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阅、固、调”等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等17年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
3、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媒体】
1、生字词卡片或制成的电脑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的内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平时都玩些什么呢?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并读题)读题后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学生质疑,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是谁玩出了名堂?他喜欢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⑴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多音字多读几遍。
⑵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顺便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到的列文虎克的有关情况。
三、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⑵ 议一议。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们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呢?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⑶ 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荷兰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⑴ 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的读音。
⑵ 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⑶ 想一想。从列文虎克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玩中做。
⑷ 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列文虎克的这种玩法有什么看法?
⑸ 带着自己所产生的情感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同桌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写字。
五、课后作业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简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玩出了名堂》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利用看守大门工作的清闲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在玩放大镜时,突发奇想,把两片放大镜放一起有了惊人的发现,随后做成一架简单的显微镜,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贯穿一个“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发明创造是在不经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实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过程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通过本节课学习拟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堂、镜、闲、待、阅”5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3、了解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磨镜片的,想象他当时的想法。
三、教学重点: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读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
四、教学准备
1、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2、师生搜集列文虎克的有关资料,拓展资料袋里的内容。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
1、教师引述。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同学们平常爱玩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导入。玩耍常被看成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行为,然而在科学史,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却是在玩耍中产生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就是“玩出了名堂”。(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4、学生读题,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5、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在黑板上。如:
a。什么是“名堂”?
b。谁玩出了名堂?
c。他玩的是什么?
d。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a。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遇到生字、新词想办法读准。
b。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在交流中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搜集的有关列文虎克的资料。
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这一段。
b。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c。语言引述: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中产生的.。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他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好吗?]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多人次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教师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子的读音。
b。说一说。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c。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d。联系自己的“玩”,谈谈你对他的这种玩法的看法。
e。带着赞赏的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堂、镜、闲、待、阅”。
2、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3、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4、学生写字。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努力营造在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思维,陶冶情操。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学生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本课生字词,正确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情感目标: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列文虎克在玩镜片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边玩边想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放大镜,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
时间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的儿歌叫,我们为什么要经常洗手呢?(生:……)可我们打开双手,怎么看不见呢?(生:……),那么显微镜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5课、(生齐读课题、)
二、由疑而入,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我们根据课题,提出了一些问题,我们来看看解决了哪些,还有那些有待解决、
1、出示幻灯片,明确本节课主要学习任务、
a、名堂是什么意思?(成就;发明;创造……)
b、谁玩出了名堂?(列文虎克)
c、他玩的是什么?(玩镜片)
d、他是怎么玩的?
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2、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后面的两个问题、
3、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不作过高要求)
三、逐段品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真不少,这些名堂可是他一步步玩出来的呀!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味、列文虎克刚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呢?
a、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b、学生交流列文虎克是怎样玩镜片的?(相机板书:磨镜片)
c、列文虎克是在什么情况下磨起了镜片呢?(出示幻灯片:这份工作相当……他一边……一边……)读了这句,你有什么感受呢?(强调“清闲”,并用“一边……一边……”造句、)
d、磨成什么样子呢?(出示幻灯片)通过“厚,四周”这两个词,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让学生体会到列文虎克磨镜片的艰辛、相机板书:做成放大镜)
e、请学生拿出自带的放大镜,摸一摸,看一看,说出自己的发现、
f、指导朗读本段、
2、学习四﹑五自然段
师:列文虎克不仅喜欢玩,而且很会玩,他磨出了放大镜后,又玩什么呢?玩出什么名堂呢?
a、请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b、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汇报(相机板书:玩放大镜,发明显微镜)
c、在玩放大镜时,列文虎克有哪些新想法,新做法,新玩法以及新发现呢?(出示幻灯片)
①学习“新想法”、指导学生体会列文虎克这种想法的奇特,以及产生惊人的效果,从而体会到列文虎克肯动脑筋、(指名朗读)
②学习“新做法”、让学生体会列文虎克肯动手操作、
③学习“新玩法”、指导学生体会列文虎克玩法的新奇,并进行卫生健康教:
不喝生水,天天刷牙、(相机板书:玩显微镜)
④学习“新发现”指导学生体会“小生命”“小东西”就是“小人国”世界,就是微生物世界、(相机板书:发现微生物)
d、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以及后来不断更新改进的各种显微镜、
e、出示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组微生物图片,使其感受到微生物世界的精彩,美丽与神奇,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f、幻灯出示“资料袋”内容,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微生物,了解微生物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g、列文虎克这一重大发现,得到了哪些赞美和肯定?(出示幻灯片)
h、指导用尊敬﹑崇拜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i、讲解“玩具”“小人国”和“居民”的含义、(出示幻灯片)
四、总结归纳(结课设计)
根据板书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玩出了名堂》,知道列文虎克磨镜片,做成放大镜;玩放大镜,发明了显微镜;玩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他为什么会玩出这些明堂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玩有什么新的看法呢?(生自由发言,师归纳相机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五、作业
同?们平常爱玩什么?是不是也有许多感受呢?请写一写你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15、玩出了名堂
磨镜片做成放大镜善于观察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发明显微镜勤于思考
玩显微镜发现微生物勇于实践
教学反思:
学习这一课,孩子们很是感兴趣,试想:都是八九岁的年龄,谁不喜欢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名堂,并不是很简单。这篇课文以“玩”为线索,以“名堂”为中心,因此在教学时我把“玩”与“名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这个贯穿全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设定了学习任务后,我让学生多形式、多次数地阅读文章,尽可能地获取更多信息。然后,在回答问题时,我通过提示让学生抓住以下要点:他有哪些新的想法?哪些新的做法?哪些新的玩法?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随着上面问题的逐步解决,在学生悟读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慢慢地悟出其中玄机。当我提出“列文虎克为什么能玩出这么大的名堂?”这个问题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我又拓展两个在玩中创造发明的小故事。此时,学生真正体会到只有在玩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并能持之以恒,才能有所创造,有所发现。如果一味地瞎玩,傻玩,只能是浪费时间,荒废学业。
课后,我又布置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在课后尽情地玩一玩,把自己怎么玩和玩中的新发现(收获和乐趣)记录下来。这样一来,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玩中思考,动手又动脑的习惯,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能思路清晰地完成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是感觉教学中灵活处理能力不够,当学生的回答没有预想中完美时,就有些慌神,这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自己功底不够深厚,以后要加强文学修养,不断丰富自己。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难点:
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在观察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通过实验来论证自己的设想。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位荷兰的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简介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生物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在早年,学会了磨制玻璃透镜的技术,制成简单的显微镜。1675年发现了原生动物,1683年又发现了细菌,对动植物的显微构造也有所观察。
1、同学们,你们在游戏和在玩中会到了哪些乐趣?
2、同学们在自己的玩中体会到了乐趣,甚至有人在玩中出了名堂,同学们想知道是谁玩出了什么名堂吗?请听故事《玩出了名堂》。
板书课题:玩出了名堂 齐读。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a.?什么是“名堂”??b.?谁玩出了名堂???c.?他玩的是什么?????d.?怎么玩的?e.?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课文,并解决问题。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生交流。通过自读,你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
1、列文虎克是什么人?(职业是什么?)
2、他玩的是什么?
3、他玩出了什么名堂?
4、课文中说的名堂是指什么?
5、?怎么玩名堂的,我们下节课再学。
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会认的字:阅、固、调、皇、俄、拜
会写的.字:堂、镜、闲、待、阅、腿、随、调、简、拜、访、具
1、其中“调”“待”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分别读tiao、dai;还可以读diao。(调动)dai(等待)。
2、注意引导学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比如,“堂”与“常”、“镜”与“境”、“访”与“坊”;
3、注意“拜”起笔是撇不是横,右边是四横不是三横,“具”的里面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4、比较“闲”与“阅”、“闭”,“腿”与“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他们分清楚。
5、同学们在玩中的发现能够谈谈吗?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朗读、探究、发现
1.学习第二自然段。
齐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列文虎克是荷兰人,喜欢玩镜片。
2.学习第三自然段。
a.读一读。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画出表示“玩”的句子,指名学生再读。
③教师引导:想象一下,列文虎克是怎样磨镜片的,他心里会怎样想?
④学生交流想象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尽管把厚玻璃四周磨薄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因为他喜欢,他想用它来看细微的东西,所以他才玩得这么投入。
⑤指导朗读。能用赞赏的语气读读这一自然段吗?
b.说一说。列文虎克怎么会玩起镜片的?用“因为……所以……”句型来回答。
因为看守大门这份工作很清闲,所以他就磨起了镜片,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
c.想一想。从他玩镜片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列文虎克玩镜片的特点: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这一段有四个多音字,谁能找出来?(看、待、薄、磨)分别组词。
五、作业:
1、给生字组词
2、找出需要提醒的,难写的字:随,腿,是左中右结构,拜,具的注意点。
3、剩下的字小组内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方法。
4、仔细观察发现特点,提醒写字注意事项,介绍写字经验。
5、学生写字。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5课《玩出了名堂》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这篇课文紧扣观察的专题,目的是启发学生在平时的玩耍、游戏中,如能细心观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勤动脑、勤动手,可能会有所发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列文虎克玩出了名堂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边玩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崇尚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玩边思考的良好习惯及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崇尚之情。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1、由“玩”导入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教师板书“玩”),喜欢玩吗?
2、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小孩子都喜欢玩。你喜欢玩什么?
3、同学们,其实呀,大人们也爱玩,有的人还玩出了名堂。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读读“玩出了名堂”。(板书:玩出了名堂)齐读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喜欢的游戏和在玩中体会,即从玩中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二、整体感知
(一)、初步感知
播放cai,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荷兰的列文虎克通过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二)、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一读。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
(2)议一议。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
(3)过渡: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就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荷兰的列文虎克就是其中的一位。你们知道他喜欢玩什么,他是怎么玩的吗?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读一读。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是怎么玩的?
(2)说一说,师板书“玩镜片”,从哪里看出来的?强调“喜欢”。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有好奇心、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光喜欢还不能玩出名堂。
(3)列文虎克怎样玩镜片的?再读第三自然段
(4)指名读,指导读好“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作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a)一边……一边,从这你能体会到什么?(在做中玩,在玩中做。)
b)别小看这磨镜片,可不容易呢~~他那时候可没有先进的`机器,就靠自己用
双手和简单的工具一点点磨,从这你能体会到什么呢?(突出了“厚”和“薄”,体会列文虎克做事认真)
c)如果你有一个放大镜你会用来做什么?体会玩放大镜的乐趣。
d)列文虎克也看到这些了,他是用自己磨的放大镜看到的。你再读,看看能不
能感受到他当时的快乐?(齐读)
师小结:列文虎克这样玩,玩出了什么名堂?发明放大镜
3、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列文虎克在玩中发明了放大镜后,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读第四段
(1)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谁来读读?
师板书:两片放一起蚊子
一片固定一片随意调节
指导读好“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指导读出蚊子的腿和兔子腿的对比。惊奇
(2),看看这一次列文虎克又发明了什么?板书:发明显微镜
a)通过发明显微镜列文虎克观察到了什么?水牙齿
b)指导读好“他用显微镜观察水————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小小的一滴水,我们放到显微镜下,里面就有1000多种小生命在欢快的挤来挤去。多神奇的小人国呀!
读到这你们内心有什么感受,谁再读读?(感受此时列文虎克的兴奋)。
4、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列文虎克看到的“小人国”究竟是什么?他究竟玩出了什么大名堂?
a)列文虎克玩出什么大名堂了?请读得最棒的同学读读最后一段,其余同学用心听,这大名堂是什么?
板书:发现微生物
b)你们知道微生物有哪些作用吗?(根据搜集的资料谈谈)
c)这时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吗?
5、师总结:学到这我们知道了列文虎克通过玩镜片,发明了放大镜,显微镜,又通过显微镜最早发现了微生物,他玩出了名堂,轰动了世界。
走进文本,自读自悟。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充分的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扎实有效途径,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时时把“玩”与“名堂”紧密联系在一起。
抓重点词句理解,体会感情。
理解与朗读相互融合,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延伸到课外学习,激发学生研究探索的兴趣。
三、讨论探究:
列文虎克为什么能玩出名堂了?(板书:好奇心和求知欲、玩时有目的,注意观察、动手动脑)
师小结:在玩的过程中,只要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注意观察、动脑筋,平时不要瞎玩,要有目的的玩,你也能玩出名堂。
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以自主学习成果激励成功学习的自信。目的是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四、拓展延伸:
其实,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像列文虎克那样在玩中玩出了大名堂的人,你们知道有谁吗?
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深化认识
五、小结质疑: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小练笔
平时我们都爱玩,让我们来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
收获吧!(我玩了……发现了、我玩了……体会到了)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养成常练笔的习惯。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 篇6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