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秋天”教学设计

2025/11/18教案

此篇文章“秋天”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秋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3、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1。

【教学难点】

教学目的2。

【教学设想】

以多媒体画面切入,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发他们自己感悟诗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秋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秋天的景色或秋天的.诗引入)。

二、诵秋

1、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生评。

3、师读生听(听节奏、听感情)。

(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生评,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地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知道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三、品秋

1、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可以研究老师揭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出示问题)。

2、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四、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或者画一幅画(出示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生齐背诵)。

【点评】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恩阳中学语文教研组)

这篇教案经过执教者的实践,在全区召开的七年级语文课改培训会上面对二百多位初中语文教师上了一堂成功的观摩课,获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1、诗歌教学突出了有感情地反复朗读直至背诵的特色,让学生初步完成了对诗歌美的欣赏。

2、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讨直至最后能独立品诗、写诗或作画。

3、较好地把握了诗文的内涵,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读诗感悟生活,通过联系生活更好地品味诗意,领悟意境,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

“秋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炎热的夏季已经悄然远逝,大自然的.脚步已经迈进了秋天的大门,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是什么样子的,用一个成语来说一下。

2、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秋天的美丽。(放幻灯片)

3、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也是容易引起愁思的季节,古代诗人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南宋诗人叶绍翁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独自一人在外,触景生情,写下了一首《夜书所见》——板书。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学习古诗。

1、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放幻灯片)

2、一读准确。

(1)、师范读。

(2)、抽生读,正音:“挑”读三声。

(3)、小组内互读,要读准确。

3、二读入情。

(1)、读得入情,就得理解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2)、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来理解一下,作者动了什么情?

客情:在外旅客思念家乡的感情。

秋风落叶,凋零之感,作者郁闷忧伤,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

(3)、看着注释,自己把诗句的意思说一下。(组内交流)

(4)、抽生回答。

(5)、理解后两句的意思,看着诗句,你都看到了什么?(儿童、篱笆)。重点解释促织——蟋蟀。

(6)、看着注释解释后两句的意思。(先组内交流,再展示回答)

4、三读背诵。

刚才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让我们来试着背诵。

三、链接

秋韵里,诗人感怀秋意,写下了多少离愁的赞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读诗:《长亭送别》《菊花》《《芙蓉楼送辛渐》

“秋天”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说说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的名称、样子、颜色和味道;

2、能积极参与讲座,围绕水果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3、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和与人交流的勇气。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爱吃的水果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起学生说话的兴趣,突出双向互动特点;

课前准备:水果

教学过程:

一、摸礼品,说名称,引入课题

谈话:小朋友们,大家好!我们学校的学生听说老师今天要来你们班上课,都特别高兴,而且还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送给大家(出示礼物)。到底是份什么礼物呢?还要请同学们亲手摸一摸。(请学生摸摸看,并说出水果的名称);哦,这份礼物原来是水果!(板:水果)那你们知道这些水果是在什么季节成熟的。(秋天)对!今天我们就上“秋天的`水果”这一课。(板书课题:秋天的水果)

二、猜谜激趣,激发口语交际欲望

(一)师生交际:

1、盘子里都有哪些水果?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什么水果。(引导学生用“有……有……还有”说话)

2、请学生猜水果谜(好多兄弟一个娘,身弯黄衣软心肠,香甜润滑人爱吃,南方多见显平常。)猜老师喜欢吃的水果,(板:我喜欢吃……)

3、以“香蕉”为例。谈谈“香蕉”的样子、颜色、味道。

(板:香蕉弯弯的,像 ,香蕉穿着 的外衣,剥开果皮,露出 的果肉,尝一口,真 啊!)

4、点名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二)生生交际,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师:大胆的表达很重要,但静静的倾听,到人家那里学习也非常重要。小朋友!赶紧问问你的同桌爱吃哪些水果吧!(小组讨论)

三、角色体验,自我推销

1、请小朋友把自己当成“水果娃娃”作自我推销;

师:同学们一定很想把自己或同桌喜欢吃的水果推荐给大家吧!现在就请小朋友把自己当成“水果娃娃”作自我推销。请其它小朋友认真听,用心思考,评评哪一位“水果娃娃”说的最棒,最棒的将获得“水果之星”的称号。

2、评选“水果之星”

四、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创设水果展销会的情境,请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买、卖水果。(结合生活实际表演、注意要用礼貌用语)

五、在品尝中结束交际

邀请小朋友品尝水果,并把水果的味道说给同桌或老师听。

板书设计:

秋天的水果

我最喜欢吃

“秋天”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首诗歌,描写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内容,明白秋天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秋天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复习巩固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原野,和大自然尽情地拥抱,这节课,我们再去重温一下那美好的时光,好吗?

2、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二、精读细品 感悟诗情

(一)指名读第1节,其他同学评议。

1、说说秋天与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

太阳更红更娇

2、生答,师板书:

空气更甜更好

(二)秋风是秋的使者,秋风来了,秋天也就来了,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

1、自由读一读第2小节

2、你知道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吗?

生自由说

3、那么秋风所到之处都留下什么痕迹?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上节课留的作业——画秋天,大家都画了吗?指几名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图画。

4、学生自由说出秋风所到之处的变化。(看图说话)

5、同学们画得好,说得更好,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3—5小节看看课文中的秋色图吧。

6、生自由读(3—5)小节。

7、女生齐读第3小节。

a、问:秋风来到哪里?(田野)

b、田野发生了什么变化?

c、指名说。(理解:羊肠小路、肥膘)

8、男生齐读第4小节。

a、问:秋风又来到哪里?(果园)

b、果园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c、指名说。

d、这里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果园的变化?谁能说秋天里还有哪些水果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指名说。

9、全体学生齐读第5小节。

a、问:这次秋风又来到哪里?(山坡)

b、山坡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c、说一说:“一曲酒歌在心里酿造”是什么意思?

10、师范读第6小节

a、刚才同学们把秋风所到之处的变化说得真精彩,秋风吹到哪里,哪里就发生了变化,田野里、果园里、山坡、高高低低的庄稼啦,果树啦都显得很整齐,错落有致,所以在这里把秋风比作什么?

b、这些丰厚的.礼物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怎样得来的?(农民种出来的)

c、有首古诗写得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丰收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它。

d、指导有感情地读。

(三)合作探究,回顾前文

1、学完这几个小节后,大家找到了“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的原因了吗?

2、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师贴图片。

4、小结

过渡:同学们,学到这里,你觉得秋天怎样?你想对秋天说些什么?师板书:迷人的景色,丰收的景象。

(四)引导体悟 升华情感

1、指名读,评议。

2、为什么要捡黄叶珍藏呢?谁来说一说。

3、那么,你还可以说出用什么留住秋天?

4、齐读。

三、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这首诗写出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丰收的景象,写得真好,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把你眼中的秋天描绘出来好不好?

“秋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43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感受秋天景色的美丽。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识字。

教学准备:

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拼读音节,齐读课题:5 寻找秋天。今天,王老师要带领我们去寻找秋天。学习“王”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

1、快速翻开书第64页,借助拼音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抽卡片读生字,拼读生字。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用○和△在课文中标出生字和认读字,多读几遍。

(二)认读字词

寻找 王老师 秋天 小文 小力 野外 蓝色 黄色 小方 红色 颜色

(三)朗读句子

王老师带我们到野外去寻找秋天。

秋天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呢?

(四)再读课文

1、学生互相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

3、自己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句话。

4、认识标点符号:冒号、引号、问号,教师简单描述它们的用法。

5、指导学生标句子,小组检查。

(五)学习生字

“王”你怎样记住这个字

指导书写

组词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读了第五课《寻找秋天》,课下同学们也可以去野外寻找秋天。

教学反思: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秋天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课堂中注意学生的语言积累,积累一些有关秋天的词语,学生很感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五课的生字。

二、学习新课

1、 指名读第一句话

(1)说说这句话告诉你了什么?困(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野外”的意思。(远离居民点的地方)

(3)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话,重点指导停顿。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2、 指名读第二、三、四句话

(1)思考:小文、小方和小力各说秋天是什么颜色的,他们为什么这样说?

(2)想像山坡上会有什么样的野花,清清的河水里会有些什么。

(3)说说你觉得秋天还有哪些颜色,为什么?

(4)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读、小组读第二、三、四句话。

3、 齐读第五句话

(1)说说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互读第五句话。

(3)小组讨论: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4)小组汇报。(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

4、 提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根据笔顺跟随表记忆字形。

(3)结合生活实际和课文了解字义,组词或者说句子。

5、 检查自学效果,教师重点指导。

(1)文:比较“六”和“文”。

(2)方:笔顺是

(3)力:第二笔“撇”出头。

三、巩固练习

1、 抽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2、 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

1、 学生观察范字,说说怎样写。

2、 教师范写。

3、 学生描红、仿写。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第五课的4个生字。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秋天”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文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北大荒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字里行间的赞美之情,并熟读成诵。

2、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四、学习生字。

1、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板书:秋天 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3、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我国东北的一个叫北大荒的地方,看看那里的秋天是怎样的?板:北大荒

4、我们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1、那北大荒的秋天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要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了。

2、读好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生字。

(2)出示词语。

4、同学们读了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能用一个字表示吗?板书:美

5、北大荒的秋天美,美在哪里?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不过这次读要把你认为美的`段落多读几遍。

6、同学们,把你认为写得美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好吗?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

2、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3、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一叶知秋”,就是说看见第一片树叶凋零落地,就知道秋天就要来了。

4、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一小节。

1、出示生字。

2、你觉得那个生字比较难写或容易写错?

2、师范写。

秋天。

秋高气爽,是收获的季节,小朋友可以去秋游,可以欣赏秋天的美景。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指名读。

一行一行读。

北大荒的秋天是很美的。

美。

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准字音。初步了解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指名读。

北大荒的秋天是从九月开始的。北大荒的树林里第一片树叶落地,就告诉人们秋天来了。

我们齐读课文第一段。

指名读。

学生交流。

学生描红。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北大荒的美丽

指导书写,练习用钢笔字书写生字。注意字的整体结构,把字写工整,美观。

作业设计:

1、 写词语各两遍。

2、朗读课文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北大荒美丽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字里行间的赞美之情,并熟读成诵。

2、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三、总结全文

1、 出示词语。

映照 顿时 脸庞 一碧如洗

燃烧 赞美 挺拔 热闹非凡

2、指名读课文。

3、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想想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指名回答,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什么?

(1)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一碧如洗”什么意思?

(2)天空的流云是什么样的?

(3)说说“五彩斑斓”是什么意思?

(4)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读句。

⑷齐读第二自然段,想想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你从哪些句子知道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是清澈见底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学生读句。

4、齐读第三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这一段有几句话,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这一段话的意思?

2、指导理解:热闹非凡(十分热闹,超出一般。

3、哪几句话具体写“热闹非凡”?找出来读一读。

4、文中把“大豆、高粱”当作什么来写?为什么这么写?你能把你体会到的意思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5、第三句写得好不好?还在哪里?(体现出原野的热闹景象和人们兴奋的心情。)

6、小结:作者先概括写了原野热闹非凡,然后再写了大豆、高梁、榛树叶子,具体介绍原野热闹的景象,表现原野的美丽。

板书:原野

(四)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导理解。

(1)大豆摇铃千里金:描写了北大荒丰收的景象

(2)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3)草甸子: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4)沉甸甸:形容非常沉重。

2、小结:北大荒的秋天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作者也不禁发出了赞叹。

同学们,课文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感情。

学生读词语。

学生个别读课文。

学生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复习上课内容。

学生个别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老师的提问。

学生回答问题(4句),交流读书收获。

北大荒的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一碧如洗:蓝天仿佛被冲洗过一样,非常亮丽。

北大荒的秋天的流云象五彩斑斓的锦缎……

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回答:这一自然段描绘了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丽。

学生轻声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北大荒秋天的小河是清澈见底的。

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这一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体会读句。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中心句,并且回答。

理解掌握。

朗读第二、三句。

思考后回答,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齐读第三句后思考问题。

理解先概括后具体的构建方式。

理解,交流。

齐读第五自然段。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二-四自然段)时,着重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用想象、语言、形体或书面等表达出自身的体会感悟,再结合适当的引导讲解,让学生真正理解北大荒的特点。

作业设计:

1、 体会文中优秀的词语,试着用自己最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2、精读课文,试着给文中感兴趣的段落配上插图。

3、课外寻找一两篇类似的文章,如《可爱的草塘》等细细品读,或到室外去亲身感受一下秋天的气息。

板书设计

5、北大荒的秋天

天空 一碧如洗

小河 清澈见底

原野 热闹非凡

物产 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