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2025/11/23教案

此篇文章认识小数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小数。

2. 学生会正确地读、写小数。

3. 学生能把以分米、厘米、毫米做单位的数改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来表示。

4. 学生初步了解分母是“10”“100”的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5. 学生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小数表示数量。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袋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师:同学们喜欢去超市吗?我们一起去逛逛好吗?

(课件播放录像:超市或商场各类物品及其价格。)

2. 课件出现食品及价格。

师:你们知道这些食品的价格吗?(学生自由发言)

3. 教师指一食品的价格,先指小数点前面的数问:这表示多少钱?再问:小数点后面的数表示多少钱?

4. 教师指出:录像中的价格都是用小数表示的。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小数

1. 认识小数。

师:像5.89、0.85、2.6(同课件上的数)……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出示板书)

这些小数中的“?”叫小数点,它是一个小小的圆点,请注意它的位置。(板书:小数点)

2. 读数。

师:同学们,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请学生尝试读板书中的小数,读错的地方由教师或学生加以更正。)

3. 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二)教学例1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刚才有同学发现咱们的铅笔芯有的是0.5mm(毫米),还有的是0.7 mm(毫米),除了毫米外,我们还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1. 用小数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

(1)师:1米有多长?请比画一下。

那1分米有多长?也请比画一下。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读下面的句子,并将句中带下画线的数量改成用“米”作单位,你能行吗?试试看。

(3)填写后,小组汇报,集体评价。

教师将几组同学填写的结果进行展示,并适当提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4)还有哪些厘米数可以用米作单位的?(学生自由提问、回答)

3. 课件播放录像,创设情境:几位同学正在测量身高,一位同学做记录。一个学生提出:如果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师:同学们,现在谁来解答录像中提出的`问题?

课件出示学生的身高:如1米38厘米=( )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你是怎样想的?

4. 师:你的身高是多少米?能告诉大家吗?

三、巩固新知

(一)做一做

1. 请学生填写第89页“做一做”第1、2题,然后集体评讲。

2. 互动活动。

(1)教师在展台出示人民币,请学生以“元”为单位说出数量(如师出示2张1元,4张1角,生答2.4元等)。

(2)小组活动:我摆你说(或我说你摆)。一学生拿出人民币(或说出人民币数量),一生以元为单位,并用小数说出数量(或拿出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其余学生当裁判,轮流进行,教师参与指导。

(二)展示汇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小数,如:芜湖长江大桥全长10.624千米,这“10.624”就是一个小数。

同学们你们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收集的带有小数的数据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这些数据的?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小数知识?学生回答,教师加以总结。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篇2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小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

1、初步认识小数。

谈话: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数吗?

课件出示:0.3 2.5 14.31.25

谈话:在哪里见过?(超市……)

指出:这样的数叫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2、认识小数点。

谈话:老师把屏幕上的数再写一遍,大家仔细看。(故意不写小数点)

谈话:写得对吗?学生纠正,顺势指出,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它把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3、小数的读法。

让学生尝试读出小数,教师纠正。

谈话:对!在读小数的时候,小圆点也就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依次读出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4、练习。读一读。

(1)一只蜂鸟的体重为2.1克,一只麻雀的体重比蜂鸟的50倍多1克。

(2)、雷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

(3)、人体正常体温是36.5摄氏度-37.5摄氏度。

(4)、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目前我国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楼。

(5)、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59.69万平方千米。

(6)、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

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看来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课前老师从日常家居中也搜集到一组有关小数的信息,我们一起看一下。

课件出示第一副情景图:

居室中吊灯离地面高度不应低于2.5米。

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1米(60瓦),0.5米(40瓦),0.3米(25瓦)。

指名读。

谈话:有疑问吗?生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的问题真不错,我们先来看信息当中提到40瓦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0.5米,根据你们的经验你认为0.5米有多长?(学生发表意见)

谈话:不要急!我们先来研究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了。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1米长的纸条,听清要求:小组合作,把一米长的纸条平均折一折、画一画,并标出米。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

谈话: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2-3组)

师边课件演示边说:我们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是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

板书:1分米=米=0.1米

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都是米,也就是0.1米。(集体读)

谈话:那么,3分米等于多少米呢?(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5分米、8分米呢?

现在知道0.5米有多长了吗?(指名说)

问:你发现了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十分之几的分数,就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练习:用分数、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联系68页第3题1、2个)

2、初步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出示第二副情景图

单人沙发座前宽度不应小于0.48米,座前的深度应在0.4米左右。

沙发腿垫脚的高度应在0.03——0.08米之间。

指名读。

问:要知道0.48米0.03米0.08米有多长,得先知道什么?(生:0.01米有多长)

借助米尺,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上台展示。

课件演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也是米,还可以用小数0.01表示。也就是说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齐读: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米,也就是0.01米。

说一说0.03米、0.08米、0.48米是多长?

生说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什么?

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练习:用分数和小数表示阴影部分。(自主联系68页第3题3、4个)

小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练习巩固

1、小猫捉鱼,把相等的分数和小数联起来。

0.10.40.070.80.01

1/104/107/1008/101/100

2、涂一涂,用阴影把分数表示出来。

0.60.190.06

3、填空,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3分米=()米 9角=()元

19厘米=()米7分=( )元

6厘米=( )分米 6分=( )角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今后我们会更深入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六册P88-89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认识小数。

教学难点: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投影片,商标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小数

1.出示文具标价牌。

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

书包 45元 文具盒 18元 圆珠笔 3.50元

铅笔 0.20元 橡皮 0.15元日记本 3元

(在黑板上依次贴出商品的标价牌。)

2.区别整数与小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黑板的上文具标价牌分成两类。

书 包 45元 圆珠笔 0.50元

文具盒 18元 铅 笔 0.20元

日记本3元 橡 皮 0.15元

左边这组数45、18、3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准还能举出其他整数的例子?

3.引入课题。

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拿走黑板上三个整数标价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文具标价的三个小数。

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元 角 分

3. 5 03元5角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3.完成88页表格中的填空。

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指着米尺问: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数表示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让学生把答案填在课本上。

4.小组讨论

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米。

全班交流,写成1.30米和1.3米都对的。

5.学生类推:完成89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

板书设计:

元 角 分

3. 5 03元5角

0. 2 0 2角

0. 1 5 1角5分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会读写小数。

3、通过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教师出示ppt课件:小数的初步认识

师: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有书包、文具盒、铅笔、彩笔、橡皮擦和日记本等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么分呢?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代表说明自己的分法和理由。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出示课件:

师:我们将这些标价(物品的价格,即多少钱)分成两类。

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象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出示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出示课件)

介绍小数的读法——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代表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右边代表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读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已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

2.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出示课件)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_元____角____分。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例1教学

师:(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学生都在做什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课件: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介绍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在右下角写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想一想:

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出示米尺课件: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零几米。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想一想:

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5.小组讨论。

出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四、巩固应用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2、练习二十一第2题

五、拓展

小数的历史。

六、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的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会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明搬新家了,家里需要一张新书桌,妈妈让小明自己到商店挑选,要记录下所选书桌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接到任务后,小明邀请好朋友小红一起来到商店。我们看一看他们所选的书桌是什么样的?(课件演示)

二、新知探索

1.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1)小明挑选的书桌的桌面长、宽各是多少?

(2)妈妈要求用米作单位,5分米、4分米究竟是多少米呢?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知识想一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5分米是5/10米,4分米是4/10米。

(3)5/10米还可以用0.5米来表示。请仔细看,0.5是怎样写的?要注意小圆点的书写位置,0.5读作零点五。0.5叫小数。

(4)4/10米可以用怎样的小数来表示?

(5)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填完后小组内交流:为什么要这样填?

指名汇报,课件展示正确答案。

仔细观察,你发现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小数?反过

来,零点几就表示什么?

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这就是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6)小数是在人们实际测量和计算的需要中产生的,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开始应用十进分数,也就是小数。(课件介绍古代数学家刘徽)

2.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1)小明和小红选完书桌后又在商店里转了转,看到圆珠笔是1元2角,笔记本是3元5角,这样的钱数也能用小数表示吗?

(2)以组为单位试着把1元2角、3元5角改写成小数。

(3)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把几元几角改写成小数,通常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是几点几元。

(5)观察上面的小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学生讨论后读课本第100页下面一节,把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划出来。

(7)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善板书)

(8)任意写出几个小数,在小组内读一读。

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各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三、应用反思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交流,任意指两道题让学生说说想法。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和小组同学或同桌商量。

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评价总结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怎样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比较小数的大小

上课时间:6月1日,累计课时:58。

教学内容:第102—10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

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应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正确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建立关于小数的数感。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天热了,大家开始吃冷饮了,说说你所知道的冷饮名称及价格。

2.(出示挂图)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3.集体交流。

4.现在老师想知道棒棒糖和冷饮哪个更贵一些?你们能告诉老师吗?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比较小于1元的两个价格的大小。

1.猜一猜:谁的价格更贵一些?

2.小组交流:谁更贵一些?理由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3.在括号里填上符号,读一读。

(二)比较大于1元的两个价格的大小。

1.你会比较蛋筒和冰淇淋的价格吗?

2.小组说说你是怎么比的?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3.在括号里填上符号。

4.现在你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冷饮,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5.集体交流,教师板书。

6.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说说是怎么比的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先比整数部分,再比小数部分。)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

1.完成第103页想想做做第1题。

(1)指名说说彩带的长度。

(2)独立比较。

(3)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2.完成第103页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完成第103页想想做做第3题。

(1)仔细审题一独立填写。

(2)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是怎么想、怎么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