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2025/11/14教案

此篇文章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理解别人,宽容别人。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妈妈,洗脚》视频导入课题。

二、轻松自学

1、自主朗读课文。

2、初读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3、用笔将自己自学时不理解的问题作上记号。

三、合作释疑

1、小组合作解决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3、感悟“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感受将心比心的魅力。

四、情景再现,体会情感

1、思考:假如你是这位奶奶,你心里会怎样想?“我”的心里为什么觉得温暖了许久?

2、思考:如果母亲对那位护士进行责骂,将会怎样呢?

3、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例举生活中的将心比心

六、小结:通过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练习:开心检测

1、多音字,我能行。

zhā ()chā ()jīn(扎zhá ()差chà ()禁

zā()chāi()jìn(

2、我能在正确的字下面打“√”

(尊遵)敬严(历励)树(梢捎)

配(合和)好(像象)(例列)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

二、新授

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温暖)

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

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

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

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业设计

提供两个情景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并交流。

【板书设计】

阿姨为奶奶推门──听说 温暖

母亲原谅护士──亲历 温暖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一、揭题导入

1、板书:心。看到这个心,你想到了那些词语?(生自由组词)

同学们说的词语大多都围绕了一个“爱”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篇关于爱的文章

板书:将心比心。

2、理解课题:

“将心比心”对于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自由说

带着你的理解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你拿起课文,自由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个关于爱的故事?

谢老师从课文中找出了一些能帮助你理解课文的词语,你能读读吗?

(推开、沉重、松手、道谢、温暖输液、扎针、平静、宽容、鼓励)

个别读

2、汇报:能用上老师给你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个故事吗?

(学生借助词语复述课文,把握课文整体结构,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

阿姨帮我奶奶开门。母亲原谅实习医生的过失。

3、这两个故事都深深的打动了作者,找找课文中反复出现让作者感动的词语。

(板书:温暖)

读了“温暖”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阳光的温暖、关心别人心里温暖)

三、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一)推门帮助

1、读:爱可以带给我们温暖,爱更需要用心灵去感受,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便能感受到它的温度。请你用心读读课文中的第一个小故事,想想哪个画面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学生汇报:

(课件)“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这个画面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阿姨面对素不相识的老人,却愿意为她推开大门,用手撑着,一直等到奶奶跟上来才松手。从小事可以看出阿姨是个懂得关心别人的人。

多么热心,懂得关心别人的阿姨啊!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2)阿姨看到了老人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她都愿意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去关心别人。

3、当这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奶奶走上来的时候,她都是这么想的——“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当阿姨看到了奶奶,她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年老的母亲,将心比心,因为她希望——“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当奶奶向她道谢时,她只是轻轻地说:“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5、听了这件事,我的心温暖了许久。读到这儿,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也有同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温暖了我们的.心。

(二)、原谅过失

1、这只是我听奶奶说起的一个小故事,不久我自己也亲身地经历了这样一件温暖我的故事(课件)

请你读读课文第二个,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动了?

(1)我正要抱怨,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a、你为什么感动?母亲的平静,如果是我,我在早就抱怨了。

如果你遇到了被扎了两针还扎不进去,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b、是的!因为疼痛,我们也许会埋怨,会责备,这都是人之常情!

可是母亲却是怎样的表现?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的宽容、理解、关爱)

c、当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还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时母亲分明已经意识到护士是个新手,第三次、第四次的失败,母亲同样鼓励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这是多么宽慰人心,饱含鼓励的话语呀!

d、正是这饱含鼓励的话语让小护士信心倍增,第三针果然成功了,那位护士长出了一口气,她感激的说:“阿姨,真对不起。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

课文中还有哪一处让你感动?

(2)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a你为什么感动?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来读读吗?

b母亲看着实习的小护士,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将心比心,她宽容了小护士的过失。

c看到了母亲这样的行为,听见了母亲这样的话语,我的心再一次被温暖了。

______________温暖了我的心。

3、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

(课件)a、所以文中的阿姨是这样想的“我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b、所以文中的母亲是这样说的:“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c、我们如果理解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课件,最后一段)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d、生活中,你有遇到过,曾给过别人宽容或者得到别人宽容的事情吗?请你用简单的几句话说一说。

学生结合实际说

e、是啊!同学们都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自己也送给别人,真心实意地告诉所有人: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四、课外延伸,背景音乐

要是苹果只有一个,它准装不满大家的提篮。

要是苹果树只有一棵,挂苹果的枝桠也准遮不满果园。

可是,要是把爱播撒给大家,那就像甜甜的果儿挂满了果园。

人生就像短暂的旅程。生命的精彩与动人全靠你有一颗真诚的心。当你能对别人体贴关心,将心比心地生活,就会发现原来我们一直都很幸福。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品读名言,交流感受。

媒体出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这两句名言告诉我们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用生动的故事诠释了二千多年前古人的这两句名言。

3.板书课题:将心比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课文写了几件事?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画下相关语句。

2.检查字词。

3.理解课文内容。

(1)奶奶讲了一件事,一位阿姨在奶奶前面开门,一直等到奶奶进门才松手,面对奶奶的道谢,阿姨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板书:帮助推门)

(2)我亲自遇到妈妈看见实习护士扎针技术欠佳,鼓励她再来一次,护士连声感谢,妈妈说:“我的女儿……也能得到宽容和鼓励。”(板书:理解过失)

(3)指导学生按要素概括主要事件的方法。

(4)师小结:

本课讲了两件事:一件是一位阿姨为奶奶开门以及说的话让人感动;另一件是我的妈妈鼓励护士并谈及自己的女儿的话让人深思,揭示出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在生活中要将心比心,多一份宽容和尊重。

三、深入探究,理解重点句

1.阅读第一节,这节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读给大家听。

(1)媒体出示句子:

“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①“这种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不容易打开,而且很可能会撞到紧跟在后面的人。)

②阿姨希望自己的妈妈能获得他人的帮助,她自己是怎么做的?

媒体出示:

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③你从阿姨的做法中读懂了什么?

阿姨希望别人能帮助自己的妈妈,可她首先想到的是去关心、帮助他人。

用行动告诉我们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

老师随机点拨:是啊,关爱老人是人类美好的道德修养,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在诉说着关爱老人、爱护孩子的可贵和必要。阿姨的行为折射人生的至理、至情,温暖了我的心许久。让我们一起以深情的朗读来赞美这位高尚的阿姨。

④ 齐读第一节。

第二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1.媒体出示: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1)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2)如果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情况,你会怎么样?

(3)因疼痛而痛哭,埋怨或是责备,但母亲为什么还那么“平静”,难道不疼,你猜猜他当时怎么想?(从哪里看出母亲的敏感、关爱理解别人的心?)

2.媒体出示: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1)“不要紧,再来一次”这简短的一句话,是简简单单就能说的出口的吗?为什么让你感到不简单?

(已经打了两针了,而且还起了青包,当时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

(2)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如果我就是母亲,我会这么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如果你是母亲,你会怎么说——

(引言:啊!这是宽慰的说,鼓励的、耐心的……)

(3)你认识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善良、宽容、和蔼可亲……

3.媒体出示: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文章已经是第二次出现”平静”这个词了,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平静这个词,你体会到母亲对一个孩子的什么感情?

(爱孩子,想着自己的孩子,心里装的都是孩子。)

(2)现在我的.心情是温暖的是幸福的,一开始我的心情就这样吗?

(不是。原来是抱怨的。)

小练笔:

原来想责怪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温暖和幸福。将心比心,激动地想:“ 。”

母亲的角度:母亲太爱我了,真是我的好母亲。

我自省的角度:我为什么就不能像母亲一样体谅别人呢?我太小气了。

道理的角度:人与人之间一定要宽容对待,学会理解。只要我们将心比心,才会获得快乐与幸福。

四、拓展空间,升华情感

同学们,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撑。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

1.媒体出示:阿姨对奶奶的话。

“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2.媒体出示:妈妈对护士的话。

“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3.我们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亲的话,肯定也会这样想着: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4.媒体出示最后一节。

将心比心是什么意思?

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

体会别人的心理,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齐读。

五、回归文本,自然拓展

1.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2.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3.小结: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抄写名言:

3.拓展作业:

(1)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把座位让给抱着孩子的阿姨坐。

(2)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我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3)大街上,我帮助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要求:

1.选择一个内容来写。

2.把自己做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板书设计]

↗ 帮助推门

8* 将心比心

↘理解过失

(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分享: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5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略读课文《8将心比心》,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我们常说将心比心,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将心比心就是拿自己的心对照别人的心。

生:将心比心就是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然后做一些事。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那么课文中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咸知内容。

师进行自学指导(出示自读提示)

生自学,师巡视了解学情。重点访问学困生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情?

引导生会概括一、在商店里,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二、母亲去医院打针,宽容、体贴没把针打好的实习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即将当护士的女儿。

三、汇报交流,理解重点

师:老师观察到同学们都学得十分认真。你能把你的学习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生:文章写了两件事:在商店里,阿姨帮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说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的妈妈;二、母亲去医院打针,宽容鼓励护士,然后说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的女儿。

(师板书)阿姨 奶奶

将心比心

母亲 护士

师:大家有不同意见吗?

师:好,看来,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已经准确地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不过,读书啊,还得深究,才能有更多的收获。你有没有关注到文中的一些触动你的语句?

生:有,我感受最深的是阿姨说的一段话。

师:哦,在哪儿呢,你能读一读吗?

生:在课文第一段,大家请看--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我读懂了那位阿姨十分善良。

师:这是你的理解。咱们再来听听别人怎么说。

生:让我感动的是母亲的话--母亲用另一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我体会到母亲多么为别人着想啊。

师:你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无论是阿姨的话还是母亲的话语给人的感受都是一样的。用书上的两个词来概括,就是--

生:温暖幸福。

师:好,咱们一起来写写这个带着美好感受的温暖幸福。

(师板书,生跟着书空)。温暖幸福

师:咱们再来重点品悟这些令人温暖幸福的话语。谁来读读这段话?(出示)

生: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师:你们听了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生:请大家先自个儿练练。

(生同桌互相练读)。

师:大家齐读。(出示词语)

生:我觉得阿姨很爱她的妈妈,她也爱别人的妈妈。

师:是啊,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爱着自己的妈妈,可她首先想到的是去关心、帮助他人。用行动告诉我们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

(师板书)以爱换爱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篇6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将心比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