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
此篇文章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精选5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 篇1
这几天简直是要忙疯了,前天晚上只睡了一个多小时,所有的心思都在精品课录制上,反复修改课件和教学设计,吃不好睡不好,头痛欲裂。也没有时间来得及备常规课。
因为一上午都要磨课,我把课换在了下午,下午学生的状态肯定是没有早晨好的。但连着两节语文课,不上不行。只能临时磨刀。午读十分钟,整了两分钟左右的纪律。开始让学生默写,我利用剩下的几分中快速却又认真地读了《猎人海力布》这一课的教参,一边读一边捋出了上课思路。
上课铃响了,虽然我头很疼、眼睛也疼,浑身疲累,但我知道我的状态决定着学生的状态。我只能挺直腰身,状态饱满地进入课堂。
出乎意料的是,下午这两节课学生的`状态奇好。尤其是第一节课,学生听讲认真,举手积极,回答问题时表达也不错。如果今后每一节语文课都能保持这样的状态,我心足矣!
环节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海力布的几件事。
坐姿端正,书声琅琅。课文读完之后,我们一起认读课本的词语,并组词读了生字,重点书写了“酬”“嘱”“谎”。五年级的学生,字词基本上全都认识,也基本都会写,老师强调重点。这部分花不了多少时间。
接下来,回答问题:课文讲了海力布的几件事。“两件”“三件”的都有,我让举手,大部分学生认为讲了三件事。我观察到,那少数认为讲了两件事得孩子们,有些开始动摇了。然而,我知道他们是正确的。
我找了一个学生说一说讲了哪三件事,他说是“海力布救小白蛇”“海力布得到宝石”“海力布劝他说完后,我并没有否定他,而是再请一位同学说一说她觉得是哪两件事,通过两种说法的分析,我们发现:海力布因为救了小白蛇,才得到了宝石,所以这是一件事,它们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按照这样的逻辑关系,我们梳理出了课文的两件事:救白蛇得到宝石,救乡亲变成石头。
环节二再读故事,感受海力布的人物形象,简单批注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还有个别同学做批注时整句整句地写,速度很慢,我告诉他们: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只批注关键词,交流的时候要完整表达。这样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在交流环节,孩子们的表现也很不错,没有一个人泛泛而谈,而是能够结合相关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看法。孩子们进步很大。
梳理孩子们交流的观点,我们总结出海力布的主要形象:海力布十一个帮助弱小、乐善好施、舍己为人、敢于为百姓牺牲自己的英雄形象。
环节三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我先请一位同学复述故事,他复述得挺好的。但我告诉同学们,这还不是创造性地复述。怎样做到创造性地复述呢?变换复述角度,就是一种好方法。比如,《猎人海力布》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海力布、小白蛇、宝石以及乡亲们的角度去复述。孩子们恍然大悟。因为时间有限,我只请了两位同学进行创造性地复述,一位是从海力布的角度来复述的,主要复述“救小白蛇得宝石”这个故事;一位同学从乡亲们的角度出发,复述第二个小故事“就乡亲变石头”,两位同学复述得都还不错。
第二课开课前,有两个同学分别从海力布的角度和宝石的角度复述了全文。
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 篇2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本单元的单元训练主线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要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首先要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把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创造性的复述故事作为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了解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本课篇幅比较长,所以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先把课文读正确。然后继续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海力布是怎样得到的宝石?宝石有什么用处?海力布得到宝石后,有什么事情不能做?他后来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了答案。那么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搞清楚了。
二、紧扣故事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理清这类文章的脉络的时候只需要回到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怎样?即可。我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自己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然后把语言组织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真正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环节之后,我又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说一说:你会在刚才讨论出来的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大框架下会加上哪些内容?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会怎样评价猎人海力布呢?这样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拓展思维,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创造出不同版本的答案(创造复述后的答案)。对海力布的评价实际上是训练学生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能力,这是善恶是非的分辨能力,是学生在社会上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四、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我自己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课堂的表演者变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体。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语设计得不够严密,指向性不够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让自己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精心推敲后的。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模仿和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课堂效果。
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 篇3
《猎人海力布》是一则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故事描写了善良、诚实的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自己变成一块石头。人们因此世世代代纪念他。这则故事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通俗易懂,围绕海力布“舍己救乡亲”的中心事件,层层铺垫,寓理寓情于故事中,给人强烈的感染和教育。
本单元的单元训练主线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要想创造性地复述故事,首先要了解课文内容。因此我把了解课文内容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创造性的复述故事作为本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了解故事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因为本课篇幅比较长,所以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先把课文读正确。然后继续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海力布是怎样得到的宝石?宝石有什么用处?海力布得到宝石后,有什么事情不能做?他后来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文并在文中找出了答案。那么本课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搞清楚了。
二、紧扣故事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尝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在理清这类文章的脉络的时候只需要回到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怎样?即可。我先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自己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别是什么,然后把语言组织好,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真正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给学生展示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小组合作环节之后,我又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说一说:你会在刚才讨论出来的故事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大框架下会加上哪些内容?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会怎样评价猎人海力布呢?这样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拓展思维,展开想象,把这个故事创造出不同版本的答案(创造复述后的答案)。对海力布的评价实际上是训练学生评价一个人或一件事的能力,这是善恶是非的分辨能力,是学生在社会上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四、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是我自己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课堂的表演者变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的主体。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语设计得不够严密,指向性不够明确。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让自己在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经过精心推敲后的。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模仿和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老师的课堂效果。
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范文
《猎人海力》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一块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后来为了救乡亲们,他把听到的话告诉了乡亲们,自己却变成了一块石头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 篇4
《猎人海力布》是一篇民间故事,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创造性复述故事。我才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一、小组合作讲故事。
对课文第一部分“救蛇获宝”。让同学们分小组合作讲故事,组内每一位同学都要讲,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合适的点评。接着我请个别同学上讲台讲故事。提醒孩子要注意在讲故事的时候,尽量添加自己的想象,把故事讲的更加丰满。讲的同学非常认真,听的同学也特别投入。整个班级融入了浓浓的故事氛围之中。
二、小组合作演故事。
对于第二部分的内容“救人变石”我采用小组合作演一演的方法。孩子们很高兴,首先自己进行了角色分工,然后开始创作故事并合作表演。接着我请几个小组的同学上讲台演故事。大家的'表演非常真实,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还添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例如鸟儿的话语;村里人的讲述,海力布的无奈等等都表现了出来。在离开村子的时候,孩子们还把变成石头的海力布一起抱走。看着孩子们对课文的精彩演绎,我非常开心。
三、创编课本剧。
紧紧这样的表演,孩子们还是感觉不能尽兴,一个个高举小手,要求演课本剧。我当然欣然同意。
孩子们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中,不断对课本进行创造性的演绎,让我倍感欣慰。
猎人海力布教学反思 篇5
本节课自己认为成功的地方:教学中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实情,逐步推进自己的教学,敢大胆给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不急不躁,有条不紊,步步落实。在指导学生的多音字正音上很细致。特别引导学生概括小标题时怎么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部分,能根据学生反馈生成的问题不断给予启发点拨。同时注意对学生的表扬激励,力求增强亲和力,消除陌生感。
做得不好的地方:学法的指导上不够明确。在指导学生概括小标题时做得好些,但在指导学生质疑时没有及时复习孩子们已经懂得的方法,只在有孩子质疑后,点评时指出这是属于哪一种方法,所以还有一部分孩子没找到质疑的方法,提出的问题有些偏离,没有实在的研究价值。
应该先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实情后,提供一些质疑的方法:如抓重点词语质疑、抓事件质疑、抓文章的矛盾处质疑……教学设计过于平淡,没有亮点,而且第一课时设计的内容太多,海力布的第二件事没来得及完成。所以,是否结合单元训练要素,调整教学目标,在第一课时里就将复述的目标拿进来,化难为易,就先讲述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先别忙着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