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2025/10/01教案

此篇文章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作云杯”字样。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小臣缶方鼎模型而造的。CBA总冠军的奖杯为什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古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让我们进入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来一探究竟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师:阅读教材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学生:我国在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图片展示

教师:结合教材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教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学生:祭祀、酒具等。

教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教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

【问题探究】

1.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

第一小组:发现地点有河南安阳的殷墟、陕西、山东等地。

第二小组:甲骨文的发现之旅——一片甲骨惊天下。学生补充发现甲骨文的故事:1899年,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座大宅院里,年过半百的王懿荣生病了去看中医,在老中医开的药方中发现了一味“龙骨”,上面刻着符号,寻常未见。接下来,王懿荣多方努力,收购“龙骨”达1 500余片,并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最后,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而王懿荣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鉴识、收藏了甲骨文,而且也是第一个将其时代断为商代,使蒙尘3 000多年的甲骨文字免于湮没,更避免了“人吞商史”的闹剧。

(教师补充:目前发现了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已经识别的有1 500个以上)

第三小组: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再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包括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数字、地理、官制、刑法等,还有医药、气象、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甲骨文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第四小组:甲骨文发现的重大意义,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朝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师引导: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那么甲骨文的造字有何特点?它对今天的汉字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1.猜字游戏

下面我们进行猜字游戏: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出示甲骨文十二生肖。(答案依次为:牛、蛇、鼠、兔、羊、猪、狗、猴、虎、鸡、龙、马)

学生活动:大显身手,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对应的汉字吗?(答案依次为:人、牛、水、日、上、下、明、射)

2.造字特点

教师引导:甲骨文使用的造字方法是什么?学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依次用图片呈现其造字特点。

本意是上衣,字形象一件上衣,最上端是衣领,两侧开口的地方是衣袖,下端是衣服的下摆,古代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本意是细看、观察,字形是一只眼睛在仔细观察一棵树。

一个人在树下休息,本意是休息,后来引申为停止、不要等意。

一个人站在大盆里,身上还滴着水,显然是在洗澡。此图后变成左形(水)右声(谷)的形声字。

教师总结

(1)象形: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2)指事: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符号构成新字,用以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反映无形可象的比较复杂的事物,这类字在甲骨文中也不少。

(3)会意: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4)形声: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3.历史地位

教师提问:甲骨文在文字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课是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和甲骨文。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以此探究中华早期文明的源头,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领略祖先的聪明才华,我们将继续探索发现之旅,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辨认甲骨文,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理解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认识商代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所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中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创制了文字。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我国的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历史上独树一帜:它结构复杂,被誉为方块字。它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文字,在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中,汉字是其中一种。你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么来的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请打开书46页,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板书:

一.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师: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这是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牛骨;教材中还有刻有文字的龟甲。它们距今至少有33XX年的历史了,很古老,很神秘。

设问:关于甲骨文,你最想知道什么?

师:总结: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强,提出了很多疑问。甲骨文自发现以来,已经成为一门博大精深的甲骨文学,很多问题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能够解决的。归纳起来,我们比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

1.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师:

1.介绍殷墟(略)

2.补充清末王懿荣的小故事(略)

3.现在出土的甲骨文有十几万片,已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5000多个,考释过的有XX多个。那么甲骨文里到底记载了什么内容呢?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那就是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在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

可问:为什么要占卜?(答: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人们迷信鬼神)

可简单补充如何占卜。(略)

师:所以甲骨文实际上是卜辞,它里面记载了商王的活动和一些政治,经济情况,非常具有历史价值。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来的;甲骨文是象形文字,一些简单的形象性强的,我们也能认识。

下面我们作个猜字游戏:

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

师:

板书:

二 .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设问:其实,商代留下的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的文明成就不止甲骨文,还有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我们在电视上或参观中一定见过不少青铜器。关于青铜器,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想知道有关青铜器的什么?请小组讨论后提出至少三个感兴趣的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最有助于我们了解青铜器?

师:

1.首先应该明确商代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时期。

2.什么是青铜器?

3.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4.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

5.

6.代表作:司母戊鼎

设问:假设你是博物馆的文物讲解员,你该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件文物?请写出简介。不超出80个字。

师:请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做解说员?

7.这样大型的青铜器,是如何制造出来的?说明了什么?(主要教师讲解制造过程)

师: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当时那个时代辉煌灿烂文明的象征。今天,司母戊鼎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1世纪来临之际,党中央铸造了司母戊鼎的复制品,命名为“中华世纪鼎”,作为中国人民迎接新世纪的礼物送给联合国,现以被永久收藏。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你有什么体会和感受?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2、青铜文明的概念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老师(出示幻灯片──司母戊鼎)(提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司母戊大方鼎的资料)

(先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介绍:)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而其真正的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最为著名。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这件《司母戊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和四羊方尊。

3、与商周同期,我国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出土了大量青铜面具、

大型青铜立人像等,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4、夏商周的陶瓷业也很发达,最早在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和。

2、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和阶级的矛盾。

2、最能体现奴隶生活悲惨的是奴隶主用奴隶做和活动。

【合作探究】

1、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是怎么看的?

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青铜文明确实很灿烂,但是奴隶们的生活却是十分的悲惨,那么你觉得奴隶社会与原始社会相比,是进步呢还是倒退?

3、夏、商、西周青铜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工艺精。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奴隶生活多悲惨,没有自由和权利。

生命不如牛与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篇4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

难点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BA总冠军奖杯,是一尊极具中国文化精髓的奖杯——中国篮球至尊鼎。鼎重约10千克,高45厘米,底座为边长22厘米的正方形,底座正面刻有“中国篮球至尊鼎”和“CBA联赛总冠军牟作云杯”字样。这座奖杯是仿造青铜器小臣缶方鼎模型而造的。CBA总冠军的奖杯为什么选用鼎的造型?这有什么重要意义吗?古代的青铜礼器有哪些作用和用途呢?让我们进入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来一探究竟吧。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师:阅读教材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学生:我国在黄河流域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 000-4 000年的铜器,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图片展示

教师:结合教材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学生讨论后总结回答:规模大,工艺精美,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教师:猜一猜图中两个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学生:祭祀、酒具等。

教师:青铜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贵族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比如天子是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教师过渡: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显示了夏、商、西周时期人民的智慧,而同一时期灿烂文明的代表之一甲骨文更是影响深远。那么,甲骨文记事的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的意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甲骨文的历史吧!

二、甲骨文记事

就目前的考古学成就来看,我们今天的汉字源于商代的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顾名思义,叫做甲骨文。先来看两幅图片:

【问题探究】

1.甲骨文是在哪里出土的?

2.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

3.甲骨文记载了什么内容?

4.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小组讨论,选派代表回答:

第一小组:发现地点有河南安阳的殷墟、陕西、山东等地。

第二小组:甲骨文的发现之旅——一片甲骨惊天下。学生补充发现甲骨文的故事:1899年,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一座大宅院里,年过半百的王懿荣生病了去看中医,在老中医开的药方中发现了一味“龙骨”,上面刻着符号,寻常未见。接下来,王懿荣多方努力,收购“龙骨”达1 500余片,并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最后,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轰动了整个世界。而王懿荣不仅是第一个发现、鉴识、收藏了甲骨文,而且也是第一个将其时代断为商代,使蒙尘3 000多年的甲骨文字免于湮没,更避免了“人吞商史”的闹剧。

(教师补充:目前发现了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已经识别的有1 500个以上)

第三小组:要知道甲骨文的内容,首先必须了解商代贵族王室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占卜。王室贵族遇事无论大小,一定要占卜定吉凶,再按占卜的结果安排活动。包括祭祀、战争、农业、狩猎、畜牧业、数字、地理、官制、刑法等,还有医药、气象、天文历法等方面的内容。甲骨文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第四小组:甲骨文发现的重大意义,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朝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师引导: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那么甲骨文的造字有何特点?它对今天的汉字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1.猜字游戏

下面我们进行猜字游戏:你认识这些甲骨文吗?它们是今天的哪些汉字?出示甲骨文十二生肖。(答案依次为:牛、蛇、鼠、兔、羊、猪、狗、猴、虎、鸡、龙、马)

学生活动:大显身手,你能写出下列甲骨文对应的汉字吗?(答案依次为:人、牛、水、日、上、下、明、射)

2.造字特点

教师引导:甲骨文使用的造字方法是什么?学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依次用图片呈现其造字特点。

本意是上衣,字形象一件上衣,最上端是衣领,两侧开口的地方是衣袖,下端是衣服的下摆,古代上衣叫衣,下衣叫裳。

本意是细看、观察,字形是一只眼睛在仔细观察一棵树。

一个人在树下休息,本意是休息,后来引申为停止、不要等意。

一个人站在大盆里,身上还滴着水,显然是在洗澡。此图后变成左形(水)右声(谷)的形声字。

教师总结

(1)象形: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是象形字。

(2)指事:在象形的基础上添加一定的符号构成新字,用以表达比较抽象的概念,反映无形可象的比较复杂的事物,这类字在甲骨文中也不少。

(3)会意: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4)形声: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3.历史地位

教师提问:甲骨文在文字发展史上有怎样的地位?

学生回答: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本课是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和甲骨文。青铜器和甲骨文是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以此探究中华早期文明的源头,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领略祖先的聪明才华,我们将继续探索发现之旅,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篇5

一、课标内容

①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②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教学情境激趣的方法,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享受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育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2、教学难点: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这一论断。

四、教育方法

(1)教法

1、图片欣赏法

2、问题探究法

3、情境体验法

(2)学法

1、观察分析法

2、自主探究法

3、合作交流法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过程

七、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甲骨文,金文和青铜器。了解了商周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知道了甲骨文以及金文的含义,内容,特点及作用;

知道了青铜器及其铸造业的特点,了解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名器。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篇6

一、课标内容

①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②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教学情境激趣的方法,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享受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育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2、教学难点: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这一论断。

四、教育方法

(1)教法

1、图片欣赏法

2、问题探究法

3、情境体验法

(2)学法

1、观察分析法

2、自主探究法

3、合作交流法

五、课时安排:

六、教学过程

七、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甲骨文,金文和青铜器。了解了商周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知道了甲骨文以及金文的含义,内容,特点及作用;

知道了青铜器及其铸造业的特点,了解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