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活动教案
此篇文章中班活动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中班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会用直线接插的方法表现栅栏,并能接插紧。
2.能坚持完成任务,体验建构成功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会接插横线、竖线
三、活动准备
(一)幼儿状况:幼儿已有简单的直线接插方法。
(二)物质准备:奶牛场景、雪花片范例(直线、竖线)、幼儿人手一筐雪花片。
四、活动过程
(一)以儿歌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唱一唱“我爱我的小动物”这首歌。
2.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唱歌,鼓励幼儿做简单的动作。
(二)出示牛范例,引出问题
1.师:我们班的奶牛场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猜一猜是什么事?
2.师:原来,奶牛的家没有了,怎么会这样呢?
3.师:这两天大灰狼把奶牛的家弄坏了,家里少了很多东西!那我们想一个办法帮助奶牛,能让他们安全的生活。
4.幼儿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说出用“栅栏”保护。
5.讨论栅栏的建构方法
a.怎样的栅栏能够防止大灰狼进去呢?
b.横插怎么插?竖插怎么插?
c.那我们先插什么,再插什么呢?
d.怎样插栅栏才牢?
(三)幼儿建构,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插紧,插密。
2.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建构。
(四)评价
1.引导幼儿观察建构的作品
2.小结
中班活动教案 篇2
妈 妈,您别说我小,
我会穿衣和洗澡。
爸爸,您别说我小,
我会擦桌把地扫。
奶奶您别说我小,
我会给花把水浇。
爸爸妈 妈工作忙,
我会做的事真不少!
一、活动课题:别说我小(语言)
二、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幼儿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配适当的动作。
三、活动准备:
1、知道自己会做哪些事情。
2、准备一些劳动工具。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我会做的事。
1、小朋友都长大了,变能干了,会做很多事情了,你都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我会穿衣服,会自己穿鞋子,会擦桌子、椅子,会浇花,会拖地等)
2、鼓励幼儿分组讲述。
(让幼儿学会交流,把自己会做的事情讲给好朋友听听,通过交流知道自己很了不起,会做很多事情。)
3、请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在别人讲述的时候,要求幼儿能安静地倾听。
二、学习儿歌:别说我小
1、今天我们学习的儿歌是《别说我小》。
2、老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3、让幼儿说说,你听到儿歌里是怎么说的?鼓励孩子用儿歌里的句式讲述。
4、幼儿跟着老师朗诵儿歌2遍。
三、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1、出示劳动工具,让幼儿认一认。
2、你会使用这些劳动工具吗?
3、请部分幼儿使用这些工具,根据幼儿操作的情况,老师给予正确的评价,鼓励幼儿要做自己能做的事情。
4、鼓励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四、仿编儿歌
1、幼儿分组朗诵儿歌。
2、鼓励孩子把自己会做的事情编成新的儿歌。
3、幼儿分组学编儿歌,老师进行及时的指导。
4、让幼儿把在小组里编的儿歌到集体面前讲述。
5、根据幼儿仿编的情况,给予鼓励。
五、活动延伸:
1、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培养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阿姨,你别说我小,我会刷牙和洗脸。
爷爷,你别说我小,我会洗碗和拣菜。
妈 妈,你别说我小,我会穿衣和洗脚
孩子的话:
我以前都不会穿衣服,现在我会了,我还会自己穿裤子、穿鞋子,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具,还会浇花,每天早上和老师一起打扫卫生。
孩子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并使用劳动工具。
老师的话:
通过谈话,进一步了解幼儿都会做写什么事,同时激励那些还不愿意自己动手做事的孩子赶快动手,做能干的孩子。
幼儿学习儿歌速度很快,都很积极。
让幼儿在集体中学习使用一些劳动工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意识。
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感性生活经验,大胆的仿编。
教后感:
1、幼儿对自己长大了、变能干了感觉特别高兴,所以在一开始的谈话部分幼儿都很愿意说自己的优点,讲自己会做的事情,在学习儿歌时用的时间很短,朗诵两遍就会了。
2、在仿编部分如果能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更能体现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中班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清楚地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其相应的本领,培养记忆力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2.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解决困难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四种动物(猫、狗、马、大象)的图片,白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故事名称--引起听故事的兴趣。
1. 今天听的故事,是关于一只小羊和一只大灰狼的,你们猜他们俩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
2. 那小羊会被狼吃掉吗?
过渡语:小羊究竟会不会被狼吃掉?谁会来帮助他?用了什么方法帮助他?听了故事你就会知道了?(边说边在黑板架上放上"谁"和"怎样帮"的字。)
二、听故事--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及其帮助小羊的方法。
1. 听故事第一部分。(从头听到小动物分别说要来帮助小羊。)
(1) 你听到哪些动物来了?(说一个在黑板上放一个动物图。)
(2) 他们都是怎么对小羊说的?
(3) 你猜猜这些小动物会怎样帮助小羊呢?
2. 听故事第二部分。
(一直听到小动物们躲起来。)
(1) 你听到小动物分别准备怎样对付大灰狼?(说一种老师在白纸上画一个标记)
(2) 为什么这四个小动物会用这种方法来对付大灰狼呢?
3. 听故事最后一部分。(听到故事结尾。)
(1) 小动物们是用这四种方法对付大灰狼的吗?
(2) 谁先开始的?接着是谁?(根据幼儿再次做的回忆调整黑板上图片陈列的布局。)
(3) 大灰狼最后怎样了?
小结:每个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本领,用自己最大的本领可以解决困难。
三、再次欣赏故事--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力量大。
小结:小羊自己是对付不了大灰狼的,还是要靠大家集体的力量。
中班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梳子的基本特征,知道梳子由梳柄、梳齿、梳背等组成。
2、大胆创造表现不同造型的梳子,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体验无拘无束构画不同形状梳子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不同类型的梳子实物16把、勾线笔、纸。
2、背景音乐、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题
教师:你们都发现桌子上有什么?你们都用过梳子吗?见过爸爸妈妈用梳子吧!
二、观察了解梳子的外形特征
1、整体观察,建立初步的整体印象
教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梳子,小朋友每个人都拿一把梳子吧!
(1)(指着梳的柄)教师:这是什么?—————梳柄,我们看看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指着梳齿)教师:现在我们来摸一摸梳子的这个部位,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的?梳齿像什么?
(3)(指着梳背)教师:那这是梳子的什么部位呢?
教师小结:没错,梳子由梳柄、梳齿、梳背组成。
三、细节观察,了解不同造型的梳子
1、出示一组梳柄不同的梳子。
教师:好,小朋友现在把梳子都放回到位置上,来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梳子,说说你喜欢哪一把梳子?你为什么喜欢它?哪个部位最吸引你?
2、出示一组梳齿不同的梳子
教师小结:原来梳子的样子多种多样,有的梳柄不同,有的梳齿不同。
四、点拨示范
1、先画梳柄
2、再画梳背
3、最后画梳齿
五、自主作画
幼儿自主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六、互动评价
1、自评,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画,说说有什么特别的?
2、互评,教师:除了喜欢你自己的画,你还喜欢哪位同伴的画?
3、师评,教师:我觉得这几幅作品很特别,我们看一看。
中班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一)欣赏散文诗,理解“我的影子”在一天不同时间段的各种变化。
(二)初步感知影子长短和太阳位置的关系。
二、活动准备
(一)事先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在家里与孩子一起完成“我的影子”记录单,并带到幼儿园。
(二)幼儿用书第5册第18~20页、第24~27页。
(三)挂图(《影子和我》)。
(四)语言CD(《影子好朋友》)。
三、活动过程
(一)我的大发现。
1.展示“我的影子”记录单。
2.交流自己的发现。
——有许多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家里记录了自己的影子,你有什么发现?(教师重点引导幼儿讲出记录单中影子的特点。)
——你的发现和小朋友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一样?(让幼儿主动发现自己和同伴在记录中的不同点,尝试探究其中的秘密。)
(二)影子真有趣
1.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5册第18~20页中的故事《影子和我》。
2.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影子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想法。)
(三)影子好朋友
1.教师朗诵散文诗。
——有一首诗就讲了这些画面上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教师配合挂图朗诵。)
2.熟悉、理解散文诗内容。
——影子和谁是好朋友?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早晨、中午、傍晚,“我”的影子都一样吗?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再次示范散文诗的句子,鼓励幼儿能够将喜欢的句子表述出来。)
——你觉得哪一句特别有趣?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幼儿分享自己对诗中诙谐语言的感受。
3.幼儿边看幼儿用书,边轻轻跟念自己喜欢的散文诗片段。
中班活动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富有节奏的韵律美,会用普通话有节奏、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2、丰富词汇:名胜、骊山晚照、名家书法等,理解词的含义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3、萌发幼儿当一名西安人的自豪感。
二、活动准备:
1、中国地图一张;响板一个。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里面有儿歌的相关图片。
3、活动室里布置主题展板"夸西安"(分西安的名胜、西安的风俗小吃、现代的西安三个板块)。
三、活动过程:
一)在中国地图上找找我们的家乡-西安,谈话导入。
教师:你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吗?你感觉西安美不美?和小朋友一起夸一夸吧!
二)请幼儿打开用书。
自由聊聊西安的名胜、小吃等内容(按照画面分组讨论)。
三)教师交代名称,并有感情地示范朗诵儿歌。
交流:儿歌听上去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儿歌里都夸西安的什么了?是怎么说的?
四)对照主题展板,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整体跟学儿歌。
五)幼儿朗诵儿歌。
1、教师提示请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2、教师用响板配节奏,幼儿朗诵儿歌。
3、师生共同朗诵。
四、活动延伸:
1、 美劳区和建构区与教学主题结合,通过绘画、建构等形式,表现对家乡的热爱。
2、 角色游戏区增设"小吃一条街",投放相关材料、标识、用品,供幼儿自选活动。
3、 语言区在教室引导下可进行仿编儿歌并记录,集体分享。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