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罐和陶罐的教学设计
此篇文章铁罐和陶罐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铁罐和陶罐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陶、谦、虚、职、羞、耻、逝、遗、素、漆、踪”等11个生字,会正确书写“骄、吵、羞、耻、宫、荒、堆、尘、净、素、损、挖”等12个生字。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感悟文章寓意,并将所感悟的寓意融入到“对文章的补白”以及各具特点的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中。
3、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学情分析
本课所在单元是以思想方法为专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教育。课文篇幅长,生字难,生僻的词语也较多。首先生字词可让学生发挥已有的能力自主学习为主,抓住生字词中的重点难点,进行重点的指导读写、理解。其余生字词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互助交流,读准音、记字形,扫除障碍,提高识字效率,节省时间。
三上年级的孩子知识储备还不多,语文能力还不是很强,不要刻意追求让三年级的学生对文本理解得很深。在阅读体会过程中,更多地以读代讲,通过圈画重点词、看图模仿动作、表情,互动交流这些方式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的含意,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认为恰当的词语对课文进行补白,适度拓展。
重点难点
1、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初步领会课文进行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听听陶罐和铁罐的自我介绍。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3、陶罐和铁罐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
活动2【讲授】精读课文
一、初读感知
1、用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学生齐读读书要求,并并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二句,引导说故事的起因
2、说说“奚落”是什么意思。
(1)根据发言随机点评。
(2)读一读字典上“奚落”的解释。
三、读、画、议、中感悟铁罐的傲慢
1、出示课件:自学提纲。
2、铁罐说了那些话来奚落陶罐。看自学提纲找出相关段落。
3、从这些自然段中画出描写铁罐神态的`词语。
4、该怎样读这几个自然段,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铁罐?
相机引导学生抓住语言中的标点和“傲慢”、“轻蔑”、“恼怒”这些描写神态的词语来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5、出示课件:第8自然段。
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陶罐?
6、 齐读可供参考、积累的词语。
活动3【活动】分角色朗读
角色朗读、加深理解
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分角色对话练习。
活动4【练习】想象补白
自主阅读感悟陶罐的谦虚
1、铁罐这样一次次奚落陶罐,陶罐是怎样回应它?请找出相关的段落。
2、读一读,想象:看到一个怎样的陶罐?
4、想到哪些词语,填一填第7自然段补白练习。
活动5【测试】认读、书写、概括
检测认读字词、句子,指导书写生字
1、检测认读字词:
(1)开火车读带、同桌轮流读生词互相检测、纠正读音。
(2)齐读生词。指导书写容易写错的生字
(1)学生自主找出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谦虚”二字的书写,练习书写。
(2)用投影打出学生的练习纸,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书写。
3、比一比,读一读带形近字的词语。
4、出示课件,请学生读通带生字词的难读的句子。
5、根据提示说一说故事大概内容
活动6【作业】阅读积累
我会积累:
1、摘抄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词句。
2、在课外阅读中,摘抄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句。
选做题:推荐阅读《字典公公家的争吵》
铁罐和陶罐的教学设计 篇2
铁罐和陶罐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铁罐和陶罐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铁罐和陶罐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的:
1.认识10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正确书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3.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了解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件准备:陶罐、铁罐动画
生字、词语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和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过程:
一.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1.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说说他们质地、特点。
(陶罐用泥巴做,容易碎,不会生锈;铁罐用铁做,不易碎,但是会生锈。
3.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名读题)。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自学了生字等。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看哪位同学学习的自觉性最高,预习课文最认真)
二.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2.汇报
(1)认读生字——个人、小组、比赛。
(2)易错的字让学生分析易在哪里,用什么方法记住。如:谦、虚、荒、捧、值
(3)四人小组交流用什么方法最快记住各个字
(4)让生一字组多词(口头)
(过渡语:同学们对生字的学习真不错,看来预习下了功夫了,下面老师再考考你词语读得怎样)
3.学生认读词语(投影或生字卡片形式出示)
(1)自由读
(2)词语:
骄傲、奚落、傲慢、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相提并论、和睦相处、羞耻、流逝、倒塌、覆盖、荒凉、惊讶、光洁、朴素、翻来覆去、掘开
(3)指名读。(师注意使用激励语:读得真好;读得真准)
(4)熟读
(过渡:这些生字、词语放在课文里,你能读准吗?试试同桌读文)
4.初读文(先标出自然段)
(1)指名开火车读。读完正音
(2)默读,想想,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懂?画出来,想办法解决。
(3)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所得。
(4)需要帮助吗?(词语方面)
5.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概即可)
(2)这个故事有趣吗?主要人物是?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谁来说说寓言故事的特点?(寓言故事一般是借助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的。)这个故事会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呢?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第二课时
目标:
1.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生字
2.上节课,老师曾说过:寓言故事一般是借助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让人明白某些道理的。这个故事会让我们明白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到课文中去探索好吗?
二.探讨新知
(一)学文第一部分
1.(齐读第一节)你知道了什么?(提示:2句话,哪句更重要?)(板书:奚落)
2.质疑、探疑(出示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骄傲、奚落”色突出显示)读这句话,读这两个词,你会提问题吗?(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a.“奚落”是什么意思?
b、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c、铁罐看不起陶罐,它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3.探疑、解惑
过渡: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1.有哪些词意思和“奚落”很相近?(讽刺、挖苦、嘲笑、讥讽)同学们真了不起!给“奚落”找了这么多近义词,对“奚落”的了解又进了一步。
2.铁罐是怎样讽刺挖苦陶罐的呢?课文有很精彩的描写,我们先看第一处描写作者着重于哪方面的描写(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语言、神态)(语言“”神态“△”画出
3.作者正是从语言和神态方面来描写铁罐奚落陶罐的。请你们继续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和神态词画出来,然后读一读这些句子。(生读找,并划词句)
4.交流所画的句子和神态词。(铁罐神态词:书:傲慢、轻蔑、恼怒)
5.谁来读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边读边根据神态词评议读的感情、语气)
6.从这些语言和形态描写,你看出铁罐是个什么样的罐子?(傲慢、蛮横、强辞夺理)
7.根据语言、神态、叙述语分角色练习读文(女:叙述语;男:铁罐)
过渡: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
9.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用“~~~”和“△”分别画出语言和神态。
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
10.指名分角色读文,评议。(师读叙述语)
11.与铁罐相比较,读文后你发现陶罐有什么特点?(谦虚、谦让友善)
7.陶罐有如此好的品德,铁罐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讨论刚才提出的第二个问题——铁罐看不起陶罐,它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铁罐凭什么看不起陶罐?)
(铁罐很坚硬,陶罐很容易碎
8.师:(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板书:坚硬),这是它的长处(板书: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这是它的短处(板书:短处),铁罐正是仗着自己的坚硬这一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边说边标示箭头)。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师:许多年过去了,它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用笔勾画有关的句子(生默读课文)
2.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许多年以后,陶罐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一样光洁、朴素、美观。)
3.师: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你们说说这到底有没有变化(也可提示:人们发现陶罐时,神态、语言是怎样的——惊讶、高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态)
(生:陶罐外形虽然和当年一样,但是过了这么多年它已经变成了有价值的古董。
师:陶罐变成了珍贵的`文物,很有价值。(板书:很有价值)我们再看铁罐呢,有什么变化?用书上一个词叫——生:(齐)影子也没有了(无踪无影!)
师:(板书:无踪无影)看板书,许多年过去了,原来易·碎·的陶罐变得很·有·价·值·,而原来只看到自己坚·硬·长处的铁罐却早已补氧化,变得无·踪·无·影·了,故事学完了。你们觉得有趣吗?生:(齐)有趣!
6.铁罐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人的短处对吗?
生:(齐)不对!
师:为什么?
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铁罐用自己的长处跟陶罐的短处比,是不对的。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
师:学完了课文,你又想对老师和同学们说些什么?
师:正像同学们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看问题应该全面,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就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大家明白了吗?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几句话。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话,(出示名言警句),学生读读背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左眼看别人的优点,右眼看自己的缺点。
四.作业:
1.把表现陶罐、铁罐神态的词语抄下来。
2.写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
骄傲()懦弱()轻蔑()羞耻()
兴奋()美观()
3.把课文读几遍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谦虚陶罐和铁罐傲慢
(短处)易碎坚硬(长处)
奚落
长处)光洁如新的文物无踪无影(短处)
第三课时
目标:
学习写法,练习写作
过程:
一.引入:读全文
二.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三.师: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四、请将故事编写好。
五、读给同学听,听别人评一评自己的习作,再修改。
六、课外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铁罐和陶罐的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3、理解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不要将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做比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人各有长处与短处,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
生齐:陶罐和铁罐
2、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指名说(因为陶罐谦虚,而铁罐很傲慢。)
二、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你从那一句话里看出铁罐很傲慢?去文中找找
出示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A、 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B、 理解“奚落”:找近义词。
体会铁罐的傲慢
1、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课文有非常形象的`描写。请大家找一找铁罐的话,读一读。
2、 生自渎后交流:
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A、 你从哪个词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傲慢)
B、 怎样读才能读出傲慢的语气呢?谁来读读说说?
师评:你说的真有道理,这样读的确可以读出那种傲慢的语气。
C、 其实一个句子有很多读法,请你再仔细读读,看看有没有别的读法呢?师生讨论各种不同的读法。
D、师:大家真会读书,能用那么多不同的方法读这句话。同桌互读。
②“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A、这里有个词我不懂了,什么叫做轻蔑?
B、 轻蔑是怎样的神态?表演。
C、多人试读。
③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A、从哪几个词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
B、 理解“恼怒”“相提并论”。
C、谁能用朗读来表现铁罐的心情?
D、小组读。
④“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a、 指名读,提问:你用什么语气在读?
b、 师生评价后再读。
3、铁罐就这样在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出示四句句子),再读读。
读到这里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
体会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1、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又是如何的对待?让我们读读陶罐的话吧!
A、 指名说,边出示句子
重点指导句: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理解“懦弱”。陶罐的确是容易破碎的,可是他说自己并不胆小。它是怎样看待自己的作用的呢?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理解“和睦相处”
陶罐的愿望是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陶罐。
分角色朗读。
A、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的特别好,现在我们再来个分角色朗读,怎么样?
B、出示句子,分组朗读。
C、 指名分角色朗读。
D、 评价。
三.整体感知第二个场景,知道陶罐的优点。
1.了解陶罐的优点.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傲慢的铁罐和一个谦虚但不软弱的陶罐。
师读课件上的句子: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着厚厚的尘土。许多年代过去了。可是陶罐还是( )
生填空说。
师:这么漫长的岁月里,世界上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生: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
师出示课件与领着学生读:
师:时间在流逝,一百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时间在流逝,一千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时间在流逝,五千年过去了
生接: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而陶罐,还是那样……
师:多么了不起的陶罐啊!人们从泥土里挖出了这么一只历史悠久的陶罐,心中充满了惊喜。
出示课件: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为什么人们那么惊喜?
生读并分角色读。
2.看到铁罐的弱点。
师:此时此刻,陶罐身价倍增,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了!可是他还没有忘记铁罐呢!可这时,铁罐哪里去了?
出示最后一段生读。
师:铁罐到底哪里去了呢?
生若不知道由师来解释。
3.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师:很多年以前,那只铁罐曾经是一只坚硬的罐子,可许多年之后,它却化为了泥土,无影无踪了。而那只它认为一碰就碎的陶罐,却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由些,你想到了什么呢?
出示原文中的结尾,读一读。
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是没有必要的,别人也有比你强的地方。
铁罐和陶罐的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6个生字,理解奚落、傲慢、轻蔑、恼怒等词。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读一读,整体感知。
2、议一议,了解内容。
3、品一品,理解品味。
4、演一演,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老师让你们触摸了我从西藏带来的非常漂亮的罐子,现在我想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好吗?(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板书“坚固”“易碎”两个词语)
同学们通过触摸,发现了两只罐子的不同特点,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道去认识两只特殊的罐子,他们是国王御厨里的一只陶罐和铁罐,在这两只罐子身上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大家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二)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二)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学生质疑)
(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
1、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四)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骄傲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生自由回答,教师视情引导学生。
(五)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1.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1.)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出示课件1: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呢?
生: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2.)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出示课件2: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轻蔑
板书:轻蔑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3.)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
出示对话3“住嘴…………在这里”。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板书:恼怒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生:谦虚、大度、礼貌……(板书:谦虚、大度)
师: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出示课件5:“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四、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一)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二)戴上头饰表演。
五、学习课文10—17自然段
(一)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的后半部分,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二)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
六、归纳主要内容,揭示寓意领会中心
(一)这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二)教师:出示铁罐、陶罐的实物,看同学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归纳出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七、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学过的课文,模仿着编一则寓言故事。
铁罐和陶罐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理解“傲慢、恼怒、相提并论”等词语。
2.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全面看问题,懂得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对话了解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和铁罐的傲慢、无礼,难点是理解体会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
2、出示实物,谈话导入各自特点。
(1)同学们看,这是一只——(陶罐),这是一只——(铁罐),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生说能装东西。) (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生1:我会选择陶罐,因为铁罐容易生锈。
生2:我会选择铁罐,因为陶罐容易打碎。
生3:…….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陶罐易碎,不生锈;铁罐坚硬,易生锈。根据板书,师引导同学们说,它们各有——长处,各有——短处]
(3)相机解释铁为什么会生锈呢?
a、生说。b、师补充理解:因为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粉末状物质,即我们所看到的铁锈。铁生成锈,也就是说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了。
导入:这就是当年存放在国王御厨里的两只罐子,它们本该和睦相处,共同为国王效力,可是,事情并非我们想象的这样。那么,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整体感知,自学课文
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大家想读一读吗?请大家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读完后,和你的同桌交流这些问题。
(1)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故事?
(2)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品读交流、内化感悟
1、课文讲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什么故事?
2、陶罐和铁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或者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陶罐和一只怎样的铁罐?(把你所想到的词语写到黑板上)
陶罐:谦虚 友善 铁罐: 傲慢 无礼
看图,分辨哪只是陶罐,那只是铁罐?为什么?
3、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的?找出相关的句子,画出描写神态和语气的词语,和同桌互相讨论一下,看看怎样才能读好它们,待会儿我们一起来参加一个朗读交流会。(学生练读)
2、细读品味,内化情感
请大家把描写神态的语气的词语写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a “傲慢”。
屏显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谁来试试做一只傲慢的铁罐?(指名读)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师:面对这般傲慢无礼的铁罐子,陶罐是怎样应对的呢?
生:“不敢,铁罐兄弟。”和它相对应的词语是什么?(谦虚)
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却称铁罐为“兄弟”,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陶罐的宽容大度,谦和善良。)
b “轻蔑”。
屏显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轻蔑”是什么意思?
生:轻视,不放在眼里。
师:铁罐子变得更加骄傲了,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看看这眼神,看看这动作,让人感觉到一脸轻蔑的神气了吗?谁再来读读?
指名赛读,齐读。
c “争辩”。
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一而再,再而三地难听的话嘲笑陶罐,课文中用了个词语“奚落”。(现在你明白了奚落是什么意思了吗?)陶罐也听不下去了,和他争辩地说……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d“恼怒”。
屏显句子▲“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点评:(如读得不到位)陶罐的争辩激怒了铁罐,那么你还能读得如此平静,如此无动于衷吗?请你再读读。
(读得到位)①就是,“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谁再来读读。
②师引读,铁罐恼怒了……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看来铁罐是要和陶罐子吵起来了,陶罐只好无奈地说……
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铁罐气炸了,他说……
(屏显文字)生齐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铁罐一而再,再而三地辱骂陶罐,陶罐却一直忍让,同学们,你们认为陶罐懦弱吗?(讨论交流:陶罐不懦弱,它知道自己的任务是盛东西的,不是互相碰撞,也不是互相争吵的。它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谦让的美德,是做人的一种态度,不是懦弱。)
3、课堂演练,加深理解
师: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就好像来到了国王的厨房里,看到了谦让宽容的陶罐,蛮横无理的铁罐,多么有趣啊!对这么有趣的'童话故事,你们想不想分角色表演读?
(1)小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读,要求只读对话,在读对话时要有入情入境的动作和表情。
(2)过渡:你们出色的朗读表演让老师深深陶醉了,老师仿佛已经走进了这个童话世界。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老师很想知道后面的发生的事情,请你们默读10—17节,看完再告诉老师,好吗?
4.默读课文10—17节,感悟人们喜欢陶罐的原因。
(1)学生默读思考: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陶罐:朴素美观,铁罐:无影无踪)
(2)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铁罐是那样地伤害陶罐,陶罐为什么还要人们把铁罐挖出来呢?
(.陶罐善良宽容,处处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
四、说写延伸,深化感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