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教案
此篇文章幼儿园活动教案(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幼儿园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数学游戏活动,并能遵守游戏规则。
2、在游戏中观察,比较发现两颗星星之间的相同之处,并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天空夜晚背景,各种不同颜色、形状的星星卡片。
经验准备:认识常见颜色,正确点数5以内数量,能辨别图形的大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设置情境,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夜晚蓝蓝的天空中,会有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星星的外部特征,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他们之间的相同之处。
(1)、出示一个金色的五个角的星星,引导幼儿说出看到的星星。
A、问:它是什么样的?
B、让幼儿数数有几个角。
C、小结:它是一颗金色的五角星星。
D、这是一颗金色的五角星,它觉得很孤独,想找找朋友,它会找谁?
(2)、逐一出示三颗星星,初步发现它们分别与金色的五个角的星星的相同属性。
问:这是一颗什么样的星星?金色的`五角星星愿意和它做朋友吗?为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出示所有的星星,说说、找找喜欢的星星。
玩法:
(1)、请一位小朋友说出自己喜欢的星星,其余的小朋友根据他所描述的星星外形特征摘下相应的星星。
(2)、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描述星星的外形特征
3、我帮星星找朋友
(1)、说玩法:幼儿人手一颗星星,两两找朋友,说说他们为什么是朋友。
(2)、启发提问:你们为什么找朋友?
(三)、结束部分:
小结后,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老师的声音甜美,开始部分设计的环节很有诗意,情境性很强,吸引住了幼儿,感觉要带我们走进童话般的世界。但在“星星找朋友”这环节时,觉得方法单一了点,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的趣味性不够强,孩子不是很感兴趣,师幼互动不是很热烈,可否在这环节,设计成不同星星的家,让幼儿找找和自己相同的星星,和好朋友到星星家做客,这样,情境性就更浓点,孩子可能会感兴趣点?开展活动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幼儿园活动教案 篇2
一、《跳房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投准,单脚跳跃动作,增强幼儿腿部力量,提高幼儿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画好格子当作房子。
2、准备一个小沙包。
活动过程
1、热身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热身活动,如;模仿操,慢跑等,尽量把幼儿的身体活动开。
2、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并向幼儿讲解和示范各种玩法。
游戏规则
1、幼儿在玩游戏时,如果没有按照规定顺序踢跳,判为失败。
2、在跳房子过程中,脚或小沙包压线或出格均为失败。
游戏玩法
1、幼儿站在第一格线外,将小沙包投进第一格,跨进第二格单脚跳进第三格,双脚跨进第四第五格,然后单脚跳进第六格,再双脚跨进七八格,单脚跳进第九格,跳转身后再依次返回至第二格时,单脚站住并用手捡起小沙包,跨出第一格,然后再将小沙包投进第二格,如此依次进行,以不许犯规少犯规,并先跳完者为胜。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并注意安全。
3、游戏结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好的幼儿,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也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表现不好的幼儿,鼓励他们加油,下次会表现得更好等,使其他们能在活动中活跃起来,以培养他们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二、《小白兔钻山洞》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听信号快速变换方向的能力。
活动过程
老师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及玩法。
游戏玩法
1、将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人数相等的三个活两个小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幼儿,每个人手拉手举起来,组成一个山洞。第三组的幼儿就能扮小白兔。
2、游戏开始后,老师将小白兔集合在一起,手拉手边跳边唱。一二组扮山洞的幼儿也随着唱歌,一会儿老师突然喊:“狼来了!狼来了!”小白兔们就一起竞相钻山洞,一个洞只能钻一个人,最后有没有钻到洞的人,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就这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幼儿相互调换,游戏继续进行。
3、老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并注意安全。
4、游戏结束后,老师做活动总结。
三、《跑步比赛》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跑的能力,增强腿部力量。
2、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在场地上画好一条直线作起跑线和终点线。
活动玩法
老师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站在起点线后面,听信号,老师说:“跑”各组第一名幼儿将开始跑,一直跑到终点线,然后各组第二名幼儿就接着跑,跑到终点线,就这样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名幼儿跑完,那一组幼儿最先跑完,就那一组为胜。
活动要求
跑的时候不可以跨出起跑线,不然作犯规。
注意事项
跑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
四、《跳绳毽》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腿部力量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准确性,提高平衡能力。
活动内容:踢绳毽
活动方法
1、踢绳毽(毽子上面拴一根绳子)手持绳端,用脚的内侧,外侧或两脚交替踢毽。
2、一踢一接毽子(鸡毛毽)用手托毽子,轻轻上抛,用一脚内侧踢毽子,再用手接住。反复练习抛,踢,接的动作,还可以用手,脚,面,抬平大腿等处接毽子。
3、连续踢毽子,用左(右)脚内侧,或外侧连续踢毽子,使毽子不落地,也可以用左右脚交替连续的踢毽子。
4、集体踢毽子,两人,三人或多人围成圈,交替或轮流踢毽子,使毽子不落地。
规则要求:
1、按照规定动作及要求踢毽子。
2、踢毽子过程中,如果未踢中或未接住毽子,使毽子落地则为失败。
3、记数比赛时,从踢中次数最多的一队为胜。
教学提示
1、年龄小的幼儿,以踢绳毽为主。
2、先让幼儿个人掌握简单的,不同的绳毽子方法,然后再变换花样或进行比赛。
3、因地制宜制作各种不同的毽子,进行踢绳毽子游戏活动。
幼儿园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中国民间绘画的特点和色彩美。
2、懂得学任何本领都应该踏踏实实。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引导幼儿在画面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图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兴趣
出示木工用的刨子、锤子、锯子、刻刀,让幼儿猜猜这些是什么?是谁使用的工具?向幼儿介绍书名《小木匠学手艺》,猜猜故事中可能会讲什么呢?
二、师幼共同阅读
与幼儿共同阅读图画书,通过翻页的节奏,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三、幼儿自主阅读。
阅读结束后请幼儿围绕如下问题进行讨论:
1、师:小木匠开始是怎么学艺的,后来为什么又学雕花了呢?
2、老木匠送给小木匠会动的木驴经过敲敲打打,怎么就动不起来了呢
3、小木匠最后怎么做了呢?
幼儿讨论后,师小结:不管学什么本领,都应该踏踏实实、执着持续地学下去,不能半途而废。
四、欣赏图画
师:这本书中的图画好看吗?为什么?有什么特点?
引导幼儿感受中国民间画的特点和色彩美,享受传统民间活泼且饱满的用色,大胆而丰富的造型。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非常的高,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活动里,并在活动中体验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整个活动的设置我都以幼儿为主体地位,基本能达到活动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幼儿园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小动物的特长和需要安排适合的工作、选择适合的房子,并能用清楚、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活动中能获得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知道同伴在一起很快乐,相互合作很快乐,互相关心、帮助很快乐。
活动准备:
1、根据活动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房子背景图、小动物图片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1、通过展示课件,讲述故事引出活动,并提问:
(1)小动物说了些什么?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2)小动物们不快乐,怎么让它们快乐起来呢?
2、引导幼儿根据小动物的'特长为它们安排适合的工作。
教师采用先让幼儿讲给旁边好朋友听的方式自由讲述交流,再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的方法,让幼儿有一个准备的过程,以利于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开展为动物分房的操作活动。教师提出建议:注意安全,让每个小动物都感到快乐。
4、每组派一个幼儿交流介绍本组的分配方式,并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5、欣赏课件,看看小动物搬入新居后是怎样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的。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体验合作劳动的快乐、互相关心、友好相处的快乐。并引导幼儿为新房取名。
6、延伸活动:分组用积木构建小区,体验合作劳动的快乐。
幼儿园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通过情景演示、分角色表演感受坏习惯带来的恶果,培养幼儿正确的卫生观,学会刷牙,体验游戏的乐趣。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掌握正确刷牙的方法,明白不刷牙的害处,要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老虎、狐狸、小猴子、小兔子、狮子的头饰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展示多媒体课件,有一只老虎又瘦又没牙,一点也不历害,老师用肢体语言表现老虎瘪嘴的样子,它这是怎么了?引出故事。
2、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老虎的牙齿很历害,小兔子、小猴是怎么说的?请幼儿表演。
教师表演狐狸:你们都怕大老虎,但我不怕,我还要把它的牙齿拔下来呢。出示课件。
(1)狐狸想到了什么办法? (请个别幼儿说,集体模仿狐狸的样子:啊!尊敬的大王,我给你带来了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糖)
(2)老虎是怎么做的?
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连睡觉的时候,嘴里还含着糖呢。
(3)谁又去劝的?
请一名幼儿扮演老虎,其余幼儿模仿狮子:哎呦呦,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齿会烂掉的。狐狸最狡猾,你可别上他的当呀。
(4)狐狸是怎样骗老虎的?
集体模仿狐狸:啊,你把牙齿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别人的牙怕糖,你大老虎的牙齿这么厉害,铁条都能咬断,还会怕糖!
(5)讨论:大老虎的牙齿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
(6)老虎牙疼的时候找过谁?它们是怎么做的?最后谁来了(狐狸),狐狸是怎么做的?(拔牙)
最后老虎一颗牙也没了,很多东西都吃不了,变成了一只瘪嘴的瘦老虎。
3、教师总结:不刷牙,牙齿就会得龋齿,会烂掉。教小朋友正确刷牙,还要坚持天天刷。检查幼儿看谁的牙长了龋齿,谁的'牙又白又亮,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怎么爱护牙齿的。做得好的要坚持,做得不好的要改正。
教学反思
活动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刷牙为线索,围绕老虎不刷牙带来的后果告诉幼儿要坚持天天刷牙,在游戏活动中得出结论,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但在活动中老师说得太多了,还可以更开放些,让幼儿自己探索,师幼互动更强。
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期就要养成讲卫生,每天刷牙的好习惯,而农村的低龄儿童多由老人照顾,大多没有养成刷牙的好习惯,所以要加强卫生保健,教育孩子爱护牙齿。
小百科: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
幼儿园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蔬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2、萌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及求知欲望.
3、探索调节蔬果沉浮的`方法,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案准备:
1、实物苹果、香蕉、葡萄、番茄、茄子、青椒、黄瓜、丝瓜、土豆若干
2、大水盆、水、小毛巾每组一份
3、自制记录卡、笔、各种蔬果小图片若干。
4、辅助品:泡沫、卡纸,方形纸、绳、锁、铁片、海绵、纸杯、小刀等
教案过程:
一、引入,想一想,猜一猜。
指导语: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这些蔬菜水果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农民伯伯能捡回什么?
二、操作验证:
引导语:我们猜了这么多,那它们到底谁会浮上来谁会沉下去?我们自己去玩一玩、试一试,看结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样?
1、提出注意事项及要求
①、逐一放入水果蔬菜,仔细观察,把沉下去的蔬果放在一起,浮上来的另放一筐。
②、认真记录,用简单图形记录水果和蔬菜在水中的位置。
③、玩的时候要把袖子卷起来,湿了就拿小毛巾擦一下。
2、幼儿操作,教师则巡回观察,适时指导
3、讲一讲,议一议。
师: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讲给大家听听?
问题:1、为什么大的西红柿能浮起来,而小小的葡萄却沉下去了呢?
2、为什么一样大的黄瓜、丝瓜,丝瓜能浮起来,而黄瓜却沉下去了呢?
三、发散思维,探索改变蔬菜和水果的沉浮的方法
1、师提出尝试题:怎样让浮的蔬果沉下去?让沉的蔬果浮上来?
2、幼儿分组讨论,操作尝试
3、分享交流,重现实验
请幼儿说说自己运用何种方法改变沉浮,再次重现自己的实验。
四、抛出问题,拓展延伸
教师提出尝试题:沉与浮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应用?
生成更多相关主题活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