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小学数学教案

2025/11/27教案

此篇文章小学数学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

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

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

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

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

(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

(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52+35=

86-34=

47+33=

36+20= 23+69=

62-18=

70-26=

65-15=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2、计算。

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 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

3、估算。

(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

(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

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

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 ……

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

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

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

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

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

1、4:00是下午()时

16:00是下午()时

18:30是下午()时()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习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课后反思:(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83页,练习十八的第2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读、写数。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改写。

3.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数的读写

1.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1)指名说整数的读法。对说得不完整的,让其他同学补充。学生说时,不必要求与书上的叙述完全一致,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出示:52000803100

先让两名学生试读,然后问他们是怎么读的。如这个数有几级?哪些0是在数级末尾不必读出来,哪些0要读出来?8前面为什么只读一个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数进行分级,并用彩色粉笔把不同0区分开。

(2)指名说整数的写法。要求与整数读法一样。

出示:四十亿六干零六十万零五十

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数。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是怎样写的。

2.小数和分数的读写法。

指名分别说一说小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并让学生比较小数、分数的读法和写法与整数的读法和写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第82页中间做一做的第1、2题。

第1题,指名读数。可以有意识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

第2题,学生独立写数,集体订正。

二、数的改写

1.较大的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进行改写。

想想,有几种改写的方法?指名回答,使学生明确一般有两种方法:(1)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2)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写成近似数。然后,教师用书上的例子进行说明。如果班里学生掌握的比较好,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在说明第(2)种情况时,要使学生明确是用什么方法省略的。还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根据需要省略干位后面的尾数,求得的近似数的单位应该是多少?

接着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82页下面做一做的练习题。

2.求小数的近似数。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对于4.629754.630,要特别提问:4.630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相互改写(互化)。

教师: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运算时,经常要根据需要把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相互改写。大家还记得改的方法吗?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说得不清楚,教师可以适当提示:

什么样的假分数可以改写成带分数?

什么样的假分数可以改写成整数?

带分数怎样改写成假分数?

整数怎样改写成假分数?要使学生明确,整数可以根据需要化成不同分母的假分数。

出示教科书中例题,让学生独立改写,集体订正。

4.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师:根据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见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学生回答进时。只要把意思说正确就可以了。关键是使学生明。确,小数化成分数,要先把小数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教师按教科上的图解分步画图。

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教师可以根据分数化成小数的两种情况,先引导学生分别回忆,再概括总结。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怎样化成小数?(可以直接去掉分母,看分母中有见个0.就从分子的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什么知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分母不是10、100、1000朗分数怎样化成小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尽时,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通过分析上面两种情况.谁能概括出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用分母去除分子。)教师板书。

改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约分。

用分母去除分子

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并且记住这些结果。

1 1 3 1 2 3 4 1 1 1

2 4 4 5 5 5 5 8 20 25

(2)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指名说一说小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按照教科书的图解进行板书。

(3)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指名说一说分数和百分数互化的方法。教师板书完成图解。

(4)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十八的第3题的第(2)、(3)小题,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可以让做得比较快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

三、数的大小比较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科书第83页做一做的第l、2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师:怎样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比较分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三种:分子相同,分母相同,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

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分子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分母、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十八的第2题,第3题的第(1)小题,第4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思考练习十八的第5题和第6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分析:

《圆的周长》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第98~99页例4、例5内容。“圆的周长”概念教学是以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为认知基础,是前面学习“圆的认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经调查了解发现,有部分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知道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但能正确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和特征的学生只占少数。可见学生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只是“知其然”,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层层深入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让学生真正“知其所以然”。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长的含义,掌握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经历操作、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及合作意识,提升思维水平。

3.深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感受数学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探讨,理解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议、电脑。

学具准备:

每四个学生一组:

1、圆形实物(荧光圈、杯盖、圆形胶带、飞镖盘等)

2、直尺一把

3、测量绳一条

4、研究表格

5、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明晰概念

1.出示正方形,指一指正方形的周长

2.出示圆,你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吗?指一指。

3.课件演示圆的周长。

揭示概念:围成圆一周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由正方形的周长引入,便于学生对周长的概念进行迁移,同时正方形也是在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时不可或缺的参照。】

二、直观感知,激发需求

1.激趣

师:2个图形,给你一把直尺,让你通过测量得到它们的周长,你愿意测量几号?

生感知圆的周长是曲线,不便用尺直接量。

师:老师就想为难你,用直尺量出圆的周长,敢挑战吗?

2.转化

(1)量荧光圈的周长

明确:可以把接头拔下来,拉直了量。

(2)量飞镖盘的周长。不能拉直,怎么办?

明确:可以用线绕一绕,在尺上滚一滚。

介绍测量过程的注意点,突出几种量法的共同点——化曲为直。

3.激需

出示摩天轮:这么大的摩天轮,用剪、滚、绕的方法合适吗?

明确:直接测量圆的周长,有时会遇到困难。我们得想想其它的方法了!

设计意图:

1、测量要求的提出,促使化曲为直的方法呼之欲出,也为操作环节做好准备。

2、圆的周长与其它图形周长的本质的区别之一就是,它有时无法通过直接测量边的长度得到周长,而这理应成为学生学习圆周长计算方法的直接需求。

三、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圆的周长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讨论后板书:直径、半径。

课件演示,观察验证:三个直径不同的车轮,各向前滚动一周,发现什么?

得出:直径越大,圆的周长就越大;直径越小,圆的周长就越小。

(二)判断推理圆的周长与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出示圆和它的直径。

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可能有这样的关系?

生自由猜想:2倍、3倍、4倍(3.14、3.1415926……)

推理验证:

1.圆的周长可不可能正好是直径的2倍?

2.圆的周长可不可能正好是直径的4倍?(圆出于方)

3.圆的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3倍左右)

明确:圆的周长应该比直径的2倍多,4倍少,大约3倍左右……

(三)深入研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1.明确实验要求

实验材料:多种实物圆,细绳,直尺,记号笔,计算器……

实验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用计算器算出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

实验步骤:

(1)小组讨论打算用什么方法测量圆的周长?

(2)小组分工:2人合作测量,1人计算,1人记录。

2.汇报实验结果

3.引导发现规律

谈话:仔细观察这一列数据,有什么特点?

明确: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大约是3倍左右(3倍多一些)

追问:正方形的周长除以边长所得的结果总是4,为什么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结果却不完全一样呢?

(回应:为什么测出的结果没有3.14或3.1415926呢?)

引导学生认识:测量总是存在一定误差的,用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得到的只是一个大概的倍数……

4.介绍圆周率的探索历程

课件展示。

(1)介绍《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并理解“周三径一”。

(2)介绍刘徽的割圆术。了解把圆切割成正十二边形、正二十四边形,分别算出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3)介绍祖冲之的贡献。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的值。比国外科学家早1000多年。

(4)近代圆周率的研究结果。

5.揭示圆周率的概念

师:人们在研究中发现,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但同时也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倍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来表示。

师:为了方便,一般保留2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6.归纳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谈话:知道了周长除以直径等于圆周率,你能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吗?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得出:圆的周长就等于直径乘圆周率

用字母表示:C表示周长,d表示直径,那么C=πd

注:π是一个固定的数,写的时候我们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乘号省略。

设计意图:

1、不同直径车轮的滚动轨迹能清晰地让学生感知直径越大,周长越大;

2、数据计测算之前先进行倍数范围的推想,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学习产生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

3、直面孩子的一知半解,通过实践操作回应结果的存在性;

4、打破常规思维,认为只要周长除以直径就会得到3.14,事实上用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是永远得不到的,在此基础上,引入割圆术的科学性,渗透极限思想,深刻理解圆周率,感受数学家的伟大贡献。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算一算:d=4厘米,求圆的周长。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正确运用圆周长的公式。

2.选一选:r=5厘米,那么C=( )

A、3.14×5 B、2×3.14×5 C、3.14×2

追问:为什么还要乘2。

理解: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因此得出圆周长的另一个计算公式:C=2πr

3.判断:

(1)两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他们的直径也相等。( )

(2)圆的周长是半径的π倍。 ( )

(3)大圆的圆周率大,小圆的圆周率小( )

提出要求:题目如果是错误的,错在哪里?可以怎样改?

4.解决问题:摩天轮的辐条(半径)的长度是10米,请你计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教师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5.挑战题

长方形的长是30厘米,宽是20厘米。在长方形上剪下了一个最大的圆,你能算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解题后同桌说说是怎么解答的。教师指导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能利用计算公式进行基本运用,首尾呼应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五、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π≈3.14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C=πd或C=2πr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学会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具准备:第4页例2的插图。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 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问: 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3个 或求 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 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 表示;式子为: 。

说明: 是求 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 的 是多少。板书:求 的 。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 千克, 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 ,问: 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 的 。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小学数学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