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
此篇文章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任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38、3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小数的意义)那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吧!
2、《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没有,那么你们知道《西游记》中都有那些人物(学生自由回答)。
课件展示:有一天,他们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给三个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别装进三个袋子里,上面标注着长度:0.l米、0.10米、0.100米,馋嘴的八戒抢先一步说:“我的肚子大,我吃长的。”说着拿回了标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气,上前对师傅说:“八戒好吃懒做,长的应该让给大师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说:“两位师弟别吵了,无论哪个袋子都一样呀!”唐僧听了悟空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师:你知道唐僧听了悟空的话为什么会微笑着点了点头?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⑴师:同学们,这把尺子多长呢?(10厘米)你们还能不能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表达出它的长度呢?老师点名提问个别学生来回答。
学:1分米、100毫米。
⑵师;请同学们运用所学有关“小数的意义”的知识,把它们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个别不会的学生。
⑶教师指名个别学生回答,并对个别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
生1: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生2: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生3: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师:现在老师有个问题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下,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如何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 l米=0.10米=0.100米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⑷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2、教学例2
(1)多媒体出示38页例2: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任写一个数,在它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者两个‘0’,用自己的方法验证他们的关系是否相等。
(2)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证明了我们的发现,想不想知道老师是如何验证的?
①老师将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和100份,把其中的30份写成小数就是0,30,另一个正方形取其中的3份就是0.3,将两个正方形移动,重合比较,会是什么结果?
②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再睁开眼睛观察屏幕,和你想象的一样吗?可以写一个怎样的等式?
汇报结论:0.3=0.30
(3)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课堂检测
1、运用小数的性质时应注意什么?
0.70(去掉末尾的0,大小会变化吗),2.07(去掉中间的0会怎样),0,7(末尾加个0会怎样)?
提示:根据小数的性质,只有小数末尾的“0”去掉之后,才不会改变数的大小。小数中间的“0”和整数部分的“0”不能去掉,因为那样小数其他数位上的数就发生了变化。
2、判断
(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意义也不变。 ( )
(2) 0.508去掉小数部分的0,这个小数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 )
(3)因为2和2.0相等,所以它们都是整数。 ( )
(4) 0.8与0.80大小一样,计数单位也一样。 ( )
3、下面哪些小数中的“0”去掉后,小数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7.03、4.90、8.10、0.02、3.70
4、按要求说出一个数。
①所有“0”都不能去掉。
②所有“0”都能去掉。
③既有能去掉的“0”,又有不能去掉的“0”。
5、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 500之间画上等号?
5=50=500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本41页练习十:1、2、3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的第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行改写;
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1、学校门口的两家文具店,左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元,右边一家的三角板套装售价是2、80元,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的.价格比较起来怎么样?你们是怎么样比较的?
2、为什么2、8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性质
1、教学例1。
(1)投影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1米、0.10米、0.100米所表示的长度在米尺上标出来(教师投影米尺图),并用整数表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以0.1米为例示范:
0.1米表示1/10米,也就是1/10米,即1分米,如图:
关于0.10米、0.100米,让学生独立或讨论完成。
(3)反馈学生完成情况,并把形成的一致意见投影出示:
0.10表示10/100米,也就是10/100米,即10厘米,如图:
0.100米表示100/1000米,也就是100/1000米,即100豪米,如图:
(4)教师肯定学生的学习活动,并把三幅米尺图投影重叠两次,让学生观察后问:你认为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请把道理讲出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5)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1米=0.10米=0.100米,问:比较这三个小数,你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初步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板书)
2、验证性质
(1)同学们自己完成58页“做一做”。
(2)让学生从直观图上比较0.3和0.30的大小。
(3)0.3=0.30这个结果说明了什么?
三、运用性质
1、教学例2
(1)教师对学生说明:像把0、70=0、7,去掉小数点末尾的“0”,就可以把小数化简。(板书:化简)
(2)学生自己完成105、0900=
(3)学生讨论交流105、0900里的其他的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4)全班交流、强调小数的性质中说的是“小数的末尾的0”。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1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2、教学例3:
(1)教师说明:利用小数的性质,根据需要可以"把一个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板书"改写")
(2)学生自己完成。
(3)大家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4)说明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强调把一个整数改写成具有指定小数位数的小数时,不要忘记在个位的右下面点上小数点。
(5)完成59页做一做第2题。
A、学生自己完成。
B、全班订正答案。
3、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讨论下面的3个问题:
A、0、70,去掉0,小数的大小变不变?
B、4、08去掉0,会怎么样?
C、0.31的末尾可以添上0吗?
(2)全班齐读小数的性质,强调性质中的“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
四、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课本58、59页,提出质疑,大家交流解决。
五、巩固练习
1、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不正确的请举出反例。
(1)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练后问:你认为在小数性质的表述语中,哪几个词语最重要?(教师在"小数"、"末尾"的下面加上着重号)
2、做64页练习十第1、2、3题。
第1题让学生练习后说说哪些位置上的0不能去掉。((1)整数中的0不论何处都不能去掉;(2)小数非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六、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评价你自己或是某位同学本节课的学习积极性。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 篇3
课题:比大小(二)
内容:小数的性质
课时: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涂一涂,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活动,经历用几何模型研究小数的过程。
2、用直观的方式体会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基本教学过程:
一、 一、创设问题情境
1、比较大小。1.26( )2.03 0.23( )0.31
2、0.2( )0.20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思考一下,0.2和0.20谁大?你是怎样想的?
2、我们一起验证一下,在图上涂一涂,再来比一比。学生在书上涂一涂,比一比,再说一说。
3、0.2和0.20怎么会相等呢?这是不是一种巧合?
4、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三、巩固与应用
1、第10页试一试1、2。
2、第11页练一练1。
3、第2、3题。
4、阅读。《你知道吗?》
四、总结。
这节课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图一图、比一比,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规律。并能熟练的应用这一规律。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自作课件
学生:收集的标签彩笔直尺和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忆生活,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三色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达到知识的迁移。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1、出示例1:下面请同学们利用直尺和桌面上的三张纸条分别量出0、1米,0、10米和0、100米长的纸条,各打上记号。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老师巡视并引导学生观察米尺图
2、各小组汇报: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100米,就是10厘米
0、100米就是100/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教师小结:这三个数量虽然各不相同,但表示大小相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从“0、l米、0、10米、0、100米”出发研究问题。在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运用已有知识解答新问题的能力,培养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3、观察比较:教师指着“0、l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标出思考箭头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比较,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再标出思考箭头,让学生从右往左观察,又发现什么规律,补充板书:小数的末尾去掉“0”。
教师强调:我们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师质疑: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举例证明得出结论。
(师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练一练:
(1)多媒体出示58页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汇报结论:0、3=0、30
师质疑: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放手让学生探索、验证,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5、小数性质应用、【继续演示课件“小数的性质”】
(1)教学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思考: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105、0900中“9”前面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0、70=0、7;105、0900=105、09)
教师强调:末尾和后面不同。
(2)教学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全班共同订正。
(0、2=0、200;4、08=4、080;3=3、000)
思考:“3”的后面不加小数点行吗?为什么?
(3)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小数末尾添0的数?(商场的标价上)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完成59页的做一做。
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些“0”不能去掉和
说一说为什么有些数的末尾添上“0”,原数就发生了变化、
2、挑战自我。
(1)谁能只动三笔,让下面三个数之间划上等号?
6020 = 602 =60200
(2)每人写几个和3、200相等的数、
设计意图:挑战自我的习题留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四、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对自己或同学有什么评价?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1—3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 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
从右往左从左往右
0、1米= 0、10米= 0、100米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0、3= 0、30 =0、300
例2化简小数。
0、70= 0、7 105、0900=105、09
例3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 3=3、000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 篇5
[课程标准要求]
课标对小数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指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观察、经历自主发现小数的性质的过程,并总结概括出小数的性质。自主发现是行为动词,动手、观察是行为条件,行为程度是指学生发现小数的性质,并总结概括出小数的性质。
[学情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看似容易,但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因此学生将在教师设计的量一量、说一说、比一比、涂一涂等活动中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合作交流、观察、总结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指定位数的小数。
[学习目标]
1、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单位,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交流、归纳概述出小数的性质。
2、运用小数的性质能正确地化简、改写小数。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探索发现并概括出小数性质的过程。
[评价任务]
通过练习和例3化简例4改写小数检验目标1、2的教学完成情况
[资源与建议]
1、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了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熟练地读、写小数后教学的,本课的知识点不多,但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因此教材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教材先通过例1和例2教学小数的性质,即让学生通过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比较0.3和0.30的大小,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的性质。然后,又安排例3和例4对小数的性质加以应用。运用一正一反两个例题,即一个是去掉小数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一个是在小数末尾添上”0“把小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来使学生学会小数性质的应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打基础的。
2、教具:课件
学具:米尺,方格图,殊为顺序表
授课对象:四四班学生
授课地点:考务办公室
3、本课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
4、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小数性质的含义,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大量感性体验的基础上,自己试着归纳总结。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谈话激趣
昨天因为买冰激淋的事难住了我女儿,大家来帮帮她好吗?同一种冰激凌金阳光超市标价2.5元,家家乐超市标价是2.50元。那家便宜些呢?2.5元是多少钱?2.50元呢?它们什么关系?(相等)(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建议我女儿去那家买?(都行)通过比钱数我们知道了2.5等于2.50请观察这两个小数,2.5是怎样变成了2.50的?(在2.5的末尾添上0)
3、为什么在2.5元的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是不是什么数末尾添零大小都不变呢?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数0.1我在它的末尾添一个零,它的大小变吗?添两个零呢?(不变)我们想个什么办法验证一下?(加个单位)加个米好吗?
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
(一)学生量出0.1米0.10米0.100米纸条的长度,通过比较发现它们长度相等。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试一试,请看合作要求:
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要求:1、组长分工分别量出0.1米、 0.10米、0.100米纸条的长度。
2、把量出的0.1米、 0.10米、0.100米纸条的长度放在一起比一比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合作并比较)
0.1米是多长?(1分米)你是怎么想的?0.10米呢?(10厘米)你是怎么想的?0.100米呢?(100毫米)你是怎么想的?
汇报交流
生:我量的是0.1米。0.1米是十分之一米,也就是1分米。我量出1分米长的纸条就是量出了0.1米长的纸条。
生:我量的是0.10米。0.10米是10个百分之一米,也就是10厘米。我量出10厘米长的纸条就是量出了0.10米长的纸条.
生:我量的是0.100米。0.100米是100个千分之一米,也就是100毫米。我量出100毫米长的纸条就是量出了0.100米长的纸条
生:我们发现1分米、10厘米、和100毫米的纸条都一样长。
师小结(看课件)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同学们我们通过小组合作量0.1米、 0.10米、0.100米的长,得出0.1米=0.10米=0.100米。如果老师再给你一组小数你也能想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二)学生通过在正方形纸上涂0.3和0.30比较发现它们大小相等。
出示例2:比较0.3与0.30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一样)想一下你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请同桌两人合作利用它们试一试
合作要求;
1、两人分工分别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上涂出0.3和0.30。并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把涂出的0.3和0.30的正方形纸放在一起比一比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汇报:
(1)我涂的是0.3,它是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我涂3份,0.3就是3个十分之一.
(2)我涂的是0.30,它是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我涂30份,0.30就是30个百分之一.也就是3个十分之一.
(3)我的发现是0.3等于0.30
师:通过涂小数0.3和0.30涂出的什么相同?什么不同?(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从中你发现了什么?(0.3与0.30相等.)
(三)引导观察,得出小数的性质
指2.5元=2.50元;0.1米=0.10米=0.100米;0.3=0.30引导学生观察:我们来看这几组等式,从左往右观察2.50元同2.5元相比;0.10米同0.1米相比0.30同0.3相比。小数有什么变化?
生:我发现小数的最后面加了0。生:小数后面多了一个0(哪儿多个0呢?)那小数大小呢?
生:没有变化。0.100米同0.1米相比有什么变化?小数的大小呢?
通过以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也就是板书:小数的末尾依次添上”0“
学生归纳: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从右往左观察,2.5元同2.50元相比;0.10米同0.100米相比;0.3同0.30相比;0.1米同0.100米比小数又有什么变化呢?
生:小数后面依次少了一个0生:小数的末尾,板书:去掉”0“那小数的大小呢?生:没有变化。通过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生: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综合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
生齐读一遍.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四)进一步探究,加深感知
师:无论添0还是去0都是在哪儿添或去才能使小数的大小不变呢?(小数的末尾)在整数的末尾添0去0数的大小变吗?(变)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在2.5元的末尾添一个0仍然和2.5元相等吗?(2.5是小数)在1的末尾添上0它的大小变不变呢?(变)为什么?(因为1是整数)整数有这个性质吗?(没有)在2.5这个小数5的前面添上0它的大小变吗?(变)为什么?(不是小数的末尾)哪儿才是小数的末尾?
注意:小数的性质是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认为小数的性质里哪些词很重要?(末尾)
齐读一边小数的性质.
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是可以添上”0“或去掉”0“的,并且小数的大小不变。请同学们来看。
练习
不改变数的大小,下面数中的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为什么?先来看3.90米,(3.90 500 20.20问为什么?)
3.90米,0.30元,500米,1.80元
0.70米,0.04元,600千克,20.20米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同学们像3.90米、0.30元等这些数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它们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也就是把小数进行了化简。你能化简下面小数吗?
化简下面各小数:
例3 0.70 105.0900
小数里的其他零可以去掉吗?(不能)
一般计算时,遇到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来看下面这些数化简后分别是多少?
练习
(2)同学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就把小数进行了化简。有时根据需要,我们还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把小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出示: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把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想一想超市里2元的商品标价时还怎么标:2.00元)
提醒:把整数改写成小数形式,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不能,要使小数的大小不变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0“
请把这几个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练习
应用小数的性质我们可以化简一个小数还可以对一个小数进行改写。请同桌两人讨论一下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
同桌讨论: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无论添0还是去0都是在小数末尾)
请看这三个数0.70 4.08 0.310 0.20去掉0,数的大小怎样?4.08去掉0,会怎么样?0.310可以添上0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应用小数的性质时,要注意什么?2.5的末尾可以添上多少个”0“呢?
五、看课本
我们今天学的内容在课本第58、59页,请把课本看一下把该画的内容画下来。
六、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一)我是小法官(打”√“,错的打”ד)
1、把0.50 0.0600的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2、在5.3的末尾添上三个”0“,它的大小不变。()
3、一个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大小不变。()
(二)把相等的数连起来。
2.70 4.400
31.0100 0.005
72.060 2.07
0.0050 31.01
4.40 72.60
(三)给下面的物品加上标签(以元作单位,用两位小数表示)。
水杯3元2角
铅笔6角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2.5元=2.50元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0.3=0.30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牢固地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
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一、作业设计
1、填空
(1)小数的()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
(2)2.8和2.80这两个数大小(),计数单位()。2.8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80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你能写出和0.9大小相等的小数吗?(至少写3个)
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6=
3.6=
10.2=
1.50000=
1.2360=
200.1=
3、下面的价格中哪些“0”可以去掉?
2.90元
4.00元
3.05元
0.65元
10.80元
5.20元
4、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28元○0.29元
1.205○1.250
7.80元○7.8元
0.5○0.49
8.099米○8.1米元
2.630○2.63
4.5千克○5.4千克
8.652○8.65
5、将下面每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0.2316米,2.31分米,203.1厘米,2311毫米
(2)0.807,0.87,0.708,0.78,0.088
6、下面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0.17?()
()?3.6?()
()?9.217?()
()?23.05?()
二、平价标准
1、对小数的性质与大小比较内容的理解。
2、使学生建立小数的性质与大小比较。
3、进行小数的性质与大小比较感念的理解。
三、评价、反馈形式
1、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堂提问、练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估计、学生作业情况分析
学生完成作业情况,80%的学生作业达到要求,15%的学生马虎不认真,5%的学生较差。
五、补救、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加强对差生的培优。
3、加强有针对性内容的练习。
六、作业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大小比较后的一节练习课。对课本中安排的几组练习题,教师要明确它们各自的训练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教学过程。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