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此篇文章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学习诗中8个一类生字,5个二类生字。诵读并背诵古诗,感悟古诗大意。
过程与方法:朗读并背诵古诗,随文识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歌描绘的美好的意境,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一类生字。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音乐磁带。
教学时数: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并背诵《春夜喜雨》,感悟古诗大意,学习诗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齐读课题《春夜喜雨》。
二、初读古诗:
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学生自由练读。
开火车读诗,比赛读诗。
指名朗读。
三、感悟古诗大意。
多好的春雨啊,好象知道时节变化,到了春天,他就自然地应时而生。伴随着和风在夜里悄悄飘洒,滋润着万物轻柔而寂然无声。
四、学习生字。
夜:上下结构,形声字,日夜、午夜、夜长梦多
当:多音字,上下结构,小字部,当场、当时、当然、当心 恰当、适当、直截了当
随:平舌音,左右结构,注意笔顺 随便、随时、随和、随时
乃:象形,注意笔顺 乃是、乃至
五、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书写所学一类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忆江南》,感悟古诗大意,学习诗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春夜喜雨》。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忆江南》。
二、初读古诗:
教师配乐范读古诗。
学生自由练读。
开火车读诗,比赛读诗。
指名朗读。
三、感悟古诗大意。
忆江南:词牌名,又叫望江南。
词牌: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
江南好!我所熟悉的风景是多么美好。朝阳和江边的鲜花火一样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净明澈碧如蓝草,怎不令人心醉,又怎能使人忘了?
四、学习生字:
旧:反义词:新
曾:上下结构,日字旁,曾经、不曾
姓。
胜:翘舌音,形声字 胜利、获胜、胜出
忆:竖心旁,形声字回忆、失忆、记忆
五、作业:
背诵古诗,书写一类生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背诵古诗,
2.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
二、完成课后习题
读词语,会写的写下来。
涂色,仔细观察图上内容,写一段描写春天的话。
第四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春天在哪里》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搜集关于春的资料。
2.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更加了解春天,热爱春天。
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各种小作品。
活动过程:
一、根据以下方式寻找春天。
(1)身边的春天
跟春天一起玩 春天里的穿着 春天里的节日 春天里的劳动 春天里的食物
(2)大自然里的春天
春天里的树木 春天里的花草 春天里的山水
春天里的田野 春天里山水
(3)春天的作品
春天的画 春天的文章 春天的故事
春天的歌曲 春天的诗 春天的成语和句子
通过以下途径收集资料:
春游……
看看你们想去哪里……
我们去找春天……
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
通过以下方式整理资料
观察记录 画画 录音 拍照 剪贴
举行小展示会《春天的秘密》
展示同学们的资料作品
收集资料放到文件夹里。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2
[集合]二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绿线里的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文章表达的主旨,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4、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文字中理解、感悟主人公形象。
教具准备:
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聪明才智和一心为民的崇高品质。
3、指导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进行有感情朗读。
一、复习导入,了解字词掌握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下面打开听写本,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看看同学们本课词语是否掌握了。
洪水治理伟大百姓
师:我们一起检查一下。你们认为自己全对的请举手,真不错,下课组长把听写本收起来,老师还要看看谁写的字得到的红圈圈最多!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还认识了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通过分析武松言行的描写,体会他英勇无畏、机智勇敢、豪放倔强的性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以朗读来了解武松打虎经过。
难点:通过分析武松的言行,体会他英勇无畏、机智勇敢、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四大名著
2、我国古代有四大名著,《水浒传》就是其中的一部,它请讲述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人物,据说有一百零八位,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位。谈到武松大家想到什么事?对了,是打猛虎。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景阳冈》。
二、作品以及背景介绍
1、作品简介:
《水浒传》,它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小说歌颂了起义英雄的斗争,成功塑造了武松、林冲、鲁达等众多英雄形象。
2、背景介绍: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回目是“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武松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人争执,把人打昏,以为打死了人,于是逃到柴进柴大官人家避难,不想染上疟疾,在柴进家住了一年有余。宋江因与梁山有关系被阎婆惜抓住把柄而怒杀阎婆惜,也投奔柴进而来,在柴进家里武松拜宋江为义兄,武松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两人依依惜别。
文章节选的就是武松回家的路上经过景阳冈只身打死猛虎的故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读课文要求:
(1)借助文中注释和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本文写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2、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把课文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四部分内容。
开端:武松进酒店喝酒,不听酒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喝酒)
发展:武松上冈后看见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上冈)
高潮:武松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打虎)
结局:武松打虎后下冈,被众人称作“英雄好汉”。(下冈)
四、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的课文记叙了生物学家达尔文通过对太平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考察,发现只有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故事,体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学风。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要求】
德: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智: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方法】
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本课。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9有趣的发现
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有趣达尔文小岛昆虫翅膀
观察比较因为生存研究重要
(2)出示第3,m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3、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
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
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四、当堂巩固。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岛因存
二、分析理解。
1、细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
(2)第一句中的达尔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诉我们达尔文发现了什么?
(4)换词练习:“要么……要么……”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5)出示挂图看图说话练习。
2、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读。
(2)理解第1句。
“许多”说明了什么?“反复”说明了什么?“终于”说明了什么?
理解第2、3句。
这里讲了几种昆虫?这些昆虫怎么样?
3、细读率4自然段。
(1)齐读。
(2)本文中“有趣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们要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的精神。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二、复述课文。
1、指导复述课文
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
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指名试复述。
三、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夏()校()容()应()
复()较()究()因()
2、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逐渐地()有趣的()
认真地()著名的()
仔细地()重要的()
3、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
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便逐渐地消失了。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
设计思路:
《小动物过冬》是一拟人童话故事,叙写了小燕子、青蛙、蜜蜂商量过冬的故事,告诉我们小燕子要避开严寒到温暖的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吃饱了之后钻进泥土里冬眠,蜜蜂则储藏了很多蜜在蜂巢里过冬,表明了不同的小动物具有不同的过冬方式,也体现出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课堂生活化,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使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感知,了解一些动物过冬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体会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
教学重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小动物动物过冬的方式。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体会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位好朋友,它们是--小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
2、它们经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可高兴啦!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快乐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快,转眼间秋风刮起来了,秋天到了。一天,这三个好朋友又聚在一起,他们在干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语文书,翻到118页,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一天,青蛙、小燕子、小蜜蜂聚到一起商量过冬的事。)(齐读)
1、这句话中的“聚”是什么意思?(聚集到一起)
(1)请三名学生贴图,让三个小动物“聚”在一起。
师:像这样集合在一起就叫“聚”。他们“聚”在一起干什么呢?(商量过冬的事)
(2)出示“商量”一词。什么叫商量?(讨论、交流)什么情况下,你会和别人商量?请你用“商量”来说一句话。(出示说话练习)
2、“一天”指的是哪一天?(出示句子: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
师:谁来把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变凉的感觉读出来?。(我发现风越刮越猛。)
3、把第二自然段的两句话连起来,让我们读好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3-7自然段,了解小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的过冬方式。
过渡:同学们一定也想知道这三种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吧?,赶快读读课文3——7自然段吧,边读边画下有关的词句。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我们先来看看,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谁来读读小燕子的话?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小燕子,准备怎么过冬呀?你刚才画的是哪些句子?(板:飞到南方)为什么?谁能用上“因为……所以”来说说?
师:这下我明白小燕子为什么要飞到南方了。那小燕子,你什么时候再飞回来呢?(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
A、(出示“春暖花开”),“春暖花开”是什么时候?它的意思是?(春天到了,许多花儿开放了)
B、是呀!你看,这么多的花都在春天开放了,多美呀!(课件出示:春暖花开图)
C、谁来把“春暖花开“读得美美的?这个词是用来形容春天的,你还知道哪些四字词也是用来形容春天的?
D、老师这也有一些词,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显示词)以后同学们在写的时候,可以用上这些词来描写春天。
3、师:像小燕子这样,秋天飞到南方过冬,春天再飞回来,我们把这样的鸟儿叫候鸟。小燕子一个人要去这么远的地方,多寂寞呀!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要飞到南方过冬的吗?(生:野鸭、大雁、天鹅、丹顶鹤……课件播放)
4、看来,同学们懂得还真不少。现在,老师想和全班合作下,介绍介绍燕子的'独特的过冬方式。(生读这一段)
四、学习四、五小节,了解青蛙的过冬方式
过渡:小燕子即将远行,可是它还惦记着自己的好朋友小青蛙和小蜜蜂呢!
1、你瞧,刚说完自己的过冬方式,它马上就说:“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虫子吗?可你不会飞,怎么到南方去呢?”(齐读)
师:从燕子的问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关心)谁也来关心一下小青蛙(指名读、女生读)(出示句子)
3、是呀!小青蛙打算怎么过冬呢?
师:出示:“我不到南方去就在这里过冬。我准备吃得饱饱的,过两天钻到泥土里去,好好睡上一大觉。等到来年春天,再出来找虫子吃。”(男生读)
师:原来,小青蛙不到南方去,要钻到泥土里去。板:钻到泥土里
师:为什么要钻到泥土里,泥土里可没吃的,别饿坏了。怎么办?
师:吃得饱饱的是什么样子?谁来表演一下。指好“吃得饱饱的”。
师:多么自信的小青蛙。他打算睡到什么时候才醒?
师:你知道这种过冬的方式叫什么吗?冬眠。哪些动物也是这样过冬的?
师:男同学当小青蛙,女同学做小燕子,表演对话。
四、学习六、七小节,了解蜜蜂的过冬方式
过渡:现在青蛙哥哥不用小燕子担心了,可是我们的蜜蜂妹妹怎么办呀?
请你和同桌合作一下,自学六、七自然段,一人读小燕子的话,一人读小蜜蜂的话,看看小蜜蜂是怎么过冬的?把这句话填写完整。“蜜蜂吃()里的()。
师:小蜜蜂真勤劳,把粮食藏在蜂巢里。(板贴:蜂巢藏蜜)
师:你们蜂巢里的蜜够吃吗?要吃一个冬天呢!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师:真是聪明的小蜜蜂,早就采了很多蜜了。谁能把它早早就做好准备的感觉读出来?
师:我们就把小蜜蜂的过冬方式叫做——(卡片出示:备粮)一年级也学到课文,也讲到备粮过冬的动物(蚂蚁、小松鼠)
看到自己的好朋友都准备好了过冬,这下小燕子总算放心了。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
三个好朋友商量好过冬的方法后,还有一个约定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同学们想象一下,三个好朋友整整一个冬天都没有见面,到第二年春天相见时,他们会怎样?会说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六、学完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附板书设计:
19小动物过冬
燕子迁徙(飞到南方)
青蛙冬眠(钻进土里)
蜜蜂备粮(蜂巢藏蜜)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6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第八单元课文《水乡歌》,是一首歌颂水乡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生活的诗歌,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会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水乡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福安风光、物产的资料图片。
2、教学用具:课件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今天,老师心情特别好,想知道为什么吗?
今天,老师收到水乡小朋友的一封来信,他请我们一起去水乡游玩呢。谁知道水乡在哪儿?
2、让我们踏着歌声去和水乡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吧。(听音乐看课件:一组水乡风光图片)
3、刚才我们一路走来,你觉得水乡美吗?
这么美的水乡,你想夸一夸它吗?
4、你学过哪篇课文也写到水乡、赞美水乡,读一读吧。
生朗读《识字2》、《江南可采莲》、《忆江南》等。
5、水乡的小朋友是怎样赞美水乡的?齐读课题:水乡歌。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播放课件一系列水乡风光的图片,创设了美好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进入情境,初步感知
你都看到什么?赶快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1、自读(师巡视)。
2、读给同桌听听,请他帮帮忙听听有没有问题。(师巡视指导互纠)
3、自由分节朗读课文,及时评价,相机纠正“连”、“船”、“帆”、“咱”等读音。
4、再读课文,想想有哪些地方不懂,小组先交流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差异,给他们充分的阅读时间,扎实展开朗读的过程,通过同桌帮助,难词指导,切实过好认读关。)
(三)精读课文,感悟意境
1、读了这首诗歌,你知道了什么?你喜欢哪一节,就轻声读读吧。
(水多、船多、歌多)(板书)
2、导读第一小节
(1)小组交流:你从哪儿看出水多?画出有关词语。
(2)你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到水乡的水多吗?指读,学生互相评。
(3)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什么。
“荡清波”,谁能表演读。对,轻轻地,一波一波,就像妈妈摇摇篮。
(4)请闭上眼睛,你已经来到水乡。(听水声,画外音激情。)
这么多、这么绿的水从你的脚底流过,你有什么感觉?
(5)就把这种感觉美美地读出来吧。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3、自学第二、三小节
(1)你还喜欢哪一节?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2)学生反馈。
(3)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4)各组展示成果。
A、展示画一水乡的水面上飘着片片白帆。
①水乡的水上飘着的是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②平时你有没有坐过船?你去干什么?
③船这么多,它们在干什么?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说吗?(看课件)
句式联系:
水乡的船真多呀,有的在___________,有的在______________,还有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么像天上的一朵朵白云。
B、表演读第二小节,相机引导学生评价,齐读。
(5)你由船多想到了什么?
(6)读读第三小节,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什么装满一箩又一箩?你认为呢?
(7)如果你有满船的鱼、虾,你心情怎样?你会怎么做?
(8)你能把这种幸福的感觉读出来吗?
有感情朗读。(配乐)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四)赏读课文,体会意境
1、此时此刻,你想对水乡的人民说些什么?
2、用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同桌互问互答,也可找小伙伴读,你认为怎么读能读出赞美水乡的秀丽风光和人民的辛勤劳动、美好生活之情,你就怎么读吧。
3、赛读,评价。
4、小结:水乡被称为“鱼米之乡”。
5、欣赏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设计意图: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不失时机把握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在音乐声中学生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读音。
2、观察字形,小组内交流:我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谁来当小老师?
4、自学笔顺表。
5、重点指导难记的字。
荡:草字头。
飘:注意左右均衡,把“风”写狭长些。
装:衣字底,注意右上部分“士”,上窄下宽。
6、师范写,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7、反馈。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重点指导几个难字的书写,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六)拓展延伸
1、时间过得真快,小朋友们已畅游了美丽富饶的水乡,与人礼尚往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也邀请水乡的小朋友来福安做客好吗?
你怎么介绍自己的家乡呢?拿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小组讨论。
2、生反馈(写信、画画、编儿歌等)
那就赶快行动吧。
3、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教会学生积累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内化转变为技能,更好地为学习、为生活服务。教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编儿歌,激发了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是一次很好的写话训练。)
板书设计:
水多
水乡歌 船多
歌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