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复习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复习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复习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28-129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通过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源于生活又动用于生活的数学意识。
3、渗透“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学习方法。
4、采取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六个平面图形纸片、学具。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故事导入 :唐僧取经回来后,想把一块土地奖给三个徒弟,唐僧拿出三条一样长的绳子,叫三位徒弟用绳子各围一块地。猪八戒说,我要围成长方形的,沙僧说,我要围成正方形的,孙悟空说,我要围成圆形的。
同学们猜一猜,三个徒弟围的地谁围的面积最大?
如果要知道它们占地各多少,需要运用哪些知识?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板书——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回忆整理 交流探索
1、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
①周长的意义
小学阶段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
生回答后课件显示六种图形。
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叫做周长?(引导回忆后,课件显示平面图形的周长)
生答后(板书:周长——所有的`边长的总和)
②周长的计算公式。
哪些图形可以用周长公式计算?你能说出这些图形的计算公式吗?(引导回忆计算公式——课件随机出示计算公式)
提问: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用长与宽的和乘以2?
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中,π是什么意思?
讨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没有计算周长的公式,我们是怎样求周长的?
小结:(略)
2、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①面积的意义。
出示六种平面图形。
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引导回忆后课件演示平面图形的面积)生答后(板书:面积——表面或平面的大小)
②回忆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课件随机显示公式)
③梳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回忆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小组讨论后汇报:(也可借助学助具演示)。
在小组里每个同学说一种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
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帮助学生回忆。
三构建网络 比较辨析
1、构建网络
同学们懂得了六种平面图形的推导过程,这6种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请同学们利用老师发给的学具把六种图形摆一摆,摆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图,并用线连起来。
a、请先摆好的小组派代表在屏幕上展示本组的摆法,并说明这样摆的理由,让学生评价并展示不同的摆法。
总结:(略)
b、阅读书P128的内容,想一想:书上的摆法与我们的摆法道理一样吗?(把公式填完整)
2、比较辨析
a、 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单位:米)。
比较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点。(板书)
b、P128:分别比较下面各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图略)。
在每组中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面积相等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电脑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和面积意义的不同。
3、深化练习
a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 要给一幅长方形油画加上木框,就是要求长方形的( )。
[ ①周长 ②面积 ]
②已知三角形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 ① 6 ② 24 ③ 12 ]
③ 求左图的周长列式正确的是( )。
[① 3.14×8 ÷2 ② 3.14× ÷2 ③3.14×8÷2+8]
b、完成P129第2题。
四、综合运用 发展延伸
1、解决问题
用同样的绳子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哪一种围法的面积大?(电脑显示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的地以及数据)
绳子长31.4米
10米
S=? S=? S=?
学生计算后得出结论:周长相等的情况下,S圆 〉S正 〉S长。
2、 实际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篱笆围成一块菜园(如图 单位:米)篱笆全长40米,这块菜园的面积是多少?
10
墙
(课件显示篱笆全长,帮助学生理解。)
3、课堂作业 :P129第1、3题。
4、课外活动:
研究问题: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窨井的横截面为什么一般
都是建成圆形的?
研究方法:①实地考察②查阅资料③请教身边的 ④走访技术人员。
小学复习教案 篇2
一、教材说明
本次复习包括四项内容。一是比较形近韵母。二是拼读音节,并恰当地和图连起来。三是认读词语。四是读儿歌并动手拼一拼。
二、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i、e、u、r
四个字母和八个复韵母、一个特殊韵母er的卡片;铁丝做的三个圈圈和三条直线;第三题的词语卡片。
(二)复习指导
1、第一题
卡片认读五个复韵母和er。学生自己读读
读给旁边同学听听。指名读
形随字母的先后而变化,发出韵母的不同读音。
2、第二题
看左右两边图上画的是什么,再拼拼音节。注意读好整体认读音节和三拼音节。看清图、读准音节,再连线。
3、第三题
生自由读,想想哪些字要读轻声,可在字下画个。给自己提个醒;二是先竖着读,再横着读,想想每一横排的'四个词语有什么相同点。
(1)指名读,回答问题;(2)用卡片开火车轮读;(3)指名给卡片分分组。
4、第四题
三个圈圈和三条直线可以拼出小鸭、小兔、小鸡。再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试试用三个圈圈和三条直线还能拼成什么
(三)扩展活动
1、比一比,看谁都会认读。
同桌的两位同学轮流认读卡片上的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互相纠正。
2、拼拼读读,看谁拼得又准又快。
cì
weidài
shǔyě
tù
jiǔ
càidòu
jiǎoqié
zi
3?用下面的字组成词读一读。
花读画骑吃爱草书马校
可用生字卡片摆,也可把字印在一张练习纸上,发给每个学生动笔连一连。
小学复习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三种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和解题规律,并能熟练地掌握。
复习步骤:
一、基本训练
1、下面的生句话中,哪个量为单位“1”,另一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
(1) 实际用电量是计划的 。
(计划用电量是单位“1”,实际用电量相当于计划用电量的 )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 。
(第一次用量是单位“1”,第二次用量比第一次多的部分是第一次的 )
(3)一本书看了 。(一本书的总页数为单位“1”,已经看的页数相当于这本书的 。)
(4)一桶油,用了一部分后还剩下这桶油的 。(一桶油为单位“1”,用去后剩下的油的 。)
(5)一根木料,截去一段后又截去余下的 。(一根木料第一次截去后余下部分为单位“1”,第二次又截去的木料相当于余下部分的 )
2、说出线段图图意后再列式。
求150的 是多少,算式是150×
求150的(1- )是多少,算式是150×(1- )
求一个数的 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
一个数的(1+ )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1+ )
二、复习分数应用题
1、解答下列三道题。
课本第118页总复习第3、4、5题的。
2、学生解答后教师提问:
(1) 这三道题都是什么应用题?
(2)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
(3)这三种应用题在应用题结构上有什么规律?在解题上有什么规律?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3、小结:
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要抓住题目中的问题部分进行判断,找出谁是另一个数,谁是一个数。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种分数应用题都要先判断谁是单位“1”。再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解答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数量与分率是否对应。
4、练习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自行车厂今年生产女式自行车7200辆
(2)相当于去年产量的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3)比去年少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4)去年产量是今年的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5)比去年多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6)去年比今年少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7)去年比今年多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提问:第3、5、6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为什么第3题右以直接乘,而5、6两题不能直接乘?
为什么第1、2、4题用除法计算?
为什么第1题可以直接除,而2、4两题不能直接除
小结:
这6道题都是求“去年生产多少辆自行车”,但由于各题中所给的数量和分率不一样,单位“1”对应情况也不一样,所以解题方法,列式也不一样,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认真审题,根据具体题目,准确判断单位“1”,找准对应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七3----8题。
小学复习教案 篇4
复习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合作精神。
重难点:
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准备:
题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
1、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4231579、30050082、3960400000、7000700070、700300009、267400XX0、315400000、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80000、9000000、47000000、XXXX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325600000000、480000000005、求近似数。
1)16483520、9528641、799000、380800、83960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983536478、89970804758(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5、比较大小1650010○16500100;350020○530020;2509200○2509000;6309607○670630。
6、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小学复习教案 篇5
题目:歌曲复习课
教学内容:以歌曲为中心,复习本学期所学习的歌曲。
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回顾切分音的节奏特点
2、保持学生对歌曲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步骤:
一、 西域风情
1、 听《驼铃响叮当》问表现我国什么地方的音乐?选择东北、西北、西南
回答:西北,为什么?不知道。
因为音乐中用切分音乐形式表现的.,这时教师手拿手鼓敲击节奏,介绍这是西域音乐经常运用的一种节奏型,请同学们跟随老师敲击。
2、 复习《新疆好》,跟随钢琴的旋律一起用手鼓敲击切分节奏,共同感受新疆好的节奏。
二、 水之声
1、请一位同学弹奏《水边的蒂娜》,同学们说一说给你怎样的感受,回答:仿佛在水边
师:钢琴能用特有的旋律描绘,那么其他乐器也能描绘景物,我们听一听下面的乐曲用什么乐器表现怎样的画面?
学生答:这是古筝弹奏的《渔舟唱晚》
2、师:这学期我们复习一下用歌声表现水的声音,复习《采菱》这首歌曲运用了切分节奏在哪一段哪?
生:划呀划
师:我们边唱边用动作感受
3、我们欣赏《长江之歌》现在让我们用歌声和诗歌共同复习。
三、 雪之歌
1、 听一段音乐,乐曲把我们带到什么季节?乐曲名字是什么?
声:冬季 乐曲名字是雪橇,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2、 音乐把我们带到雪世界,使我想到《踏雪寻梅》复习《踏雪寻梅》
学生在朗诵一段《梅》之后用打击乐器伴奏演唱这首歌
3、 现在让我们感受活泼的圣诞歌声《铃儿响叮当》
四、 童之趣
1、 充满快乐的童年有党的关怀,复习《党的关怀亲亲的哩》
2、 复习《星星与灯光》
3、 复习《鳟鱼》
表演音乐剧
小学复习教案 篇6
教学要求
巩固轻声音节的读法;区别形近字;能正确使用量词;巩固要求会认的字;学习使用句号和问号;能看图说出意思完整的一两句话;能正确读谜语并猜出谜底;按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1.小黑板、放大的挂图或投影片(第六题的图)
2.请同学收集谜语。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完成一--四题)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五》的内容(板书:复习五)
二、练习第一题:读一读,注意轻声的读法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自己小声练习轻声词。
3.指名读,要求读正确。
三、练习第二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板书:
几()气()云()
机()汽()运()
指名读一读,再说一说这三组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三组字都是第一个字加个偏旁就成了第二个字。)
2.口头组词。
3.板书:
土()力()车()
士()刀()东()
指名读一读,再说一说每组两个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土“和”士“笔画相同,不同的.是”土“上横短,下横长;”士“上横长,下横短。”刀“和”力“笔画相同,”刀“的撇不出头,”力“的撇出头。”车“和”东“前两笔相同,后面的写法不同。
4.口头组词。
5.指名一人在黑板上组词,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6.订正。
四、练习第三题:选词填空,再读一读
1.指名读题,讲清要求。
2.选合适的量词写在括号里。
3.订正。读一读。
答案:
一(杯)水一(本)书一(块)饼干
一(双)手一(件)雨衣一(棵)梨树
五、练习第四题: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上面有要认读的词语)。
先自己小声练习读,再同桌互读、互听。
2.指名认读,要求读正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