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鸟语》教学设计

2025/11/22教案

此篇文章《鸟语》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鸟语》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描摹具体事物的方法。

2.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去追求自由、快乐的幸福生活。

4.认识4个字。

教学重点

1.掌握描摹具体事物的方法。

2.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空山鸟语》,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

1、作者描写了山上哪些风景,这些风景是怎样写出来的?

2、模仿课文中描写山上风景的句子,自己创造几个句子,说给同桌听。

3、作者喜欢到山上来,尤其是喜欢到山上来听鸟叫,且在课文第一段就热情的宣告,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请学生读出这段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为什么这句话让大家印象深刻?

5、学生自己朗读并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它,它好在哪里?

6、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四、字词积累,巩固基础。

1、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教讲解。

2、学生自己记忆字:崛、飒、悉、嬉。

3、组词、造句

五、作业布置:将本文朗读给父母听。

板书:

空山鸟语

鸟儿的鸣叫是世间最美的语言

《鸟语》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花和鸟的各种形态,大胆进行表现创造

2、掌握头饰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让学生在游戏创造活动中体验愉悦感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萌发爱护花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头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体会美术创作活动的快乐

难点:头饰的制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范品,各类制作的用具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绘画制作工具,规范绘画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1、上堂课,我们帮助小鸟找到了家,小鸟、小鸟妈妈为了感谢我们,今天他们带着许多的小鸟来感谢我们。

2、欣赏课件:小鸟在花丛中嬉戏,花儿竞相开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他们在干什么?

3)小鸟是怎么飞?大家模仿飞一飞。

4)花儿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开放的?大家表演。

三、欣赏感知

1、课件演示小鸟形态。

1)他是什么鸟?是什么颜色的?

2)他有几个部分组成?

3)师生同练:

通过小鸟的组成部分分析,画画小鸟的基本结构。

2、小结交流:

今天,小鸟们要去参加森林的舞会,要评评谁是最美的小鸟,所以他们想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们帮忙出出主意,为他们打扮打扮,你有什么好主意呢?该从小鸟哪里入手为他打扮呢?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各种不同的尾巴、身体、翅膀、皇冠等,给小鸟换新衣。

2)教师展示刚才“打扮”的美丽的小鸟,多美的小鸟,美的象公主,你想说些什么?

3)你想打扮一只怎么样的小鸟?(战士小鸟、飞行员小鸟,空姐小鸟等有职业的各种小鸟)。

四、学生尝试练习:打扮小鸟

1、将小鸟有个性的打扮。

2、涂上美丽、鲜艳的颜色。

3、自己学着剪一剪。

五、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课堂小结

1、展示小鸟作品,让学生自由思考:我该如何展示我的小鸟?

2、师生共同探讨展示的方法。

3、制作头饰,胸饰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花和鸟的各种形态,大胆进行表现创造

2、掌握头饰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让学生在游戏创造活动中体验愉悦感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萌发爱护花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头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体会美术创作活动的快乐

难点:头饰的制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范品,各类制作的用具

学具: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准备绘画制作工具,规范绘画制作习惯。

二、导入新课

1、回顾上堂课,学生自由展示小鸟作品,并根据自己的小鸟身份表演。

1)关于小鸟的故事。

2)关于小鸟的歌曲。

3)关于小鸟的舞蹈。

4)小鸟集体表演。

2、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课件欣赏:花儿开放

1)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她是怎么开放的?你能用动作来模仿一下吗?

3)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4)小组讨论:还有什么花?他们的形态是怎么样的?

2、欣赏各种各样的花儿的VCD,感知花儿的各种形态。

3、学生根据上堂课小鸟的头饰,胸饰的做法,来绘画花儿,制作花儿的头饰。

1)回顾上堂课的小鸟头饰的制作过程。

2)学生绘画花儿。

3)合作小组讨论、制作:根据小鸟头饰的做法,制作花儿的`头饰。

四、学生制作,播放《玩具进行曲》。

五、教师巡回指导。

1、及时反馈、纠正。

2、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参与其中。

六、展示,游戏。

1、学生自由选择小鸟,花儿的头饰或胸饰,进行表演活动。

1)学生带上自己制作的头饰(小鸟或花儿),自由组队,商量表演的内容。

2)“鸟语花香”联欢会。

让学生在室外围成圈,尽情的表演节目。

2、教师小结

1、你学到了什么?

2、今天你快乐吗?

《鸟语》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演唱版《二泉映月》与二胡曲《二泉映月》进行聆听、对比,感受二胡的表现力及乐曲的情绪和艺术情境。

2、聆听、欣赏二胡曲《空山鸟语》,能从音乐声中感受“空山”与“鸟语”的意境,找出相应演奏段落。

3、增进学生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培养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乐曲表现的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 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欣赏一种乐器。那么有谁知道乐器的分类?(西洋与民族)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的图片,简单介绍。 师:好,那么我们接下来欣赏一首乐曲,大家来听听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来演奏的,欣赏完大家来看一下大屏幕的图片,它是属于什么种类的乐器?当然,乐曲名知道的同学就更厉害了。(二胡、民族乐器、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二泉映月》)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欣赏一下二胡名曲,感受二胡韵味。

二、聆听与鉴赏

聆听、欣赏二胡曲《空山鸟语》从音乐声中感受“空山”与“鸟语”的意境,找出相应演奏段落。

师:同学们还记得名叫《鹿柴》的古诗吗?是由我国古代著名诗人王维所作,诗人以一种特有的感觉,描绘了静寂幽暗的空山深林傍晚的景色。那么,接下来我们聆听一首有关空山景色的二胡曲,同学们从音乐中感受一下“空山”和“鸟语”的意境。

师:我们再次聆听,同学们找出“空山、鸟语”的相应演奏段落。找到后举手回答,我们稍后在大屏幕上出示答案。 师:出示大屏幕总结

二胡曲《空山鸟语》乐曲除引子和尾声外,可分五段,属多段体结构。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寥寥几笔就描绘出幽静、深邃、沉远的意境,令人神往。

接着,作为“人”的形象出现,旋律起伏跌宕,节奏疏密相间,显得生气勃勃。这个形象贯串于全曲,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结合,宛如“人”在美丽清新的自然中怡然自得地观赏、逗引着鸟儿,人声、鸟语交融在一起。乐曲通过拟声的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使鸟语音乐化。但这不是单纯的自然描写,而是深深地渗透了“人”的感情,使乐曲的.造型性与抒情性有机地结合而显得富有情趣。)

2、简介二胡的构造

师:同学们见过二胡吗?有谁会拉二胡?对二胡了解的同学可以和我们分享下二胡相关知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上出示的这张二胡构造图片,我们一起来研究下二胡是怎么构成的。

三、巩固练习。

欣赏二胡曲《战马奔腾》,感受情绪风格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与二胡曲《二泉映月》的不同之处,要求: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一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给出评论。

四、总结评价

演唱版的《二泉映月》,加入了歌词成分,歌曲如歌词一样故事化,一曲经瞎子阿炳之手留传近百年的凄惨精典的乐曲,由李玉生的清喉传出 ,有如阿炳现身之疑;而此词与之相配,真是达到音与境的和谐之极,听与悟的绝妙融合。

二胡版《二泉映月》,只有音乐没有词的二胡名曲,让人听后总让人产生对人生的种种无尽联想,联想空间丰富,韵味十足。在一遍遍的倾听后,总感到这曲子只可意会,无法具体描绘。整首曲子通过二胡低沉的声响,奏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板书设计:

空山鸟语

1、掌握两个词汇“空山”、“鸟语”。

2、古诗《鹿柴》

3、二胡构造

4、二胡作品不同风格特点

5、简介刘天华

《鸟语》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生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难点:紧扣关键词句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形、动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特点,明确学习目标

第五单元是个特殊的单元,叫作习作单元。学习本单元,我们要从精读课文中体会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习作方法;而习作例文则为我们提供了习作的范例,便于我们来借鉴和仿写。我们要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一些习作的知识和技巧。导读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留心观察。围绕这个主题,在这个单元我们要注意两点:1、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2、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二、“搭”字入手,整体感知

1、读题激趣,初读课文

题目中的“搭”是本课的一个生字,我们可以借助“塔”字来记住这个“搭”字。这到底是一只怎样的小鸟,它为什么来到我们的'船头,作者又是如何描写它的呢?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到字里行间去体会文字的美妙与鸟儿的可爱吧!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读准“啦”字。

2、范读课文,引起思考

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边听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读了课文,同学们对全文有了大概的了解。来看课后第一个问题:读课文,想想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试着找找看。(生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三、以图促读,了解写法

1、出示老鹰、燕子、翠鸟图片,感受鸟类的不同特点。

2、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观察并描写翠鸟的?

作者通过对翠鸟外貌的描写,写出了它羽毛颜色的亮丽;再把翠鸟和鹦鹉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翠鸟的美丽。引导感悟,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候,一定也要像这样抓住它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细致的描写。这样才能写出它的特点。

3、走进课文,看看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只美丽的翠鸟,作者的内心又会产生怎样的波澜呢?自由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注意读出作者疑惑的心情。

四、感悟表达,学习方法

1、播放翠鸟捕鱼视频。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翠鸟捕鱼的过程,你会选择什么词语呢?

2、作者是如何描述的呢?画出描写翠鸟捕鱼、吃鱼的动作(冲、飞、衔、站、吞)引导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感知写法。

我们身边的事物很多都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如何把这样复杂多变而又转瞬即逝的连续动作描述清楚呢?作者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那么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是细致观察,然后可以用“动作分解法”来描述,就是把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把每一个动作写清楚,然后再将分解的动作连接起来。平时我们自己也应该像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同时也可以试着用“动作分解法”来记录观察所得。

4、迁移运用。

在68页的“初试身手”中,有这样一个场景:雨停了,我和妈妈去买菜,在路上看到好几只小蜗牛正慢悠悠地过马路……请大家以这个场景为题材,试着把观察到的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写好后,可以和同学们交流。

五、夯实基础,读写生字

1、重点提醒三个字的读音:鹦鹉、悄。这三个生字都是形声字。

2、重点写好羽和翠。要特别注意:羽字在单独成字时,下面有钩,而当它在翠字上面时,是没有钩的,请同学们注意不要写错。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随着作者的文字,不仅感受到了翠鸟的美丽与可爱,更学习到了作者细致观察、准确表达的方法,希望大家课后认真体会,并在自己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鸟语》教学设计 篇5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生动而又细致地描述了“我”从小就爱鸟、经常与鸟儿交谈、与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的情景,揭示了这样一个主题: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课文第四至九自然段具体地描写了“我”跟布谷鸟对话的情况,表现了“我”对鸟儿的痴迷程度,也写出了“我”与鸟儿之间的关系是何等的自然融洽。教学中采取创设情境——启发想象——迁移写作。

教材分析:

《鸟语》一文主要写了“我”从小爱鸟,经常与鸟儿交谈,与它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从中得到许多启示,从而揭示了“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的主题。文章的结构详略得当,语言极富儿童情趣。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3、观察一种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从布谷鸟和喜鹊的叫声中听懂了什么、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导人新课

(课件出示百鸟图)看过图之后有什么感受?用语言表达一下吧!

二、教学新知

1、通过预习,知道文中的“我”生活在哪里?最爱做什么?

2、教师说关于公冶长的故事。

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课件)“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哪几句话最能反映“我”的这种心情;

导读第2、3两句。师相机进行板书(接近交流)

3、学习第4—9自然段

(课件)自由读第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读后讨论,相机指导朗读。

(1)(课件)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鸟的喜爱?(亲切、分明)

指导朗读。

(2)(课件)这样无拘无束的——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a、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b、指导朗读“我”与布谷鸟的对话。

同桌互读,指名分角色读。

(3)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我”沉浸在与布谷鸟的倾心交流之中?

(4)(课件)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与布谷鸟之间充满了感情。布谷鸟仿佛成厂“我”的好朋友、时时提醒“我”好好学习,不断催“我”奋进)

指导朗读。

(5)练习朗读第4—9自然段。从布谷鸟的叫声我懂得了——(课件)

4、学习第10自然段

(1)(课件)喜鹊的语言作者听懂了吗?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的第十自然段。

(2)出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

(3)同学们,生活中有哪些喜事呢?

5、学习11第自然段

在与布谷鸟、喜鹊的交谈中,我还懂得了很多鸟类的语言,还听懂了什么鸟的语言?(课件)

(1)师生交流

(2)老师领读课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同学们,此时此刻,作者已经成为鸟儿的知音,你们想成为鸟儿的知音吗?我们也来与鸟儿对话,做做猜想……

(3)听鸟的叫声。(知道的学生说,不知道的老师说)用多媒体的设备出示图片,点击后图片放大,并出现声音

还想听一听吗?还想听谁的歌声?它在说什么呢?

师生交流

还想听谁的?它在说些什么呢?大家来猜想一下。

教师相机进行板书(倾听猜想)

(4)作者更是鸟儿的知音,他还从鸟儿的身上得到了启示。(课件)

这段文字写得非常整齐,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课件)学生仿写

6、学习第12自然段

(1)“我”与鸟儿之门建守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课件)

(2)讨沦: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三、布置作业

听鸟语谈感想,找一种鸟,听听鸟鸣,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接近交谈

鸟语倾听猜想

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

《鸟语》教学设计 篇6

一、设计理念

《鸟语》是一篇洋溢着浓浓儿童味和人情味的课文,用儿童的语言写了儿童喜欢的动物——鸟儿,儿童喜欢的事情——倾听鸟语。课文蕴含着人鸟和谐共处的明暗双线:明线——鸟儿成了“我”的好朋友;暗线——“我”成了鸟儿的好朋友。教学本课,应力求体现一个“趣”字和一个“情”字,让学生经历着“我”的经历,感受到“我”的感受。本课以品读为主线,以自悟为落脚点,以读写训练为杠杆,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实现由品悟语言到积累语言,再到运用语言的转化,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观察、想象、感受与口头表达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出情趣——学有思想”是本文教学的一条线。教书,要教有灵魂的书;育人,要育真正意义上的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仅是我们的课程观,也是我们的教育观。

二、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会用“疏忽”、“倍感亲切”造句。

(三)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运用中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感受和谐的“人鸟情”。

三、课时安排

共两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四、教具准备

各种鸟儿的图片,布谷鸟和喜鹊叫声的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感知“爱鸟情”。

1.鸟语是多么婉转动听啊,齐读课题。

2.课文的第一、第二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呢?

【开门见山,以回忆导入,直奔主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品读课文,感受“人鸟情”。

1.走近布谷鸟,学会刻苦。

(1)我多想做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走进鸟儿的世界。(多媒体播放鸟叫声)

【凝神倾听,鸣声啁啾,热闹非凡,这里聚集了各种各样的鸟儿,鸟叫声此起彼伏:唧唧喳喳,你呼我应,或清脆空灵,或婉转悠扬,或引吭高歌,或低泣如诉……优美清新的世界被鸟儿婉转的鸣叫声激活了,灵动了,整个大地也在它们默契的交融中复苏了。】

师:再听,这是什么鸟儿?我们一起跟着它叫一叫吧!(布谷鸟的叫声)

这叫声在作者听来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在它亲切的叫声中,你听懂了什么?你被人催促过吗?是什么样的情况?

师:哦,看来,只有和你关系最亲密的人才会这么声声催促你呀!带着这种感觉读读这句话。

【读写训练】

布谷鸟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

它仿佛对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

它仿佛对上班的叔叔阿姨说:________________。

它仿佛对农民伯伯说:______________ 。

【将饱含魅力的语言引入情境,引导想象,爽心明智,并让学生在模拟的语言情境中入情传情,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2)多亲切的布谷鸟啊,我还能和它对话呢!对话朗读,注意节奏。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们在和布谷鸟对话时心情怎样?书上有一个成语就写出了这种心情,找一找,读一读。

(3)在这无拘无束的问答中,我觉得自己都成了一只鸟儿了。(出示第五自然段)

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我”对布谷鸟的喜欢呢?默读课文,可以圈圈画画,写下你的体会。

※这样无拘无束的一问一答……翩翩飞翔的鸟儿。

——是啊,此时我仿佛是鸟,鸟也仿佛是人了。

※呆愣愣地跟树上的鸟儿说傻话。

——在旁人看来那傻乎乎的举动也正能说明“我”是多么的爱鸟啊。

※一想起……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因为喜欢,才会理解朋友的良苦用心啊。

师:这正是“我”从布谷鸟的声声啼叫中所领悟到的真谛啊。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收获吗?

【读写训练】

用上“疏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_______,上钩的鱼又跑掉了。

叔叔边开车边和我聊天,差一点闯了红灯,看来,______________。

师:除了体会到“我”对布谷鸟的爱,还体会到什么?

生:爷爷也爱鸟,也悟出了布谷鸟说的话。

【小结】无拘无束的人鸟对话,创造了一个美好的境界,难怪“我”会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摒弃泛泛的读和烦琐的分析,以读悟结合的形式与文本亲密接触,学生自悟自得,在读中体验情感、品评词句,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这种以语言文字的形象感为特征的理解具体而深入。适时的“读写训练”指导学生在感悟语言、得到情感熏陶的同时,发散思维,领悟不同的表达方式,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走近喜鹊,感受喜悦。

(1)你听,又是谁来了?(喜鹊的叫声)

师:喜鹊的叫声并不出众,可人们却非常喜欢。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乡里人都很喜欢它。

师:它会预报哪些喜讯呢?(这就是喜鹊名字的由来!)

生:“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吗?

师:谁来和老师对读?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的喜讯,你能加上这些喜讯再读读吗?

生:每当这时,……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师:有期盼就会有希望,有希望就会有乐趣。

(2)现在再来读这句话,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师:在生活中,哪些人或是哪些事会让你“倍感亲切”呢?

【小结】喜鹊那叽叽喳喳的报喜声,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乐趣,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作者爱鸟给予的启迪,也爱鸟儿带来的欢喜,抓住喜鹊叫声的特点,上出“喜气”,感受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