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
此篇文章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每个自然段,知道2—8自然段是写人民大会堂雄伟状丽的。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5、6自然段。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自然段的段意;重点学习第5、6自然段。
【教学难点】懂得自然段中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教学准备】人民大会堂的投影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 新课
1.同学们,谁到过北京?到过北京的人一定会去看人民大会堂的。
2.谁给大家说说人民大会堂是什么样儿?
二、板书课题:参观人民大会堂
今天我们学习《参观人民大会堂》这一课,看看作者和王叔叔参观人民大会堂时看到了什么?请大家打开书看课文。
三、默读课文
1.读前提出要求:
(1)读准本课17个生字的音,划出生字词。
(2)看看本课有几个自然段,在段前标出序号。
2.读后检查效果:出示生字新词卡片,要求读准字音。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作者参观的地方,用笔标出)
五、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提示:注意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
1.默读第1自然段。读后引导概括段意:
王叔叔带我去参观人民大会堂。(简要点明本文的事、人、地和“我”的心情)
2.指名7人各读一个自然段,(2—8自然段)大家认真听,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1)再次指名读第2自然段,读后议论写了什么?(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教师补充:这个自然段独句成段,总述大会堂的特点。)
(2)带着思考题自读第3自然段:登上台阶看到了什么?(板书:正门、国徽、大理石柱子)
指导观察投影片上的国徽,体会“庄严”的含义。读中比较句子:
12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12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六七层楼那么高。要四个人才合抱得过来。
[讨论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第二个句子写得好。教师点拨:这两个句子都是写12根大理石柱子的。第一句话只写了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第二句却写得更具体。除写了柱子的数(十二根)、质(大理石)之外,还具体写了色(淡青色)、高(六七层楼高)、粗(四个人合抱)。]
反复诵读后概括段意:(人民大会堂的正门)
(3)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前提出思考:
这一段写了什么?怎样写的?(出示投影“中央大厅”)
(这一自然段写了两点:
①天花板。只写五盏水晶玻璃大吊灯。
②地面。写大理石地面的光洁“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板书:中央大厅玻璃大吊灯大理石地面)
比较句子:
大理石的地面很亮。
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第一句只写了大理石地面很亮,第二句具体写出了亮的程度: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映出倒影)
指导学生从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中央大厅)
(4)教师范读第5、6自然段,学生思考、勾画:
①哪些是我看到的?(轻声读)
②哪些是王叔叔告诉我的.话?(划出来,自读)(老师讲:“啊!”是独字句)
③文中怎样写天花板上的电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④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总的写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学生自由朗读5、6自然段,看板书练习背诵。概括段意:第5自然段写大礼堂的高大;第6自然段写大礼堂的电灯和大礼堂的用途。两个自然段合起来写:大礼堂。(从它的位置、大小、灯光、用途四个方面具体描述的)
(5)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逐句朗读,说句意,体会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这一自然段共有四句话:第一句写来到宴会厅;第二句写宴会厅的富丽;第三句写宴会厅的宽敞;第四句进一步具体写宴会厅的宽大。每句话衔接紧密,是根据参观宴会厅时的观察顺序写的。在读议中板书:金花彩画五千人宴会)
讲读中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句子:
在这大厅里放着大圆桌和皮椅子。
在这宽敞的大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排一排的大圆桌和皮椅子。
指导学生从自然段首句概括段意:大礼堂的宴会厅。
(6)指名读第8自然段。这段是概括叙述的:“都很宽敞”、“装饰和摆设各不相同。”也写了会议厅是干什么用的。(板书:宽敞装饰摆设各不相同)
概括段意:人民大会堂的会议厅
教师归纳小结:以上2至8自然段是按参观的顺序记叙人民大会堂的。具体地描写了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等五个地方。记叙时是抓住了各部分的特点来写的。
3.集体读第9自然段,概括:结尾段写了壮丽的大会堂不到一年就建成了,歌颂了工人阶级的伟大。
4.总结性提问:
作者和王叔叔到人民大会堂先后看了哪几处地方?
六、作业
1.读生字的音,连词想想新词在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自然段。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指名朗读课文。
3.指导背诵第5、6自然段,同位互相背诵。
二、识记字形,指导
1.重点指导“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独体字”各一个:
“耀”,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小结构部分笔画的变化。指导:在“小部、羽部、隹部”均可查到。字典中无“光部”。
“繁”,上下结构。指导:糸部。
“具”,独体字。写时要注意第三、四、五笔是短横,共三横,不要写成两横。指导:八字部。
2.其它14个生字,自己思考、识记。练习查字、写字。
三、指名读全文,说说本课按参观顺序主要写了什么?
四、完成课后第4练习题
五、作业
朗读课文。熟背第5、6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庄严、晶光闪耀、灿烂、摆设”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第三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3、使学生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和建设祖国的高度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使学生感受到人民大会堂的壮观、庄严、绚丽的美。
教学重难点:
弄清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中央大厅、大礼堂、宴会厅、会议厅各具有什么特点。弄清写宴会厅自然段的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提出自学要求。
交流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词,并汇报理解词语的情况。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参观的地方,用笔标出)。
(三)理解课文内容
朗读第一自然段,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齐读。
(2)出示句子,比较异同:
人民大会堂真是雄伟壮丽!
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
(3)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二~八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我”参观了人民大会堂的哪些地方,是按怎样的顺序参观的?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这一段是讲参观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
比较句子:十二根大理石柱子又高又粗。
十二根淡青色的大理石柱子,有六七层楼那么高,要四个人才合抱过来。
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一段讲参观了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怎样?
比较句子:大理石的地面很亮。
大理石的地面晶光闪耀,能映出人的倒影来。
师范读第五、六自然段,学生思考、勾画:
(1)哪些是“我”看到的?
(2)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绍的?
(3)文中怎样写天花板的`电灯?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比有什么好处?
(4)通过“我”看到的和王叔叔告诉“我”的,这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5)学生朗读。
自由读第七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自学第八自然段:这一段讲参观了什么地方?都看到了什么?
小结归纳。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八自然段。
(二)齐读第九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请用一句话进行表达。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学生自己读生字,提出自学有困难的生字,师讲解。
自己识记生字,互相交流方法。
同桌互相检查效果。
(三)朗读全文,说说本课按参观顺序主要写了什么?
(四)完成课后思考练习4。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预习《纸奶奶的生日》。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红底镶金”、“眼花缭乱”等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以及它的用处,感受人民大会堂建设者者的创造精神。
2.能联系上下文认识过渡句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参观倒影大厅礼堂座位繁星
商量宴会简直眼花缭乱摆设
2.学习课文。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读课文,用“”划出表现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词,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的。
(2)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第3自然段:正门国徽:红底镶金,闪闪发光
柱子:12根六七层楼高4个人合抱
第4自然段:中央大厅大吊灯:5盏
地面:晶光闪耀
第5、6自然段:大礼堂座位多:3层9600多个
300多个10000人
电灯多:像满天繁星
灯光亮:灿烂的光芒
第7自然段:宴会厅金花彩画眼花缭乱
大圆桌、皮椅子5000人
第8自然段:会议门---宽敞、各不相同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赞美之情。
(4)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人民大会堂真是雄伟壮丽!正门
,中央大厅一一一;大礼堂一一一;宴会厅;
会议厅一一一一一。
(4)比较。刚才同学们说的和作者写的有什么不同?(课文还用了过渡句把上下文紧密联系起来。)
①用“--”在文中划出过渡句。
②说说这些句子是怎样把上下文紧密地联系起来的。
3.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写参观记还要注意些什么?
(1)把看到的东西有重点地具体写下来。
(2)课文用“数字说明、描写、比喻”等方法写出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
(3)用过渡句把上下文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参观记的写作特点之一。
4.练习巩固。弹性作业,学生自选:
(1).摘录自己喜欢的词语或摘录过渡句。
(2)作业本5。
(3)写出你出家门到学校的过程,注意写好过渡句。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和建设速度。
2、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练习归纳段意。
3、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练习用“宽敞”“情不自禁”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人民大会堂伟壮丽,弄清各段人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你去过北京吗?在天安门广场西侧有一座雄伟壮丽的建筑物,那就是人民大会堂。
2、出示幻灯。
3、提出预习要求:轻声读课文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
4、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二、检查预习。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的是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参观了哪些地方?
四、讨论交流。
1、谁去参观了人民大会堂?
2、参观了哪些地方?
五、讨论分段。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三段,一1,二2-8,三9)
六、深入理解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把这一段中描写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句子画出来。
2、讨论,交流。
(1)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2)哪些是“我”看到的,哪些是王叔叔向我介绍的?
(3)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礼堂的特点。
七、深入理解第三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情不自禁”?
八、归纳段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归纳段意。
2、指名回答讨论。
九、完成思考练习3。
1、指名读词语。
2、练习用带点词造句。
3、抄写词语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听写词语。
2、背诵五、六自然段。
二、完成练笔。
1、指名读题目,明确要求。
2、同桌讨论要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如何写具体。
3、指名谈谈自己准备写什么,怎么写,其它同学可做补充。
4、写完后请同学朗读自己的练笔作文,并说说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鼓励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26参观人民大会堂
礼堂 宴会厅
大 齐
雄伟
壮丽
亮 异
大厅 高 会议厅
正门
参观人民大会堂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红底镶金”、“眼花缭乱”等词语的意思,进一步了解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以及它的用处,感受人民大会堂建设者者的创造精神。
2.能联系上下文认识过渡句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参观倒影大厅礼堂座位繁星
商量宴会简直眼花缭乱摆设
2.学习课文。
(1)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读课文,用“”划出表现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的词,想想作者是怎样写的`。
(2)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第3自然段:正门国徽:红底镶金,闪闪发光
柱子:12根六七层楼高4个人合抱
第4自然段:中央大厅大吊灯:5盏
地面:晶光闪耀
第5、6自然段:大礼堂座位多:3层9600多个
300多个10000人
电灯多:像满天繁星
灯光亮:灿烂的光芒
第7自然段:宴会厅金花彩画眼花缭乱
大圆桌、皮椅子5000人
第8自然段:会议门---宽敞、各不相同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赞美之情。
(4)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人民大会堂真是雄伟壮丽!正门
,中央大厅一一一;大礼堂一一一;宴会厅;
会议厅一一一一一。
(4)比较。刚才同学们说的和作者写的有什么不同?(课文还用了过渡句把上下文紧密联系起来。)
①用“--”在文中划出过渡句。
②说说这些句子是怎样把上下文紧密地联系起来的。
3.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写参观记还要注意些什么?
(1)把看到的东西有重点地具体写下来。
(2)课文用“数字说明、描写、比喻”等方法写出人民大会堂的雄伟、壮丽。
(3)用过渡句把上下文紧密联系起来。这是参观记的写作特点之一。
4.练习巩固。弹性作业,学生自选:
(1).摘录自己喜欢的词语或摘录过渡句。
(2)作业本5。
(3)写出你出家门到学校的过程,注意写好过渡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