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后感
此篇文章《家》读后感(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家》读后感 篇1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这是一段优美的旋律,我想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你知道吗?这些茉莉花不仅开在树枝上,更香、更美的“茉莉花”还开在校园里呢!
读了美德少年文学丛书——《肩挑一个家》后,我又认识了许多许多美丽的“茉莉花”,他们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深深地触动了我,如:家境贫寒、却坚强乐观的薛馥华;身残志坚、孝敬父母的朱恩汉;勤工俭学、乐于助人的胡继汕……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身处困境、勤奋好学、懂事能干的李琳玉了。
李琳玉从小就是一个懂事又乖巧的女孩,她的爷爷总在放学前等她,可是她负责关锁门窗。有一次,爷爷竟在村口睡着了,李琳玉一再劝告爷爷,爷爷还来,她只好同意。老师们都说她将来定会有大出息。正当她的生命之花悄悄绽放的时候,命运之神和她开了一个玩笑:父母离异了,小琳玉成了一个没有母爱的孩子,小琳玉表现得很坚强,在老师面前依旧是个好学生,在生病的爸爸面前依旧是个好女儿。谁又能想到,八年级时,命运之神再次考验了李琳玉,患病的爸爸突然离开了人世,爷爷奶奶忍受不了丧子之痛,先后病倒,小琳玉没有被命运击垮,而是依然选择了坚强,她掩藏起内心的痛苦,帮助爷爷奶奶走出困境。她想方设法让沉默的爷爷开心,常常从学校图书馆里借书给爷爷看,还剪掉自己心爱的辫子,为爷爷买了一副老花镜……
啊!没想到我们身边有那么多好的榜样!我跟她比起来,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呢!我们丰衣足食,有父有母,却身在福中不知福,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稍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稍有点成就,就骄傲自大……而李琳玉家庭贫困,没爹没娘,还刻苦读书、自信自强,她视磨难为磨炼,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
正如她日记中所记载的,“与其让人看到雷雨,还不如让人看到彩虹”,她就是这样一个经受风雨却又阳光自信的女孩,她正如一朵芳香淡雅的茉莉花,迎着朝露,向着太阳尽情地绽放!
啊!《肩挑一个家》中的每一个同学,你们都是好样的!你们就像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你们可贵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我们要从现在做起,勇于承担、学会坚守、懂得感恩!我坚信,美德之花一定会在祖国大地上越开越艳!
《家》读后感 篇2
我有一个温馨的家,这个家给予我生命,并哺育我健康长大,我爱我家,但是我更爱我的另一个家,一座无私赠予我无穷知识的智慧摇篮—一座充满生机的美丽校园。
校园,它是一朵七色花,花香弥漫着天涯,勤蜂吟唱友谊曲,甜蜜点缀心中花。礼貌是你的裙,奋斗是你的衣襟,奔跑在宽阔的操场上,行进在校园中。面对着这可爱的校园,面对着校园的篇章。当我第一天踏入金二中,心里就无比的激荡,金二中就像是一名严肃的军人,遵守规章在心上,它的配饰艳美,它的历史辉煌,它的心态向上,我是金二中人,我以之而为自豪。
我的二中校园最美丽,清风携带花香,心中几缕阳光,张开轻松的翅膀,飞向无忧的天堂,一进门小鸟是树上的花朵,那蝉是树的'语言,耳畔响起的是愉悦的旋律,眼前映现的是一幢幢教学楼,新教学楼后面是“进”字花园周围环绕着小草,就像是一幅绿色的画卷,绿翡翠,晶莹剔透,没有一点儿瑕疵,两侧的树儿,清风修剪着它的头发。彬彬有礼的鞠躬问好,疲惫的眼睛,却犹如清洗,美景的魔力,让心中充满爱意,宽阔的操场,一尘不染,学校的玻璃,净如水,融入了空气,环境是校园的容貌,洁净代表着我们的好心情,让我们用洁净谱写歌曲,共同吟唱,令我们骄傲的优美环境。
再让我为大家说说纪律吧!严明的纪律,是学校的风范,文明的举动让学校灿烂。文明的脚步踏遍校园,幸福的空气飘动弥漫,弯腰捡起一片纸屑,拾起了善,也收获了爱。对老师同学问好,是传达幸福的语言,帮助困难的同学,是心灵的交织,是友谊的符号。每个角落都有着美好的编织一首无穷爱的曲,每个人心里都有爱的脉搏,用真情去呼吸,用爱去感化每一片土地。我们在文明的蓝天下生活,感受和谐的大地,一个个不良习惯在纪律中飘散。每一个都是文明的小使者,展开爱的羽翼,播撒欢声笑语。文明是学校的一颗明星,纪律是衬托明星的夜,我们是守星人,将爱汇聚在一起,我作为学生会的成员,更应该最好,在守星人中最好模范带头的作用。
同住一个家,同用一种话,同用行动铸造梦,同哭同笑到天涯。环境美,文明美。剪不断的是情,流不尽的是爱,为此,我们只能用成绩来汇报精心灌溉我们的校园。绿叶的痕,描绘着多少个拼搏的春,奋斗的汗水,照彻真正的魂。
啊!我的家,用我成绩来梳理你迷人的长发,啊!我的学校,好一个醉意的春,我愿变成蝴蝶,增添你的艳美!
《家》读后感 篇3
《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不仅是巴金文学道路上树起的第一块丰碑,也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杰作之一。同时,《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继《红楼梦》之后又一部描写封建大家族溃败的杰作。
《家》与《红楼梦》不单是内容主旨相契合,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取材源于作者本人的生活,有自传的性质。《家》中许多感人至深的情节,大都来自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字字句句浸透了作者青年时期鲜明的爱与恨。高觉慧像是巴金先生的影子,高觉新则是其因破产而自杀的大哥的映照。
作品中一个个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其原型多是巴金所熟悉的人,故而栩栩如生。巴金曾说过:“要是没有我最初十九年的生活,我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书中那些人物却都是我所爱过的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由此可见,作者丰富深厚的人生阅历,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是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的重要先决条件。
除此之外,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对人物的塑造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某个特定时代中的角色往往有着一些相似之处,这是由社会背景所决定的。例如《家》中的青年们大都有见月伤怀、感花流泪的“时代忧郁症”,但他们的性情又因身份、阅历、教育的不同而有着多样的色彩。
在对比中刻画人物性格,是《家》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作品通过不同性格的反比,相近性格的类比,以及同一人物在不同境况中的自比,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和复杂性,以及人物性格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比如,写三兄弟都不相信“血光之灾”的鬼话,但觉新“担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含泪依从;觉民要觉新去讲道理,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于是三人的性格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同时,三兄弟对待爱情与婚姻的态度也有着巨大的差异。觉新爱的.是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却因长孙的身份无法自主婚姻,像傀儡一样,被支配着同意了李家的亲事,酿成一个爱情的悲剧。觉民与琴之间是新青年志同道合的爱情,他坚决抵抗高老太爷为他安排的冯家的亲事,誓要与心爱的琴在一起,也如愿以偿地有情人终成眷属。觉慧爱上的是丫头鸣凤,主子与仆人间的爱情较之于其他更加难以有完满结局。鸣凤被许给了冯家做小,她本性的刚烈让她在反抗无果后毅然决然地带着对觉慧的爱自尽了。可觉慧,一名新青年,却因鸣凤被许给冯家而选择放弃她,放弃爱情。可见觉慧的“新”,还是没有改到骨子里的。三人身上的纠缠与矛盾,由此被淋漓尽致地摆在了读者面前。
《家》读后感 篇4
听过张晨旻老师执教的《彝家娃娃真幸福》一课后最大的感受是:“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一词,出自《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意为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彝家娃娃真幸福》这节课是一首具有民族气息的歌曲,“阿里里”是一个民族的象征,也是一种风格的象征,在歌曲里面是个衬词。在课堂上张老师引导学生用欢快的语气演唱歌曲,具有很好的效果。歌曲律动所体现的也是彝族的风情,除了给学生一种身体的协调还给了学生一种民族精神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力求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童趣。这从课堂上学生的反映来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学习较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在教学中,张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许多趣味环节:律动、回声模仿、对歌、演唱比赛、舞蹈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性,也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使同学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在课堂上非常的活跃,这也就证明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潜能,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给学生空间,这样学生才会自由的发挥,上课的效果也得到了提高。在本课的教学中,张老师首先选择了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学生一起舞蹈,然后很自然的导入新歌教学,配合多媒体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让学生先熟悉旋律。在学生对歌词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学习歌曲,最后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接龙唱。这样,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只传授知识,而是要开发学生的潜力。另外在本课教学中,张老师还别出心裁的把歌词抄写在彝族的特色配饰——银项链上,并制作了一个个小火把,作为奖品发给表现优秀的学生。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彝族的乐曲、歌曲、舞蹈并从中感受彝族的音乐文化,了解彝族的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服饰文化等,最后一起参加火把节,在欢快的乐曲中跳起彝族舞蹈。浓浓的民族风情始终贯穿在整节课,体现了艺术教学的美。
张老师在自己的努力和全组同事的共同帮助下经过一次次试讲、教研、修改,最终向大家呈现了一节渐趋完美的音乐课。通过这次课型研讨,我们认识到小学音乐课,教师只有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在教学每一个环节上和难点上多想一些巧妙的好办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老师教起来高兴,同学们学起来更高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小小三尺讲台真的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家》读后感 篇5
杨奔从小,我总是感到自己很不幸。就拿最近的事情来说吧!上周六来学校办版报,要好的朋友穿了一套很帅气的新衣服。那套衣服我也早想买了,可我一提,我妈立即就给我“否决”了!还有,同组的另外一个同学也穿了一双新球鞋,那也是我梦寐以求的啊!周一来学校,老师表扬了我们办版报的几个同学,特别提到了组织者廖盛君,让我们大家都要向她学习,可我不也是办版报的成员之一吗?怎么不单独表扬我呢?看着廖盛君那笑眯眯的脸庞,我在心里暗暗骂老师:偏心!星期二,我从同学那里借到一本书,一篇文章——《家驴和野驴》吸引住了我。看着这篇文章我突然意识到了很多,不知不觉中,我把这篇文章读一遍又一遍,有的部分我现在甚至都能背诵了呢!《家驴和野驴》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浅显,但却包含了深刻的道理。
在文中,野驴是一头懒惰的驴,它成天在草地上游来荡去,吃不饱也穿不暖。野驴很希望有一天可以随心所欲地吃,不再受风吹雨打之苦。有一天,它碰巧在草地上碰见一头家驴,那头家驴躺在草地上正舒舒服服地晒太阳呢!野驴很羡慕家驴,他走到家驴身边,跟家驴打招呼:“你好啊!亲爱的朋友。你真是幸福啊!看你油光光的毛就知道你的日子过得不错。我好羡慕你啊!”家驴看了看野驴,笑了笑,说:“幸福来得不是那么容易的。”几天后,野驴再次看到那头家驴,这次的情景让野驴惊呆了!只见家驴正驮着沉重的货物,走得气喘吁吁。
可赶驴的人非但一点儿不心疼,还跟在家驴后边拿着鞭子使劲地驱赶它!野驴一下子明白了那天家驴为什么一言不发了,它叹了一口气,说:“唉,我的伙计,我可不再羡慕你了。因为我发现你为了你的'幸福付出了多么高的代价!”是啊,幸福来得是不容易的,每个人的幸福都是每个人努力得来的。我们总是看到别人的幸福感到很羡慕,可却从来没有去想过别人得到这些幸福所付出的辛勤的劳动!就像我一样,我看到了朋友穿的新衣新鞋,可我却没有去想想他学习认真,听爸爸妈妈的话,也没有想想自己并不差衣服鞋子;我看到了老师表扬廖盛君,可我却没有看到廖盛君办版报时的尽心尽责,如果没有她的牵头组织,我们这次的版报肯定办不了这么好的!我总是看到别人的表面的幸福,可却没有看到别人的幸福是别人努力换来的!哦!我终于明白了,我不是不幸,我是只看到了别人的幸福没有看到自己的幸福,我是只看到了别人的幸福却没有看到别人背后的辛劳!幸福来得不容易,每个人的幸福背后都有着自己的努力。我不会再抱怨了,我会努力争取更多更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