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2025/08/16教案

此篇文章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篇1

在学习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这一环节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植物激素调节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它在生物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植物激素调节与向性运动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植物激素在实践中的应用。为了帮助大家学习掌握好植物激素调节这一章,今天我们就进行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原理“关键词”

1.植物激素:植物某些部位产生的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微量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

2.向性运动: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刺激(如重力、单侧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如向地性(向重力性)、向光性、向肥性、向水性和向触性等,是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受单向刺激的影响引起生长素的定向分布,进而引起相应器官定向生长的结果。

3.与生长素有关的“关键词”

⑴产生: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在成熟的叶片和根尖中也有少量产生。如虫蛀的种子,因缺乏生长素不能正常生长而脱落。

⑵形态学上端与下端:形态学上端指根尖或茎尖,相对于形态学上端而言,远离根尖和茎尖的部位为形态学下端。与方位中的上下有别,如所有植物的根及垂柳、龙爪槐的茎的形态学上端与通常讲到的“上”相反。

⑶分布:一是水平分布,包括受到光刺激时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也包括受到重力作用时由远地侧向近地侧的转移;二是极性运输,指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茎尖或根尖)向形态学下端(茎)的运输。

⑷感受刺激的部位:单侧光——尖端,引起生长素的水平运输;重力——水平放置植株的根与茎,使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转移。

⑸运输方式:主动运输,依据是可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移。

⑹作用的双重性:指的是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不同、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同。

⑺生长素浓度的“高”与“低”:一是当生长素浓度低于B点(见图)、高于A点时,浓度越高促进越强,浓度越低促进越弱;二是当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低于C点时,浓度越高促进越强、浓度越低促进越弱;三是当生长素浓度相对于C点而言,低于C点为促进、高于C点为抑制;四是浓度低于C点,浓度低于B点或高于B点均为促进,但促进作用的强弱要具体情况(实际浓度)具体分析。

4.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主茎上的侧芽与主茎处在生长素浓度相同的条件下,主茎生长快、侧芽受抑制;同样是芽,由于顶芽和侧芽所处位置的生长素浓度不同,顶芽生长快、侧芽受抑制。

二、实验方法“关键词”

1.插:是在植株的某些部位插入云母片或薄的玻璃片影响生长素的转移。通过变换“插”的位置和方式(尖端、尖端下部、垂直或水平插入),影响生长素的水平分布或极性运输。

2.切:即切掉,是通过切除植物的某些器官(茎尖、成熟叶片)影响植物激素(生长素、脱落酸)的产生。

3.收:即收集,通常以琼脂或羊毛脂膏收集来自茎尖或其它器官所释放的激素。

4.补:通过喷洒、涂抹或借助于羊毛脂膏、琼脂等补充生长素,影响植物生长。

5.转:借助旋转装置的旋转保留或改变重力或光照的单向刺激作用。

6.倒:改变植株的.正常生长状态,将其平放,影响植物生长素的分布。

7.照:通过单侧光照的刺激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8.度:通过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分别作用于植株的某些器官,观察其效应。

9.套:利用锡箔或其它不透光的材料套在尖端或尖端的下方,通过影响单侧光对生长素的分布而影响植株的生长。

三、实践应用“关键词”

1.促进植物生根:在进行扦插时,对不易生根的植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促进新根的形成。这与生长素促进生长有着本质不同(生长素促进生长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促进生根是促进细胞的脱分化与再分化。

2.促进果实发育:对于因特殊原因未有授粉的雌蕊通过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形成无籽果实。本质是影响植物体中的营养分布。

3.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保花保果是针对某些植株因缺少生长素而不能正常的现象,而给予生长素的补充,从而防止落花落果,如棉花的保铃。当生长素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会使生长较差的花和果实尽早脱落,又可达到疏花疏果的目的。

4.植物激素“除草剂”:利用作物的对某些激素的最适浓度高于杂草耐受量的现象,通过喷洒生长素促进作物生长和杀死杂草,如2,4—D。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目的: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我们最常见的植物一般为种子植物。而大多数的种子植物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种子。让幼儿识别种子植物所具有的结构及其相应的功能,并在最后完成一幅植物画。

活动准备:

室外活动时让幼儿多观察植物的样子,对植物的身体有相应的认识。准备2—3盆不同的植物;植物的图片及其生长过程的视频(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果);为每个孩子准备绘画工具;一张向日葵的拟人画。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思考师:

你们刚刚在外面看了那么多的植物,有没有发现它们和夏天还有春天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呢?(让幼儿起来发言回答)

师:对的,我们都看到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掉下来了。那我们小朋友有手、有脚丫、身体、还有嘴巴那么多部位,才构成了我们一个完整的人,你们说,植物是不是也有很多部位呢?(邀请幼儿起来回答,描述自己看到的,并引导其说出正确的名字:根、茎、叶、花、种子。)

2、主动探究,自主建构师:

看来大家都还是十分了解植物的组成的,今天老师也请到了一位小朋友,它也是一种植物,它就是向日葵小朋友。(将事先准备好的.向日葵画拿出。)

师:我们小朋友吃了饭才能长大,那向日葵是不是也应该吃东西呢?有没有人知道向日葵小朋友是用什么吃饭的呢?都吃些什么的呢?(请小朋友回答,用根来吃饭,水、各种营养)

师:除了根的功能,向日葵小朋友的其他部位又有什么用呢?也请小朋友认真观察老师接下来给你们看的图片。(引导幼儿;叶子是植物的鼻子,有呼吸作用;茎是输送养分,是植物的手和身体;花能够形成果实,果实里就有种子了)

师:所以,一般的植物都是由根、茎、叶、花、种子组成,有些植物还能结果。那向日葵小朋友和其他的植物是怎么样变成现在的样子,让我们先看看视频,记得要好好观察,小小种子是怎么变出大大的植物的。(播放视频,请幼儿回答)

3、操作实践,加深认识师:

看来大家非常了解植物的身体了,那就请大家根据自己对植物的了解,来画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吧。然后再上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介绍自己的植物。(画完后,请幼儿介绍指出画上植物根茎叶等部分。)

4、拓展延伸师:

刚刚那棵生病的小树,因为被坏人破坏了,还在挂点滴,你们挂盐水的时候,是不是也很疼啊?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不单单能在烈日下给我们送来阴凉,还能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氧气,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植物,不要故意去摘它的叶子、花儿,用石头扔他。我也带来了自己的好朋友,给你们认识。(拿出自己带的植物给幼儿看,并轻轻触摸)植物是老师的好朋友,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希望你们像老师一样,要像对待我们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对待它们,好吗?

师:老师刚刚给你们家介绍的植物,只是植物界的一类,叫种子植物,其实还有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很多很多,如果你们还想了解更多的,那就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寻找吧!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篇3

在学习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这一环节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植物激素调节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它在生物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植物激素调节与向性运动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植物激素在实践中的应用。为了帮助大家学习掌握好植物激素调节这一章,今天我们就进行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原理“关键词”

1.植物激素:植物某些部位产生的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微量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

2.向性运动: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刺激(如重力、单侧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如向地性(向重力性)、向光性、向肥性、向水性和向触性等,是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受单向刺激的影响引起生长素的定向分布,进而引起相应器官定向生长的结果。

3.与生长素有关的“关键词”

⑴产生: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在成熟的叶片和根尖中也有少量产生。如虫蛀的种子,因缺乏生长素不能正常生长而脱落。

⑵形态学上端与下端:形态学上端指根尖或茎尖,相对于形态学上端而言,远离根尖和茎尖的部位为形态学下端。与方位中的上下有别,如所有植物的根及垂柳、龙爪槐的茎的形态学上端与通常讲到的“上”相反。

⑶分布:一是水平分布,包括受到光刺激时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也包括受到重力作用时由远地侧向近地侧的转移;二是极性运输,指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茎尖或根尖)向形态学下端(茎)的运输。

⑷感受刺激的部位:单侧光——尖端,引起生长素的水平运输;重力——水平放置植株的根与茎,使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转移。

⑸运输方式:主动运输,依据是可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移。

⑹作用的双重性:指的是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不同、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同。

⑺生长素浓度的“高”与“低”:一是当生长素浓度低于B点(见图)、高于A点时,浓度越高促进越强,浓度越低促进越弱;二是当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低于C点时,浓度越高促进越强、浓度越低促进越弱;三是当生长素浓度相对于C点而言,低于C点为促进、高于C点为抑制;四是浓度低于C点,浓度低于B点或高于B点均为促进,但促进作用的强弱要具体情况(实际浓度)具体分析。

4.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主茎上的`侧芽与主茎处在生长素浓度相同的条件下,主茎生长快、侧芽受抑制;同样是芽,由于顶芽和侧芽所处位置的生长素浓度不同,顶芽生长快、侧芽受抑制。

二、实验方法“关键词”

1.插:是在植株的某些部位插入云母片或薄的玻璃片影响生长素的转移。通过变换“插”的位置和方式(尖端、尖端下部、垂直或水平插入),影响生长素的水平分布或极性运输。

2.切:即切掉,是通过切除植物的某些器官(茎尖、成熟叶片)影响植物激素(生长素、脱落酸)的产生。

3.收:即收集,通常以琼脂或羊毛脂膏收集来自茎尖或其它器官所释放的激素。

4.补:通过喷洒、涂抹或借助于羊毛脂膏、琼脂等补充生长素,影响植物生长。

5.转:借助旋转装置的旋转保留或改变重力或光照的单向刺激作用。

6.倒:改变植株的正常生长状态,将其平放,影响植物生长素的分布。

7.照:通过单侧光照的刺激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8.度:通过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分别作用于植株的某些器官,观察其效应。

9.套:利用锡箔或其它不透光的材料套在尖端或尖端的下方,通过影响单侧光对生长素的分布而影响植株的生长。

三、实践应用“关键词”

1.促进植物生根:在进行扦插时,对不易生根的植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促进新根的形成。这与生长素促进生长有着本质不同(生长素促进生长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促进生根是促进细胞的脱分化与再分化。

2.促进果实发育:对于因特殊原因未有授粉的雌蕊通过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形成无籽果实。本质是影响植物体中的营养分布。

3.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保花保果是针对某些植株因缺少生长素而不能正常的现象,而给予生长素的补充,从而防止落花落果,如棉花的保铃。当生长素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会使生长较差的花和果实尽早脱落,又可达到疏花疏果的目的。

4.植物激素“除草剂”:利用作物的对某些激素的最适浓度高于杂草耐受量的现象,通过喷洒生长素促进作物生长和杀死杂草,如2,4—D。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其他植物激素种类,作用,合成部位。举例说明植物激素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2.通过对合作学习和资料的分析,总结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提高问题解决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严谨、仔细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及两面性。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未成熟的柿子与木瓜放在一起成熟的过程,展示苏轼《格物粗谈》的内容: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提问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似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入木瓜柿子就成熟了?苏轼描述的“气”是什么?请学生阅读教材问题探讨内容,了解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具有催熟的效果,引入本节主题。

(二)新课展开

1.其他植物激素

展示经过不同植物激素处理过的植物体或者种子,幼芽等器官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结合教材,分小组讨论:

(1)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有什么作用?(赤霉素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主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主要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主要作用促进果实成熟。)

(2)根据作用推测不同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部位。(赤霉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较多存在与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细胞分裂素主要合成部位根尖,分布于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如茎尖、根尖、未成熟的种子、萌发的种子生长的果实;脱落酸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各器官组织中都有,将要脱落或休眠的器官和组织中较多;乙烯合成部位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各器官中都存在。)

教师展示生活实例,小麦播种之前放在河水中冲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脱落酸与发芽的关系。(脱落酸是一种生长抑制剂,能抑制植物的细胞分裂,也能抑制种子的`发芽。)

2.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各植物激素作用之间有什么关系?结合教材内容,举例思考。

(1)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如果共同起作用,结果会是什么?(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可以促进分裂的子细胞伸长。)

(2)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的作用特点?(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

(3)阅读教材54页,归纳植物激素之间的联系,思考能不能说“植物激素几乎控制着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各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本质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植物激素的合成也是受基因组控制的。)

3.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提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提出问题: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一些人们原来没有预料到的影响。阅读教材,结合课前收集资料,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利弊。(利:缩短生产周期、增产、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弊:农产品口味不佳,营养含量降低,危害人类健康。)

(三)小结作业

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查阅当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情况,给当地农名写一份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的建议。

四、板书设计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篇5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通过对比观察提出了假设: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在光的刺激下对下面的部分产生了影响。

2.温特通过实验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确实存在某种物质。

3.郭葛分离并鉴定出了产生影响的物质:吲哚乙酸,即生长素。

二、生长素的合成与分布:

合成部位:生长旺盛的细胞、分生组织。

分布:

1、向光一侧比背光一侧少

2、在尖端产生,向下运输

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例:顶端优势。

2、能促进植物不同器官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

四、生长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2、促进果实发育

3、防止落花落果

五、其他植物激素:

1、赤霉素

2、脱落酸

3、细胞分裂素

4、乙烯

探究活动

探究芽的向性运动

在验证植物向性运动的设计实验中,可以提示学生将大蒜、洋葱、萝卜等植物倒放或侧放,观察芽的向性运动。

探究植物的'茎运输生长素运输的方向

可以就植物的茎是否会把生长素向上运输?这个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指导学生从选材到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开展探究活动。具体的实施方法是:在春天(3月),选未长叶的杨树将几个枝条折弯,使其顶芽向下,观察生长发育的现象。在实验设置完成以后,应对可能的实验结果做出预期,并做观察记录。当枝条上的叶片全部长出后,汇总观察记录,做出总结报告和实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