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此篇文章《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会运用生字进行组词、造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并背诵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书信的一般格式。
4、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
5、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同时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2、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老师。今天很高兴又见到同学们,我们玩个游戏叫“猜猜看”,看,在这个棋盘下藏着一个人,猜猜她是谁?
2、猜“巴金”。咱们再来猜一次,这张棋盘下也藏着一个人,注意看,猜猜他是谁?(板书:巴金)
3、这是老师搜集到的巴金资料,你们搜集到了那些关于巴金的资料呢?(请你有选择地重点介绍一下生平、作品、经历、获得的荣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巴金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还很爱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他写给家乡孩子的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08页,认真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1)理解“好不热闹”。
(2)朗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三)整体感知,品读课文。
1、这封信写于1991年,那时巴金爷爷已经87岁高龄了,而且身患重病,双手连笔都捏不住,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了这封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封信最打动你的是那些地方?把他们画下来。
2、生交流,这封信哪里最打动你呢?
(1) 第一自然段。
收到如此多的来信,不仅不觉得麻烦,还觉得温暖,这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呀!
(2) 第二自然段。
①指导朗读,这是一位87岁高龄、有病的老人,该怎样读呢?
②是呀,那时候巴金爷爷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两手不停地发抖,不要说写信,就算拿起笔也很不容易,可是他却说——
出示: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不能使你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读到这句话,你对其中的哪个词最有感触?
预设:
A、“无论如何”(感受到巴金爷爷写信的决心。)
B、“两个不能”(两个“不能”看似重复,其实是巴金爷爷在向孩子们表白自己的心意。)
C、“终于”,从“终于”里读出了什么?是什么让他终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亲手写下了这么长的一封回信?(板书: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好那些让我们有感受的地方。
(3) 第三自然段。
还有什么原因让巴金爷爷动手写这封信?(生:“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正是因为这深深的爱,巴金爷爷写下了这封信。
(4) 第四自然段。
①“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A、巴金爷爷有才华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才华横溢,却谦逊地说“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他其实想告诉我们什么?
B、写作需要什么样的感情?
C、是呀,“爱”是他写作的动力。
②第四段“我今年87岁,我思索,我追求,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A、这些话你读懂了吗?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B、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巴金先生的原文。
C、是呀,他就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他也希望我们做这样的人。
D、指名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生一读,师: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生二读,师:我们了解了,帮助别人的人生命才更有意义。
生三读,师:我们懂得了,只为自己的人生命毫无价值。
同学们一起读:师:我们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我们一起牢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师生齐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5) 打动我们的还有,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殷切的希望和祝福。
①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把句子中的“你们”换成“我们”齐读。
(四)总结。
1、读了这封信我们心潮澎湃,我们被巴金的真挚情感所感动,被他的殷切希望所鼓舞,让我们再次走近巴金爷爷——
他是一位热爱家乡,热爱孩子们的老人——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不能使你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他是一位对祖国和同胞有着无限爱的'老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他是一位对生命有着思索和追求的老人——我今年87岁,我思索,我追求,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他是一位对孩子们有着殷切希望的老人——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2、巴金爷爷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让我们以巴金爷爷为榜样,伴着爷爷的希望踏上我们生命的旅程,绽放我们灿烂的生之花吧!
五、教学反思。
第三届迎江区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中,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给孩子们的信》。这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书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巴金爷爷的信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含义。
这篇文章的文字质朴感人,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从课文内容而言,上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文中讲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要感悟这些比较深奥的做人道理,对三年级的孩子而言不是太容易。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有得有失,有悟有感。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围绕着“这封信哪些地方最打动你?”这根主线,组织学生或汇报读书、讨论的所得,或提出没读懂的问题,教师从一旁适时加以点拨。采取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教学步骤,先整体默读,找到信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整体感知文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再分步去细读文本,体会情感。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情感时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情感。最后再将文中重点语句,连起来朗读,整体感受。这样,学生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了凸现,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的主体。教师把握航向,重交流,促体验,在学生的情感充分地与课文的情感融合之时,引导其通过朗读来表现,水到渠成。
其次,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视阅读的积累感悟。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如初读课文时,提出读书建议: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顺、流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读书建议:默读或小声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标出,多读几遍。这样一步步有层次、有目的的阅读,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了阅读的能力。
再次,抓关键语段,重点突破。文中第四小节中几个重点句如何处理,是一大难点。反复思考后,在课堂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重点的句子,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让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的意义的句子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其中的含义。课堂中我还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结合巴金爷爷阐述生命意义的句子,我先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再出示巴金原文,使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体会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在本课教学中,存在着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之对教材不熟,所以我没能够吃透教材,没有做到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没有走向更深处。另外,师生互动与对话本应是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可在这堂课上,我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教学基本功的不扎实,在与学生对话时,没能做到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也没能做到在学生言说的基础上认真倾听以及与学生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对话教学是生成的、创造性的,所以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教学智慧的要求非常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耐心地、深刻地挖掘教材,找出可以对话的空间,设置可以交流的问题,然后再从其他途径来深化教学内容。还要多和同事交流,从同行那里吸取经验,同时要在业余时间尽可能从理论专著、报刊、杂志、网络中获取知识,总之要制定长远的计划,广泛地阅读,为对话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感情真挚的信,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喜爱。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书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巴金爷爷的信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道理。本课紧密的与主题相联系,以书信体的形式,用简明、清楚的语言表达方式,传达出写信的基本格式和要求,为学生独立写信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来的语言积累,可以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所讲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能够结合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谈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其中的情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留言条和请假条的写法,因此对写信格式的掌握不是难点。相反,在学习巴金爷爷信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因为语言含义较为深刻,在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时,将会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1、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并背诵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书信的一般格式。
4、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同时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中关键词语,边读边想象,从字里行间感悟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真挚情感。
2、理解“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准备:
有关巴金的图片及课件
六、教学流程设计及其意图:
(一)、激情导入,奠定情感基调
1、播放有关巴金的相关图片及生平资料,师配乐解说。
2、巴金爷爷生前最疼爱孩子,1991年5月,他在病中给家乡的孩子写了一封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封信中。师生同写课题。
[设计意图:巴金在三年级的学生心目中是个模糊的人物,由于是借班上课,又无法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此时课件呈现的巴金图片及相关资料就有效地弥补了学生思想上的空白,让孩子们的心悄悄地走近巴金,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初读课文,从词语中触摸“温暖”
1、这位可敬的老人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
2、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课后生字。
3、认读课件中生词,感知“温暖”的含义。
4、有感情地诵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抓住“温暖”一词潜入文本,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知巴金爷爷的温暖;通过师生配合反复诵读,把温暖送入孩子们的心田。]
(三)、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轻轻地读,细细地品。
(2)、画出让你感到温暖和感动的句子。
2、同位交流并朗读画出的句子。
3、全班交流。
片断一:流淌在孩子们心中的爱
1、生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2、解读:“我有病,写字困难,手不听指挥。”
(1)、指名诵读。
(2)、出示原信的相关段落,动手演示,感受“千斤”的重量。
(3)、练习说话:如果此刻你目睹了巴金爷爷艰难地提笔写信的场面,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4)、巴金爷爷是怎么回答的?再次感情诵读。
3、孩子们在家乡思念着巴金爷爷,巴金爷爷也同样在思念着家乡的孩子们。品读两个“多么”包含的`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教师除了以自己的感动引导学生诵读外,还应该适当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心中有所感悟,从而真正走进巴金爷爷的内心世界。]
片断二:感悟生命的意义
1、解读:“不要把我当成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1)、提问:你们认为巴金是不是普通人?
(2)、播放视频:200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相关片断。
(3)、巴金爷爷如果是普通人,他怎能感动中国?再次诵读。
2、解读:“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1)、你知道巴金先生为祖国和人民都做了哪些事情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解读:“我思索,我追求……而不在于享受。”和“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1)、出示原信,师生合作朗诵。
(2)、只有为别人奉献了“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你的生命就会开花结果。巴金爷爷的生命开花了吗?
(3)、几天前,老师参加了一次义务献血,老师把自己的血献给了那些病中急需用血的病人,你们说,老师的生命是否开花了?
(4)、你们想不想让自己的生命开花?出示句式:
一句关切的问候,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可以开出一朵花
……
[设计意图:生命的意义其实是个非常深奥的话题,要想让学生理解并感知,靠单纯地朗读文本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只有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触摸身边的生命之花,由巴金到老师自身,再牵引到学生自己平时的所为,循序渐进,由表及里,让学生顿悟,原来生命开花就是向别人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片断三:感受老人的殷切期望
1、师配乐诵读第六自然段。
2、这封信仅仅是写给家乡的孩子的吗?出示改动后的第六自然段,学生齐诵。
[设计意图:两段文字对比,其实就是一个情感升华的过程,将巴金爷爷的爱遍撒人间。]
四、课后作业,回信传心声
1、简单指导书信的格式。
2、音乐声中写下对巴金爷爷的心里话。
[设计意图:虽是人间天堂两相隔,然而隔不断的是那份浓浓的关爱之情。远在天堂里的巴金爷爷,他的爱心将像日月一样,永远照亮每个孩子的心田。]
板书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
爱
巴金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他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为别奉献更多的爱,巴金爷爷虽然是享誉世界的文坛的名人,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的人。他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用不是而是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表达了什么希望?
(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article/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6.小结: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三、精读第四段。
1.引读: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四、精读第五段。
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
3.预习19课。
板书:
18. 给家乡孩子的信
巴金 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 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拟 3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感悟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的意思,感受巴金爷爷的崇高品质。
突破重、难点的过程
一.揭题,审题
1.出示课题。
2.提问:你们了解巴金爷爷吗?能介绍一下吗?
3.出示图片,谈话:巴金爷爷是四川人,中国文坛的泰斗,中国作协主席。虽然他不住在家乡,但是家乡的孩子很想念他,常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给孩子们的回信吧。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尽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词。
3.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尝试听写,并检查反馈。
5.齐读生字词。
6.轻声再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7.组织交流。
10.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11.轻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思考:这篇课文是主要讲了哪几个意思?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12.小结:一(1)二(2——5)三(6)
13.提问:巴金爷爷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孩子们的什么期望?/article/
三.小结
1.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齐读课题。
2.指名交流。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正音。
4.齐读。
5.指名回答。
6.指名补充。
7.尝试听写。
8.齐读。
9.按要求轻声再读课文。
10.指名交流自读情况。
11.听读,正音。
12.轻声练读课文,并且思考。
13.指名回答。
14.指名回答并补充。
1.指名交流。
精彩创意
搜集信息
轻声读课文,要求: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尽量自己通过联系上下文或动手查阅工具书来解决。
作业设计
实践活动
(1)听写词语;
(2)熟读课文,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片段,有感情的朗诵;
(3)了解巴金爷爷的有关知识。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会运用生字进行组词、造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并背诵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书信的一般格式。
4、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
5、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同时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2、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老师。今天很高兴又见到同学们,我们玩个游戏叫“猜猜看”,看,在这个棋盘下藏着一个人,猜猜她是谁?
2、猜“巴金”。咱们再来猜一次,这张棋盘下也藏着一个人,注意看,猜猜他是谁?(板书:巴金)
3、这是老师搜集到的巴金资料,你们搜集到了那些关于巴金的资料呢?(请你有选择地重点介绍一下生平、作品、经历、获得的荣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巴金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还很爱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他写给家乡孩子的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08页,认真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1)理解“好不热闹”。
(2)朗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三)整体感知,品读课文。
1、这封信写于1991年,那时巴金爷爷已经87岁高龄了,而且身患重病,双手连笔都捏不住,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了这封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封信最打动你的是那些地方?把他们画下来。
2、生交流,这封信哪里最打动你呢?
(1) 第一自然段。
收到如此多的来信,不仅不觉得麻烦,还觉得温暖,这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呀!
(2) 第二自然段。
①指导朗读,这是一位87岁高龄、有病的老人,该怎样读呢?
②是呀,那时候巴金爷爷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两手不停地发抖,不要说写信,就算拿起笔也很不容易,可是他却说——
出示: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不能使你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读到这句话,你对其中的哪个词最有感触?
预设:
A、“无论如何”(感受到巴金爷爷写信的决心。)
B、“两个不能”(两个“不能”看似重复,其实是巴金爷爷在向孩子们表白自己的心意。)
C、“终于”,从“终于”里读出了什么?是什么让他终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亲手写下了这么长的一封回信?(板书: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好那些让我们有感受的地方。
(3) 第三自然段。
还有什么原因让巴金爷爷动手写这封信?(生:“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正是因为这深深的爱,巴金爷爷写下了这封信。
(4) 第四自然段。
①“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A、巴金爷爷有才华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才华横溢,却谦逊地说“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他其实想告诉我们什么?
B、写作需要什么样的感情?
C、是呀,“爱”是他写作的动力。
②第四段“我今年87岁,我思索,我追求,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A、这些话你读懂了吗?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B、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巴金先生的'原文。
C、是呀,他就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他也希望我们做这样的人。
D、指名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生一读,师: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生二读,师:我们了解了,帮助别人的人生命才更有意义。
生三读,师:我们懂得了,只为自己的人生命毫无价值。
同学们一起读:师:我们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我们一起牢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师生齐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5) 打动我们的还有,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殷切的希望和祝福。
①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把句子中的“你们”换成“我们”齐读。
(四)总结。
1、读了这封信我们心潮澎湃,我们被巴金的真挚情感所感动,被他的殷切希望所鼓舞,让我们再次走近巴金爷爷——
他是一位热爱家乡,热爱孩子们的老人——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不能使你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他是一位对祖国和同胞有着无限爱的老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他是一位对生命有着思索和追求的老人——我今年87岁,我思索,我追求,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他是一位对孩子们有着殷切希望的老人——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2、巴金爷爷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让我们以巴金爷爷为榜样,伴着爷爷的希望踏上我们生命的旅程,绽放我们灿烂的生之花吧!
五、教学反思。
第三届迎江区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中,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给孩子们的信》。这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书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巴金爷爷的信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含义。
这篇文章的文字质朴感人,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从课文内容而言,上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文中讲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要感悟这些比较深奥的做人道理,对三年级的孩子而言不是太容易。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有得有失,有悟有感。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围绕着“这封信哪些地方最打动你?”这根主线,组织学生或汇报读书、讨论的所得,或提出没读懂的问题,教师从一旁适时加以点拨。采取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教学步骤,先整体默读,找到信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整体感知文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再分步去细读文本,体会情感。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情感时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情感。最后再将文中重点语句,连起来朗读,整体感受。这样,学生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了凸现,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的主体。教师把握航向,重交流,促体验,在学生的情感充分地与课文的情感融合之时,引导其通过朗读来表现,水到渠成。
其次,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视阅读的积累感悟。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如初读课文时,提出读书建议: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顺、流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读书建议:默读或小声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标出,多读几遍。这样一步步有层次、有目的的阅读,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了阅读的能力。
再次,抓关键语段,重点突破。文中第四小节中几个重点句如何处理,是一大难点。反复思考后,在课堂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重点的句子,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让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的意义的句子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其中的含义。课堂中我还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结合巴金爷爷阐述生命意义的句子,我先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再出示巴金原文,使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体会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在本课教学中,存在着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之对教材不熟,所以我没能够吃透教材,没有做到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没有走向更深处。另外,师生互动与对话本应是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可在这堂课上,我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教学基本功的不扎实,在与学生对话时,没能做到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也没能做到在学生言说的基础上认真倾听以及与学生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对话教学是生成的、创造性的,所以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教学智慧的要求非常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耐心地、深刻地挖掘教材,找出可以对话的空间,设置可以交流的问题,然后再从其他途径来深化教学内容。还要多和同事交流,从同行那里吸取经验,同时要在业余时间尽可能从理论专著、报刊、杂志、网络中获取知识,总之要制定长远的计划,广泛地阅读,为对话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并会运用生字进行组词、造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并背诵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书信的一般格式。
4、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
5、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同时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2、能结合文章的重点词句,围绕中心句谈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加深对巴金爷爷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猜老师。今天很高兴又见到同学们,我们玩个游戏叫“猜猜看”,看,在这个棋盘下藏着一个人,猜猜她是谁?
2、猜“巴金”。咱们再来猜一次,这张棋盘下也藏着一个人,注意看,猜猜他是谁?(板书:巴金)
3、这是老师搜集到的巴金资料,你们搜集到了那些关于巴金的资料呢?(请你有选择地重点介绍一下生平、作品、经历、获得的荣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4、巴金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还很爱孩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他写给家乡孩子的信。(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08页,认真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
2、指名分段读课文。
(1)理解“好不热闹”。
(2)朗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三)整体感知,品读课文。
1、这封信写于1991年,那时巴金爷爷已经87岁高龄了,而且身患重病,双手连笔都捏不住,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了这封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封信最打动你的是那些地方?把他们画下来。
2、生交流,这封信哪里最打动你呢?
(1) 第一自然段。
收到如此多的来信,不仅不觉得麻烦,还觉得温暖,这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老人呀!
(2) 第二自然段。
①指导朗读,这是一位87岁高龄、有病的老人,该怎样读呢?
②是呀,那时候巴金爷爷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两手不停地发抖,不要说写信,就算拿起笔也很不容易,可是他却说——
出示: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不能使你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读到这句话,你对其中的哪个词最有感触?
预设:
A、“无论如何”(感受到巴金爷爷写信的决心。)
B、“两个不能”(两个“不能”看似重复,其实是巴金爷爷在向孩子们表白自己的心意。)
C、“终于”,从“终于”里读出了什么?是什么让他终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还亲手写下了这么长的一封回信?(板书: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好那些让我们有感受的地方。
(3) 第三自然段。
还有什么原因让巴金爷爷动手写这封信?(生:“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正是因为这深深的爱,巴金爷爷写下了这封信。
(4) 第四自然段。
①“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
A、巴金爷爷有才华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他才华横溢,却谦逊地说“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他其实想告诉我们什么?
B、写作需要什么样的感情?
C、是呀,“爱”是他写作的动力。
②第四段“我今年87岁,我思索,我追求,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A、这些话你读懂了吗?谁来谈谈你的感受?
B、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巴金先生的原文。
C、是呀,他就是这样想的,这样做的,他也希望我们做这样的人。
D、指名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生一读,师: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更多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生二读,师:我们了解了,帮助别人的人生命才更有意义。
生三读,师:我们懂得了,只为自己的人生命毫无价值。
同学们一起读:师:我们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让我们一起牢记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师生齐读)“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5) 打动我们的还有,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殷切的希望和祝福。
①指名读第六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把句子中的“你们”换成“我们”齐读。
(四)总结。
1、读了这封信我们心潮澎湃,我们被巴金的真挚情感所感动,被他的殷切希望所鼓舞,让我们再次走近巴金爷爷——
他是一位热爱家乡,热爱孩子们的老人——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不能使你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他是一位对祖国和同胞有着无限爱的老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他是一位对生命有着思索和追求的老人——我今年87岁,我思索,我追求,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他是一位对孩子们有着殷切希望的老人——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2、巴金爷爷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可爱可敬的老人,让我们以巴金爷爷为榜样,伴着爷爷的`希望踏上我们生命的旅程,绽放我们灿烂的生之花吧!
五、教学反思。
第三届迎江区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中,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给孩子们的信》。这是一封书信,是作家巴金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信。这封信感情真挚,表达了作家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有关书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读巴金爷爷的信领悟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的深刻含义。
这篇文章的文字质朴感人,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从课文内容而言,上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文中讲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要感悟这些比较深奥的做人道理,对三年级的孩子而言不是太容易。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有得有失,有悟有感。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围绕着“这封信哪些地方最打动你?”这根主线,组织学生或汇报读书、讨论的所得,或提出没读懂的问题,教师从一旁适时加以点拨。采取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教学步骤,先整体默读,找到信中最打动自己的地方,整体感知文中包含的丰富情感。再分步去细读文本,体会情感。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体会情感时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本的情感。最后再将文中重点语句,连起来朗读,整体感受。这样,学生和文本、教师、同学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情感得到了升华,个性得到了凸现,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的主体。教师把握航向,重交流,促体验,在学生的情感充分地与课文的情感融合之时,引导其通过朗读来表现,水到渠成。
其次,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重视阅读的积累感悟。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如初读课文时,提出读书建议: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感觉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在读通顺、流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读书建议:默读或小声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标出,多读几遍。这样一步步有层次、有目的的阅读,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在阅读实践中掌握读书的方法,形成了阅读的能力。
再次,抓关键语段,重点突破。文中第四小节中几个重点句如何处理,是一大难点。反复思考后,在课堂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画出重点的句子,促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如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让自己感悟深刻的句子,画出巴金爷爷阐述生命的意义的句子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其中的含义。课堂中我还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如结合巴金爷爷阐述生命意义的句子,我先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再出示巴金原文,使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美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享受,体会巴金爷爷对生命的理解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在本课教学中,存在着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时间仓促,再加之对教材不熟,所以我没能够吃透教材,没有做到与文本的充分对话。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没有走向更深处。另外,师生互动与对话本应是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可在这堂课上,我由于教学经验的不足,教学基本功的不扎实,在与学生对话时,没能做到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也没能做到在学生言说的基础上认真倾听以及与学生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对话教学是生成的、创造性的,所以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教学智慧的要求非常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耐心地、深刻地挖掘教材,找出可以对话的空间,设置可以交流的问题,然后再从其他途径来深化教学内容。还要多和同事交流,从同行那里吸取经验,同时要在业余时间尽可能从理论专著、报刊、杂志、网络中获取知识,总之要制定长远的计划,广泛地阅读,为对话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