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位置》教学设计

2025/11/26教案

此篇文章《位置》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位置》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了解圆的切线的概念。

3.掌握直线与圆位置关系的性质。

(二)过程目标:

1.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通过让学生发现与探究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三)感情目标:

1.通过图形可以增强学生的感观能力。

2.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及判定。

教学难点:

有无进入暗礁区这题要求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有一定难度,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日出是怎么样的.?屏幕上出现动态地模拟日出的情形。(把太阳看做圆,把海平线看做直线。)师:你发现了什么?

(希望学生说出直线与圆有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这里,我可以直接问学生,你觉得直线与圆有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直线与圆三种不同的位置图。(如图)师:你又发现了什么?(希望学生回答出有第一个图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第二个图有一个公共点,而第三个有两个公共点,如果没有学生没有发现到这里,我可以引导学生做答)

二、讨论知识,得出性质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已知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分别是相离、相切、相交时,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有什么关系

设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圆的半径为r让学生讨论之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离时,dr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切时,d=r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时,d知识梳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图形公共点d与r的大小关系相离没有r相切一个d=r相交两个d

三、做做练习,巩固知识抢答,我能行活动:

1、已知圆的直径为13cm,如果直线和圆心的距离分别为(1)d= (2)d= (3)d=8cm,

那么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为什么?(让个别学生答题)师:第一题是已知d与r问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下面这题是已知d与位置关系求r,那又该如何做呢?请大家思考后作答:

2、已知圆心和直线的距离为4cm,如果圆和直线的关系分别为以下情况,那么圆的半径应分别取怎样的值?

(1)相交;

(2)相切;

(3)相离。

师:前面两题中直接告诉了我们是直线的问题,而下面的这题是在三角形中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看题:考考你。

3.在Rt△ABC中,C=900,AC=3cm,BC=4cm。

(1)以A为圆心,3c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以A为圆心,2cm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以A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是.师:同样地第一题是已知d与r问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而下面这题是已知d与位置关系求r,那又该如何做呢?

(2)以C为圆心,半径r为何值时,⊙C与直线AB相切?相离?相交?

第3页(请同学们思考讨论后,再请个别同学说出答案) 总结:作题时要找出d与r中哪些量在变化,而哪些没有变化的。

比如日出就是r没有变化而d发生了变化。不管哪些变了,哪些没有变,

总之d,r和位置关系中,已经两个都可以求第三个量。

四、联系现实,解决实际

在码头A的北偏东60方向有一个海岛,离该岛中心P的15海里范围内是一个暗礁区。货船从码头A由西向东方向航行,行驶了18海里到达B,这时岛中心P在北偏东30方向。若货船不改变航向,问货船会不会进入暗礁区?让学生完整解答。

五、归纳总结,形成体系师:这节课你有何收获?请个别学生回顾知识,教师再总结完整。

六、布置作业,课后巩固分层作业:

1.基础题:作业本(2)P21;

2.自选题:如图,一热带风暴中心O距A岛为2千米,风暴影响圈的半径为1千米.有一条船从A岛出发沿AB方向航行,问BAO的度数是多少时船就会进入风暴影响圈?

《位置》教学设计 篇2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到动物园玩吗?

师:元旦快到了,(删)我们的好朋友笑笑也要去参观动物园,动物园里有好多的动物馆,怎样才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帮她找一找吧。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自主探究,确定位置

1、确定方向和距离

(1)出示情境图,引出方向和距离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笑笑从猴山出发,我们就说猴山是出发点,通常用字母表示。(只出示猴山点,O)

师:笑笑要想找到孔雀林,首先要知道孔雀林在猴山的什么…(板书:方向)(不用找生站起来说,生说不出,师就说)

师:对,我们以猴山为出发点,制定一个方向标,图上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随着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北、南、西、东)

师:孔雀林在猴山的正北方向,你能在图上准确指出它的位置吗?(可以找生指)

师:你们看,正北方向上有这么长的路线,孔雀林到底在哪呢?看来,仅仅知道方向还不能确定孔雀林的位置,那还需要知道——(板书:距离)

(2)完整描述位置

师:(课件出示图例:1小格表示100米)图上1小格表示100米,这里有4小格,我们就说孔雀林距离猴山有(400)米,现在谁来完整地说说孔雀林的位置?

课件出示:孔雀林在猴山方向上,距离猴山米。

小结:说的真好,有了方向和距离我们才能确定具体的位置。由于同学们的帮助,笑笑很快找到了孔雀林的位置。

2、确定角度

(1)初次尝试描述位置

师:接下来咱们帮她找一找熊猫馆和虎园的位置。

师:请看大屏幕,你能说一说熊猫馆的位置在哪?

师:那虎园呢?(生:东北方向)

师:我们看,图中这两点明明不在同一个地方,可是他俩的描述却是一样的,怎么办呀?你能想个办法描述得更准确些吗?

(2)自学教材,合作交流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一下,然后同桌相互交流,对照书上的'图说一说熊猫馆和虎园分别在猴山的什么方向?

(3)学生汇报,引出角度

A、用两种方法描述熊猫馆的位置

师:熊猫馆在猴山的什么方向?(熊猫馆在猴山北偏东30°方向上)

师:你是怎么理解“北偏东”的?30°你又是怎么看出来的?(课件演示:北偏东,30°)

师:我们看熊猫馆在猴山的北偏东30°方向上,(课件演示:北偏东30°)距离猴山——(课件出示:300米)

师:有了方向、角度和距离现在你能完整地说说熊猫馆的位置吗?(板书:角度)

(课件出示:熊猫馆在猴山偏的方向上,距离猴山米。)

师:熊猫馆的位置还可以怎么说?(用手势比划提示)

(课件演示:东偏北60°)熊猫馆在猴山东偏北60°方向上,距离猴山300米。

师:两种都可以,一般我们用角度较小的方向进行描述。

B、再次尝试描述虎园位置

师:哪虎园呢?

(课件:虎园在猴山偏的方向上,距离猴山米。)

小结:有了方向、距离和角度,我们就能更清楚地区分熊猫馆和虎园的具体位置,对位置的定位才能更准确。现在我们再来说一说鹿苑在猴山的什么位置?

3、形成性练习

A.说一说:

鹿苑在猴山偏的方向上,距离猴山米。(改成说位置吧,因后面的大象馆不确定好位置,学生会觉得有点奇怪。大象馆改成小卖部的情境吧)

B.找一找

师:现在你能根据给定的信息,找到大象馆在哪吗?

大象馆在猴山的西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猴山200米,请在图上用标示出来。(请学生在课件圈出准确位置)

C.试一试

小卖部在猴山的偏30°的方向上,距离猴山300米。

师:动物园里准备新建个小卖部,建在哪儿呢?方向还没确定,我们假设一下小卖部的方向,并在相应的位置上用标示出来。(找2个学生上来标)

师:他标对了吗?和他标的一样的请举手?还有不同的吗?

三、结合实际,巩固应用

师:接下来我们利用所学知识玩一个闯关游戏,你们有勇气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第一关:(课件:出示图1)

师:有一天,一个雷达发现周围有几艘军舰的求救信号,要对它们准确定位,我们是从雷达站来看,就说雷达站是观测点。(板书:观测点)下面请同学们在书上准确地写出它们的位置。

先示范第1小题后强调:有时图中给定了距离、角度数据时,我们就可以直接用给定的数据填写,可以减少计算的麻烦。

接着引导学生正确填写另外两艘军舰的具体位置,集体订正。

2、第二关:夺宝游戏(课件:出示图2)

师:以宝箱为观测点,来确定三把钥匙的位置。你们能很快地找到吗?

师:勇气、智慧、爱心,是我们人生的三大宝藏。希望同学们用这三把钥匙,开启人生的旅程。

3、第三关:对面看方向(建议不上了,怕讲不清,反而影响效果)

师:第三关有点难哦,有信心吗?

师:小芳看小丽在北偏东50°的方向上,小丽看小芳在什么方向上?请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有困难的可以画一画方向标。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利用简易方向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寻找确定位置的条件)

四、全课总结,回顾反思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出示课件:了解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师:根据观测点、方向、角度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如军事方面、雷达扫描、方向导航、观察星象及生产勘探等。只要大家留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定能用自己的智慧之眼发现更多的数学奥秘。

五、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位置》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1.选取的素材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为了把生活中的这些知识和经验系统化、数学化,教材选取了生活中的事例、场景、现象和现实问题。因为这些素材源于生活,学习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很容易被唤起,这样,学习就有了基础。

2.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空间。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学生平时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习内容多以实践活动为主设计,例题和练习中有多处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经过合作学习、探讨交流,不仅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使确定位置的方法多样化,而且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了解确定位置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发展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激趣游戏——找地鼠,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来玩个游戏——找地鼠。请看屏幕:

(1)一号地鼠:我在房子的正北方向上,距离是100米。

(2)二号地鼠:我在房子的正东方向上,距离是200米。

(3)三号地鼠:我和房子的距离是300米。你能找到我吗?(不能)为什么?(不知道方向)

(4)四号地鼠:我在房子的'东南方向上,你能找到我了吗?(不能)为什么?(不知道距离)

归纳:确定物体的位置,只知道距离或者只知道方向是不够的,必须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位置与方向》

板书:位置与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复习旧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这样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旅程,是很惬意的。距离房子300米的地方是一个半径300米的圆,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这里不展开介绍。)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教材情境图,介绍什么是“定向运动”。

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罗盘)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在参赛过程中,参赛者按照标绘在地图上的方向线,在野外环境中自行选择行进路线,依次通过各个检查点,以最短时间到达终点者为胜。辨别方向和使用地图的能力是参与定向运动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2.学习例1.在起点的同学想通过平面图确定1号检查点所在的方向,你能帮帮忙吗?(两人小组合作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距离是1000米)还缺什么信息?

板书:

确定物体的位置:距离(1千米)

方向?

(2)一号检查点在起点的什么方向上?你是怎样确定的?(东北)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归纳:

①在观测点建起方向标,确定四个正方位;

②量出物体所在的方位与正方位形成的角度;

(3)指导学生正确描述一号检查点的方向:(请同学们想想,和同桌讨论讨论,这方向该怎么说。)

一号检查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方向上,

明确:也可以说“北偏东60°”,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说夹角小的方向。

(4)描述一号检查点的位置。

“一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或者“一号点在起点的北偏东60°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

(设计意图:确定方向是个难点,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导。在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地方就放手,绝不代替,视实际情况而定。)

3.小练习:说一说,地鼠在什么位置。

(1)地鼠在公园的东偏北25°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

(2)地鼠在公园的北偏西25°方向上,距离是1000米。

(3)地鼠在公园的南偏西30°方向上,距离是500米。

(设计意图:突出教学的重点。活泼的地鼠能让学生学习的兴趣继续高涨。)

三、实践应用。

1.教材18页“做一做”(附图1),学生四人组分工合作完成后,互相检查,集体交流订正。(进一步明确:怎样确定方向?怎样确定距离?)

2.量一量、说一说,我们实验小学和武宣镇中心校分别在八仙迎宾池的什么方向上。(附图2)。(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练习三第一题改编,这样更贴近学生生活,感觉更亲切。)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确定物体的位置必须同时知道方向和距离,说物体的方向要准确到角度,一般说夹角较小的)

五、拓展延伸。

1.地鼠迷宫,根据描述找到地鼠。(课件出示平面图)

(1)地鼠在宝塔西偏北25°度方向上,距离是400米。

(2)地鼠在宝塔南偏正西40°度方向上,距离宝塔200米。

(3)地鼠在宝塔东偏南50°度方向上,距离是400米。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形式与开课一样,但难度增加了,进一步强化了本课学习的内容。期望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这会儿能达到高潮。)

2.根据描述,在图中标出物体的位置。(附图2.)

罗老师家在八仙迎宾池东偏北15°的方向上,你能找到吗?

来,拿起你手中的地图,跟同桌合作,讨论完成。

(设计意图:这一知识点是后面例2的内容,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解决。)

附图1:

附图2:

《位置》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

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教学难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出示谜题: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二、知识新授

教学左、右

1、区分左手、右手

提问:你还用右手做什么事情?你用左手做什么事?

生回答后总结区分左右的方法。

2、找一找、说一说身体上还有哪些部位有左右之分。

3、由身体中的左右引出课题:认位置(板书课题:认位置)

4、出示书上主题图,请生观察。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5、学生用左、右来描述数学书和练习册、四位小朋友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说出区分方法。

教学前、后、上、下、

1、学生体会上、下、前、后四个方向,并且用上下、前后来描述图中物体的位置关系。

2、说一说班级里物体的位置关系。

三、巩固新知

1、小游戏:小小机器人

2、想想做做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来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并在回家以后找出家里各种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说给家长听。

亮点:

1、刘老师的课前热身方法挺好,通过一首小儿歌,让学生明白规矩。

2、刘老师的'语言亲切,教态自然大方。课堂习惯的养成,训练到位。如:小小手,叠叠放;小嘴巴,闭上它;小眼睛,看老师等,老师的口令一出,孩子们反应积极迅速。

3、体会位置的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刘老师在解决难点时,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让孩子们区分位置,借助身体的器官进一步感知位置的相对性。

4、整节课的学与玩相结合,在玩中既放松了,又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

《位置》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用数对确定位置的能力。

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下面是某一地区的平面图。

1、用数对标出环球大厦和购物中心的位置。

2、图中(11,4)表示的位置是()。

3、()和()在同一行上。

4、小明从公园门口出来,到书店该怎样走?

(1)独立完成解答。

(2)集体评讲。

二、提高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1)理解题意,明白“行”“列”表示的意思。

(2)根据(x,5)这个数对,说说x表示的是列数还是行数?

根据这个数对能确定什么?它表示的可能是哪个班?

(3)在小组中说说第(3)小题。

这里的x,y可能表示哪些数?为什么?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1)理解题意,明确鲜花和绿色植物都应放在方格线的交点上。

(2)在小组中设计交流。

(3)展示作业,汇报结果。

你能用数对描述一下自己设计的摆放位置吗?

你觉得自己设计的如何?优点是什么?

互相评价: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美观?

3、完成练习三第7题。

平移后顶点位置的数对什么变化乐,什么没变?(第一个数变了,第二个数没变)

第一个怎么变化的?

独立在书上方格中完成第(3)小题。

在小组中完成第(4)小题。

说说顺次连接四个点得到了什么图形?

4、完成练习三第8题。

理解题意,简单介绍国际象棋的棋盘。

棋盘上的列车行分别用什么表示?

用g2表示白王,和数对表示的方法相同吗?

完成第(2)小题的填空。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黑车从C6~C2,是怎样前进的?

三、阅读“你知道吗”

四、课堂总结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说说在哪些领域会用到这个知识呢?学好这个知识对于大家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

第一课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练习四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练习四第4题里的方格图、红旗和黄旗。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1、操作活动。

提问: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2、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交流。

3、揭示概念。

讲述: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自主探索。

提问: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②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③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为什么?27呢?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4、完成“练一练”

完成后交流: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练习四第1题。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为什么?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

2、练习四第2题。

引导: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练习四第3题。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四、全课小结

《位置》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西、南、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西、南、北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在实景中辨认东、西、南、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流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西、南、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学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校园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教室

操场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得第二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