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2025/10/15教案

此篇文章孔子拜师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主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5、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6、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美。

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并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地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北京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捧竹简,齐诵论语的宏壮场面大家还记忆犹新吧?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世人所叹。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诵上几句孔子的名言呢?

(2)、孔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我国几千年历史发展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打开课后的资料袋,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3)、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2、提出提出目标

(1)识记生词

(2)读通课文。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3)感知文意: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4)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1、我会读、会记这些字。

兼、仆、纳、丘、毫、授、佩

2、我会读、会写生字新词。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3、我会流利读课文。

4、我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4、我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知识拓展延伸

1、复习生字词,读课文。

2、摘抄孔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2、提出学习目标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写一写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4)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学文悟情展示

1、我会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2、我会悟。(学生结合文中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2)谈老子。

(二)创作性展示

1、展示个性谈感受。(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2、展示自创性诗歌或心得体会。

三、激发知识冲突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四、知识拓展延伸

1、 展示自主主收集的资料。

(1)、有关孔子、老子的名言。

(2)、有关孔子、老子的故事。

2、孔子、老子是我的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道家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课后多搜集他们的一些故事,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吧。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孔子的谦虚好学,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品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年轻时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孔子拜师(齐读课题),解释“子”的含义,古代特指有学问的人,像老子,庄子,孟子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读准字音,在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师:刚才小朋友们读书读得可认真了,现在老师要考考同学们了。

2、检查生字词。

课件出示

孔丘 仲尼 老聃

远近闻名 渊博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拜见 迎候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自由读词——指名读——齐读

第一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人物名。介绍古代人名的特点。(古代人有姓,有名,有字,在名和字的使用上是有讲究的,自己称自己时,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谦虚有礼,对别人就不能直接称呼名,而要称字,这也表示谦虚有礼。)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选择上面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

孔子已经是 的`老师了,但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 ,他认为 就 , ,赶到洛阳拜 为师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 地 给孔子。

三、再读课文,深入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质。

1、再读课文,说说孔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谦虚好学。

师: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

出示第一自然段。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自由读读这一段,说说你的体会。并把你的感受代入句中读读。

理解词语:远近闻名 渊博

3、简介孔子

读读课后的资料袋

师:是啊,我们的孔子是多么谦虚好学的人啊,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读这一段。

4、孔子的谦虚好学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呢?

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读了这个句子后,你又有什么深刻的感受?

预设:孔子一路很辛苦。

师:你从哪几个词语中感受到了?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这一路上,孔子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情境朗读:炎炎夏日,孔子,寒冷的冬天,孔子

(出示曲阜到洛阳的地图。)

师:从曲阜到洛阳坐火车最少都要八、九个小时,在古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我们的孔子而是“走”到洛阳。此时,又有什么感受?把这种感受代入句子中读读。

师:孔子风雨兼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洛阳。

再把我们的体会代入句子读一读。

师:孔子这样赶路是为了什么啊?(拜师)这时,你想对孔子说些什么呢?

5、师:孔子终于赶到了洛阳。

课件出示内容,师读(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出示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同桌练读对话,说说从他们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他们的对话中,哪句让你最有启发?

预设: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前半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板书(学无止境)

因为孔子认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所以孔子千里迢迢,(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让我们大声读读,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6、词语加油站

像写学习刻苦勤奋的词语很多。出示词语。

废寝忘食 刻苦钻研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如饥似渴 孜孜不倦 一丝不苟 不耻下问

四、拓展性知识。

我们的孔子不仅向老子拜师,还向很多人拜师。

课件出示孔子拜师小故事。

五、总结。

正因为孔子的谦虚好学、学无止境,才使他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们也要牢记“学无止境”这四个字,通过学习这把钥匙,开启更多扇知识的窗。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3

一、情境导入

1、这节课就让我们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板书孔子。你们了解他吗?你说,你说。

师:孔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他的弟子有三千之多。孔子受到后人的广泛尊敬。人们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每到孔子诞辰的时候,人们还会举行大型的祭孔活动。

2、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板书:拜师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孔子拜谁为师呢? 板书:老子

师:古人的姓名比较复杂,有姓、名、字等。老子,姓老,名耳,字聃,因此老子又叫老聃;孔子名丘,字仲尼,因此又可以称为(生:孔丘。)

板书:孔子(名丘 字仲尼) 老子(名耳 字聃)

师:而现在人们通常称他们为孔子、老子、这是因为古代子表示对有学问人的尊称。

3、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传授 佩服 纳闷 曲阜。

师: 课文中的字词学会了吗? 自由读、开火车读(强调多音字)、齐读。

4、再读课文

师: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相信你会读的更棒。指名读,年轻的孔子拜知识渊博的老子为师,这其间经历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请你边读课文边画画令你感动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交流文章中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师: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文章中令我们感动的地方吧!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1)指名交流段落。你说

(2)交流原因。(指名几位同学交流)

师:能说说感动的原因吗?什么叫渊博?多么谦虚好学的孔子。

(3)个别读

师:把你心中对孔子谦虚好学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吧!

评价语:你强调远近闻名 ,读出了孔子的谦虚,了不起!

一个总字的强调读出了孔子的好学。

(4)师引读

用因为所以来说说吗?

师:这是一个多么谦虚好学的孔子啊!在年轻的时候,他就,他总觉得

2、学习曲阜和洛阳走到了洛阳。,感受孔子不怕吃苦的品行。

师:孔子踏上了漫漫的求师路,在课文中,还有什么令你为之感动的地方吗?谁来和大家分享?

(1) 指名读。你来读。2生

(2) 学习重点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师: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引起你的注意?

师:同学们能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你说,路途好遥远,孔子却不怕。

你说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还是很有信心。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学无止境””等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了解孔子的求学经过。

3、学会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理解、感悟孔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品行。

教学难点: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拜师的故事。(板书:孔子拜师)

2、学生交流、介绍孔子和老子

通过预习和搜查资料,小朋友对孔子一定有所了解,谁先来向大家说说你了解到的情况。

这么有名的孔子,他拜谁为老师(板书:孟子)孟子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课前了解了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记号;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新词:

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相距止境长进敬重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曲阜(注意读准生字的音,特别是读准:兼、宿) (指名2个读,开火车读,齐读)

3、再认真、仔细地读读课文,了解孔子为什么拜师?是怎样拜师的?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出示):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呢?

3、查字典理解“渊博”:什么叫渊博?师提示:通过查字典,渊就是深,博就是广,这里“知识不够渊博”是什么意思?

【预设: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懂得还不够多,不够广。】

4、理解:远近闻名

孔子认为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那他的知识是不是真得不够渊博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5、补充资料,体会孔子的好学: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和秦国的国君齐景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还要拜师求学,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板书:谦虚好学

6、指导朗读。

你能把他这种如饥似渴的好学的精神读出来吗?

7、过渡:为什么知识这么渊博的孔子,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段,从第二段中找找答案吧!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默读二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概括成一个词就是——板书:学无止境

2、联系第一自然段,说说“学无止境”意思。

3、联系生活理解学无止境:是啊,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还要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4、小结:是啊,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有句俗话说得好“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拼搏,才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

过渡语:好学的孔子又是怎样拜师的呢?请同学们再轻声读读第二小节,划出有关孔子拜师的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

(二)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指名读句子。这句话中有几个词很难读,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再读一读。为什么把“终于”或“上千里”读得那么强调?

2、理解上千里、几个月:从曲阜到洛阳比瑞安到上海还要远,而且当时又没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因此孔子足足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除了感受到路途的遥远,你还感受到什么?板书:不畏艰辛

3、想象理解“风餐露宿”:

(1)可见孔子拜师的旅途是多么艰辛,特别是哪个词可以看出来——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2)指名读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意思?

(3)在这么艰难的旅途中,孔子可能会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难呢?

出示句式,学生想象填空:孔子一路走着,有时肚子饿了,就;有时走累了,就;白天,孔子在加紧,天黑了,孔子还;正是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是啊,饿了就随便吃点干粮,渴了就随便取点水喝,找不到旅店就在野外住下,像这么艰难的旅途生活就叫——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他为什么日夜兼程不停地赶路?板书:求知若渴

4、面对如此好学的孔子,不想再读读这个句子吗?

5、联系上下文理解“风尘仆仆”:

(1)经过了几个月的拔山涉水,千难万险,孔子终于来到了洛阳,此时站在我们眼前的孔子会是怎么样的呢?你能从课文中找一个词来说说吗?

(2)风尘仆仆的孔子是怎么样的?

过渡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拜师的?

(三)出示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从这几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板书:谦逊有礼

2、快速读读这几句,圈出表现孔子谦逊有礼的词语。

3、师生分角色读。(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第三小节

1、出示句子: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抓住“每天”、“随时”来理解)

(1)什么叫随时请教?(什么时候有问题就什么时候向老子请教。)

(2)他可能什么时候有问题?(吃饭时、睡觉时、走路时)板书:勤学好问

如果用孔子的名言来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观看图片,升华主题

1、出示图片介绍:正因为孔子如此好学,所以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很佩服他,也很敬重他,为了纪念这位圣人,人们为他修建孔庙,塑了孔子的行教像。每到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行隆重的祭孔活动。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也有很大的影响。韩国举行祭拜孔子活动,日本为孔子设立孔庙。美国还把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2、看了那么多的图片,你想说点什么?

3、带着敬重、佩服我们再来讲讲孔子拜师的故事。*齐读全文。

4、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孔子的好学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谈谈孔子其他方面的品行以及老子的高尚品质。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句警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5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

2、课前作业检查:大家收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如:孔子的生平、言论及治学思想等。现在来交流一下,一起来认识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3、今天课文会讲他的什么事呢?

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质疑:谁?干什么?那么在拜师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听录音读课文,纠正自己的发音问题,做上记号。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重点正音“曲阜、日夜兼程、孔丘、仲尼、老聃”)

(2)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3)课文中到底写了几个人?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在姓后面加子,表示尊称。如孔子、老子等。

(4)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其他学生养成仔细聆听的习惯。说得简单和详细都可以,关键在于语句通顺,口齿清晰)

3、以最后一段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出示:“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齐读。

(2)师: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理解课文里的词语──渊博)

(3)师:他们的品行又怎样呢?生默读,边读边找相关句子。并提示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4、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

a、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b、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并造句),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c、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d、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e、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f、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a、“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b、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交流,综合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在学生的交流中,在学生的评价中,自然而然地引导他们去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美好的品质,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评价技能。】

生汇报。(在汇报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孔子的品行:谦虚好学,不畏艰辛,求知若渴;老子的品行:爱护晚辈诲人不倦。并相机指导朗读。)

(4)学生谈感受。

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有什么启发呢?

三、教师总结

四、拓展活动

背诵孔子的著名言论,积累名言。

五、生字指导:(较难的字,教师书写演示)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更多资料。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四)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五)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六)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走进孔子,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