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2025/11/21教案

此篇文章《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童话故事?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出示陶罐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陶罐。(出示铁罐)这又是什么呢?板书铁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富有情趣的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看课题质疑

师: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陶罐,美观漂亮,不生锈,保存时间长,但不结实,易碎;铁罐结实而有用,但易生锈毁坏。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国王御厨里,看看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设计意图:看课题质疑,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同学们打开书第5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并在好词好句的下面划横线,同时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字词。

谁来读一读你在书中画出的词语?看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语(出示词语卡片)谁愿意读一读呢?指名读词语,其余学生跟读。

师:同学都用心去读课文,你们读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了吗?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使学生敞开心扉,与文本对话。】

三、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师: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课文,下面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读课文,看看陶罐和铁罐进行了几次对话,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是什么态度。

陶罐和铁罐进行了几次对话?(3次。)铁罐是什么态度?(板书:傲慢轻蔑恼怒愤怒)陶罐是什么态度?(板书:谦虚友善宽容大度)

通过对话把陶罐和铁罐的个性鲜明的`显露出来。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读一读,读陶罐的话时用什么样的语气?(生:用温和的语气。)表现出陶罐的什么特点?(谦虚、友善)

读铁罐的话时用什么样的语气?(生:用尖酸刻薄的语气)表现出铁罐的什么特点?(傲慢)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课件出示对话。

3、铁罐为什么瞧不起陶罐?(生:铁罐认为自己坚固。)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它们时,陶罐是什么样子?(生:陶罐变得很有价值)(板书:光洁朴素美观成为文物)铁罐呢?(生:铁罐却无踪无影。)(板书:无影无踪化为绣土)

3、故事学完了。你们觉得有趣吗?

师: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对吗?

4、说说你对陶罐和铁罐的看法。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进行思想和心灵的交流。】

四、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板书:各有所长正确对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3、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照自己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与同学相处的相处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感受生命的价值,感受心灵成长的幸福。】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铁罐:傲慢轻蔑恼怒愤怒无影无踪化为锈土

陶罐:谦虚友善宽容大度光洁朴素成为文物

各有所长正确对待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课程标准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因此,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读课文,从文章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这样教学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题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带着表情用不同的语气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会更有感染力,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三年级上册第七组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段至第9段,讲的是自满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谦虚的陶罐以礼相让,据理力争。第二部分是第10至17自然段,讲的是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被人们挖掘出来依然如故,而铁罐早已无影无踪。从而揭示出文章的宗旨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应相互尊敬对方特长、和睦相处。读懂课文讲的道理是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比较喜欢读童话故事,《陶罐与铁罐》是一则童话,本篇课文内容简略易懂,对话有趣,学生乐于去读。应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的词句,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在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会有偏差,他们会以为陶罐是好人,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加以引导。

【教学重点】:

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等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点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陶”(课题已板书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预设):陶罐是什么物品?

师:陶,是用黏土烧制成的。(出示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一类字):傲慢 谦虚 恼怒 荒凉 朴素 价值 嘴巴 吵闹 感受 捧起 和睦相处 盛东西

(二类字):懦弱 争辩 羞耻 流逝 宫殿 掘开 奚落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 )了。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奚落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的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

1、师:铁罐常常奚落陶罐,那他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请读课文的第1-6自然段,读读铁罐的话,看看铁罐是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课件:1-6自然段

生预设:铁罐很傲慢,自以为是……

师:同学们说得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其实文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词语。

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老师把“傲慢”变成红色,那么“傲慢”是什么意思?(生:骄傲)。傲慢是这句话的关键词,通过“傲慢”,我们能知道说话人当时的神态,还能理解说话人当时的心情。这个词还能让我们读出傲慢的语气。谁来试一试?指导生读,评价)

2、师过渡:傲慢表现人物神态的关键词,而且这些关键词出现在对话时的旁白(提示语)中,对话中的旁白可在句子中有三个位置:句子中、前、后。请你找到旁白后再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关键词。

生:同桌合作划出表现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 (师生汇报交流)

师: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描写陶罐神态、动作的词语。(学生汇报)

3、师:将说话人的神态动作带进对话中去,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小组间比赛)

(二)学习第7-9段,学生自己归纳表达陶罐和铁罐神态或心情的词语。

师过渡:关键词能让我们一下就知道人物的神态动作,可是作者有时不会在提示语中加上这样的词。(出示课本7-9自然段。)

1、请读7-9段,考虑陶罐和铁罐各自的心情变化?小组内讨论并确立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加到句子中,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 )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2、小组汇报学习。

a.生(小组代表)预设:陶罐很温柔、不生气、和气…… 铁罐:发疯、更加生气、怒火冲天……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正确理解“骄傲、奚落、谦虚、相提并论、神气、恼怒、理会”等词语,2、过程和方法:抓住课文中的对话部分,引导学生感悟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小组合作表演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多地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培养学生谦虚、自信的心理品质。

4、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特点,从而体会这则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头饰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陶罐和铁罐》。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中有几个主要人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

2、课后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读这个故事你们读了吗?你是怎么读的?

二、细读课文,感悟人物性格特点

1、(播放课件)欣赏这个童话故事。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交流:你喜欢谁?不喜欢谁?说明理由。

3、理解重点词句,感悟人物性格

①找出铁罐是如何奚落陶罐的句子,指导朗读,读出傲慢。轻蔑。的语气。

相机理解“奚落”“相提并论”等词语。

②铁罐为什么瞧不起陶罐?(板书:坚固长处易碎短处)

③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如何回答的呢?找出陶罐的话和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④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谦虚。平和的语气。

⑤欣赏对话课件,分角色朗读,说说人物性格特点。(板书:谦虚友善傲慢无礼)

4、许多年过去了,它们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句子读一读。(板书:很有价值无影无踪)

5、看板书,小结课文

三、表演课本剧,体会寓意

1、小组合作练习表演。

2、老师当小记者采访陶罐和铁罐:你们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吗?联系日常生活中你的表现,今后你打算怎么做?

3、台下的小观众,你们想说些什么?

四、总结全文

在集体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学习上要谦虚,对待同学要宽容友善,大家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五、拓展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童话,要先想好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再创编这个童话故事,要说明道理,给人以启迪。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4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卡片。

③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④学生预习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②板书课题,学习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习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请愿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②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③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④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b.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习分角朗读。

复习巩固

①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②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③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

④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⑤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⑥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⑦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②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③教师与合作学习课文10至17自然段。

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b.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c.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复习生字,练习写字、抄写词语

①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习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④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⑤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⑥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⑦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⑧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⑨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拓展练习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②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师:假如有一个陶罐,一个铁罐,你喜欢谁?为什么?

学生讨论。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俩各有长短。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出示课件:陶罐、铁罐图片)了解国王御厨里的这两个罐子是怎样相处的。

2、揭题:《陶罐和铁罐》。

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指导写“陶”

二、复习词语,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两组词:

奚落 傲慢 轻蔑 恼怒

谦虚 朴素

2、读词语。

3、下面老师再考考你们,看看谁会演,师:你能把“傲慢”这种神态表演出

来吗?再出示“轻蔑、恼怒”……

全班表演。

4、读了这些词,你有什么发现?

三、品读感悟

1、品读1~9自然段,体会人物特点

(1)画一画

师:现在老师有个建议,咱们把陶罐和铁罐的表情画下来怎么样?在画之前,同学们,先把课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然后再画一画。

A 生自由大声朗读1——9自然段,抓住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语言好好研究研究:这是一只怎样的罐子?(描写神态的词语用“▲▲”标出,描写语言的用“~~”标出)

B 画一画:为陶罐和铁罐画上表情(教师提供表情图,生选择)

(2)反馈交流:生先介绍为谁选择了什么表情图,为什么?(要求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内化文本)学生互相评议。

预案:※赏读铁罐

课件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铁罐直呼其名,可见傲慢无礼。读的时候语调上扬,有点挑衅的味道)

师言语激励、引导:会读,就理解了傲慢,理解了傲慢,就会读了。看看谁能读出铁罐的傲慢。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可以看出铁罐很神气,自以为是,狂妄自大。语调下沉。)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看出铁罐不友好,不讲理,霸道,蛮横。读时声高气粗。)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赏读陶罐

课件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谁能读出谦虚的神态)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子可能还会说些什么?不会生锈、美观)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这是一种无声的抗辩)

(教师随机板书,引导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并书空)

3、读10~17自然段,了解陶罐和铁罐的结局

师:铁罐认为自己很结实,就奚落容易破碎的陶罐,它们的结局又是怎么的呢?

(1)学生齐读10——17自然段。

(2)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呢?(生提问,解疑)

预案:氧化? 铁罐为什么不见了?

4、分角色朗读。

四、对话交流,内化体验

1、将陶罐和铁罐的扮演者留下来,与学生对话

1、师: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2、顺学而导:铁罐也有优点(坚固)

(随机板书)

五、快乐写字

1、课件出示:“陶、谦虚 恼怒”

2、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写字

六、以读引写,拓展延伸

(课件)过了几年,国王的御厨里又有了一个新的陶罐,一个新的铁罐,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认读“骄傲、傲慢、兴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生字卡片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陶罐和铁罐》

(一)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贴图)

(二)初读课文

1、快速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2、思考:这两个罐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3、指名回答。

(三)品读课文

1、指导朗读描写铁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铁罐很骄傲的句子读,抓住“傲慢、懦弱、轻蔑、恼怒”这引起词体会。

②师相机指导朗读相关联的句子。

③多种形式朗读。

2、指导朗读描写陶罐的句子。

①从课文中找出能看出陶罐谦虚和善的句子读。

②根据学生所说的相机指导朗读相关段落。

3、多种形式读对话并评议。

4、看两者结局

①多年以后,这个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结局怎样呢?

②默读课文后半部分。

③指名答并板书:古董 氧化

(四)我想说

你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些什么?

(五)小结

二、学习《狮子和鹿》

(一)学习课文

1、贴图。

2、播放课件。

3、问:你知道小鹿发出了一句什么感慨吗?

4、相机板书:美丽(送命) 难看(逃生)

5、问: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找相关的句子读读)

6、多种形式读。

(二)我想说

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

三、拓展

你学完这两篇寓言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能讲讲自己身上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吗?

四、师总结

五、练笔

我们共同改写《陶罐和铁罐》 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叫《铁罐与陶罐》。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狮子和鹿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