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此篇文章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点:初步认识反义词,加强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建立句的概念,会用“谁做什么”说完整话。巩固汉语拼音,区别声、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训练点:复习巩固认识的字,渗透语言积累,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
发散点:
把认字、学词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地兴趣。教育点: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兴趣。认识反义词,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教学准备
⒈三幅孩子活动的图画。
⒉制作带姓氏的花。
⒊声、韵母贴图两张,拼音卡23个。
⒋反义词生字卡。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会写
1、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前面学习中认识的老朋友:声母和韵母,你们还记得吗?
2、复习声母、韵母:
(1)提出要求。
(2)读字母。课件一个一个的出示拼音字母,学生开火车读。
(3)引导学生评价并及时鼓励、随时正音。
(4)教师贴图,两座小房子,分别写着声母、韵母。请学生把拼音朋友送到休息室,看谁送得又快又对。
(5)学生贴完后,指读,评价。
(6)小组合作把拼音分类,并按分好的类抄在四线格里。
(7)同桌相互检查。
二、我会连
1、认识反义词。课件出示。想想为什么把“出、入”连起来,并告诉学生这样意思相反的两个词称一对反义词。
2、找出这样的.词连起来,然后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连的,也可指名板演。
3、学生说出自己生活中的反义词。
4、反话游戏。
三、我会读
1、出示无序的字,同桌互读,点名读、开火车轮读
2、给字宝宝排队。
3、小组汇报,老师随机板书,并请学生说说这样排的理由。
4、当小老师领读排好的字。抽检与个别辅导
四、我会连
1、件出示词语王国的词,学生自己试读,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学或老师。
2、学生自愿起立选词读。
3、自由选词语说话。
4、试着连一连。同座互相检查一下
5、抽生汇报。
五、作业:
回家后把家中自己喜欢的东西画下来,再用学过的或拼音把名称写下来。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建立句的概念,会说完整的句子。
2、认识姓氏,激发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能力。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自觉诵读古诗的兴趣。重点难点建立句的概念,激发生活中独立识字的能力。会说完整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读读说说
⒈谈话导入在家里,爸爸、妈妈和你常做的事有哪些?
2、出示书上的句子,学生自由读。了解基本句型,说完整的句子。两个例句都是说“谁做什么”
3、同桌互相读。
4、口头填空。说句子时,如果学生说出的是完整的句子,但不是例句的形式,教师不必否定,可引导:你能说说沙沙做什么吗?
5、做书面填空练习。
6、检查评议。指名读。
二、我会认
1、用课件依次出现三朵“花”,
2、让学生把自己认识的姓氏字读给大家听。
3、在课本上涂色并相互交流。涂色的姓读给同桌的同学听
4、想办法认识那些不认识的姓。
5、汇报评议。
三、读读背背
1、教师介绍作者。(骆宾王)全诗描绘了鹅在水中浮游时的欢快情景,表达了作者喜爱鹅的心情。
2、教师指导朗读。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借助拼音,把每个字读正确、读清楚。
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边读边想象画面上鹅的样子。
5、指导背诵。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2
棉花姑娘
一、游戏情境中“燃起”兴趣
学生自读课文,自主识字,教师进行自学后检查。
游戏(栽棉花)巩固生字:
师:谁有本事喊出“她”的名字,并为她找个朋友,才能亲自将棉花姑娘(图片)带到棉花地里。
生:兴致勃勃地将自己认识的生字(棉花姑娘)“植到”黑板上去。
游戏后黑板上顿时呈现了一幅“大片棉花地”的情境图。
评析:(教师将冷冰冰的识字教学注入蓬勃的生命,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视线和心灵,学生积极准备,踊跃参加,感官动了起来,思维阔了起来,课堂气氛随之活跃起来。)
二、语言情境中闪现真情;动情朗读中触发感悟
情境一:目睹“得病之不幸”
师:恭喜大家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培育了这一大片健康的棉花。可是,不幸的事发了(教师在棉花叶上点上蚜虫),看到这些,你在想些什么?
生1:蚜虫大可恶了,伤害了我们辛辛苦苦种的棉花!
生2:棉花姑娘生病了,怎么办呀?谁来救救她!
生3:我想棉花姑娘一定很难受,希望有人能来帮她!
学生尝试用担心、着急的心情朗读体味第一节。
评析:(由于黑板上的“棉花地”是学生的“劳动”成果,当看到它受到伤害时,学生更是感慨万分,自然勾起了他们心底对害的憎恶和对棉花姑娘的心疼怜爱之情,想“她”所所,急“她”所急,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学生自然能读得自然真实,悟得轻松深刻。)
随文出示生字“盼”,说记法。
师:你能读出“盼”的心情吗?(再读第一节)
评析:(识字辅助朗读,朗读助于理解字义。)
情境二:体会“求医之艰辛”
师:盼呀盼呀,棉花姑娘还真盼来了几位在自然界的医生朋友,它们是谁?(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动物图片)
师:正在生病发愁的棉花姑娘,此时见到这些医生朋友,她会对它们说些什么来请求帮助吗?
生1:啄木鸟姐姐,请您给我治病吧!
师:哦,请人帮助很有礼貌,还用上了“请”和“您”呢!
生2:燕子阿姨,请您帮帮我,看看得了什么病,好吗?
生3:我很难受,您能帮我治病吗?
师:态度多诚恳哪!说话多好有礼貌啊!听听棉花姑娘是怎么请示的,她对它们说:(引读)
生: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贴出句卡)
学生自由朗读这句恳请的语句。
评析:(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积累紧密相连的,要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中的角色,必须有他们的生活经历做支撑,这一环节既指导了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请求时应注意的事项,真正将语文与生活融为一体。)
师:棉花姑娘的请求,燕子、啄木鸟答应了吗?
以指名读、评价、小组合作读等方式朗读2、3两节,诵读中感知不答应的原因。
情境三:感受“治愈之希望”
师:两次向益鸟求救,它们都不是医治棉花的医生,帮不上忙,这时青蛙跳来了,棉花姑娘忽然高兴起来了,你猜“她”为什么而高兴?
生1:棉花姑娘两次请求都失败了,她想这一次应该会成功了吧!
生2:燕子、啄木鸟都不能给棉花姑娘治病了,棉花姑娘很伤心,很失望。忽然青蛙来了,她觉得又有希望了,所以她很高兴。
生3:青蛙是庄稼的“医生”、庄稼的“卫士”,专门保护庄稼,棉花姑娘想:自己也是庄稼,这下青蛙一定能帮她治病,所以她很开心。
师:于是,好高兴地说(引读)“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再读这句请求的语句,感受其中的兴奋与希望。
评析:(理解了棉花姑娘的“高兴”之后,再次引导读请求的话,让学生走进课文深处,对于文中的人文内涵将会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
以师生比赛读、男女生合作读的形式朗读第四节,指导读出青蛙的亲切与棉花姑娘的高兴。
三、故事情境中飞扬思绪
师:学到这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呀?
生1:我明白了虽然青蛙能保护庄稼,但它不会捉蚜虫。
生2:我现在知识了燕子专门中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专门捉树干里的害虫。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3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4.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听到过回声吗?
2、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儿能听到回声?
3、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讲的。
二、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
(一)初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找出图文对应的段落。
(二)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
2、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样说的?
三、检查初读效果:
(一)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练习:
(一)认读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指名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指名读第一自然段。1.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一段有几句话:讲的是什么?(2)“倒影”是什么意思?(结合图的理解)
(3)课文中把什么比作大月亮?(把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成的圆形比作大月亮)2.指导朗读描写美丽景色的第二句话,注意句间停顿。3.齐读第一段。
(二)小青蛙在什么地方发现有一只小青蛙在学它说话?指名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并引导学生划出与问题有关的词语。(桥洞底下)提问:
1.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高兴得叫起来。“周围”指什么地方?“美丽的的景色”指什么?结合图
(一),联系课文第一段说明。
2.小青蛙“呱呱呱”地叫起来,这时,它听到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3.齐读第二段。
(三)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回答:小青蛙为什么很奇怪?它是怎么问妈妈的?1.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要用适当的语气朗读小青蛙和青蛙妈妈的话。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四)图文对照。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默读第四、五自然段,观察第二幅插图,思考:青蛙妈妈带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图文对照,引导学生理解小青蛙问妈妈,妈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3.借助图
(二)理解画出的句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5.分角色朗读四、五自然段。6.填空练习:
(1)青蛙妈妈捡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一圈地()回来。
(2)青蛙叫的声音的(),碰到桥洞的(),也要()回来。7.引导学生说一说。
(1)结合课文内容讲讲“荡”和“返”的意思。
(2)什么是“回声”?你曾在什么地方听见过回声?(用自己的话说)理解“小青蛙又游回桥洞里,呱呱地叫个不停”这句话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点明课题。
四、作业:
(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教学小结:
本课时先安排学生复习生字,这样可以扫除朗读的'障碍。接着逐段分析课文,在教到青蛙妈妈做实验让小青蛙弄明白怎么回事时,安排了多样的练习,做到掌握为止。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并且只要你梢加点拨就可以了。但是在时间的安排上太过于紧凑,有些环节讲得还不够详细。
第三课时
一、练习朗读全文:
(一)指导读好句子末尾的助词,如:啊、吧、哩、啦等。
(二)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揭示学生注意小青蛙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先是看到美景很高兴,要用赞美的语调读得稍慢些;再是听到回声很奇怪,要用问话的语气读;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非常高兴,读的节奏要稍快些。青蛙妈妈的话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
二、识记生字字形:
(一)读生字词卡片。
(二)分析、记忆字形。重点指导“藏”和“荡”。“藏”:上面是草字头,下面先写“厂”字,十七画。“荡”:上面是草字头,下半部左边是三点水,右边的“扬”是一笔,不要写成两笔。
最新版
(三)指导正确书写。
(四)练习用生字口头组词,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五)填上合适的词语。半圆的()欢快地()美丽的()高兴得()
三、布置作业。1.读课文。2.阅读《看浪花》。
四、实践活动:
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2.到山谷或者空旷的房子内叫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
五、资料袋:
1.回声是山谷中或者大厅内常有的一种物理现象。指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再度被听到的声音。
2.声波是指能引起听觉振动波,一般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或固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有反射和折射现象。声波也叫音波。“声音的波纹”是声波的浅显说法。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首诗中的“紫、尺、疑”三个生字,熟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生”与“挂”二字的用法之妙,想像古诗所描述的意境,感情朗诵这首古诗。
3、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教具准备:
庐山瀑布实景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庐山的文章《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景色秀丽。是的,庐山以她秀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去旅游观光。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也曾慕名前来。他在山间漫步,一会儿弄石临溪坐,一会儿寻花绕寺行。一路走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峰回路转,忽然,一个奇异的景色出现在他面前——一道瀑布从天而降!李白诗兴大发,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脱口而出(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指名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这篇古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交流学法,准备自学。
1、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了不少的古诗了,想想看,我们以前是怎么样学习古诗的?(要会读,要弄懂诗的意思,要会背诵,还要会默写。)
2、自由读好古诗。
3、交流理解诗意的方法。
先理解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再理角诗句的意思。方法有:查工具书,看诗下面的注释,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等,依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在板书中一定要加入省略号,以免学生被框在这几种方法里。
(三)、学生自学古诗。
1、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自学古诗。师巡视,随时帮助有问题的学生。
2、在自学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四)、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交流对诗题的理解。重在指导学生对“望”字的理解:不只是看,而是从远处看。
2、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 照:照耀 (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生:飘浮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太阳光照耀下的香炉峰上飘浮着紫色的烟雾。、
(3)由“紫色的烟雾”让学生想像一下,李白遥望香炉峰的时间(早晨)
(4)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情朗读:明白意思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5)抓“生”字感受作者用词之妙,从而指导学生更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这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睁大眼睛找一找,看它藏在哪里啦?学生找出“生”字后引导学生说出“生”字的妙处:一个“生”字写出了云烟飘浮的动态之美,让我们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仿佛看到了紫烟那飘飘悠悠、缠缠绕绕、娉娉婷婷,袅袅升腾的样子。
3、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知道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想像到此时展现在诗人眼前的简直就是一幅巨大美妙绝伦的山水画。如果学生能品出这种味道来,他们就一定能够读好这句诗。
4、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 “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5、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五)、想像意境,感悟诗情。
方法
(1)师描述意境,生闭目静听默想,用心去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之美。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上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这般壮观?
(2)学生在想像意境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这首诗,在反复朗读中不断与想像中的意境融合,最终达到诗与意境成为一个完美整体之目的。
(六)进入角色,深情吟诵。
方法
(1)让所有的学生都做一回李白,全体起立,站在庐山瀑布前观看瀑布,身临其境感受瀑布之壮观。、
(2)面对瀑布,让“李白”吟诵《望庐山瀑布》,先让个别学生吟诵,再让全体学生一起吟诵。
至此,本首诗的教学已基本结束。
(七)课外拓展
为了让学生对瀑布的感受更深一些,我找了一些其他人对瀑布的描写充实在这一堂课的里面。拓展内容,一首唐朝诗人施肩吾的《瀑布》一首叶圣陶先生写的现代诗歌《瀑布》,最后一个是现代作家庐隐描写瀑布的一个片断。(目的:1、本课课后第五题要求学生再找出一到两首描写祖国名山大川的诗诵读。这里的拓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正合了这一道题的要求。2、本课课后第四题要求学生选两首诗中的一首说说诗意。说诗意变成改写将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的提高更有利,所以我决定要改写。但改写得给学生一些扶手。这里的拓展其实就是给学生的扶手。)
豁开青冥颠,写出万丈泉。
如裁一条素,白日悬秋天。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新课标二年级语文教案 篇6
一,找春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过程与方法
3、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找春天,通过朗读、理解、感悟去体会春天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
师: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在春天里发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在小组里由组长带领大家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记住生字。
3,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口头扩词,看谁最能干。三、再读课文,感知发现。
5,读着课文,你感受到“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找春天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自然段。
6,读第三自然段,能读出什么?
7,作者找到的春天是怎样的?带着这个问题反复读课文,从找春天的过程中感悟春天,体会找春天的乐趣,体验发现的快乐。
8,带着欣喜的心情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找到春天的欣喜与激动。四、朗读练习。
可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挑战读。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