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推敲》教学设计

2025/11/24教案

此篇文章《推敲》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推敲》教学设计 篇1

[板块说明]

这一板块包括了三篇文言文,表现的是古人严谨创作、反复推敲的学习态度。重点关注文言文的教法,带领学生读熟、读准停顿,读出韵律。在读中初步了解文言文言简意赅、语言凝练的特点;同时学习古人潜心推敲、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唐代诗人贾岛潜心推敲诗句的故事,表现出诗人反复吟咏、苦心推敲、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这篇文章的条理清楚,内容具体。开篇先讲诗人在驴上得一诗句,然而“推”“敲”二字难确定;接着写诗人因在街上比画着推门和敲门的动作而挡了韩愈的路;然后写韩愈认为用“敲”字好,并邀请贾岛一路同行论诗。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个字。

2、掌握文言文的朗读基本技巧,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课后注释读懂课文的意思,了解故事内容。

4、学习古人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推敲炼字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推敲》这个故事以及故事中人物——贾岛、韩愈的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1)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中,“僧”不能读成“zng”或“cng”,“尹”在本课是官名,要读“yn”,区别于“y”或“yng”。

(2)要求会写的字只有一个“避”字,注意与“僻”和“辟”相区别。

2、朗读指导

(1)本课是一篇文言文,与白话文比起来,在词语、句式方面的差别较大,能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读的重点。因此,教师首先要重视示范朗读,要读得流畅自如,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其次,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先领读,然后结合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反复诵读,发现和掌握停顿的规律。

以下的.停顿仅供朗读时参考。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

3、阅读教学

因为本课是一篇文言文,所以阅读教学的难点是指导学生参考注释把句子的意思弄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要逐字逐句地对译,也不要更多地讲解古汉语知识。可以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

(1)朗读全文,做到会读。

按着“示范朗读——逐句领读——自由朗读”的顺序,教师先示范朗读课文,然后逐句带领学生读课文,最后请学生自由来读课文,做到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对照注释,读懂课文。

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比较浅显,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来了解课文内容。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交流学习的结果。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

下面短文的大意仅供参考:

贾岛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住在京城。一天,他骑在驴子上吟出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要把“敲”字改成“推”字,反复琢磨但定不下来。于是他骑在驴子上边吟诵边思考,伸出手做出“推门”和“敲门”的动作,看到的人都感到很奇怪。这时,代理京兆尹官职的韩愈带着仪仗队走过来,贾岛不知不觉走到了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着“推门”“敲门”的手势。不一会儿,贾岛被韩愈的随从拉下驴子,带到韩愈面前。贾岛说:“我吟得两句诗,正在琢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更合适,还没有定下来,精神都集中到诗句上了,没有来得及回避大人的仪仗队。”韩愈勒住马,站了很久,对贾岛说:“还是用‘敲’字好。”说完,就和贾岛并骑而行,谈论作诗之事,在他的家里连续住了很多天。

4、活动提示

(1)朗读

这里练习是针对文言文的朗读而设定的,教师重点强调停顿恰当即可。

(2)思考与交流

结合注释读懂这篇课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这个练习是引导学生关注对短文内容的了解,复述故事大意。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一定要用自己的话,鼓励学生适当地展开想象,丰富故事的内容。

如果感兴趣,小组分角色表演文中的情境,体会“推敲”的含义。这一练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再创作的过程,鼓励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研究,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表现出人物的特点。鼓励学生去表演,但不要强行规定学生的表演内容,可以通过大家评价的方式来关注表演的内容。讨论。此题是请学生辨析“敲”为什么比“推”字好。文中对为什么选这个字没有加以说明,请学生展开讨论,正是进一步体会恰当运用词语的好机会。所以,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观点。

(3)拓展与运用

“选出一篇自己的习作,推敲词句,把推敲前后的内容加以比较,说说自己的体会。”这是一次练习修改的实践。教师先讲清如何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然后指出修改的重点是推敲词语。修改之后进行比较的时候,一定要安排交流的时间,否则,就失去了这次修改实践的意义了。

(4)积累

本次积累安排的是查找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读一读。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贾岛对“僧敲月下门”一句中用“敲”字还是用“推”字,苦心斟酌良久,举棋不定,最后是韩愈一锤定音。然而,“敲”和“推”字孰优孰劣,历来是见仁见智,因人而异,分歧有,争议也有。学生进入六年级以后,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大胆的体验或理解。当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以后,对“敲”或“推”的选择会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许是与贾岛和韩愈完全不同的看法,因此,本着新课标第三学段关于阅读的阶段目标中明确提出的“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用“敲”好在哪里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据理力争,自圆其说。在学生思维碰撞、交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用词的妙处,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推敲文字的优秀文化传统,养成严谨、认真的写作态度。

相关资料

1、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视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唐会昌三年(843),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岳山麓。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清乾隆年间(1736~1795),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尚存。

2、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祖籍昌黎(今辽宁省凌源县),唐代散文家兼诗人,韩愈在文中多次自称“昌黎韩愈”,人们也称他韩昌黎。贞元八年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阳山令、潮州刺史、吏部侍郎等职。韩愈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三代两汉散文,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险怪,讲究用奇字,造奇句,人们评为“以文为诗”。与孟郊、贾岛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诗文被门人辑为《昌黎先生集》。

《推敲》教学设计 篇2

第二课时

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会用“即使……也……”造句。

3.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看书中的图画,说说图意:

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池边树上沉睡的小鸟。

2、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指导朗读这句话。

3、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4、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5、理解重点句:

映示: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1)读句子,说说这句话什么意思。

(2)结合句子选择“摸”的义项:a、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动作演示);b、用手探取(动作演示在课桌内摸东西);c、试着了解,试着做(如“摸一下他的底细);d、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

(3)指导读好这句话。

6、小结:贾岛深夜访友,以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板书:发生深夜访友以诗相赠

三、精读课文3—6节。

1、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想象这一部分写什么?(这一部分主要写贾岛在返回长安路上仍然在思索着昨夜诗中的用字,由于投入,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

2、引导学生再细读课文这一部分,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贾岛思考诗中用字是很认真、很投入的?(a、从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推门、敲门的动作。这句话体会到贾岛思考时非常投入的,他不但在想,而且还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b、“不知不觉”说明贾岛思考问题很专心,他连进城也没有发觉。c、从大街上人们的.反应体会到的,“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说明贾岛只顾思考,全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大街上失态了。”d、从课文第四节中知道的,“当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街上的行人、车辆纷纷避让,贾岛毫无察觉,仍然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并闯进韩愈的仪仗队。”这足以说明贾岛思考得多么入神啊!)

3、师总结:同学们读书理解得真细致,是啊!像贾岛这种对文字的锲而不舍地斟酌研究就叫——推敲。从你们的回答中,老师发现你们也从贾岛身上学到了对文章中词句进行推敲的本领。现在老师考考你;

春风吹绿了树梢,吹()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绿”,理由是:春天来了,树梢发出了绿芽,小草也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刚说完,学生b就站起来也说是填“绿”。理由是:冬天小草是枯黄的,春风一吹,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而绿色正是植物的生命色。学生c也填字同上,但说法却又与前两位学生不同。仅仅一个”绿”字,学生就有几种不同的见解。可见,学生的思维被充分地激活了,不时地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学生d认为此处填“醒”较好;因为春天来了,熟睡了整个冬天的小草苏醒了,有了勃勃的生机。学生e显然经过了仔细的推敲,站起来高声说道:“我认为填‘俏’更妙。原句中已出现‘吹绿’‘吹皱’‘吹鼓’等词语,‘吹俏’既避免了词语上的重复,又把小草当人来写,春天里的小草犹如俏丽的姑娘,一个‘俏’字就把小草写活了。)

4、“妥帖”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这段中找出它的近义词吗?(恰当)还有哪些词意思跟它相近?(合适适宜适当等)给“或许”找个近义词。

5、比较分析: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指名朗读。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好在哪里?学生试做动作。

(2)指导朗读,读出贾岛此时那种如痴如醉的样子。

6、自由练读第三自然段,同桌互读,齐读。

7、小结: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8、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1)练读:韩愈的话要读出责问的语气,贾岛的话要读出诚恳、请求原谅的语气。

(2)分角色朗读。

9、小结:贾岛不知学觉间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请求宽恕。故事进入了高潮。

板书:高潮冲闯仪仗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犹豫不决”什么意思?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具体地写出了贾岛“犹豫不决”?

4、韩愈是怎样帮贾岛改诗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5、师述:韩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

(1)指名读。

(2)给“思索”找近义词。

(3)想一想,“思索”能不能换成“思考”?为什么?

6、指名读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3)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贾岛是怎么知道“鸟宿池边树”的?(引导学生体会“敲”字是真实地写出了他当时的做法)

7、指导表情朗读这一段。

8、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

板书: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第八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读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推敲”这个词语的由来。什么叫“推敲”呢?

2、齐读第八自然段。

四、指导讲故事。

1、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结合板书提示讲述顺序。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五、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3、写出近义词。

妥帖()推敲()或许()吟哦()

4、用“即使……也……”造句。

板书设计: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反复推敲

高潮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贾岛赞同

《推敲》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教具学具: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 课时分配: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 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 尚、妥:上小下大。 贾:上宽下窄。 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推敲 皎 斟 尚 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3、用“即使……也……”造句。

《推敲》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事情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指导用“即使……也……”造句。

媒体设计:投影片、录音

教学时间:三课时

板书设计 :

推 敲 发生 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高潮 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卡片出示:唐朝 贾岛 指导读准字音。

4、映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5、简介贾岛: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和尚”的“尚”读轻声。

(2)师述:贾岛是唐朝著名的诗人。早年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而还俗。他作诗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3)卡片出示并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字字斟酌,句句推敲

6、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目是“推敲”。

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师述:为了斟酌这两个字,至今还流传着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哩!

二、听课文的朗读录音,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借助字(词)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布置预习): 皎洁 幽居 即兴 妥帖 吟哦 簇拥 斟酌 宽恕 莽撞 推敲 犹豫不决

四、检查自读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区分平舌音、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后鼻音。

2、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和尚 恰当 差人 李凝

3、认读生字词或新词(映示): 皎洁 妥帖 朝愈 簇拥 宽恕 门闩 莽撞 避让 响亮 沉睡 推敲 家境贫寒 夜深人静

4、指导读好下列长句: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岛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五、指导书写生字。 皎、骑、僧:左窄右宽;

斟、酌:左右基本等宽,“斟”左高右低。尚、妥:上小下大。贾:上宽下窄。愈:上大下小。

唐:第三笔要有足够的伸展。

六、作业:

1、见习字册。

2、抄写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推敲》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会用“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三、教学时间: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推”学生做做推的动作;板书“敲”做做敲的动作。这两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字。

2、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以后表示什么意思呢?

3、今天我们学习(板书11)11推敲。

4、指名。

5、朗读课题。齐读课题。初读课文。

6、自读课文一遍。

7、各小组各请一名同。

8、学读一遍课文。

9、其他同。

10、学注意听他有没有读错的'地方。

11、有的话等他读完后让他纠正。

12、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读课文第一段。

13、读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4、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段。

1、讲读第二自然段。

a、读第二自然段。

b、说说知道了什么。体会“摸”的意思。

c、看P57图理解“皎洁”。

d、指名。

e、指导朗读。

f、小结板书:深夜访友。

留诗相赠。

2、讲读第三自然段。

a、理解“吟哦”、“妥帖”。

b、自读第三自然段。

c、结合看P55图。

d、自己做做贾岛的样子。

e、指名。

f、指导朗读。

g、小结板书:反复吟哦。

推敲进城。

3、讲读第四~六自然段。

a、指读第四自然段。

b、说说课文中为什么用了竟然?

c、思考贾岛为什么不像其他的人一样避让?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说。

d、分角色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e、小结板书: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4、讲读第七自然段。

a、你认为用推好还是用敲好?为什么?

b、指读第七自然段。听听韩愈的意见。

c、小结板书:韩愈决定敲字更妙。

三、齐读第三段。

四、小结板书。板书:发生、发展、结局、高潮。

五、作业:复述课文,任选一题。

1、第七自然段中“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现在请你代贾岛说一说。

2、过了一段时间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18、现在请你代贾岛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11推敲

访友未遇,留诗相赠(发生)

反复吟哦,推敲进城(发展)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高潮)

韩愈决定,敲字更妙(结局)

《推敲》教学设计 篇6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因而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运用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我们应在更高的视角、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实施阅读教学,唤醒学生的语用能力,让学生真正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在设计《推敲》一课时,我想让学生在一个兴趣盎然的环境中学习语用,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故而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教学,以独特的“角度”,巧妙设计教学突破口。本文可供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地方不少,但由于课堂容量的有限,我必须大“气度”地舍弃部分内容,注重关键语言训练点。我努力寻找教材中的“出路”,让学生基于文本进行语言运用,积累语言经验,落实文本后能由此及彼地横拓“广度”,帮助学生触类旁通。

一、角度――研读教材。巧设教学突破口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能“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精心备课是高效课堂生成的前提,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从小处着手而前往“别有洞天”的大境界。

《推敲》一文的故事起因于一个“夜深人静,月光皎洁的夜晚”,如此幽静之景也是贾岛所创作的《题李凝幽居》一诗的环境背景,而韩愈主张用“敲”比“推”的理由之一也是“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由此可见,文中的环境描写大有文章。那么如何将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引出供学生品读赏析呢?我将目光聚焦在了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上,从诗中寻找文本教学的“突破口”。既然课文中出现了贾岛的诗篇,那便是一种教学资源,我首先让学生去读这首诗,在诗中感受李凝居住的环境之幽静,找到诗眼“幽”字后伺机追问:读一读第2小节,哪些句子围绕了这个“幽”字来描写李凝居住的环境?学生找到体现环境幽静的句子,发现“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句可看出李凝居住之幽深。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既在字面上反复推敲字义,又能紧扣文本内容仔细揣摩词语内涵,在学习《推敲》的过程中体验“推敲”,玩味“推敲”。

二、气度――取舍内容,探寻语言训练点

语文新课标将语文学科定位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以教材为例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姓“语”,这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性,教W应遵循语文学科的特性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取舍。因此,我们应该在解读教材、剖析文本、设计教学时,有一种懂得“取舍”的气度,在简单扎实的语文课堂中追求“一课一得”。“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便是这“取舍”之道。

(一)词句品析

语言文字中承载着深刻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阅读教学中,紧紧围绕文本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揣摩、理解、品味,从特定的情景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领悟言语的表达方式、让学生在感悟文章遣词造句巧妙的同时,不断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贾岛反复思考,斟酌诗中的一个字眼,“不知不觉”就进入了长安城,“闯”进了仪仗队。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理解“吟哦”的意思,并“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在动作中感受贾岛斟酌字眼时的专注,顺理成章地体会到“不知不觉”和“闯”背后的人物形象,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贾岛对于文学创作严谨认真的态度。

(二)表达训练

语言表达是学生用语言反映思维成果的一种行为活动,也是一个学习运用,再创作的过程。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语言表达实践的平台,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推敲”一词有一段来历。它既是一个千古传诵的文坛佳话,也是一个感人至深的传奇故事。作者在编写本课时也是根据故事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行文的。故事学完后,我为学生提供了文章的脉络及故事的关键点,让学生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丰富内容,以达到故事情节的清晰、生动。

出示:

(起因)夜深人静月光皎洁拜访沉睡

(经过)吟哦推门敲门比划闯进

(结果)宽恕思索礼貌宁静响亮斟酌推敲

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思辨与交流中,将原本静态的语言生动化,焕发出生命力,既巩固了“推敲”的含义,也体会着表达的魅力。

(三)写法指导

教学中要把目光从内容的锁定聚焦在方法的引领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授之以鱼供一餐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推敲》一文中,其环境和推敲的过程描写都用了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比如,从文中的“夜深人静”和“月光皎洁”两个词中可以直接感受到环境的幽静,而“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则以动衬静,从侧面衬托出环境之静,两者结合,使静更静。在此基础上,再去让学生揣摩“为什么作者描写贾岛认真推敲字句的过程还要花费笔墨描述行人、车辆的反应?”便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