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

2025/08/31教案

此篇文章《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 篇1

《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 篇2

教材:《月球之谜》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课文。作者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着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球表面景象,接着列举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设计意图:遵循“激趣——质疑—探疑”的思路,重点放在激趣和探疑这两部份。重在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查找、选择、组合信息,在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探究、自读自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性学习,大体知道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知道文中写了哪些月球的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与魅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并整理的有关月球奥秘的资料以及描写月亮的古诗词等。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今天能来给我们三(2)班的同学上课,老师感到非常荣欣,为了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老师有一样礼物要送给大家,请看大屏幕。(出示描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一起朗读。

导入语: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今天我们来学习《月球之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引入:请同学们自由的轻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问题)

1、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在什么时候?登上月球后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学生汇报:

2、过渡:是啊,当我们的宇航员坐上宇宙飞船登上月球,都被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吸引住了。所以他有了更多的疑问。

三、学习月球的不解之谜,鼓励质疑,引导想象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让你的同桌来读课文第3—6自然段,看看宇航员又发现了哪些不解之谜?并用笔画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

2、学生体会文中第七自然段省略号的作用。

资料交流:同学们,月球真是个神秘的星球,为了揭开月球上的奥秘,就让我们来开一次“科学发布会”,请同学们赶快拿出你搜集到的有关月球的资料。(交流完后,提问:假如三十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做些什么?

五、课后作业

1、课文后也列举了一些诗句,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

2、请把你学到有关月球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e.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f.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h.月球表面照片和课文插图。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

撒在水藻一旦一项估计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精选1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8个二类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掌握本课14个生字,会认8个二类字。

(2)、用“出谜-解谜”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科学、探索月球的兴趣。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学习难点

利用资源交流,讨论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师: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激发兴趣

1、媒体出示:《月色图》浩瀚夜空,一轮明月高挂天空,那朦胧的月光,仿佛给大地穿上了一件银白色的.晚礼服。

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你们一定没少见。古往今来,那皎洁的月光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啊!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个与地球关系密切的星球――月球好吗?

2、板书课题:22《月球…》

3、这个月球爷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谜,让我们大家探索、研究,大家喜欢吗?板书剩余课题。(之谜)

4、现在,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读课题“22月球之谜”。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现在大家带着屏幕上的两个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①、画出生字词,并自由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发音。

①、月球爷爷给我们带来了第一个谜,请大家看屏幕――(屏幕出示8个需要认会的二类字)。

②、请同学们先试着读一读,看能不能认识这些生字。

③、小组内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快速地、准确地认识这些生字。

④、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给予指导。

⑤、游戏:送小兔回家。

3、学习需要写会的14个生字。

①、第一个谜同学们研究的特别好,月球爷爷很高兴,又为我们出了第二个谜,大家请看――(屏幕出示14个需要学会的生字)。

②、下面这几个字比较难写,大家看老师怎样写。(教师板书)

临:悬:登:藻:

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书写一遍生字,看谁写得又快又漂亮。

④、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组织学生开火车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月球爷爷出的两个谜已经让我们给顺利地完成了,现在大家来看月球爷爷给我们的第三个谜。(课件出示问题: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这个谜的谜底就在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中,男女生分开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找出这个谜的谜底。

2、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并指导。

3、小组选代表回答。

4、教师总结。(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人和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

5、指导学生朗读课文1——2自然段。

(二)学习第三至自然段

1、课件出示:课文写了月球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2、学生自由读文,小组中合作交流。

3、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共同感兴趣的月球之谜。

4、你能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5、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解答。

四、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课件出示月球照片)月球虽然是一个荒漠,但是月球表面布满了奇异的环形山,大家看屏幕。

2、(课件出示“月球在哭泣”小短文)教师指导学生看短文并让学生从中受到保护月球的教育。

3、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②、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4、今天我们探究了月球爷爷给我们出的几个谜,月球爷爷还有很多的谜,让我们在时间里去探索、研究吧。

《月球之谜》教学反思

《月球之谜》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科普文章,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较好的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孩子们在课前的预习中,充分施展了信息技能,根据课文需要制作了非常有实效性的幻灯片,内容丰富,页面漂亮,如月亮诗句的收集,登月图片和资料的收集,月球其他相关知识的整理和提问,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进文本的发展。整节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充分展开交流与对话。

《月球之谜》优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围绕月球收集资料,可以是月球的知识,可以是与月亮有关的故事传说,也可以是和月亮有关月亮的诗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我们的近邻——月球。板书课题。

2、在小组内交流关于月球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个记号,可向你的学习伙伴请教,也可以向字典求助。

2、小组长带领大家认读要认的生字。

3、开火车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展示朗读

1、学生大声朗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未解开的月球之谜和已解开的月球之谜。

2、找出你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小组的同学听,让你的学习伙伴也对它感兴趣。

3、小组合作,展示朗读,相机正音。

四、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登上任何撒在水藻

一旦一项估计年龄,哪个字容易写错,你能给大家提个醒吗?(交流)

2、认真抄写生字词语。

五、抛砖引玉,课外积累

1、我国古代有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句,我们来读一读!

出示课后的四句古诗,学生练读、展示读、尝试背诵。

2、你还能找到和月亮有关的诗句吗?抄写在积累本上并把它们背会吧!

第二课时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月球之谜》(板书、齐读课题)

二、在情境中感受月球的魅力

1、(月景、音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假如你就站在这月下,能说说你的感受吗?你想起了些什么?

师生交流。

2、我也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从古到今,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联系上下文,猜猜“遐想”是什么意思?

对呀,“遐想”就像我们刚才一样浮想连翩,想得很多、很远、很美。

3、既然是“美好的遐想”,那你想怎样读好第一自然段呢?指名读、齐读。

4、在第一自然段,你还想积累哪些词语呢?(交流)请你认真地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在积累本上,注意这些生字的写法。(出示生字:幕、临、悬、曾、奥、努)

三、自主读书,感受月球的神秘

1、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美国宇航局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连续发射了10艘不载人的阿波罗飞船后,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次把人类送上了月球。(出图)这就是当年宇航员阿姆斯特郎刚刚踏上月球土地上的那只脚,他感慨万千地说:“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是一大步。”

2、现在我们也来登上月球,探索月球的奥秘。认真读读课文,把你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

3、我们来交流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顺势引导:了解月面景色;了解月球之谜,指导朗读。)

4、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里:(出示句子)

科学家往往是从一个事实中提出了一个疑问再进行探索。你能发现在这个句子中,科学家是从什么事实中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吗?(指名说)

5、我们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吗?四人小组先交流资料,再提出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用水彩笔写在这张纸条上。

6、上台交流并贴到黑板上。

7、小结:看到你们提出这么多问题,我由衷地祝贺你们,因为科学从这里开始。(板书:?)月球留给我们的是无穷的疑问,无穷的思考,无穷的探索。(板书:……)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四、情境写话

1、20xx年10月16日,是个举国欢庆的日子,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成功返航,标志着我们航天事业的巨大胜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人也将登上月球!假如你就是中国登月第一人,当你打开舱门,你会看到什么?想说什么?心情怎样?放飞你的想象,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

2、指名交流,教师评价。

3、小结:老师衷心地祝愿大家能够梦想成真,真正揭开月球那神秘的面纱!

五、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探月之旅就要结束的时候,我要送给大家一个小礼物。你们看,月亮还有那么多美称呢!我们来美美地读上一遍。如果你在其他地方见到这些名字,可不要忘记,它们指的都是月亮啊!

教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一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二是要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节课以“月球之谜”为“支点”,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广泛搜集资料,了解月球之谜,感受月亮文化,不仅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求科学奥秘的情趣,这将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这节课,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比如说,随手积累的习惯、边读边想象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乐于写作的习惯等。我相信,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会让人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