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积》教案
此篇文章《什么是面积》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什么是面积》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涂色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的。
3、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涂色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流程:
一、周长和面积对比中感受面积的含义。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一元和一角硬币,请同学们沿着硬币的轮廓画一圈,想想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呢?(圆形)请同学们来画画吧!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提示一定要沿着硬币的轮廓的边缘来画)比一比,看谁画得好!
在这里感觉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学生缺少参与其中的热情,我这个设计还要思考,要让学生充满热情的去画,在教师的引领下,产生积极的数学思考。
2、学生动手画
3、如果我们画的两个圆是两只小蚂蚁的运动场,你能说说你的发现吗?(这个情境我没有在课的一开始设置。)
A:大圆的周长长一些,小蚂蚁跑的路程多;小圆的周长短一些小蚂蚁跑的路程少些。
B:一个圆(面积)大些,一个圆(面积)小些
…………
这些答案都有可能,因为学生上学期学习周长的时候,描过树叶的周长,所以学生说周长的可能性多一些,关于面积能提到我就顺势让学生涂面积,不提到,我就让学生帮助小蚂蚁铺草坪涂颜色。
4、下面我们用彩笔涂上绿色,帮助小蚂蚁把运动场铺上草坪。
A:涂完后,能从数学的角度去说说涂的感受吗?
B:哪个涂得快些,哪个涂得慢些?为什么?
A、B两个问题我到底怎么提好呢,还要结合课堂的生成,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问题A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更广泛一些。问题B过于直白。
(大圆面大涂得慢,小圆面小涂得快些。这里学生不一定能一下子说出面积这个词语。)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就象刚才的两个圆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6、我们来摸摸课桌的表面,说说你的感觉,这个桌面的大小叫做课桌的面积。
看看,说说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面,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总结:桌面、课本封面及其它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7、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摸和涂色中知道了什么是面积(板课题:面积)。能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吗?
问题:这里我的初备是和一笑老师的的想法是相同的,先出示部分概念,这里我没想好怎么揭示这个概念,呈现这样两种形式,还想听听网友的意见。
8、揭示概念:
教师板书:物体表面的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导入中,我采用的是比较简单的形式,这个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自己的曾经的`教学和前几天房间里的一个老师的困惑-----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区分的不好。所以我在对概念的引入从周长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感受,周长是是表示长度的。而在涂面的时候,感受面积的概念是和长度的含义是不同的。学生不一定能表述的很清楚。但是在这画和涂的过程中,学生的内心已经能充分感受他们的区别。学生在涂平面图形和摸实物的过程中自主建构了面积的概念。
这里面对于周长和面积的区别我在教学中并没有强调的很多。主要是让学生经历画和涂的对比中去感受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一笑的教学设计我看了。她是从生活中物体的面积导入。更直接一些。我最欣赏一笑老师的二次设计中,给文具盒和橡皮做束身衣,这个部分,充分体现让学生感受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我的设计虽然是从平面图形引入,但是这个平面图形也是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抽象出来的图形,我想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并不是完全的抽象的。
二、比较面积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1、说说教室里一组物体的面,并比较一下他们面积的大小。
2、有些图形我们一目了然就能比较出它的大小,但是有些图形我们就不能。出示书上39页比一比
(1)提问:猜一猜,哪个图形面积大些?
让学生先进行直观估测,和后面的验证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2)找验证策略:
A、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能不能结合学具袋里的学具想出办法来验证?
B、个人尝试(让学生把学具袋里的学具都可以尝试一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验证)
C、小组同学交流,相互说一说。归纳小组的办法。(这里面的交流重在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D、小组展示验证,全班汇报,并说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现这样四种方法:折叠、用圆形图片摆、用小方块摆、用透明胶片的格子比较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反思和评价
(3)小结: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但验证过程必须科学、准确。
三、巩固练习
(1)第一个层次的练习我安排了41页的1、2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渗透数格子比大小是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其中第二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直观估测能力,发展空间知觉。
(2)第二个层次的练习我安排了40页的画一画。这里我改了一下呈现顺序。感觉这个题目更有难度一些,接着做41页的3题。3题中的第二个图形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想办法,把两个三角行就可以合成一个小正方形。如果这个地方突破了,后面的4题就不成问题了。
(3)第三层次的练习41页的4题。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面积的含义,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知识?
全课的结束,我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面积的问题。(我就在想,学生会不会提出,我们学校操场的面积那么大,我们怎么能知道他是多大呢,课桌的面积的大小到底是多大呢?)
《什么是面积》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索、研究面积比较的多种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方格纸、硬币、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游戏引入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动手实践,感知面的概念
1、物体表面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鼓掌时两手掌接触的地方就是手掌的面,请你摸摸手掌表面在哪了?
师:谁来演示一下?好谁再来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在哪了?
(让学生演示)
师:好,现在请你摸一摸你铅笔盒盖的表面,再请你摸一摸你课桌的桌面在哪了?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物体的表面)
师:刚刚我们摸了这么多其实摸得都是什么?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2、封闭图形,理解大小
师:好,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图形。请你用彩笔涂涂图形的表面,男生给图一涂色,女生给图二涂色。现在开始!
师:谁能展示一下你涂的图形?
(将男、女同学代表的图形展示)
师:老师刚刚看到女生普遍涂得比较快,这是为什么啊?
生:因为图形有大有小。(板书:图形大小)
师:那物体表面呢?请你看看你铅笔盒盖的表面和课桌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物体表面也有大有小。
师:那如果老师把这条线去掉行吗?你还能画出这个图形的面吗?为什么?
师:也就是说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师:那好,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什么是面积。
(引出课题)
三、动手实践,学会比较面积的多种方法
师:那么我们手掌表面的大小,其实就是手掌的什么?
师:现在请大家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右手手掌的面积比一比。谁能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手掌的面积大
师: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来的(板书:看)
师:真棒!那如果你和同桌手掌面积比,你还看得出来吗?
(请两位同学举起手来演示)
师:你们看得出来谁的手掌面积大吗?
生:看不出来
师:那同桌之间想想办法。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比的?
(让学生上前演示)
师:哦,他们是把手掌怎么样?(板书:重叠)最后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
师:好,老师现在手里有两个图形?一个是……?一个是……?你看得出来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吗?那这样重叠比呢?
师:那好我们就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你们可以用手里的工具,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现在开始讨论。
师:好,停!哪组同学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想到的办法?(学生上前演示)
1、摆硬币:你是用的什么来比的?大家看看他是用的硬币的哪?
好,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相当于9个硬币的面积之和。
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相当于10个硬币的面积之和
好,那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2、拼摆法:用小正方形。
总结:通过我们同学自己的思考想出了这么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真棒!那你现在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你会不会比较面积的大小了呢?
师:那好,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道题。
四、课堂练习,深化认知
1、说一说那个图形的面积大,那个图形的面积小?
2、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
3、在下面的方格中画3个不同的图形,使他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那么大。
我们画的这三个图形是面积相等,形状不同的。
总结:所以我们就知道面积只与面的大小有关,与形状无关。
4、哪个图案的面积大?
板书: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1、观察法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重叠法
封闭图形3、数格子法
《什么是面积》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品表面、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2、认识面积的含义,探索、研究面积比较的多种方法。
3、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方格纸、硬币、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游戏引入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动手实践,感知面的概念
1、物体表面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鼓掌时两手掌接触的地方就是手掌的面,请你摸摸手掌表面在哪了?
师:谁来演示一下?好谁再来摸摸数学书的封面在哪了?
(让学生演示)
师:好,现在请你摸一摸你铅笔盒盖的表面,再请你摸一摸你课桌的桌面在哪了?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物体的表面)
师:刚刚我们摸了这么多其实摸得都是什么?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2、封闭图形,理解大小
师:好,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个图形。请你用彩笔涂涂图形的表面,男生给图一涂色,女生给图二涂色。现在开始!
师:谁能展示一下你涂的图形?
(将男、女同学代表的图形展示)
师:老师刚刚看到女生普遍涂得比较快,这是为什么啊?
生:因为图形有大有小。(板书:图形大小)
师:那物体表面呢?请你看看你铅笔盒盖的表面和课桌的表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物体表面也有大有小。
师:那如果老师把这条线去掉行吗?你还能画出这个图形的面吗?为什么?
师:也就是说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师:那好,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什么是面积。
(引出课题)
三、动手实践,学会比较面积的多种方法
师:那么我们手掌表面的大小,其实就是手掌的什么?
师:现在请大家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右手手掌的面积比一比。谁能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手掌的面积大
师: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来的(板书:看)
师:真棒!那如果你和同桌手掌面积比,你还看得出来吗?
(请两位同学举起手来演示)
师:你们看得出来谁的'手掌面积大吗?
生:看不出来
师:那同桌之间想想办法。
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比的?
(让学生上前演示)
师:哦,他们是把手掌怎么样?(板书:重叠)最后你们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呢?
师:好,老师现在手里有两个图形?一个是……?一个是……?你看得出来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吗?那这样重叠比呢?
师:那好我们就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哪个的面积小!你们可以用手里的工具,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现在开始讨论。
师:好,停!哪组同学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想到的办法?(学生上前演示)
1、摆硬币:你是用的什么来比的?大家看看他是用的硬币的哪?
好,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相当于9个硬币的面积之和。
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大约相当于10个硬币的面积之和
好,那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
2、拼摆法:用小正方形。
总结:通过我们同学自己的思考想出了这么多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真棒!那你现在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你会不会比较面积的大小了呢?
师:那好,我们现在就一起来看一道题。
四、课堂练习,深化认知
1、说一说那个图形的面积大,那个图形的面积小?
2、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
3、在下面的方格中画3个不同的图形,使他们的面积都等于7个方格那么大。
我们画的这三个图形是面积相等,形状不同的。
总结:所以我们就知道面积只与面的大小有关,与形状无关。
4、哪个图案的面积大?
板书:
什么是面积
物体的表面1、观察法
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重叠法
封闭图形3、数格子法
《什么是面积》教案 篇4
《什么是面积》教案(通用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什么是面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什么是面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面积的含义,了解面积的概念。
(2)用多种方法探究比较面积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感知面积。
(2)通过学生观察、图形重叠、数方格等办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课件演示比较面积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和动手操作能力。
(2)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难点:
深刻认识什么是面积,分辨面积与周长的区别。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1、正方形和长方形若干个。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师:在一年级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物体,那么大家回忆一下,谁能举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再举一些物体呢?
生: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物体如冰箱、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鞋盒、火柴盒等。
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什么是面积。(板书课题:什么是面积)
二、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1、学生小组活动摸物体的表面。(教师走下座位了解学生对物体表面认识情况。)
师:请大家看看xx同学是怎样摸这个文具盒的?
生:我认为盒子的表面应该是裸露在外所有的面,而他没有找完整,只找了其中一部分。(讨论)
2、教师摸数学课本的表面。并告诉学生所摸到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注:重读强调大小二字)
3、学生摸课本、铅笔盒、课桌的表面说说它们的.面积。
师:拿起你们的课本像老师这样摸一摸。再说说课本表面的面积?
用这样的方法再摸一摸文具盒的表面、摸一摸课桌的桌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生1:我摸的是文具盒的表面,我是这样摸的。(边说边展示)文具盒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生2:我摸的是桌面,我是这样摸的。桌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4、探讨面积的定义。
师:同学们讨论讨论什么是面积?
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注:大小用着重号
二、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物体有面积,那么图形有面积吗?
生:有。
1、出示图形
师:请大家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生:长方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图(2)(3)学生出现争议,讨论并得出结论这个图形没有面积。
生:正方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师:它们都是图形,象(1)(4)这样的图形叫封闭图形。象(2)(3)这样的图形叫开放图形。而封闭图形可以计算面积。
(补充板书:或封闭图形几个字)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观察下面图形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绿色的长方形的面积大,蓝色图形的面积小。
2、小组活动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师:你有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吗?拿出你的学具在小组内先试试看。(课本附页中同上图形)
3、回报探究成果
生1:把这两个图形重叠在一块,比较剩余部分的面积大小。
生2:利用硬币摆一摆、数一数。
生3:用小方块摆一摆。
生4:画格子在数一数的方法。
4、课件演示用重叠法、数格子比较面积的方法。
四、拓展应用:
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3、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五、小结
你今天有那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什么?
(知道了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知道了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比较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那么一个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大呢?下节课我们就会知道了。
板书设计
《什么是面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面积的含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为后面的面积单位做好铺垫。
(二)过程目标
通过观察、重叠、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的表象。
(三)情感目标
学会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知道面积的含义,建立面积的概念,能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请两个同学做一个涂树叶比赛,看谁先涂完。哪位同学愿意参加?你会选哪片树叶?为什么?
二、操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认识面积。
1.认识物体的表面的面积
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课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哪个小?
摸文具盒的上面,橡皮的正面,哪个面大呢?
引出:物体的表面就是它们的面积。
看一看1元硬币与1角硬币的大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课件抽象出面积)
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也就是说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
(出示课件:缺角的长方形)
师:这个图形的面积在什么地方?它不是封闭图形,没有面积。
(二)进一步认识面积(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1.探密游戏
这里有5个图形,秘密就在其中的`一个里面,想知道它在哪个图形里吗?老师给你一些提示,排除一些错误答案,请听好:①它不在面积最大的图形里,去掉谁?(提醒学生这是用观察的方法。)②它不在面积最小的图形里,去掉谁?③它不在圆里。④它在剩下的两个图形中面积较大的图形里,猜一猜它在哪里?
师:这两个图已经在桌面上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打开信封,可以让里面的学具帮助你,先思考后小组合作。比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2.小组合作探究、汇报。
小组成员到投影前展示自己的方法。
(课件出示)游戏的秘密
原来是智慧老人,为我们带来一个宝盒,猜猜里面装着什么?学生猜。
打开看看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已接近尾声,谈谈自己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吧?
2.课本第50页“练一练”第5题(2)。
“面积”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面积”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