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翠鸟》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翠鸟》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
【设计意图】
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
【导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爱护鸟类的意识。
【导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导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导学准备】
多媒体
【导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都对翠鸟产生了很大兴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指导“翠”的写法:上面是“羽毛”的“羽”,但是少两个钩;底下的一竖出头就行,千万不要写长,写长就把上面两个人分开了,这两个人就不高兴了。)
(二)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1. 回忆课文,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向我们介绍翠鸟的?(学生反馈;师板书:外形、活动、住处。)
2.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对照图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检查读文
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这一段话主要介绍了翠鸟的什么?(生说,师板书)
(3)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哪一部分介绍得最详细?(羽毛,出示) 翠鸟的羽毛怎么样?(非常鲜艳)
(3)联系下文理解“鲜艳”的意思。(“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
(4)作者讲翠鸟羽毛的颜色,先总的说颜色鲜艳,这句话既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把它叫总起句。具体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头上——背上——腹部;结合教学“腹”)这些都是什么句子?(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名答)这样写,让我们觉得翠鸟怎么样?也体现了作者对翠鸟的什么感情?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相机教学“衬衫”)
(5)小结:作者抓住了翠鸟外形上的特点,颜色非常鲜艳;体态小巧玲珑;眼睛灵活,嘴巴长尖,突出了翠鸟的美。大家喜欢翠鸟吗?让我们把对翠鸟的喜爱表现在自己的朗读中,只要我们把这一段读好了,记住了,以后写小动物的外形就有办法了。
3.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导语:从同学们刚才读课文的表情,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翠鸟,那么大家愿不愿意当翠鸟呢?我们来开展一项角色体验的小活动,老师当记者,同学们当翠鸟,一会我要就一些问题来采访大家。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
a 你是怎样飞行的?
b 听说你们有个外号叫“叼鱼郎”,可见你们叼鱼的本领很高,你们是怎样叼鱼的?
c 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捕鱼的动作吗?(快、敏捷、迅速等)
(2)师:还真是快啊,可是这是你们说的,你们说自己捕鱼的本领高,飞的速度快,有什么可以证明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学会阅读、质疑、思考和探究。这是教的着力点, 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关键和前提。】
(3) 学习“只有那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体会侧面描写。
(4)师:你们可真是太会找证据了,我现在心服口服了。那你们捕鱼的本领跟你们的外形关系吗?(指名说翠鸟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把自主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导语:翠鸟们,你们都很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我还想到你们家去坐一坐呢,你们家在哪儿呀?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看看你都知道了什么。
(2)假如你真的是一只翠鸟,你想对我们人类说什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
(3)表达了对翠鸟怎样的情感?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翠鸟》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材简析
本文生动形象地记叙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全文分翠鸟的外形、行动敏捷和栖息习性三部分写成。文笔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启发学生树立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会用“机灵”、“愿望”造句。
3、复习总分的句群关系,懂得分述部分分几方面写。
第一课时
㈠课前准备
投影片、录像带、翠鸟图片、手绢。
㈡教学目标1、了解翠鸟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㈢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尝试审题。
同学们,今天教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呀?(投影片出示翠鸟)
翠鸟生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它不仅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世纪领,所以人们又称它“叼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翠鸟。”(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投影片出示教师总结出的三点:
⑴翠鸟是什么样子的'?
⑵翠鸟是怎样捉鱼的?
⑶翠鸟的家在哪里?
2、出示尝试目标。
今天这堂课我们将先尝试着解答第一个问题,完成这些任务。(幻灯出示尝试验目标)
⑴了解翠鸟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3、尝试初读课文。
⑴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生字和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⑵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能些与翠鸟有关的知识?
⑶检查字词。
疾飞锐利绣满等待蹬开逮
⑷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完成
①给自然段加上序号。
②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外形?
4、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看录象,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你觉得翠鸟哪儿最漂亮?
⑵出示尝试试题。
①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外形的?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各方面有何特点?请用“△”标出描述翠鸟各方面特点的词。
②翠鸟全身形状特点是什么?请用“~~~”划出,并理解“小巧玲珑”这个词。
③课文用了哪些语句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请用“——”划出。
⑶小组讲座尝试题,师生交流
板书:
红色的爪子
羽毛(颜色鲜艳)
翠鸟(小巧玲珑)
眼睛(透亮灵活)
嘴(又尖又长)
⑷重点段落理解,幻灯出示: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鸟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①读这段话,完成思考题。
这段话共有( )句,主要讲(),课文从()、()、()三个方面,把这个内容写具体了,因此第()句是总起句。
②师生分读: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句。
③理解“鲜艳”一词:
A、头上的羽毛怎么鲜艳?(区分橄榄色与翠绿色)为什么用“绣”而不用“画”?(出示手绢比较“绣”与“画”的不同效果(板书:橄榄色、翠绿色)
B、背上的羽毛怎么鲜艳?认识浅绿色。(板书:浅绿色)
C、腹部的羽毛怎么鲜艳?认识赤褐色。(板书:赤褐色)
D、理解“鲜艳”是什么意思?
E、这是些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个人读,学生领读、齐读)
5、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⑴出示一张画有翠鸟的图片,请同学动手到黑板上贴,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自己动手贴。
⑵说话训练:看图片进行说话训练,展开想像说一说翠鸟美丽的样子像什么?
⑶练习背诵。
①做填空练习为背诵打基础。
②试背诵第一自然段(自由背、指名背、齐背)。
6、总结。
介绍其他种类的翠鸟并作小结。
总评:本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尝试法的运用方面有不少特色:⑴把揭题后的学生设疑“你想知道什么”与尝试中心的揭示相联系,也就是直接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尝试积极性。⑵在学生的尝试过程中教师相机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显得自然而贴切。如语段分析的填空;“画”与“绣”的比较区别;翠鸟外形的生动描写等。⑶学生尝试手段比较多样,不仅有常见的读书、思考、讨论、笔答,还有贴画、看录像、想像说话、背诵等,使课堂教学中充满学生的自主活动,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尝试,激发了学生尝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情感性。
《翠鸟》教学设计 篇3
《翠鸟》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翠鸟》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翠鸟》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读课文;二画: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认识生字、新词;四找: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音序查字法,自学生字、词,填表,举例:
(二)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1)读准字音。
“翠”、“饲”是平舌音;“赤”、“衬”是翘舌音;“艳”、“衬”是前鼻音;“灵”是后鼻音。]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腹部fu√
疾飞ji√
逮翠鸟dui√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翠”上下结构,上面的“羽”字应去掉钩,下面的“卒”一竖不能超过“从”。
“赤”上下结构,下面的“”的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
“希”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的第二笔为一大点。
“逮”是半包围结构,里面的“隶”最后一笔是反捺。
“褐”、“衬”都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最后的两笔是撇、点。
“腹”是左右结构,左边中间是“日”。
3.区别形近、同音字,作巩固练习。
褐( ) 衬( ) 疾( ) 待( )
喝( ) 衫( ) 急( ) 持( )
锐( ) 饲( ) 希( ) 泡( )
说( ) 词( ) 稀() 饱( )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以“疾”字为例。“疾”在课文中组成的新词是“疾飞”。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查找出“疾”字有四种解释:(1)病,身体不舒适;(2)恨;(3)快,迅速;(4)疼痛。本着根据词义选取字义的方法,“疾”字在“疾飞”一词中应选取“快,迅速”的字义。“疾飞”的意思是很快地飞。联系课文内容,“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学生便可悟出“疾飞”一词是指翠鸟飞得很快。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锐利——“锐”是尖刻的意思。锐利即尖锐、锋利。课文中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
鲜艳——又鲜明又美丽。课文中指翠鸟的羽毛色彩非常美丽、好看。
清脆——“脆”指声音响亮、清爽。课文中指翠鸟的鸣叫声清亮好听。
(四)介绍翠鸟。
1.翠鸟:又称叼鱼郎,也叫鱼狗,羽毛青绿色,尾巴短,捕食小鱼。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学生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词。
(六)作业: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借助理解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复习。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第2、3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第4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乌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弄清各段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本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2~5句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4.出示重点句: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段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首先总体描述翠鸟的羽毛颜色非常鲜艳,然后从上到下,有条理地介绍了翠鸟的头、背、腹各部分羽毛的颜色。层次十分清楚。同时在描写中,作者特意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3)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1句话,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一是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二是突出写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而且这双小爪子能“紧紧地抓住苇秆”。这就为下文翠鸟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作了铺垫。
(4)指名读第6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这句话突出介绍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和“又尖又长的嘴”,同样为下文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作了铺垫,同时这样一番描写,把一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翠鸟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叙述翠鸟的外形特征。
(6)教师将翠鸟的图片分解为头、背、腹、爪子四部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图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边说一边依次贴出,使图片还原,也可采用此种方法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主要写的是什么?第2自然段有两句话,主要介绍翠鸟的两个活动特点:
(1)爱贴着水面疾飞;(2)一动不动地注视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指名读句子。
(3)课堂讨论:什么是“疾飞”?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义。“疾飞”是指飞得很快的意思。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又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这说明翠鸟飞行时动作十分敏捷。“贴着水面疾飞”说明翠鸟飞得低而快:“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说明停得急而轻。这句话充分表现出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
3.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课堂讨论:什么是注视?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教师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句义。“注视”是指集中注意力地看。联系上文翠鸟能“一动不动地注视”是因为它那“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表现出翠鸟在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时,既专心又机警。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课堂讨论:翠鸟怎样捕捉小鱼?
(2)指名读有关句子。
(3)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讨论括号中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懂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写出了翠鸟捕捉小鱼的经过。“蹬开,飞过去,叼起,飞走”这一系列的动作,可以看出翠鸟动作熟练、连贯、非常迅速,都是在瞬间进行的。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下文“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进一步体会翠鸟动作的迅捷。苇秆摇晃是因为翠鸟蹬开水面,水波荡漾是因为鱼儿被叼出水面。这“摇晃”和“荡漾”持续的时间都不可能长,而就在这极短的时间里,翠鸟叼着小鱼飞的无影无踪,可见翠鸟动作迅速敏捷,准确,不落空。
(5)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让学生联系上文找出有关句子。
(6)出示句子,让学生选择带点词的意思。“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7)出示带点词的意思,让学生采用出示反馈牌的方法选择正确的解释。
(8)讨论句义。
在这句话中,作者先说小鱼“机灵”,再说“难以逃脱”,借以反衬出翠鸟的目光极其尖锐,说明翠鸟在观察露出水面的小鱼时十分机警,再联系上文,翠鸟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又尖又长的嘴”,这样捕捉水面上的.小鱼当然是既迅捷而又准确不落空了。
(四)联系上下文体会句间联系。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句式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弄清句间联系。
例:
1.翠鸟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水面是因为它有________。
2.翠鸟目光锐利是因为它有________。
3.翠鸟能在疾飞中叼起小鱼是因为它有________。
通过这样的句式练习让学生认识到翠鸟捕鱼本领高超,不只是因为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喜爱翠鸟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4自然段。
(二)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三)指名读有关句子。
1.“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2.“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3.讨论:为什么从这两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第1句中“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是“我们”的想法,前边加一个“真”字体现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说明十分喜爱翠鸟,想好好地把它留在身边饲养它。
第2句中“远远地看”是因为作者知道翠鸟很机警,怕惊扰它。“希望它”“多停一会儿”是因为想多看它几眼,这正是作者喜爱翠鸟的真情实感的流露。
4.指名读句子,要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让学生借助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板书分析作者的观察顺序,先看静态,主要观察翠鸟的外形特点,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再看动态,疾飞注视,蹬开、叼起、飞起……这一系列的动作观察的仔细深入。
在描写中,作者抓住翠鸟一动一静两方面的特点,既写出了翠鸟的外表美,也写出了它动作快捷捕鱼本领高。一动一静,恰到好处。这样的描写来源于作者按顺序抓住特点的细致观察,在写作中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五)让学生根据板书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活动:等鱼
贴、飞、停、注视等
捉鱼
蹬、飞、叨、贴、飞喜爱
住处:隐蔽
教学后记:
文章很美,条理清楚,是指导学生写好动物的范文,在学习时,我注意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生动地将翠鸟的外形、生活习性写清楚的,为他们写好动物做好准备。
《翠鸟》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翠鸟》一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及它的住所。
学生分析
小学生想象丰富,口头表达欲望强烈,活泼好动,善于表演;普遍对动物感兴趣,和小动物很容易找到“共同语言”。翠鸟虽然离城里学生生活远一些,但只要引导得当,同样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
设计思路
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巧妙创设情境,注重双向互动,让学生在“找中说”、“说中创”、“读中想”、“动中背”,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翠鸟外形美、动作敏捷的特征。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认真细致观察的方法。
情感目标:喜欢翠鸟,保护翠鸟,保护野生动物。
教学难点
翠鸟的外形特点和捕鱼动作的敏捷。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一、谈话导入:
预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鸟类吗?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其中的一位------翠鸟。
师: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写写它的名字。谁能告诉老师翠字怎样写?上面是个羽字,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哦!羽字不要写钩。横折点提,横折点提。下面是点横两小人,注意最后一笔竖要从两个人的脚下走。鸟字很简单,注意这一点不要漏掉。(强调翠字羽不加钩。)一起读一读!
师:谁能用翠字再来组词?
生:……
师:同学们组的词可真不少,从同学们所组的词来看,翠是什么颜色?
师:那翠鸟就应该是一只什么颜色的鸟?是这样的吗?我们快来看看它吧!(出示课件)
二、图文对照,品读课文:
品读第一段:
师:从大家的表情和声音,老师可以肯定你们非常喜欢它。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位好朋友。
生:……
师:同学们用一个词表达出了自己对翠鸟的喜爱,现在,它就停在我们的面前,仔细观察一下画面,它有什么特点?
生:交流。(师总结板书,并相机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表达的也很完整,我们刚才观察了翠鸟的都是翠鸟外形上的特点,如果按一定的顺序去描写,会让人听得更清楚更明白。想不想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翠鸟外形的是哪段文字?
生读书。
师:谁来说?第一自然段,大家同意吗?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还能通过文字发现翠鸟有什么特点吗?
生交流,师引导补充板书。
师:总结颜色,同学们通过文字发现了翠鸟还有着很漂亮的颜色,请同学们看这三句话。
师:课件出示三句描写颜色的句子。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师:自己读读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能把句子中描写颜色的词读出来吗?这么漂亮的颜色你喜欢吗?试着读读看。2、感觉不是那么漂亮,现在现在这只可爱的小翠鸟,它飞到了你面前的桌子上,仰起小脑袋转动着灵活的眼睛,想听听你怎样描述它美丽的颜色呢!你怎么读?3、小翠鸟说你把它的颜色说得真漂亮,它飞到你的肩膀上,要和你做好朋友了。大家想读吗?来,来,可爱的小翠鸟已经飞到你们的面前了。我们一起来说给它听吧!4、它们都是比喻句。师:用比喻句来描写颜色,让人感觉这颜色好像更漂亮了。那你能试着读一读吗?老师没听出它有什么漂亮的颜色,谁能帮他把描写颜色的词找出来。
师:大家把翠鸟漂亮的颜色读得更漂亮了,这么漂亮的颜色我们用一个词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它的颜色非常(鲜艳)谁能用鲜艳这个词来说一句话。
生交流。
师:同学们再认真读这三个句子,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刚才老师说:如果我们把观察到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会让人更清楚,这里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仔细地观察了翠鸟的颜色,我们也可以学学这种好方法。
师:我们同学通过自己的观察,从图片中,从文字中抓住了翠鸟这么多的特点,现在就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这可爱的小翠鸟会飞到谁的心里去。把你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师:谁来向我们同学介绍下这可爱的小翠鸟?
生介绍。
师:大家都很想介绍对吗?来,我们一起按老师的提示,说说看!
师:说得真好!看来这只小翠鸟已经飞到你们的'心里了。课后让我们也像小作者一样,抓住它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好吗?
三、精读感悟,凸显个性
师:我们认识了解了翠鸟外形上的特点,你还想不想了解翠鸟其它方面的知识?说说看!
师:大家想知道的知识可真不少,看来大家都是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不过能提出问题还得能解决问题,那就更棒了。老师告诉大家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那就是读书或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2到5自然段,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师:翠鸟除了外形漂亮以外,谁还知道它另外的特点?
预设:翠鸟很会捉鱼。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刚读完第一句话时)
师:这句话写翠鸟飞得怎样?
生:翠鸟飞得很快。
师:那刚才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很快?再试试。
生:(再读)
师:这次飞得快多了。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这是一只超重量级的翠鸟,不然,它怎么会落得那么重呢?还愿意再试着读轻一点吗?
生:(又读)
师:一眨眼,你就帮助这只翠鸟成功减肥,厉害!(生大笑)为什么要读轻些?
师:翠鸟落在苇秆上干什么呢?猜猜此时的翠鸟在想什么?
生:想象说话。
生:(再读)
预设:翠鸟捕鱼速度快,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作者这次抓住了翠鸟动作快这一特点来写可爱的翠鸟,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翠鸟的动作很快?
师:还从哪儿可以看出它捕鱼的动作快呢?
生交流!
师: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你为什么认为这句话可以看出翠鸟捕鱼的动作快?把小鱼的机灵与翠鸟的锐利放在一起比较一下,更突出了翠鸟的快。)
师:还有吗?这句话大家自己读读看,可不可以把它删掉?
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师:你认为不能!你为什么认为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翠鸟动作快。
师:刚才这只小翠鸟告诉了我们它捕鱼动作快,还有哪只小翠鸟来说说你其它的本领?
生:飞得快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交流。
师:不过你刚才可不是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谁能轻轻地落在苇秆上?
师:谁再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住在哪儿,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看黑板,你选择哪个答案?说说你的理由!
师:哦!陡峭的石壁,第一个不陡是吗?板书陡峭!
师:我们同学刚才提出的问题,有很多已经得到了解决,如果同学们还想深入了解我们的好朋友翠鸟,可以在课后查阅资料,上网,读书都可以。
四、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与读书,了解了翠鸟外形与动作上的特点,并学会了按一定的顺序去描述,谁来说说看,如果让你去写一个小动物你会怎样写?
生交流总结写小动物的方法
五、学习本课生字
六、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采用“长文短教,主次分明;创设情景,内花表达;注重积累,多中求佳”具体表现在:
1、注重朗读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加深理解。指导朗读时,我采取范读、指名读、师生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和讨论、理解相结合,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如指导朗读翠鸟外形特点时,可以读得稍慢,轻柔;朗读翠鸟活动的特点时,可以读得适当快一点,读出翠鸟动作的敏捷及捕鱼动作之快。
2、注重结构上的详略安排:
《翠鸟》一课内容有三方面:一是样子、二是捕鱼、三是住处。而这三方面内容中样子和捕鱼又是重点,样子和捕鱼相比,翠鸟的样子又是重中之重。它不仅是全文的重点,也是全文的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首先理解“翠鸟”的“翠”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表象上首先对翠鸟有个整体的印象,接着通过画面欣赏翠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后,随即结合文本,读读课文,文中怎样描写翠鸟的样子呢?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翠鸟羽毛颜色十分鲜艳?请你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通过总分段式进行设问。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读句子、理解句子,明确了课文的写法:先总写了翠鸟羽毛非常毛鲜艳,然后按照顺序又分写了头部、背部、腹部三部分羽毛颜色,每一部分都是抓住各自的特点围绕颜色鲜艳来写的。不仅如此还注重激发学生情感,通过比较句子、朗读句子使学生懂得翠鸟的头部还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部羽毛还像浅绿色外衣,腹部羽毛还像赤褐色衬衫,翠鸟的颜色真是太美了。而这些都是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这样使知识得到内化,使喜爱翠鸟之情得以充分表达。
教学中依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课堂容量较大,在时间安排时,自己缺乏调控能力,造成时间的前松后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锻炼自己,真正形成教师、学生、课堂“三位一体”。
《翠鸟》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准“苇秆、腹部”等词语。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3.体会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一起叫出它的名字。出示课题。
二、 交流预习
1.指导写字
课题中的“翠”也是本课要求会写的一个字,通过看预习单,我发现这个字出错较多,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要特别注意哪里?
学生说,教师示范写,学生练写,评价反馈。
2.词语认读
通过预习,本课词语都会读了吗?
出示第一组: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清脆、疾飞、逃脱、饲养、渔翁、陡峭、石壁
指名读,齐读。
出示第二组: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
这几个词都是描写什么的?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课文中出现的有规律的词可以进行摘抄积累。
3.围绕翠鸟,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并板书:外形 动作 住所
三、 构建话题,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很漂亮、捉鱼时动作很快、很让人喜欢??)
2.想不想看看这只翠鸟?出示翠鸟图。透亮灵活的眼睛,又尖又长的嘴以
及鲜艳的颜色,多漂亮啊!除了漂亮,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动作快、敏捷、机灵??)
3.课文的哪几个自段段讲了翠鸟的敏捷?(2.3自然段)
出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能体会出翠鸟的敏捷,画一画并且在一边做标记。
预设:
(1)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3)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评价、点拨。
四、 品读感悟,抓点提升
很多同学都找到了这个句子。出示: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1.去掉“像箭一样”,再来读。有什么不同?
小结:运用修辞这种形象的写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齐读这一段,读出“箭”一般的速度。
2.“蹬开”“叼起”“贴着”改成:“离开”“抓起”“挨着”
对比阅读,哪组词用得更精确?
小结:精确用词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关注着这些关键词读这一段。
3.去掉“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作者写翠鸟的速度快,这一句里没有表示快的词,把它去掉,语言不更简洁吗?可以吗?
学生谈理解
小结:运用侧面衬托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这一段还有一句也是侧面衬托,找一找。(小鱼??眼睛)
再读这一段,感受侧面衬托的好处。
4.看“翠鸟捉鱼”的视频
什么感觉?学生谈。
用朗读来表达出你的惊叹。
5.出示翠鸟的一段文字介绍。
翠鸟又名鱼狗,大翠鸟、叼鱼郎。嗜食鱼类,所以也被人们称以“鱼虎”、“水狗”、“鱼狗”等名称。
翠鸟平时以直挺姿势,栖息在水旁,长时间一动不动,一旦发现目标,就会飞到水面上,急促扇动的翅膀会在小鱼群的上方“悬停”,然后收起翅膀圈起腿,屁股一撅头朝下,一个“猛子”扎下去,那动作真是漂亮极了;就像一颗鱼雷,“啪”的一下就把小鱼给叼住了,然后又冲出水面,飞回原来它蹲过的地方,两三口就把小鱼吞到肚子里了。吃完小鱼,翠鸟会抖抖身上的水,满足地用嘴巴细心地整理好身上的羽毛,又开始专心地注意下一个目标了。
这还仅仅是一种漂亮的鸟吗?是啊,他不再是一种漂亮的仅供观赏的鸟,还是捕鱼能手呢。
6.这样的翠鸟,我们捉一只来饲养,好吗?
学生谈看法。
引读老渔翁的话。
师:是啊,我们也应该把翠鸟当朋友。来,再来读这一段,读出你对动物朋友真诚的赞赏。
五、 拓展阅读:
1.这篇课文正是抓住了翠鸟动作敏捷这个最主要的特点,通过精确用词,形象的写法以及侧面衬托把语言写的生动具体的。
2.推荐阅读《珍珠鸟》,进一步感受这种手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