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手指》教学设计

2025/11/22教案

此篇文章《手指》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手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领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预习课文

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研读,体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看看你们的手指,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你们说,这五根手指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

同学们的说法各一,今天我们就来读读丰子恺的文章《手指》,看作者是怎么说的。(板书: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搔痒秽物堂皇窈窕渺小鼻涕爱憎养尊处优

2.边读边思考,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

1.师谈话过渡:文章开门见山指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么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现在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能够说明这一问题的句子读一读,再经过你的理解,在小组内讨论后,填入表格内。(课件出示表格)

2.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长处短处

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四、品读课文,感悟写法

感悟描写手指的.方法

师谈话过渡:手指是自己的,同学们再熟悉不过了,现在请大家对照自己的手指,读读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想想这些句子是用什么修辞手法描写手指的。体会这些手法的好处。

五、紧抓重点,深化主题

师谈话过渡:本单元的文章作者都通过日常生活中平常的事物表达了自己的感悟和启示,那么本文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在哪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重点体会团结就是力量)

六、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课件出示“阅读链接”和一则有关手指的歌谣,学生自己读一读。

2.大家肯定都听过马季的相声“五官争功”,那么咱们这五根手指之间会不会也发生一些很好玩的事情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小组合作,编一个短短的课本剧,呆会表演给大家看。

七、总结

小小的手指会让作者有如此的人生感悟,那么平常生活中有没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悟,有所启发呢?课后试着去写一写。

八、板书设计:

各有所长

手指{}团结一致

各有所短

《手指》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

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1.自读课文,填表格。

手指名称优点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四、检查自学,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自学题中前三题的理解。

2.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

五个手指的故事

“唉!又忙碌了一天,简直把我累死了!”大拇指伸了个懒腰,有气无力地说。

“难道我就不累吗?”大拇指的这句话被不服气的食指给听到了,“我的腰都累弯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小主人玲灵的手指在谈话!

它们的对话,被高个儿的中指,纤细的无名指和瘦弱的小拇指听到了,于是五兄弟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唉!”大拇指又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数最累的,那这冠军肯定就是我和食指老弟了。小主人上了高中后,学习压力大,作业繁多,每次小主人写作业,我俩都要用力地捏住笔头,跟着小主人不同的作业和要求旋转,有时是中文汉字,有时是英文字母,有时是数学符号,有时是美术风景……把我们俩转得头晕目眩,一工作就是好几个小时。瞧,我俩原先圆凸凸的表面,都被压扁了。”

“还不止呢,小主人的握姿又不够正确,总喜欢把你压在我的脸上,害得我都快喘不过气了。”食指气愤地补充道。

“咳!大拇指食指老兄,小主人写字,我必须弓着腰同你们二人合作,用脖子去支撑笔杆,看,这儿都磨掉了一大块肉。还不止呢,我还要经常忍受着烧伤的痛苦。”中指禁不住叫了一声,“有一次,要将燃烧过的试管中的溶液除去,但必须等到试管不烫后才能用水清洗,否则会使试管破裂,但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就习惯性地伸出最长的我去触碰那试管壁,在碰到的一刹那,我的整个身体都像被烙铁烙了一样,有一种很疼痛的烧灼感!现在想起来还觉得非常可怕呢!”说着,中指竟呜呜地哭了起来。无名指坐了起来,帮食指擦干眼泪,接着说道:“咱们都是同病相怜啊!”

“嘿,无名指小哥,你脖子上挂的是什么啊,还挺耀眼的。”小拇指看着无名指上的圆圈问。

“唉,别提了,它可差点要了我的命。您大概有所不知,情人节那天,小主人的男友硬要把这个戒指送给她。小主人戴上它后,视它如珍宝,每天抚摸着这个戒指,然后就是一阵幸福地发呆。可是这个戒指,从此以后,像个铁环一样套着我,让我动弹不得,呼吸也变得很困难。这枚戒指对我来说并不是很合身,戴上它时,我有些上气不接下气,可是昨天,小主人为了清洗它,不顾我的感受,硬是把它从我身上扯出。你看,我身上竟留下了一段深深的勒痕……”还未说完,无名指哽咽了。

“咱们的命真是太苦了!”大家纷纷说。“可是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有显示自己身手的机会,可我呢,主人看不起我,从来不用我,我觉得自己好没用啊。”小指伤心地说。

四兄弟安慰它:“你别这样想,平日里似乎没有你独挡一面的时候,但我们帮助小主人搬东西,提书包,拧毛巾,少了你,那可费力极了!况且如果少了你,人们只有4个手指,那是多么别扭、多么难看呀!”小拇指没有回答,似乎陷入了沉思。

屋子里一下变得寂静了。朦胧的月光透过窗子,怜悯地轻抚着五兄弟的脸,兄弟5人伸展着疲惫的身躯,慢慢地进入了梦乡。明天也许还会有着更多、更新的任务等待着它们呢……

(作者:王凡选自:福州日报)

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

B案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手指》教学设计 篇3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_,最后总结写___。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

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

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

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

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手指》教学设计 篇4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幼儿园是针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学前教育机构,幼儿不仅可以学到知识,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包括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识。本教案是根据幼儿园中班儿童的学习特点、发展特点来设计并编辑成教学活动的内容。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手指点画成串的葡萄,尝试用点画的形式表现葡萄

的特征。

2.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

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范画、实物葡萄一串、图片等。

2.紫色颜料,湿毛巾,以组为单位准备

3.白纸、记号笔、绿色蜡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串水晶铃”

二、引导幼儿观察葡萄,了解葡萄圆与圆之间既有空隙又有

相互联系,上大下小的关系。

“看,今天老师带了什么水果来?”出示实物葡萄1.仔细看看,葡萄是什么样的.?(紫色的,圆圆的)

2.再看看,一串葡萄是怎么长的?(上面多慢慢少最下面

最少。)

三、出示范画,激发幼儿作画的愿望

1.“这幅画是用什么画的?猜猜用什么方法画的?”先示范用手指蘸颜料点画的步骤(右手的食指,在指腹的位置蘸上颜料,注意蘸的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蘸好了手指在颜料盒上面停一停,不滴水了就可以开始画)

2.“今天我们也用手指来画葡萄,而且是一串葡萄。”提

问:怎样画,画出来的葡萄才是一串一串的呢?(上面画的多一点,下面慢慢的少一点)看看一串葡萄的样子像什么图形?(三角形)

3.示范、讲解:先从上面开始点画,食指按一下变一粒葡

萄,注意一粒葡萄和一粒葡萄之间要相互联系但又不能靠的太紧了,一个一个排下去;接着从第二排开始再画葡萄,从上面两粒葡萄的中间开始画,一个一个往下,每一排都是这样都从上面一排两粒葡萄的中间画,最下面最少,这样就成一串葡萄了。

4.引导幼儿集体书空练习。再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下面

的幼儿检查评价。

四、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从第二排开始画在上面两粒葡萄的中间,这样才能慢慢

的减少,到最后点画最少。

2.你可以画几串,画好以后别忘了给葡萄画上叶子。

3.最后用绿色蜡笔画上叶子,就更像一串葡萄了。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

幼儿相互欣赏作品,边等颜料干透,请部分幼儿交流作画的

感受

延伸:

“葡萄成熟了”,把幼儿的作品布置在墙面上,丰富主题环

境。

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先和幼儿尝试了用蜡笔画一串葡萄,重点了解掌

握“倒三角形”的特点,尤其是一颗颗葡萄的排列和距离。许多

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掌握了这一特点,这也为后来颜料点画奠定了基础。大部分幼儿能够大致了解葡萄的造型特点,比较独立地进行绘画,效果也比之前要好。最后,引导幼儿给葡萄添画上了叶子,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手指》教学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手指》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描画得淋漓尽致。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提高语文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的关键期。他们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拇、弦”等14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拇、搔”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搔痒、窈窕、爱憎、养尊处优”等词语。

2、默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风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感受语言的风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由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联想到生活中的人,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谜底汲取: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猜谜语吧,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谜底是人身体的一个器官:“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谁猜到谜底了?(你们真聪明,谜底就是手。)

2、问题交流: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们用这双灵巧的小手写字、画画、弹琴、打球……你或许用这双灵巧的小手帮助别人而得到过老师的表扬,你或许用这双灵巧的小手淘气惹祸被爸妈批评……这双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你仔细观察过这些手指吗?

a、短处: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并不出力。)

b、长处: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幸福。(地位最优、相貌堂皇、曲线优美,养尊处优。)

3、无名指和小指:

a、短处: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b、长处: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2)指明五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表演读描写五根手指的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风趣。

1、课文的语言很风趣,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画出文中风趣的语言进行体会。

2、全班交流,感受文中分区的语言。

(1)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

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来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门铃。(“死力”“拼命”“用劲”一个吃苦耐劳的大拇指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利用排比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2)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轮不上”“呆呆”让人感觉到大拇指的委屈的同时感受到他工作踏实、对人忠诚却不好大喜功的优秀品质。)

(3)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

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利用排比句表现了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4)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由他主干的。(“必须”“虽有……终是……”写出了食指在五指中的重要地位。)

(5)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借用小说中人物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中指的优越地位。)

(6)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幸福。(运用拟人的写法表现了中指“养尊处优”。)

(7)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把一个好大喜功的中指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8)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一扬“多用于”,一抑“而已”,耐人寻味。)

(9)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3、教师引读。

(1)我是大拇指,我在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我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我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我相帮扶住琴身;

水要喷出来——叫我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我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我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我翻书页;要进门——叫我揿门铃。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我。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我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2)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我食指。我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我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我推动笔杆;

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我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我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我消受的机会最多。我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我,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我主干的。

(3)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我中指。我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我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我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我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我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我一人的功劳,其实我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我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4)我们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我们了。我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我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我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我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我们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我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4、表演读——“五指争论”。

(1)小组同学分工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

(2)推荐学生表演给全班同学看。

5、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四、学习末段,读文明理。

1、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根手指的性格最像你或班级里的同学?写在这段话的旁边。

2、全班交流,说说自己或他人最像哪根手指?

3、全班交流,说想法,说理由。

(1)具有大拇指特点的人:有的同学按时完成值日,值日时抢着做脏活累活;

学校组织大扫除时,有的同学主动挑选繁重的劳动任务……就像吃苦耐劳的大拇指。

(2)具有食指特点的人:班长和老师密切配合,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

学习委员辅助老师,带动和帮助全班同学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文艺委员和老师密切合作,组织各种文艺节目,活跃班级气氛,创造力浓厚的文化氛围……他们就像食指一样机敏能干。

(3)具有中指特点的人:班里也有个别的“小公主”“小皇帝”,每逢做事,名义上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嘴上招呼得很响,其实做事时往往退在一旁,让别的团学去出力,他只在旁边略为扶衬而已。就像中指一样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4)具有无名指和小指特点的人:有的同学学习很好,老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评价也很高,可是由于缺乏锻炼,除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能力很差,遇到劳动、运动会、文艺汇演等集体活动时他们只是其他同学的附庸。他们就像无名指和小指一样能力薄弱。

4、朗读课文具体描写五指特点的段落,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5、作者从这五根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手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学生齐读。

(2)引读思考: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交流: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能举例说说吗?(学生各抒己见)

(4)教师评议并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正如作者所说的,只要五根手指能够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我们人类更是这样,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团结

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力量

教学反思: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学生能很容易把握五根手指的特点,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

接着,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找出五根手指的优缺点并制成表格。再引导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五根手指,要求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手指》教学设计 篇6

《手指》教学设计15篇(集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手指》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