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智远网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2025/11/26教案

此篇文章花瓣飘香教学设计(精选6篇),由智远网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大家。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积累课文语言,体会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美好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课件出示画面,滚动的文字和淡淡的音乐。《母爱》: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听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

2、是啊,孩子们,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知操了多少心!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了很多,而孩子也会对妈妈由衷地感谢,有一位小女孩,就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感谢她的妈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花瓣飘香》。

3、指导学生朗读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师巡视。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板书:“措、惶” 引出词“不知所措”和“惶恐”。

3.师逐段指名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三、再读课文,营造氛围:

1、听课文配乐朗读,看多媒体演示月季花、小女孩摘花瓣的图片,思考:课文讲了怎样一件事情?

2、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

⑴怎么摘花瓣的?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⑶摘花瓣做什么?

3、同学们提出这几个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四、指导写字:

先范写,在指导学生描红:“俯、摘、捧、措、惶、恐”

五、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情境,课前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 谁来说说,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相机板书:小女孩摘花瓣)

2、好,大家学得可真好。不过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她做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这节课上,我们要通过细细地读书来走近她、感受她 。

二、读悟第二自然段:

1、课文哪一段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第二段)

2、让我们认真读一读, 边读边想,注意小女孩摘花时候的动作,用铅笔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儿下面画上波浪线,并细细体会。(生自由读)(课件出示第二段)

3、指名说说找到了哪些词儿?有哪些体会?(课件出示“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

4、谁能够上来像小女孩那样“摘一摘”?生演。师: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师:一片花瓣很轻,很小,“你为什么不这样拿着呢?”——理解“双手捧着”,平时你那什么东西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着?对呀,自己心爱的东西,珍贵的东西,才会用“双手捧着”。小朋友,能从文字中读出情境来,读出自己感受来,真是会读书啊!

5、现在,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放进课文,好好读一读。把小女孩摘花的情境再现在我们的面前。哪位小朋友能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过渡:第二天,作者又遇到了这位小女孩,与她进行了一番交谈后,作者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紧扣“懂事”,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默读课文三——十自然段,想想这个小女孩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2、汇报交流体会。你从哪儿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1)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指名谈体会。

a.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地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b.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他的笑容,甚至他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指名读,齐读。

c.原来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他的心情好起来,让他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齐读)

(2)“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他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a.你们知道南沙在什么地方吗?(演示课件)南沙就是南沙群岛,它位于祖国领土的最南端,有中国的”南大门”之称.驻守在那里的人民解放军,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女孩有着这样一个身穿军装,手握钢枪的爸爸,这多么让人自豪呀!可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指名回答)

b.小结:是啊,!思念远在南沙的爸爸,想起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这是思念的泪花;为自己能牢记爸爸的祝福,照顾好妈妈,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懂得照顾妈妈;这是骄傲的泪花;让妈妈感受到女儿的孝心,让爸爸安心,自己也高兴,这就是幸福!这是幸福的泪花!

c.、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同学们,当爸爸和你们手牵着手漫步在公园的时候,小女孩只能读着爸爸的来信。小女孩多想自己的爸爸呀,她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d.、说得多动情呀!谁能读好小女孩的话?指名读。多少深情,全都凝聚在这泪花里,让我们一边体会着小女孩的心情,一边深情地读一读……(齐读)

e、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我们也来夸夸她——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3)“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a.不就是一朵月季花嘛?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b.生说。评价:读书就是要前后联系起来读,“瞻前顾后”这样才能读得更明白。谢谢你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

c.看——(相机出示课件)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 …… 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你会忍心摘下它吗?(不会)看来大家和小女孩一样都是个爱花的,爱美的孩子。指名读。

d.小朋友,你发现没有,小女孩说的这句话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也许她还想说,但是没有说出来,你能猜一猜,她想说什么呢 ?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e师:小朋友真会读书连课文中隐藏着的内容都能读出来,真不简单!是啊,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对着月季花的主人,心情会怎么样?(生谈感受。)

f.理解词义:也许你可能想放下,但又没有,可能想藏起来,但也不敢,也许想放到身后,但已经被发现了,很尴尬,——这就叫(齐读)——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心里害怕)

g.师:不就是摘了一片花瓣嘛,小女孩竟然这么惶恐、不知所措,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如果你是月季花的主人,你会责怪她吗?(不会)从哪儿看出来?(轻轻地问)指导朗读:我们来用心感受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她与作者的对话看似普通,却蕴涵着极深的感情。能读好吗?同桌可以先练读。指名两人读。(评价注意:男孩子要轻轻地问,别把女孩子吓坏了,本来就胆小。非常惶恐)师生合作读课文。男生读作者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教师读旁白部分。

四、读悟最后一段,抓住题眼,加深理解。

1、师:小女孩的所作所为不仅温暖了他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所以——出示内容,引读最后一段。

2、你们明白作者的用意吗?(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板书:我送花)

3、师:明白了作者的心思,也就明白了这全天下儿女对母亲那深深的爱!(板书:爱)

4、学到这儿,你对这课题是否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小女孩受里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还是一颗孝顺他的心!一片浓浓的亲情!)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现在谁来读读课题——花瓣飘香。花瓣飘香——花瓣飘香—— 闻到了,淡淡的香味!感受到了,女儿对他的深情!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

五、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师: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会给妈妈这样美丽的花瓣吗?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他的?

2、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正如课题所说的让花瓣飘香,使香越飘越远,飘到各地。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⒈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题,书写课题并质疑

1. 实物展示、引题,指导学生书写课题(《花瓣飘香》)并了解课前学生已读过几遍书。读好课题(突出花瓣美、香)。

2. 生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师巡视。

2.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 板书:“措、惶” 引出词“不知所措”和“惶恐”。

3.师逐段指名朗读,读后学生评议。

4.师范读。

5. 生再读全文。想想课文讲了谁和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我、小女孩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⑴你觉得这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引导看图体会“红艳艳”。

⑵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自己先练习怎么读好它。师相机指导书写生字俯、摘、捧。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指名读。

⑶表演读第二自然段。

⑷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描红“俯、摘、捧、措、惶、恐”

五、作业:熟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重点品赏,深入感悟(精读3—11自然段)

过渡: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

1. 指名读第3自然段

联系上下文猜,理解“不知所措,惶恐”

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可以怎么写?比较原文,渗透写作方法指导(书面语与口语之分,如何写得有文采)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花瓣,有些( ),( )地望着我。

再读体会,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当时小姑娘的心情怎样?你觉得她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画有关的句子,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2.学生按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做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

⑷汇报检查分角色朗读情况。

3.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板书: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

4.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⑴齐读第11自然段。

⑵引导学生体会“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

我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

(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板书:不解 买花 送花)

⑶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⑷口语交际(表演):我买了一盆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把另一盆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她们会说些什么呢?

7. 拓展延伸,深化主旨

精读之后,让学生重新审视课题,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提供补充阅读材料。《给,永 远 比 拿 愉 快》

三、总结全文

1、讨论:与小女孩比一比,你平时是怎样爱妈妈的?

2、教师总结: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四、写字指导。(略)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3

一、引入情境,课前导入

1、小朋友,老师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想听听吗?(课件出示滚动的文字——《母爱》:小时侯,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

听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妈妈的爱是感人的,我爱妈妈。)是啊,孩子们,妈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不知操了多少心!那么你有没有关心过妈妈呢?

点评: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又有语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牢牢地吸引学生,使他们的思维随着老师的情感入境,激发其求知欲。

2、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谁来说说,她为妈妈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相机板书:小女孩摘花瓣)

3、好,大家学得真好!不过要真正认识这位小女孩,仅仅知道她做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这节课上,我们要通过仔细读书来走近她,感受她。

二、读悟第二自然段

1、课文哪一段写的是小女孩摘花瓣的情景?(第二段)

2、让我们认真读一读,边读边想,注意小女孩摘花时候的动作,用铅笔在这些表示动作的词下面画上波浪线,并细细体会。(生自由读)(课件出示第二段)

3、指名说说找到了哪些词,有哪些体会。(课件出示“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跑……”)

4、谁能够上来像小女孩那样“摘一摘”?(生演)

师: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在想什么?

师:一片花瓣很轻,很小,“你为什么不这样拿着呢?”——理解“双手捧着”,平时你拿什么东西的时候要用双手捧着?对呀,自己心爱的东西、珍贵的东西,才会用“双手捧着”。小朋友能从文字中读出情境、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真是会读书啊!

点评:启发学生抓住关键词,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5、现在,让我们把自己的心放进课文,好好地读一读。把小女孩摘花的情境再现在我们面前。哪位小朋友能给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6、过渡:第二天,作者又遇到了这位小女孩,与她进行了一番交谈后,作者觉得小女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懂事)从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三、紧扣“懂事”,品位语言,推敲句意

1、出示内容,一边读一边画出表示“懂事”的语段,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点评:通过读书,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交流后再引导学生精读小女孩的每一句话,体会“她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2、汇报交流体会。你从哪儿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指名谈体会)

3、想一想:妈妈摸着这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闻着这淡淡的清香,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4、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是多么高兴啊!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指名读、齐读)

点评:课堂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孩子们读得情真意切。

5、原来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难怪我要说——真是个懂事的孩子!(齐读)

6、还从哪儿看出小女孩的懂事?(指名回答并谈体会)

(出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你们知道南沙在什么地方吗?(演示课件)南沙就是南沙群岛,它位于祖国领土的最南端,有“中国的南大门”之称。驻守在那里的人民解放军,远离了家乡,远离了亲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小女孩有着这样一个身穿军装、手握钢枪的爸爸是多么自豪呀!可小女孩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指名回答)

7、小结:是啊!思念远在南沙的爸爸,想起来和爸爸在一起的欢乐时光,这是思念的泪花;为自己能牢记爸爸的祝福,照顾好妈妈,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懂得照顾妈妈,这是骄傲的泪花;让妈妈感受到女儿的孝心,让爸爸安心,自己也高兴,这就是幸福,这是幸福的泪花!

8、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同学们,当爸爸和你们手牵着手漫步在公园的时候,小女孩只能读着爸爸的来信。小女孩多想自己的爸爸呀!她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9、说得多动情呀!谁能读好小女孩的话?(指名读)多少深情,全都凝聚在这泪花里,让我们一边体会着小女孩的心情,一边深情地读一读。(齐读)

10、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孝心,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我们也来夸夸她——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点评:凭借初读时的整体印象,强调咀嚼词句,做到“入境始与亲”,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产生真切的感受。

11、从哪些语句还能看出小女孩的懂事?(生汇报)(相机出示:“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不就是一朵月季花嘛?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生说)

12、评价:读书就是要前后联系起来读,“瞻前顾后”,这样才能读得更明白。谢谢你教给我们读书的方法。

点评: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3、你们看——(相机出示课件)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你会忍心摘下它吗?(不会)看来大家和小女孩一样都是爱花的孩子。(指名读)

14、小朋友,你发现没有,小女孩说的这句话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省略号)也许她还想说,但是没有说出来,你能猜一猜,她想说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15、小朋友真会读书,连课文中隐藏着的内容都能读出来,真不简单!是啊,如果你是偷摘花瓣的小女孩,面对着月季花的主人,心情会怎么样?(生谈感受)

16、理解词义:也许你可能想放下,但又没有;可能想藏起来,但也不敢;也许想放到身后,但已经被发现了,很尴尬——这就叫——(不知所措)那“惶恐”是什么意思?(心里害怕)

点评:这一片断中“不知所措、惶恐”两个词语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想象成为文中的小女孩,设身处地地体会她的心情,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17、师:不就是摘了一片花瓣嘛,小女孩竟然这么惶恐、不知所措,真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如果你是月季花的主人,你会责怪她吗?(不会)从哪儿看出来?(指导朗读)我们来用心感受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她与作者的对话看似普通,却蕴含着极深的感情。能读好吗?

(师生合作读课文。男生读作者的话,女生读小女孩的话,师读旁白部分。)

点评:学生通过自由读书,画词、圈句、交流、感悟、朗读,从不同角度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小女孩的心灵美有了很深的认识,从而证实了小女孩确实是个懂事的孩子。每交流完一个要点再让学生读一读。随着交流内容的不断深入,学生对这句话的感悟会逐渐加深,朗读的情感一次比一次投入。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小女孩那种矛盾、难过的心理。

四、读悟最后一段,抓住题眼,加深理解

1、小女孩的所作所为不仅温暖了妈妈的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我,所以——(出示内容,引读最后一段。)

2、你们明白作者的用意吗?(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板书:“我” 送花)

3、明白了作者的心思,也就明白了全天下儿女对母亲那份深深的爱!(板书:爱)

4、学到这儿,你对题目是否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小女孩手里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一片浓浓的亲情!)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还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现在谁来读读题目——花瓣飘香。(花瓣飘香——花瓣飘香——)

闻到了,淡淡的香味!

感受到了,女儿对妈妈的深情!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

点评:回到本课题目,再次审视题目,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深化感情,升华主题。

五、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一片小小的花瓣,洋溢着浓浓的爱,传递着深深的情。老师和你们一样为小女孩和她的爱而感动着,我不禁为这对幸福的母女写了一首美丽的小诗(音乐声起,师深情范读):

花朵在晨风中摇曳,露珠在花瓣上闪烁,一片花瓣,一声祝福。

笑容在阳光里灿烂,心儿在幸福中欢腾。一句问候,一份亲情!

花瓣映红了妈妈的笑脸,清香飘满了温馨的小屋……

可爱的女孩,你不就是那片晶莹的花瓣吗?

小朋友,帮忙给这首诗起个名字吧!

好,就叫——“花瓣飘香”!

一起读——花瓣飘香——

2、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会给妈妈这样美丽的花瓣吗?

3、好,大胆地去实现你们的想法吧!让这浓浓的花香飘满我们每个孩子、每位妈妈的心头!

点评:以一首小诗来赞美小女孩,并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升华了主题,使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感染,可谓“水到渠成”。整堂课,小女孩、作者、学生、教师的情感,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在片片飘飞的粉红色花瓣里静静地流淌着。

板书:

花瓣飘香

小女孩 摘花瓣

“我” 送 花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4

根据学校教导处安排,下周我就要上教研课了,课题早就定好《花瓣飘香》(同题课),有幸拜读了“凤凰语文”三备的《花瓣飘香》的集体备课内容,收益菲浅。

考虑到我班学生的特点,现把读到部分的教案进行了修改,愿这份教案能适应我的学生,教研课能起到一起研究的作用。

真诚的邀请读过教案的各位同行提出意见!

花瓣飘香(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2—11自然段,凭借“我”与小女孩的三次对话,抓住重点词细细品味,体会小女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2、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积淀语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小女孩的3次答话,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既爱花,更爱妈妈。

2、难点: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意,即花瓣飘香的象征意义。

教具学具:贺卡、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但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老师在平时读书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体会,任何一篇文章只有反复地读,细细地品味,才能真正读懂、读好。所以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能真正读懂并且读好。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轻声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觉得哪些词要特别注意?可以在下面加上着重点。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交流:你在读这一段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哪些词?(学生谈想法)你为什么特别注意这些词?

(评价:你读书真有办法。抓住了重点词,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4、通过抓住重点词,我们体会到小女孩很珍爱这一片带露水的花瓣,你能把这一段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3—10自然段。

1、小女孩既然这么爱花,但为什么要摘花瓣呢?这使我们都感到很奇怪,请大家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下文,看看谁先把这个问题弄明白。

2、生速读,交流原因。

3、这位同学找得真准,抓住小女孩说的话找到了她为什么摘花瓣的原因。

4、小女孩没有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摘了他家门前的花,按理说这是不对的,但是作者却夸她是个懂事的孩子,请大家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的3—10自然段,这次要特别注意一下人物的语言,若你以为必要,还可以画一画。

5、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懂事?

⑴做错事知道错,(从“惶恐不安、不知所措”可以看出)

这位同学很会读书,她注意了小女孩脸上的表情,的确是这样,“表情也是一种语言”我们读书时也要注意。(板书:表情也是一种语言)

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知道错了呢?(低下头不好意思)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

你吐字很清楚,如加上表情就好了,快速把这句话记下来,再读一读看。

⑵还有什么地方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生若找出第7自然段(出示)

你能抓住人物语言来理解,把刚才学的方法用上了,你真了不起,你能把自己当作小女孩读读这段话吗?

你能读出小女孩对妈妈的关心,谁还能再读好一些(指名读)你还读出了对妈妈的爱。

⑶小女孩的懂事还体现在哪儿?

(听爸爸的话)

你注意到小女孩说这段话时的表情了吗?(出示)质疑:(小女孩为什么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因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很难过。)

那你来谈一下(评价:你谈得真好,谈出了小女孩对爸爸的`思念。)

除了思念,还包含着什么感情?

(如学生说不出,引导:妈妈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不知何时康复——还包含着对妈妈病情的担心。)

奖励你来读一读。

(引导:小女孩没经过作者的同意就来摘花瓣,本以为作者要责怪她,还这样关心她——小女孩很感激“我”)

那你来读读看呢?

几句很朴实的话,却蕴含着对爸爸的思念,对妈妈病情的担心,对“我”的感激,这都是我们反复读,细细品味才体会到的。

6、同桌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一下。

指3名学生分角色读。

指2名学生分角色读。

7、你们看,小女孩这么懂事,这么可爱,你们想对她说点什么吗?(生说)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我们,也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

2、齐读第11自然段。

3、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都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

4、作者第二天早晨便从集市上买了一盆花送到小女孩的家门口,为了不打扰小女孩,想在花盆底下留张纸条,该怎么写呢?

5、当作者把一盆带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他母亲会问些什么?“我”又会怎样回答?生说。

6、作者送花给母亲,也是为了让妈妈高兴。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学课文,认识了一个懂事的小女孩,透过那飘着淡淡香味的花瓣,我们仿佛看到了小女孩金子一般的心灵。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深爱着自己的妈妈,我们是妈妈心中的小太阳,妈妈为了我们可以不惜自己的一切。

2、出示贺卡:这是一个女孩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送给我的礼物----一张贺卡。你们猜猜是谁送的吗?它虽然很简单,有些地方甚至做得特别粗糙。但是我很喜欢,也很感动。不是因为它的样子,也不是因为她的颜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交流)

3、你也是爸爸妈妈的孩子,那你会做些什么呢?

4、学到这,我们再来读读课题,这时,你又有什么体会呢?

(花瓣飘香)(关心妈妈的小女孩就像那花瓣飘着淡淡的清香)

六、拓展与作业。

伴着月季花的清香,三八节我也想给自己的妈妈送去一片花瓣,还在上面写下了一首小诗:

妈妈是绿叶,

我是花瓣。

是您给我美丽、清香,

是您使我快乐、成长。

让轻风捎去我的心声,

妈妈,我爱您!

你是不是想乘着三八妇女节的到来给你的妈妈送上一片花瓣?

请同学利用老师课前发的纸自己设计一片花瓣,在花瓣上写对母亲问候的话或小诗,并送给你的母亲,祝她们节日快乐!

板书:

6、花瓣飘香

小女孩:摘花瓣→送给妈妈

}让妈妈高兴

“我”:不解→买花→送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简析:

《花瓣飘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文本寓深刻的道理于平凡细小事情的叙述之中,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文章,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本教学设计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以情感为线索,不仅让学生精读感悟显性的语言文字,更要让学生领会到文字中隐性存在的情感、精神,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懂得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受到敬爱父母的教育;

能力目标:

感悟人物内心世界,在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时较好地表达人物的美好情感。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有关语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体会小女孩对母亲的一片爱心,从而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质,陶冶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课件、一束月季花

四、教学过程:

第一乐章:酿 情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

围绕“你们喜欢月季花吗?”这一话题谈话。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说说课文出现了哪几个人物?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摘花瓣 送给妈妈

[环节解析: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当课堂中出现了一束红艳艳的月季花时,学生与文本之间也出现了沟通情感的桥梁,鲜花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也是贯穿整堂课的情感线索的维系点。]

第二乐章:入 情

二、精读词句品味情: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学生质疑,写在黑板上。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开展讨论。

3、学生交流:

(一)品读“摘花瓣”(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交流摘花瓣的动作。(课件显示词句)

2、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评价。

3、采访小演员: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4、再读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二)品读“只摘花瓣”的内容(学习第3—5小节)

1、课件显示,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2、再读小女孩的话。

3、“我”理解她吗?显示句子,比较:

(1)“为什么摘花瓣?”我问。

(2)“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4、分角色读好3—5小节

(三)品读“摘花瓣做什么”(学习6—9小节)

1、默读6—9小节,指名回答:摘花瓣做什么?(板书)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月季花,谈心里的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想一想:小女孩在给爸爸的回信中会说些什么呢?

3、说话训练(课件显示):这是一位( )的小女孩。

4、分角色读好6—9段。

5、显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小结。

[环节解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本环节的设计中,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选择,体现了个性化阅读;而写一写,演一演,说一说,比一比,读一读,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深化了对文字的理解,感悟到了平淡文字下蕴藏的人物的美好情感。这些综合性活动,使学生的朗读能力、主动发展意识得到了加强,是对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一次探索。]

第三乐章:动 情

三、以美传情突出情:

1、老师送给学生一首自己写的小诗,声情并茂地配乐朗诵: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小的花瓣,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轻轻放在xxx枕边。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表一份心愿, 小小的女孩,

道一声祝福, 像露珠一样透亮,

xxx脸上漾起了微笑。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你喜欢老师诗中的哪句话?说说理由。

2、那片片花瓣飘出的淡淡幽香,不正像敬爱父母的美德在人间传播、扩散吗?齐读第四段。

3、说一说:“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

4、演一演:“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样问“我”?“我”又会怎么回答?小组表演,然后师生共演,再读课文。

5、学生说说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随机送出月季花。

6、分送花瓣 :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怀着敬爱父母的一片深情,飘向各自的家。

[环节解析:别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的亲姐妹。”本环节中以美传情:老师的配乐诗朗诵使课堂的集体情感由淡而浓,生生、师生的互动表演使爱的旋律不断奏响,学生美好的心灵使爱的情感溢满课堂,而片片花瓣的清香已飘进了学生的心田,也定会撒向整个人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中之情已成心中之情,本环节正体现了“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这一新课程理念。]

花瓣飘香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花瓣飘香》,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我还没闻到花的香味,请再读一遍。

二、学习第一段。

出示一朵月季花。

过渡:多么美的月季呀!“我”家门前可不是一朵,而是“一丛”上面开满了——引读第一段。

学习第五段。

过渡:这么美的月季花,你舍得摘吗?文中的小姑娘舍得吗?所以她说:——出示“我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了……”

1、你也来舍不得地读一读。

2、好,为什么舍不得呢?

3、从“舍不得”这个词中,你觉得小姑娘是个怎样的孩子?

(爱花)板书

(懂事)是的,她很懂事,这里的懂事表现在她对花的——

三、学习第二段。

过渡:她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了,于是她摘了花瓣。她是怎样摘花瓣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她摘花瓣的句子。

出示第二段。这句话中有很多描述小女孩摘花瓣的动作,你能找出这些动词来吗?用横线画出来。

1、谁能找出这些动词?说出来。

2、交流。你愿意来读一读吗?要注意这些动词。

3、你能告诉我她为什么要小心地摘呢?

(怕弄坏了花瓣,怕影响了整朵花,怕露水滚落……)

(她小心翼翼地摘,用双手轻轻捧着,一片花瓣,如果不是爱花,怎么会这么小心翼翼、郑重其事呢?)其它小朋友读出来了吗?

4、读一读

你能不能给大家读一读?(能不能再小心一点?再轻一点?别忘了花瓣上还带着露水呢……)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是啊,小女孩摘了花瓣之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产生过什么想法吗?(她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真是个爱花的孩子,那怕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她都那么小心,生怕碰坏了别的花瓣。

5、那她为什么要双手捧着呢?

是呀,那怕是一片小小的花瓣,她都把它当成宝贝一样,双手捧着。

6、那边有路她不走,为什么要穿过田野,还要跑得这么快呢?

(赶着回家给妈妈。)你能联系下文来理解,真会读书。

(害怕),文中没有写出来的,你都能体会出来,真了不起!

7、让我们带着这几份感受,一起读好这一段。

四、学习第三段。

过渡:这么爱花的孩子,她为什么要摘花瓣呢?“我”的内心感到不解。于是在小姑娘又一次摘花瓣时,我叫住了她,她有什么表现呢?

1、从“不知所措、惶恐”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小姑娘此时的内心是怎样的?(害怕)她怕什么呢?

2、从她的神态,我们知道了她内心的不安。

3、就是这么一个爱花的女孩,她摘了一片花瓣,又被人看见了,可以想像当时她的窘迫与尴尬。所以当我问她为什么摘花瓣时,她是怎么回答的——出示第五段.

五、学习第五段。

5、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除了舍不得,你还体会到了什么?(难为情)你也难为情地读一读。

a、“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看出小女孩很懂事。(懂事在哪里呢?)

小女孩为什么“舍不得摘整朵花”呢?(因为花很美)这是一朵怎样的花呢?你能从课文中读出来吗?

生说。

b(对呀,你们看——(相机出示花)红艳艳的月季花,绒布一样柔软的花瓣,带着亮晶晶的露水,散发着阵阵清香……看到这么娇艳的花朵,谁会忍心摘下它呢?让它美美的开着,装点大地吧!“舍不得摘整朵花”,正是小女孩爱花的表现啊!看来她是个怎样的`孩子?爱花的,爱美的孩子。

c爱美是人之常情,为什么在被我叫住以后要“惶恐”呢?请你自己再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惶恐”是什么意思?(恐惧、害怕)看看字形,都是什么旁?(心,都与心情有关)

d小女孩惊慌害怕什么?此时此刻,她心里怎么想?(摘了花瓣,怕我责备、批评。)

因为害怕,所以她就显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非常的尴尬,”是哪一个词?不知所措。

一个恐惧,一个不知所措,让你觉得小女孩又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还很善良)板书善良

2朗读

我们来感受一下这位爱花又善良的小女孩。男孩子来读“我”的话,女孩子读小女孩的,老师读陈述的部分。(评价注意:男孩子要轻轻地问,别把女孩子吓坏了)

六、学习第七段。

过渡:这么爱花的孩子,摘花瓣是为了什么呀?我们能从她的语言中找到答案。(送给妈妈)

原来是这样啊!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出示第七段。

你也来读一读这句话,你又会想到什么呢?生交流。

1、(生病、难受)带着这种感受,你来读一读。

2、你呢,花瓣很舒服,带着这种感受,你也来读一读。

一想到小小的花瓣能让妈妈高兴,她的内心就充满幸福,让我们怀着幸福感一起来读一读这段。

3、为了安慰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忍不住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来到妈妈的病床前,这时候妈妈会对她说些什么呢?指名说。相机评价。

(谢谢你这花瓣很香。

谢谢你,孩子,这花瓣比整朵花都好看。

真是我的乖女儿,我太喜欢这片花瓣了。

妈妈真高兴,我的病也好多了。)

4、同学们说得真好!此时你觉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板书:孝顺

七、学习第九段。

过渡:妈妈生病了,爸爸怎么不在她身边照顾呢?作者忍不住又问:你爸爸呢?出示第九段。

不提到爸爸还好,一提到她爸爸,小女孩的眼眶里——

1、此时此刻,她会想起和爸爸在一起的哪些事呢?

和爸爸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幸福,可现在爸爸却在千里之外的南沙,想到这里小女孩的眼眶里——

小女孩的眼里闪动着泪花,这是什么样的泪花?(高兴的泪,幸福的泪,激动的泪,同时也是思念的泪花。)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2、像她这么大的年龄,还需要别人的照顾,但小女孩却一直记着爸爸的嘱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她对妈妈的孝心。此时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听话

3、多么听话的孩子呀!怪不得作者要夸她——齐读这句话。

八、学习第十段。

过渡:真是个爱花的孩子,难怪作者要夸她——出示第十段。

1、你也来夸一夸她。我们一起来夸一夸她。齐读。

为了安慰病中的妈妈,小女孩虽然舍不得那么美的月季花,但还是忍不住摘下了带着露水的花瓣,为的是让妈妈摸一摸,闻一闻,让妈妈的心情好起来,让妈妈的病好起来,多么有孝心的孩子!

难怪“我”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一心想着爸爸的嘱咐,不仅不让妈妈生气,而且能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孝顺,让爸爸安心当解放军保卫祖国,多么听话的孩子!

所以我们也要说——

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她摘花瓣的情景,相信你会读懂更多!

出示:(第二节)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为什么要“双手捧着”?为什么飞快地跑?(怕露水滚落,怕风把花瓣吹走,急着跑去把花瓣送给妈妈,怕露水干了,怕香味会散掉……

她捧着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不是。还是什么?(板书“花瓣”)

(还是一颗孝顺妈妈的心!)

(还是一片浓浓的亲情)

妈妈闻到的仅仅是月季花的香味吗?不是。(板书“飘香”)

(还是孩子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

现在谁来读读课题——花瓣飘香。花瓣飘香——花瓣飘香——

闻到了什么,淡淡的香味!

感受到了什么,女儿对妈妈的深情!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花瓣飘香——

小朋友,课文到这里应该可以结束了,为什么还要写最后一段呢?是不是有些多余呢?看看最后一段写了什么?

九、读悟最后一段。

1师:这段不写可不可以?

2在”我”送给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着什么?

3在”我”放在母亲阳台上地月季花中,又包含着什么?

(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

4用心读读这段话。深深地读到我们的心里去,好吗?齐读。

十、升华主题。

1、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把小姑娘吸引到“我”家门前,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像绒布一样的花瓣,给小姑娘的妈妈带去了安慰和希望,懂事的小女孩深深地感染了“我”,于是第二天清晨——,齐读

2师:这段不写可不可以?

3在”我”送给小女孩的月季花中,包含着什么?

4在”我”放在母亲阳台上的月季花中,又包含着什么?

(受到小女孩的感动,希望小女孩的妈妈快点好起来。”我”也更加明白了孝敬长辈的道理。)

5、身边值得我们关心的人有很多,假如你也有这么一朵月季花,你会送给谁呢?又会对她他说些什么呢?和同桌交流交流。愿意说给我听吗?

6、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都是懂事的孩子!同学们,让你们也去做一做,用你独特的方式向关心过你的人表一份心意,让你们的爱心就像这芬芳的花瓣一样,向周围的人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板书:花瓣飘香

摘花瓣

(懂事孝顺听话)