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025/11/24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本次习作是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与父母说说心里话。从对父母的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也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教学目标:让学生选择最想跟父母说的话,畅所欲言,表达真情实感,并在写完后读给父母听。

教学重点:让学生说出心中真实的想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的体验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和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引导学生理解与感恩父母,与他们进行真诚地沟通和交流。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习作指导)第二课时(习作略)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展示共计50分钟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有辛勤培育你的老师,有与你相处了整整四年的小伙伴,可唯独缺少了每一位同学生命中最至亲至爱的人,他们是谁呢?(爸爸妈妈)

是啊!爸爸妈妈!他们将你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抚养成人;他们承担了所有的苦难,为你播撒幸福;他们尽管并不完美,却努力为你创造最好的生活。让我们缓缓走近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去感受那份份爱意!

(播放一组幻灯片,片中照片系班中孩子的生活照,力图走进孩子的内心)

看了这些浸透着浓浓亲情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感谢父母)

设计意图: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借助动情的音乐,父母关爱孩子的照片,创设出一种情境,唤起学生心底那柔软的情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深情,继而激起孩子们表达与习作的热望】

二、指导选材

1、生活中,我们与父母朝夕相处,有太多太多的想法需要交流,有太多太多的话需要倾诉。今天,让我们在这充满温情的课堂上,敞开心扉,尽情诉说心里话,真诚的说一句: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齐说)

2、尽管爸爸妈妈未能来到我们今天的课堂,但老师知道他们深深地装在你的心中。假使你的父母此刻就在你眼前,渴望与你沟通,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畅所欲言,述说心里话)

3、自由读习作要求,教师根据回答相机板书:

不理解——理解 写 抒

父 母 建议 真 真 爱

其它 事 情

此环节意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表述心里话,先说心里话后出示习作要求,为的是使学生不拘泥于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畅所欲言,心里话所涵盖的面更广泛些。紧接着习作要求适时出现,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写好此次作文的要点要写真事抒真情。

三、指导学生要抓住具体事情来写

同学们从多个角度向父母表达了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我相信这一定源于你们与父母在相处时那点滴小事对你深深地触动,现在就搜索一下你的记忆,将那一件件小事简单地说给父母听听吧!自己静静的想想吧,同桌互相说说吧!

此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引导学生写真事,自然地抒发真情。

四、构思全文,在点评中习得写法

1、自由构思全文,想想你打算如何写

2、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在学生的点评中引导学生习得写法,以评促写。选择以小见大的事例,抓细微之处,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明确思路。

五、出示作文纸,学生动笔写作

教师精心设计了此次习作的作文纸。小花插图激起学生的美感,乐于在上面写下精彩的文字;写作提示指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此次作文的训练要求。

附作文纸:

姓名: 班级: 等级:

训练项目或写法提示: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教学理念

赏析与评改是激励,也是再次指导。注重学生自我展示,互相赏析,激励学生的习作自信心。注重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逐步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习作中感人的细微之处,获得习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引导学生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适当增添一些感人的内容。

一、总体讲评

针对全班习作情况做一个总体概述,起激励学生习作的目的。

二、题目点睛

1、欣赏此次习作中精彩的题目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精彩的题目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在以后的习作中,注重以新颖的题目吸引读者。

三、佳作回放

1、请一位学生配乐朗读自己成功的习作

2、其他学生从多个角度说出自己的欣赏点

既极大程度地激励了此篇习作的小作者,也在点评中使其他学生找到了可供借鉴的地方,为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习作埋下了伏笔。

四、亮点欣赏

1、自己圈出文中精彩的语句与段落

2、四人合作学习,大声地将你习作中的亮点之处读给你的伙伴听。

3、设置“精彩句段箱”,请学生上台抽取箱中的精彩语段,读给全班同学听。

意在极大地激励所有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便乐于在下一次的习作中步步求优。聆听别人的优秀句段时,也是最佳的学习过程。

五、修改不足

1、出示名言,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2、共同修改一篇习作。

3、布置作业:课后参照作文纸的写法提示继续修改自己的文章。

意在在修改别人的习作时习得修改本次习作的方法,更好地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析】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文章记述了史学家谈迁两次创作明史巨著《国榷》的经过,突出表现了谈迁在《国榷》被盗后,面对厄运,抱定信念,矢志不渝的人物形象,将谈迁治学的刻苦和信念的坚定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更使谈迁这一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读文字,感悟其丰富的内涵,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学习他矢志不渝的精神。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理解课文第四节,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师生共写课题,提示:端端正正写字

2、教师设问:什么叫“厄运”?在课文中指什么事?谈迁被厄运打倒了吗?为什么没有被打倒?(相机理解打不垮、信念)

3、指名读题

二、自学探究,交流展示

1、引导学生围绕学案自读课文,并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行间导学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⑴、引导学生选择最受感动的一节读课文,导读课文第二、三节,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正确,尝试读出感情,相机理解“家徒四壁、一袭破衫、奋笔疾书”等词语,引导用自己的话概括每节大意

(预设举例:“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快,疾速。“积劳成疾”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嫉恶如仇”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奋笔疾书的“疾”应选第 种解释。”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词语和句子的意思选择合适的义项)

⑵、导读第一节

设问: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像凤凰的头一样的优美、精彩,所以有“凤头”一说,谁喜欢第一节?

读第一节,相机正音“浙江、国榷”,说说第一节写了什么?

⑶、导读第四节

设问:好文章的结尾往往又像豹的尾巴一样有力度、响亮有力,因此又有“豹尾”的说法——反复齐读第四节

3、交流学案第四题

⑴、谈迁写的《国榷》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⑵、谈迁是谁,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⑶、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概括。(不超过30字),通过引导,逐步让学生用最少的字概括课文内容。(预设:谈迁矢志不渝著《国榷》)

4、指导写字

⑴、出示生字 浙 迁 博 抄 锁 挣 诞

⑵、教师范写 博 诞

⑶、学生完成课后第一题

三、质疑问难

初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理解或想知道的问题,提出来。(引导完善学案第五题)

四、课堂小结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3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宜”等10个字。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第一课时

一、谜语引入,介绍资料。(出示课件2)

1.教师以谈话形式引入:大家猜一则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对,是白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笔下的白鹭(出示白鹭的图片)今天我们就学习现代杰出文学家郭沫若的《白鹭》这篇课文,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板书:白鹭)

2.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出示课件3)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蔡文姬》等。

本文选自《郭沫若全集·文学篇》,写于1942年10月31日。《白鹭》也作《鹭鸶》。白鹭就是鹭鸶,它是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长,能涉水捕鱼虾等。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谜语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出示课件4)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出示课件5)

(1)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取一个名字。

(3)作者对白鹭是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4)你能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非常重要,这是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同时也是在扫清阅读的障碍,为接下来的理解分析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交流自学成果,解决问题。

师: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希望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总结出来。

(板书:白鹭-----外形美)

作者描绘了几幅图?你分别给它们取了什么名字?

(板书:清田独钓图。(出示课件7)

清晨望哨图(出示课件8)

黄昏低飞图。(出示课件9)

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

生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师总结:

这篇散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体介绍白鹭的美。

第二部分(2-10)从不同方面介绍白鹭的美。

第三部分(1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再次表达对白鹭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打下基础。】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白鹭,明白了白鹭的美,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可以说,这一课是很有收获的。

六、布置作业。

1.掌握课后生字词。

2.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背诵优美的段落,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语句,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字词。

1.这个xiá zi( )里装着一只kǒu shào( ),那是老师送给我的礼物。

2.这里的水是清澄的,因此,bái hè( )非常喜欢在这里停留。

二、选词填空。

嗜好爱好

1.打篮球是我的( ),因为打篮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大家的友谊。

2.他有吸烟这个不良( ),因此身体很不好。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仿写比喻句)

xxxxxxxx是xxxxxxxxxxxxx。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_

四、“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感受。

【答案】

一、1.匣子口哨2.白鹤

二、1.爱好2.嗜好

三、1.我们祖国的花朵

2.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

四、示例:美往往蕴含在常见的事物中,我们往往因为常见而忽略。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常见事物中的美。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课前准备

1.准备自身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意思.

3.阅读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谈话导人.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

体会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迁移练习.各自找一找本册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拓展练习.在自身的习作或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

日积月累

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

运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

课外书屋

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

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里读到的其他漫画,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或者向大家介绍其他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自身感兴趣的漫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6

1、初读文本,置身读者

初读课题“一诺千金”给我的感觉这篇课文就是关于信守承诺的故事。带着这个疑问,慢慢的读下去,期待着后面的精彩。

第一二自然段课文告诉我们一个小男孩向“我”借钱,并且两元钱在当时这个数目相当于我两个月的生活费。通过“只得”这个词语,读出“我”是在很无耐的情况下借给这个小男孩钱的。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小男孩还没有把钱还给“我”。通过“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地总想哭上一通。”读到这感觉这个小男孩确实是不守信用,导致“我”的不高兴,并且十分的委屈。通过“整个白天、都、骂、恍恍惚惚、哭”读出小女孩感情的变化。

第四至八自然段主要讲的是小男孩在为什么在晚上还钱,并且改变了“我”对小男孩的看法。

读到这故事已经很完美,从开篇到第八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个小男孩为何借钱,为什么在晚上才还钱,充分的展示了小男孩的信守承诺的故事。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小男孩,为了给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每天夜里不辞劳苦,直到第五天的拂晓才攒够两元钱。通过小男孩在桥洞下一直酣睡到黄昏醒来时一系列的动作词语可以烘托出小男孩的信守承诺。

第九至十自然段主要讲的是第二个故事。讲的是秋天的一个傍晚,下着大雨,“我”去接朋友,看到一个信守承诺的少年和自己的朋友如期欢聚的情景,而自己却失望而归的故事。

读完全文,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小男孩的信守承诺,还有他对父母的那份孝心,通过小男孩、少年和“朋友”的对比更加让我体会到信守承诺给朋友、亲人带来的快乐,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一定要遵守诺言。

2、再读文本,置身作者

当我们站在作者的角度再次轮读文本,可以说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小男孩信守承诺的一种追忆,又是对“朋友’的一种讽刺。这双重的感情对比恰恰更能深刻的表达出”信守承诺“的重要性。

开篇第一、二自然段作者主要是为后文埋下了伏笔,起到了欲扬先抑作用。作者通过小男孩借钱,而“我”的犹豫、小男孩的`难堪,以致最后我还是把钱借给了小男孩,这里的描写充分的表达出作者内心的一种不情愿,原因是这两元钱是作者两个月的零花钱。作者可能再考虑“如果这个小男孩不还我钱怎么办?”这是她犹豫的真正原因。而小男孩做的保证“五天内归还,”以及小男孩表现出来的急切心情,小女孩不忍心又将钱借给了他。

第三自然段是作者很好烘托小男孩的精彩段落。作者通过自己内心感情变化的描写,通过具体词语“竟,整个、都、责怪、骂、恍恍惚惚、哭”这些词语既有对小男孩的憎恨又有自己感情的变化。很好的为下文做了一个铺垫。

第四至八自然段作者通过小男孩还钱的故事表现出小男孩的信守承诺,从而改变自己对小男孩的印象。作者在这部分充分交代了借钱的缘由——是为了给母亲买葡萄糖,而重点是小男孩如何赚回这两元钱,如何保证在五天内还钱。课文中,作者用了“狂奔、十万火急”等词语表达小男孩遵守承诺的具体行动。

课文的第九至十自然段,是作者讲了自己等朋友而看到一位少年却与朋友团聚,自己失望而归的故事。作者写这个故事更能通过“少年”与朋友的对比反映出朋友因风雨而不遵守承诺,失信于人的表现。再次烘托出信守承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