
教给学生猜字谜的方法。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字谜、编字谜,谁先来考考大家?
2、我们刚才做游戏的四个字也跟一个字谜有关呢!想不想知道呢?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正音:“行”是后鼻音;“庄”是三拼音。
3、这是一首字谜,它让我们猜一个字。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看转盘图和插图,读懂每一句,读懂整首字谜。不能读成顺口溜,也不能顿读。然后再根据谜面猜字谜。
4、交流谜底,并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转盘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5、诵读字谜,引导读出韵味,读出由谜面猜出谜底的情趣,进一步明白这些字“形旁”的意义。
三、认识偏旁,学写生字。
1、“驰地他池”的偏旁分别是什么呢?
认识偏旁,再次了解字的组成知识。
2、认识新偏旁。
双人旁广字头虫子旁
比较它们在做偏旁时写法上的变化。
3、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行千庄
养虾
(2)生字开花。
(3)你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形声字“虾”谁会记?谁还会编字谜?
(4)指导写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布局,怎样写才规范、美观,培养学生写好字的信心和能力。
四、课后作业。
继续编字谜,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字可以编成谜语?比一比,谁编得巧妙。
《识字4》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会写寸、落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韵文的韵律感,感知成语,培养学生学习、收集成语的兴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他言简易骇,能够帮助我们以最简洁的成语,把思想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借助本课教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成语,激起阅读、积累成语的兴趣,并能在阅读和交流中,悟出生活的哲理。生字时,让学生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认识字形。朗读课文,以诵读为主。让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运用朗读、质疑、讨论、想象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把知道的文中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掌握知识,启迪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1、听老师或同学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
2、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后来居上。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杯弓蛇影。)
二、初步朗读课文,边读边想想成语的意思
1、出示识字4中的'成语。
2、听示范朗读。
3、学生自己朗读,读准字音。
三、资料交流
课前布置预习,查找资料或请教父母,了解成语大意或故事内容。
1、学生自愿上台交流:
我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我能讲××××这个故事
2、请听的同学说说,听了同学的介绍,自己知道了什么。
四、读词识字
1、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
2、自愿读,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
3、出示字卡,学生认读。
4、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
五、课外阅读指导
1、读本组后面的课文,想一想,课文与本课哪个词语的意思相同或相近。
2、找成语故事读一读,积累几个你喜欢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本课的词语请学生认读: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2、自己读,然后抢答。
二、学写生字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要求书写的7个生字:
寸 落 补 拔 功 助 取 所
小组内读生字。
2、识记字形:
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些生字有哪些特点?谁能想办法记住他们?
3、书写生字:
⑴ 小组内同学互相当小老师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应该怎么写。
⑵ 老师在黑板上范写,集体评议。边评议边写。
4、巩固生字:
学生独立练写,教师巡视评价。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识字4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管中窥豹 坐井观天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教学后记】
本课很多成语非常绕口,字音较难读,学生在掌握时难度较大,出错的很多,而且个别成语含义深刻,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虽然有的同学知道一些成语的意思,但很多同学还是不太明白,需多加指导。
《识字4》教学设计 篇5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2,学科:语文科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观察夏天里周围的变化以及小昆虫的活动情况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1个带虫字旁的生字,会写“蚂、蚁”等6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有观察小动物、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这是一首写小动物在夏天的情形的儿歌。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因此,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大都有虫字旁。教学本课可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彩图,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熟读儿歌,会写6个生字。
课前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
2、学生搜集一些小动物的有关资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夏天的'图片,然后教师导入:夏天就要到了,夏天里,小动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看图说话。(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想像:图上有些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3、师小结:这些小精灵给夏天增添了很多乐趣,书里有一首儿歌是写它们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二、读儿歌,识字。
1、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有什么方法解决?
2、自由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师巡视)
3、检查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指名说说怎样认识,再拼读,齐正音。
B、齐读字词。
C、去掉拼音,开火车读,正音,再齐读。
三、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读,齐读,并口头组词。
2、指名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并互相提醒怎样把字写得更漂亮。
3、重点指导书写“蚁、空、前”,教师作范写。
4、学生练习写字(每个字写一次),再展示书写作业:互评与师议结合。
5、过渡: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生字宝宝,也学会写了,老师把它们放回课文,你还能把它们认出来吗?那我们来读读课文,好吗?
四、学习课文,发现规律。
1、指名读课文,正音。(指2人读)
2、自由读文,找找儿歌里写了有哪些动物,把小动物的名字画出来,想象它们在哪里干什么,自己加上动作表演给小组的同学看。
3、学生读文理解,师巡视。
4、指名汇报所得,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小动物的名称,并指导学生表演来理解句意。
5、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1)齐读板书。
(2)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这些字都有“虫字旁”)
(3)“虫字旁”的字和什么有关?(小动物)
6、你能再说说还有哪些带“虫字旁”的字吗?(师适当板书)
7、拓展:学着儿歌的格式仿写:哪些动物在哪里干什么。(以小组为单位)
8、齐读儿歌。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也看到了很多小动物在活动,你们喜欢它们吗?这么可爱的小动物,我们应该要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知道吗?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也去观察一下其他小动物是怎样活动的,把你看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
《识字4》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9个字,认识笔画“”,能利用图画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正确诵读韵语,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读准 “采、牛、虫、蟀”的音,正确书写田字格中4个生字。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渗透学法
1、出示课文插图,启发谈话:“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到大自然中走一走,看一 看,边玩,边学习《识字4》中的词语,好吗?”(出示生字词)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这课生字词。(学生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小朋友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图画了解词义,多种方法记住字形。已经认识课文中部分生字的小朋友,可以重点学那些自己不认识的字。 [教师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
二、创设情境,看图学词
1、教师引导谈话: “今天,我们到野外去的任务是什么呢?”(随机出示词语:观察采集 昆虫)
(1)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读词语。
(2)指导看图:“瞧,已经有一些小朋友在观察、采集昆虫了,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贴在图中相应的位置上?”(两人合作在图中贴卡片词)齐读词语。 让学生联系图画,说说“观察、采集”的意思。 [文中的插图和表示事物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教师借助图画创设虚拟的探究环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动手贴卡片的活动中,自主识字和解疑。]
2、引导读词:“我们要观察、采集哪些昆虫呢?”(随机出示词语:螳螂蚂蚁 蟋蟀 蝴蝶 天牛 蜻蜓)
(1)让学生自由认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引导质疑:“在大自然中采集昆虫,首先要学会观察和寻找,课文中哪些昆虫自己从未见过?”(学生质疑、解疑。)同座讨论,在图中哪些地方能找到这些昆虫。(课前将昆虫模型贴在图中相应位置上)
(3)指名“采集昆虫”。(要求学生将“采集”到的“昆虫”摆在黑板上相应的词语下面。去拼音认读词语。
(4)拓展延伸。电脑出示昆虫图片,让学生说说昆虫的名字,听听蟋蟀的叫声,看看蜻蜓捕捉害虫的样子。(出示标本)谈话:这是小朋友们采集的昆虫做成的标本。这些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供人们欣赏和研究。让学生说出6种昆虫中,谁是“除害能手”?(小结:像蜻蜓、螳螂这样的益虫,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同学们可以到课外书中查阅有关资料,并向身边的人发出倡议,不要伤害益虫。) [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践的'活动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认识事物合起来,将课内外知识相互渗透,既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又适时给予指导,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 3、引导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从哪些地方采集到昆虫?(随机出示词语:田野 树林 花丛)请会读的小朋友起立读。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总结全文
1、让学生自己试读词串。
2、指名读。
3、教师引读小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干了哪些事?(指导读:观察 采集 昆虫)。我们去了哪些地方?(指导读:田野 树林 花丛)。我们观察、采集了哪些昆虫标本?(指导读:螳螂 蚂蚁 蟋蟀 蝴蝶 天牛 蜻蜓)
4、让学生打开语文书,配乐朗读词串。
5、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借助拼音读准了字音,借助图画 理解了词义,相信小朋友能想出许多好办法记住字形。
四、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1、出示文中4个生字,学生借助笔顺表书空笔顺。
2、让学生自主记字形(选自己认为最容易记的字交流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记生字。如“牛”①数笔画记忆;师示范写“牛”②联系事物记忆,板书象形字 ;③熟字“二”或“十”加笔画记忆)。
3、指导学生描红“牛”,“田。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检查
1、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进行读字比赛,尝试用生字组成新词。
3、指名书空“牛”和“天”的笔顺。
二、继续读词串,指导写字
1、指名读词串,点评。
2、逐行指导朗读。(小朋友到大自然中采集标本多开心呀,指名读“观察 采集 昆虫”。他们到了许多地方,那儿的风景可美了。指导读“田野 树林 花丛”。小朋友观察、采集了许多昆虫,多有趣呀!请学生小声说说采集了哪些昆虫。指名读“螳螂 蚂蚁 蟋蟀 蝴蝶 天牛 蜻蜓”)。
3、出示文中生字,让学生自己记“虫”和“天”的字形。 随机指导写“虫”,板书 ,帮助学生记住字形,也可采用“中”加笔画的记字方法。重点指导“虫”的最后一笔,是“ ”。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昆虫名称,知道这些与虫有关的字大部分是虫字旁。
4、让学生借助笔顺表自学笔顺,再描红临写“虫”和“天”。[对初学识字的学生来说,记住所学的生字并正确书写,是一个难点。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记住字形,既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发现汉字构字的规律,又促使学生掌握自主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的效率。]
三、练习
1、写一写,根据拼音写字。 tián tiān niú chóng ( ) 野 天 ( ) 昆( )
2、说一说,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我在 (地点)观察 (昆虫名称)。
3、画一画,把下列词语和相关的图画用线连起来。
蚂蚁 螳螂 蟋蟀 蝴蝶 天牛 蜻蜓 作业描红、仿影。教学后记这节课采用了假想采集标本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亲历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产生探索自然的愿望。教学活动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在自主、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教学实践证明:一年级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部分知识,教师可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主体地位取代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读不准的字音,容易写错的字,不理解的意思,仍需要教师给予适当地点拨。教师在渗透学法的同时,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加以科学地引导,让学生学会联系已有的知识,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从课本中学知识,而且到社会大课堂中开阔眼界。课堂上,教师采用了多种方法,不断地唤醒学生已有的或类似的情感体验,不断地促使学生向新的学习目标迈进。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