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

2025/08/13教案

此篇文章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精选4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细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体会孩子们面对秋天美丽变化的天空和色彩斑斓的田野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秋风起了,秋天到了,在这金风送爽,天朗气清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干什么呀?生:秋游!

二、授新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复习词语,指名读,齐读。

2、纠正错误笔顺,老师板书,学生临摹。

过渡:读对了词语,记住了生字,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到郊外去游玩吧!

3、自读课文2、3自然段,读后想想,你喜欢秋天的什么?并说说为什么?

预设:

(1)白云:

各种形式朗读。

指导朗读,读出白云的神奇。

(2)蓝天:

理解“一望无边”

读出一望无边的感觉,指名读,比赛读,齐读。

(3)展开想像,仿照课文的样子说说千姿百态的白云。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朵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4)农田:

指导说话:农田里,稻子黄了,像--------,高粱红了,像--------,棉花白了,像--------。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5)你还从哪里能感受到秋天的脚步?

果园里: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夸夸秋天的果园。

花园里:花园里的菊花怎么样?描述一下。

树林里:枫树和银杏树的叶子变化。

(6)秋天的美无处不在,跟着音乐欣赏秋景。

(7)小朋友们在这样美好的秋天里去郊外玩耍,他们都在干什么呢?仔细读读第4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

指导读好三个“有的”。

还从哪些句子能看出孩子们的开心。

“笑着喊着”,想像他们会喊些什么?

(8)在这个美好的秋天里,同学们想对秋姑娘说些什么?三、总结,升华主题。

唱《秋游,》欣赏自己秋游的照片。

四、作业:在校园里寻找秋天的踪迹,和同学说一说。

板书设计:

秋游

白云 千变万化

蓝天 一望无边

农田 五谷丰登

小朋友 无比开心

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2

一、揭示课题,质疑激趣

读课题,说说你想从文中知道些什么。请带着疑问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课文录音或范读,勾画出你不认识的字。

2、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把勾画出的生字多读几遍。

3、用生字卡检查全班认读生字的情况。(齐读、抽读。)

4、分小组读课文,组内互相帮助,纠正字音。

5、组内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解之处。

三、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分组提出读不懂的问题。简单的问题立即由学生相互解决。教师梳理紧扣课文重点的问题全班讨论解决。

2、 “羞愧”是什么意思、做了什么事会让人觉得羞愧、指导学生联系下文仔细体会。

3、为什么她们吃得津津有味、

抓住“津津有味”、“沉醉”,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有树林、草坪及夜莺歌声的画面,体会环境的美好。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奥莉娅和莉达的行为有什么不同、她们是怎么想的、

读文,画出相关动词,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朗读时注意表现出奥莉娅的不在乎和莉达严肃认真的态度。

5、讨论:要是人人都像奥莉娅这样做,树林、草坪将变成什么样子、小朋友在那样的环境里吃东西还能津津有味吗、

6、全班讨论:在“谁也看不见”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你想帮助奥莉娅吗、你会对她说点儿什么呢、

7、拓展:听了莉达的话,奥莉娅会怎样想、怎样做、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五、完成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旷、蠢、灶、蘑菇、岔。

2、新词:空旷、蠢东西、蘑菇、分岔、垂头丧气、轻蔑。

3、理解重点句:

(1)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2)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当祖国需要时,随时都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

2、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

(二)难点

“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

(三)解决办法

采用教学时先以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再了解时代背景,深化的读加以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听录音,朗读训练。

(三)前后位、同位讨论。

(四)几名同学上前表演。

(五)质疑问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加强朗读。

(二)整体感知

《夜莺的歌声》是一篇外国作品,反映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各族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着重对小游击队员“夜莺”进行了详细描写。教师要引导出这种精神源于对祖国的热爱。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正音:削xiāo空kòng塞sāi

解词:轻蔑:轻视,看不起人。

沉寂:静得连一点声音也没有。

宛转:形容声音优美、动听。

搭拉:向下垂。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学生自悟。

(2)简介时代背景。

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战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首的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叙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按照“诱敌——入林——传信——摆脱”的顺序分段或以歌声为线索也可。

第一段(从开头到“听懂了吗、”)小孩学夜莺叫,用歌声引诱德国兵。

第二段(从“队伍出发了”到“就不再问了”)写小孩给敌人带路。

第三段(从“树林深处”到“新鲜的意思了”)写小孩发出情报做好消灭敌人的准备。

第四段(从“德国兵”——全文结束)写小孩把敌人带进埋伏圈,机智摆脱了敌人。

4、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以歌声为线索,掌握这种分段方法并理解所学字词。

5、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课后生词。

第二课时

(一)阅读第一段,讨论问题

1、文首为什么要写“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烧焦的树木”、

(说明战争破坏严重,昔日美丽的村庄,如今已破烂不堪,作者利用这一段环境描写来揭露德国法西斯的侵略行为。)

2、德国军官和士兵是怎样发现小孩的、

(无声——夜莺叫——小孩叫——注意听——发现)

3、相互讨论,体会句子含义,幻灯出示。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只有我一个!”(孩子故意打岔,避免正面回答,反映了孩子的冷静、沉着、机智。)

(2)“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

(这句话说明孩子爱憎分明。前一句保护了群众,后一句痛骂了敌人。)

4、小结本段内容,指导朗读。

(二)阅读第二段

1、路上小孩为什么有时学夜莺叫,有时学杜鹃叫、为何要做出天真贪玩的样子、

(孩子机智灵活,既向游击队传递了情报,又进一步取得了敌人的信任。)

2、当问孩子有无游击队时,孩子怎样回答的、画在书上。

3、讨论: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怕吗、为什么还能应变自如,毫无惧色呢、

(卫国战争中,全国人民都投入到保卫家园的斗争中,全国人民怀着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进行不屈的斗争,小孩就是由于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才能临危不惧,坦然自若。)

(三)指读第三段,讨论

1、游击队潜伏在哪里、他们怎么知道德国兵来了、

(通过小夜莺的歌声传送的情报得知德国兵来了。)

2、由此可见,小夜莺是第一次传递情报吗、

(不是,小夜莺显得老练,看来在战争期间,他已是一位出色的游击队员了。)

(四)默读第四段,思考

1、游击队是怎样把敌人消灭的、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小孩子完成这次任务后,又坐在原来的地方,执行新的任务,小孩有高度的负责精神和警惕性。)

3、最后一节起什么作用、(照应了开头并点了题,这歌声……有什么区别,这句赞扬了小夜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情报员。)

(五)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浏览课文,找一找有几处环境描写、

2、以歌声的'地方有几处、(可见这篇文章思路清楚,以歌声为线索,另外准确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中心的作用。)

(六)总结扩展

1、这篇文章读后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2、你觉得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热爱自己的祖国。)

六、布置作业

1、造句即便……也……

2、学习写人物动态的句子,画在书上。

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上网查寻有关太空方面的常识,作简单了解。

2.学生准备:制作各种形状的生字,涂上喜欢的颜色,查阅太空生活的资料。

教学重点:

会读生字和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设计新颖独特的太空生活用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

欣赏、演示神六发射的精彩图片。

一、谈话揭题

1、还记得一年级时学过的课文《地球爷爷的手》,这双手会让成熟的苹果落到地上,会让我们稳稳地站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假如人类坐上宇宙飞船,离开了地球爷爷的手,将会发生什么情况?

2、出示句子:物体在太空中失去了重量,就叫失重。

3、揭题:在失重的太空中生活一定非常有趣?今天的课文就向我们介绍,一齐读:太空生活趣事多。

二、初读课文,触摸文本。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思考:由于失重,太空中会出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2、检查:

词语:

必须安稳漂浮特殊普通绑在

舒服杯子咳嗽设计

塑料杯淋浴器稍一使劲

三、随文识字,朗读品味。

(一)由于失重,在太空中会出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交流:

句子一:在宇宙飞船里,站着睡觉和躺着睡觉一样舒服,不过,要想睡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把自己绑在睡袋里,不然,翻一个身,就会飘到别处去了。

1、指导学生读准“舒服、必须、绑”

2、什么样的觉是安稳觉呀?

3、要睡一个安稳觉,宇航员必须怎么做呢?你看到过这样睡觉吗?有趣吗?试一试,读出有趣的感觉来。

4、翻一个身就会飘到别处去了,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读读。

5、还有别的有趣的事吗?

句子二:在宇宙飞船里洗澡可不是件容易事,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漂浮在空中。

指名读——自己读——指名读

句子三:喝水的时候,如果用普通的杯子,即使把杯子倒过来,水也会往下流。

1、想象一下,如果把杯子倒过来,会发生什么情况?

2、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3、这是因为——相机出示:在宇宙飞船里,水失去了重量。

句子四:在宇宙飞船里走路更有趣。人稍一使劲就会飘到空中去,咳嗽一声就有可能后退几步,为了能平稳地走路,宇航员必须穿鞋底带钩的鞋子,好牢牢地钩住带网格的地板。

1、这里藏着几个难读的词,相信不会难倒孩子们,自己试试。

相机正音“稍一使劲、咳嗽”。

观察咳嗽的字型,你发现了什么?

2、整句话你能读通了吗?谁来试试?

3、是的,咳嗽一声——会后退好几步;

打个喷嚏——会后退好几步;

用手打一下墙——会后退好几步;

用脚蹬一下地呢——也会后退好几步。

4、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句有趣的话读读吧。

5、出示前面四句话,师小结:

同学们,由于失重,宇航员睡觉必须绑在睡袋里,由于失重,宇航员洗澡喷出的水总是漂浮在空中,由于失重,宇航员喝水时,水不会往下流,由于失重,宇航员走路时必须穿鞋低带钩的鞋子,这些失重现象我们看来非常有趣,但却给宇航员叔叔带来了许多不便。

(二)过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为他们设计了哪些特殊的生活用品呢?请你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你能用几个词来说说吗?

1、老师把孩子们说的打了出来。

出示:有绑带的睡袋带吸管的塑料杯

特殊的淋浴器带钩的鞋子

2、这些用品非常的“特殊”,特殊的反义词是——?

3、宇航员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他们是怎样使用这些特殊的生活用品的?

4、拓展训练:

(1)师:为了能平稳地走路,宇航员必须穿鞋底带钩的鞋子,好牢牢地钩住带网格的地板。不然。

(2)谁能像老师这样用为了…不然…这样的句式来说说,自己练练吧。

为了,宇航员必须,不然。

四、观看太空生活录象。

1、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我国第一位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杨利伟叔叔在太空中的生活片段。

2、观看杨利伟吃东西的录象。

3、孩子们,学习了课文,看了录象,你对太空生活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你们的问题稀奇古怪,老师不可能全部都回答出来,那怎么办呢?

如果想探索更多的宇宙奥秘,老师推荐大家可以进入“中国太空网”游览,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五、指导书写“必须”。

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二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