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统计》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统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再次学习统计,感知数学在生活里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再次认识统计表,获得统计的结果。理解和掌握复式统计表。
3.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中,学会肯定自己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流程
一、提供质疑,唤起意识。
师:学校读书节你读了那么书,要知道同学们最喜欢那些书,我们怎么办?
生:统计……
师:具体方法?
生答
二、提供探索,激活意识。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分类理一理。
师:怎么整理?
生说
指名学生到黑板前分类整理,哪种方法比较好?通过比较,学生再熟知方法。
师:分类后一个对一个地排好,是“分类理一理”。
(2)语言描述。
看了这张图你能告诉你什么呢?请你和同桌说一说,同桌在说的时候,你要仔细听,听听他说的是否和你说的一样。(学生互相说。)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现在谁能站起来响亮地说给大家听。
像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2.独立操作、体会过程。
师:航模组各多少人,怎么整理制表?
学生汇报分类整理的结果。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说说从表中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再指名说。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1、用所学“统计”知识选出同学最喜欢哪几门功课?
师:请同学利用我们所学的`统计知识选出我们班喜欢的功课是什么?然后完成你手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师:要完成这个统计,你们会用什么方法来收集数据呢?
生答
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你还对老师或者同学说些什么吗?
反思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统计》这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理解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统计》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据的整理、分析与表示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 仔细的绘图品质。
教学重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题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对沙湖有哪些了解?
老师收集了近几年来去沙湖旅游的人数,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数据更好的. 呈现出来?
你从条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种统计图,想看看吗?
这样的统计图见过吗?你在哪见过?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析,感受两者的相同。
首先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重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2、深入讨论,认识特征。
那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是用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那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有哪些优势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起讨论。行动吧。
讨论好吗?请你们来说一说,它有哪些优势?
(2)折线可以看出人数的变化情况,(你能不能指着图说说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增加,哪里的线段表明人数是减少。)还有什么优势?
(3)角度大的下降快些,角度小的,下降就慢些。(角度,指线段斜着角度吗?这叫线段的倾斜程度。
从线段的倾斜程度可以看出什么?
那你们比较这两条线段的倾斜程度,哪一条线段表明人数减少最多?为什么? 课件展示线段。
通过比较发现:从折线统计图中每条线段的上升下降就能直观地看出?(数量连续的增减变化)
线段的倾斜程度,就能看出?(数量的变化的幅度。)
这些是它的优势也是它的特点,大家清楚了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把几位同学的话总结起来,就是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直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请你们按照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再去观察这张图,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出示上海市20xx年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统计图,清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运用新知识。
怎样根据这张统计表画出一张折线统计图呢?愿意试一试吗?
1、 尝试绘制。
(1) 学生尝试说绘制方法。
(2)课件演示绘制方法。
(3)独立地画一画。(教师进行指导。)
画好的同学和同桌一起分析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
2展示交流。
这位同学画得怎么样呢?谁来大胆地评价。
你能对自己绘制的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吗?
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3、联系生活,体验变化。
同学们其实生活中很多数量也呈一定的变化趋势。想体验这种变化的过程吗?好,请你用手势比划下面这些数量的变化过程。
(1)城关四小近几年来学生人数的变化情况.
(2)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
(3)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上树叶数量的变化。
五、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今天我们学习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多少,还能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希望同学们课下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数据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统计》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10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将学生的眼光引向社会。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自主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结合实际问题,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2、难点:让学生体会出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四、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五、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水彩笔。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课件出示凤凰山主题图照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了,这就是北仑的凤凰山主题公园。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调查表,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前两天呢,费老师对四年级160名同学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内容是:凤凰山活动项目你最喜欢什么?
师:调查后呢,我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了一个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
请你仔细看,上面一行是项目,有旋转木马、立体电影、激流勇进、海盗船。下面分别是男女各项目喜欢的人数。
师:从表格中你知道什么?
(1)、引出条形统计图
过渡:师:同学们都观察非常仔细,从这张统计表中获得了那么多的信息。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来绘制统计图吗?
男女生动手操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请我们班级的男生完成练习纸中左边的——男生喜欢的活动项目统计图。
女生则完成右边的——女生喜欢的活动项目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师:左边这张图是反映男生各个项目喜欢的人数,右边呢,反映了女生各个项目喜欢的人数。仔细观察你们绘制的这两张统计图,想一想,老师如果不看统计表,只看统计图,有没有办法一眼能看出旋转木马男生喜欢的人数多还是女生多?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师:有没有好的办法,把这两张图中,男女生各项目喜欢的人数全绘制在一张统计图中呢?
课件简单演示同学们设想的统计图。
(预设一: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是:在男生的基础上再往上画女生。
教师引导:对于这种方法你们有意见吗?能一眼看出这个项目中,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呢?)
预设二:如果学生一下说出了把男生的画左边,女生的画右边。师:谁听懂了他的方法再来说一说?多请几个学生来说一说。
预设三:如果学生说不出,让学生观察这两幅单式图。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两张统计表,它们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有什么地方是不同的?
相同:横轴上的项目和纵轴上的数据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横轴上每个项目的人数。
引导:师:那我们可以怎么样来把他们男女生的总人数合并在一张表格中呢?
(3)、学生尝试画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现在请你想一想,要求在一张统计图中展示所有的信息。在尝试着在练习纸中间的这张图中画一画。
2、作品展示
师:谁能给他提提建议,怎么样能更明确,更清晰,哪里还可以改进?
先选择1、2个涂得好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在班级里展示,渗透认真、仔细的品质。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幅图,这里的淡绿色纵条表示什么?深绿色的纵条又表示什么呢?
质疑一:师:这两条,哪条是男生,哪条是女生啊?别人怎么能看清楚呢?
质疑二:只有我们知道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是不同性别,那其他看图的人能明白吗?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那么多的办法,但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他们想出的方法是:在统计图的右上角涂出一个小方形,写上表示的是什么,他们把这个叫做统计图的图例,“图例“是视图者看懂统计图的关键,所以,人们在绘制这种统计图时,往往先确定图例,现在同学们利用你刚才学到的知识,把四年级同学凤凰山喜欢的活动项目都绘制在一个统计图里吧!
(预设:同学肯定认为,在条形的上面写上男、女,男、女的方式——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
横轴下面写得是什么?---项目名称,还要有说明——项目,纵轴上要写上单位。还有统计图的名称。
师:现在请你把刚才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师:谁来说说看,画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别忘了:统计图的名称、横轴上的项目名称和项目,纵轴上的数量和单位,及图例——课件演示)
师:那统计图上的纵条是怎么来的呢?左右两部分合并在一起。课件演示拉过来的过程。
三、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揭示课题。
1、分析数据
师:看着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吗?
2、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这个统计图分析了四年级同学凤凰山喜欢的活动项目的情况,大家探索出了统计图不仅显示了男生各项目喜欢的人数,而且,还显示出了女生各项目喜欢的人数,像这样的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师:相对来说,我们最开始绘制的那些只能统计一种量的,这些是“单式条形统计图“
4、对比分析
师:大家对比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上一页[1][2][3]下一页
小结:在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能展示一种数据的情况,而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出各个量的变化过程。
三、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1、提供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过渡:师: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愿意花钱去体验刺激的活动,进而带动了一系列的消费,凤凰山周边超市的营业额也随之上升。请看一看小超市棒冰和牛奶在4个月中销售情况统计表。
师:同学们能根据统计表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吗?请你完成在练习纸中。
2、复习画条形统计图的注意点及纵坐标的确定
展示学生作品,师:这张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整吗?请你给他补充一下。
师:他这张图纵轴每个单位表示多少?这张又表示多少呢?都对吗?
3、分析数量关系。
师:你能分析这张统计图上的信息吗?
如果你是超市经理,下个月该如何进货?
师小结:通过这张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了很多信息,也了解了很多情况,也能预测事物变化规律。
四、全课总结
师: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觉得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时应注意什么?
3、你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五、联系生活、拓展介绍。
师: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各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与横向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引导的作用,还可以介绍像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等,关注知识的延续性。
六、根据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并分析数量关系。
1、根据图完成表
师:这是几届奥运会美、中、俄三国金牌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你能说说,在每一届中每个国家获得的金、银、铜奖牌分别是几枚吗?
2、观察这张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信息?
3、根据你们的分析,请预测一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绩会有什么趋势?
4、通过分析,你想对中国的体育健儿们说什么?
《统计》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97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时间:
2课时。
七十五 统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93~94页。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对数据统计过程的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初步了解分类统计的意义。
2、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观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含义,会看统计图、统计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
教学准备:
统计图、统计表、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小朋友们,你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全班每个人都喜欢什么动物呢?今天就请你做个小调查。
2、 出示动物,学生进行收集数据的过程。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3、 提出明确要求:
用你喜欢的方法,要让每个人看清楚喜欢这些动物的各有多少人。
4、 学生活动。
二、探索新知:
1、 展示学生刚才初步统计的结果。
(1) 用数字表示的。
(2) 用学生的名字表示的。
(3) 用圆圈表示的.。
(4) 用画对号的方式表示的。
(5) 用写正字的方式表示的。
……
2、 揭题:
小朋友们,知道吗?刚才你们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统计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3、 发统计图和统计表:
根据你刚才收集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
实践活动
(调查全班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物)
统计表:
(学具卡片)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统计图:
(学具卡片)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鼠 梅花鹿 河马
4、 出示统计图和统计表。
(1) 通过小朋友们的统计,你能发现什么?
(2) 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总结:
1、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可以用统计解决,你能说一说吗?
2、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利用课间调查一下班里小朋友的出生月份,完成95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
板书设计:
统计
统计表: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 鼠 梅花鹿 河 马
统计图:
绿孔雀 非洲象 大熊猫 袋鼠 梅花鹿 河马
《统计》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第四册第114-116页 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2、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经历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4、通过身边有趣事例的统计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用具:
统计图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过“六一”儿童节吗?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都在准备“六 一”儿童节的庆祝节目呢。 “昆虫班”的小演员们正在排练精彩的集体舞。你们想看看吗?
二、合作探索、操作感悟。
(一)教学例1(活动一: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收集、整理数据。
(1)观察情境图。师:谁飞来了?(分层出示蜻蜓、蝴蝶、蚂蚁、蜜蜂)
(2)收集整理数据。
师:老师想知道这些小昆虫各有多少只?可以怎么办?(数数)
师提示:在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数,千万别数重了,也别数漏了。最后在填在这个表中。孩子们,能做到吗?(生填写统计表,汇报)
2、探求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我们把这些小昆虫的数量填入了统计表中,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统计图)。
师:那你们会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小昆虫的数量吗? (生说,师涂)
师:这里一个小格表示多少只小昆虫?(一只)
师:如果没有小格,只有直条,那你还能根据直条看出小昆虫的只数吗?(不能)
出示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师:现在了?说说怎么看出的?
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
(2)学生讨论,从统计图上看到些什么?
师:孩子们,前面只有直条时我们看不出各种小动物的只数,后来老师加了什么就能看出小昆虫的只数了?和你的同桌说说。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分别介绍条形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
在条形统计图中,我们把标有数字和单位的这条竖线叫纵轴,用来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数量。
而横着的叫横轴,表示我们统计的小昆虫的种类。
今天我们统计的有(生说)呀,老师忘了画小蜜蜂的了,孩子们你们能帮老师完成吗?
(学生涂出小蜜蜂的统计直条,在全班展示交流,评评谁画的好。)
(4)让学生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
(5)教师总结。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根据照片收集了小昆虫的数量,填写了统计表,并制成了漂亮的统计图,从统计图中我们还直观的看出谁多谁少,你们真能干。
(二)教学例2(活动二:读懂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
师:其实呀,除了昆虫班的小演员表演集体舞外,我们还有其它好多节目,有唱歌、跳舞、小品、其中唱歌有(生看统计表说)······
2 引导学生添加条形统计图的种类。
师:小猴子也把它制成了条形统计图,(出示)这个条形统计图有点不对?差了什么?(生观察,回答,师根据回答补充完整)
4、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师引导生说是怎么看出来的,强调直观性。
5、总结。
三、自主练习、拓展延伸。
(活动三:应用实践活动)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小猴子见小演员排练的很辛苦,运来了一车水果来慰劳他们,瞧有(生回答)······小猴子把水果的数量制成了统计表和统计图,可粗心的小猴子漏掉了一些,没有把他们完成,你们能帮帮它吗?
(生补充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展示)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来考考其他同学吗?
(生提问题,并回答)
(活动四:感受生活中的条形统)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的条形统计图,你们在那儿见到过?
师:老师也收集的一些,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吧!(生欣赏)
师:孩子们,这些条形统计图美吗?以后老师也会教你们制作这么美的条形统计图,相信你们会制得更美的。
四、全课总结,快乐评价。
小朋友,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统计》教学设计 篇6
课题统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书设计
教后记
教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
二、新授出示教科书第101页例1的场景图。
提问: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提问: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哪个组的女生最少?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很方便。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提问:(指航模小组男生格)你知道这一格该填哪个数吗?(指航模小组女生格)这一格又该填哪个数?(指航模小组合计格)这一格呢?(分别指男、女生总计格)这两格分别应该怎样填?
出示“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组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人数)
2、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合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学生尝试填写,指名板演.
3、提问:(指总计格)谁来说说"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提问: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学生观察、交流
教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三、练习4、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那些特点?
5、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6、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该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7、提醒学生进一步核实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并写上填表日期。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在指名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分别说说金牌合计数、银牌合计数、铜牌合计数以及总计数吗?“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算法吗?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2、指导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
简单介绍“农村固定电话”“城市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含义。
提出填表的要求,并提醒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合计数”和“总计数”。
讨论教材提出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分别解答。
3、指导学生分小组调查小组里同学家中拥有的电话数量。
完成练习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组织交流,指导学生记录各小组收集的数据,并完成统计表。
4、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适当组织交流。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